养生极则 张义尚 原著 终南 海印子整编 序 中国道家之所谓“道”,一言以敝之,最平实之养生方法而已。夫养生之法亦众矣,约而言之,如四时珍摄、服食药饵、导引调气等等,其种类之多,莫可纪极,然核其本质,不外锻炼形骸、安调精神、臻于健康耳。不过一般授受,大都造作,小家伎俩,是术非道,所以加功纵勤,终不能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考六祖大师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与夫马祖悟道因缘,“车若不行,打车打牛”之喻,可知拘拘于色身之修习者,非无上上乘之道,甚为明显。然道家之论修持者,莫不首重肉体之健康,何也?此缘世人好小术,不悟心气不二、心修气治之理,故所有陈籍,皆讲大小周天,养精养气,若语及心性,则高跻之于圣贤之域,自顾低劣,不敢正视承当,此古哲所以不得不舍大而谈小,显权而隐实也。斯于接引愚迷,固属方便,然不悟真旨,终是浅修,抱残守缺,支离自限,不特成证甚难,即纵有小就,亦不彻底,所谓“势力尽,箭还堕”,非究竟之道也。 闵小艮一得先生,据《闵懒云先生传》仪徵晏端书:先生姓闵,名苕敷,字补之,一字小艮,“懒云”,其道号也,皈依龙门派名“一得”,所纂《天仙心传》一书,专言炼神之秘,心修气治,身世两利,功诀简易,要言不烦,与佛法显教之禅宗及密教之心法,息息相通;又约庵先生《就正录》,亦专言心法,可与《天
仙心传》互证,余故特敬录之,合为一编,且加注释,以与《心气秘旨修习口诀》相为表里,乃道家功法中精髓之精髓,当珍藏之,并与密法相印证;然核实言之,终不过最平常切实之养生方法而已,故以“养生极则”名之,从其实也。 张义尚 序于九亭诊所 一九六二年古冬月十八日 尚按:本篇与《心气秘旨修习口诀》,均脱胎于《方便要义》,《方便要义》又出于《气功秘诀海》,斯又出于《上乘修养口诀》,斯又源于《丹诀发微》,是已五易稿矣。 义尚附识 《养生极则》目录 序 自序 自述 内篇 外篇 圆诀 续篇 大涤洞音 自警篇 神人李蓬头法言一则 真师太虚氏法言一则 《天仙心传》内外圆篇约注 约注序 附注批补注序 内篇约注 外篇约注 圆篇约注 约庵先生《就正录》
原序 选注序 《就正录》选注 原跋 《无畏三藏禅要》摘 总结养生研究有感 尾跋 ( 目录毕 ) 自序 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已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自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近世导师,见不及此,学士亦悟不及,由是相习成风,乃流致下元之否惫,身世道运,殆有不可问焉!造物者,固莫可如何,惟人造物之至灵。欲挽此运,惟先自法古之圣人而已。法古惟有何?我国有羲皇,西域有能仁,东土有太乙,启蒙养正,以淑人心,垂有微言,以教后世。三教经文俱在,洗心以读之,自知世身非二,性命一物,方知主夫世者人也,而主夫人者神也,三才一贯,义则如此。太乙不云乎:“人身一世身,心即天也,身即地也,念即人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毋劳分理,端自净念返诚而已。上古至人,治世功法,不由身外体制,并五年计划外维持,惟有自尽己以为功。即使人人尽己以为学,何等简易!何等宥密而自在哉!其得使人人尽学巳由自者,学尚虚寂志念耳!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也。愚更为进其说,以为身之本在心,心之根在神,神非虚不灵,非寂不宁,不灵不宁,神何克纯!是以学尚虚寂,运道惟神。三代以后,人竞功业,以为有徵足信,适开机械诈伪之端,由是道运以晦,而世运日否。吕祖悯之,肇启医世一宗,我祖泥丸李翁,默相辅相,无如世逐浇漓,群染污浊,惟于亿亿万亿中,得一我师太虚翁,宗承无替,克守虚寂,而行合于中庸,不尚功勋,而因心则友,及至乾隆丙午,余始得耳食于玄盖洞天之大涤洞,神人
仙心传》互证,余故特敬录之,合为一编,且加注释,以与《心气秘旨修习口诀》相为表里,乃道家功法中精髓之精髓,当珍藏之,并与密法相印证;然核实言之,终不过最平常切实之养生方法而已,故以“养生极则”名之,从其实也。 张义尚 序于九亭诊所 一九六二年古冬月十八日 尚按:本篇与《心气秘旨修习口诀》,均脱胎于《方便要义》,《方便要义》又出于《气功秘诀海》,斯又出于《上乘修养口诀》,斯又源于《丹诀发微》,是已五易稿矣。 义尚附识 《养生极则》目录 序 自序 自述 内篇 外篇 圆诀 续篇 大涤洞音 自警篇 神人李蓬头法言一则 真师太虚氏法言一则 《天仙心传》内外圆篇约注 约注序 附注批补注序 内篇约注 外篇约注 圆篇约注 约庵先生《就正录》
原序 选注序 《就正录》选注 原跋 《无畏三藏禅要》摘 总结养生研究有感 尾跋 ( 目录毕 ) 自序 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已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自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近世导师,见不及此,学士亦悟不及,由是相习成风,乃流致下元之否惫,身世道运,殆有不可问焉!造物者,固莫可如何,惟人造物之至灵。欲挽此运,惟先自法古之圣人而已。法古惟有何?我国有羲皇,西域有能仁,东土有太乙,启蒙养正,以淑人心,垂有微言,以教后世。三教经文俱在,洗心以读之,自知世身非二,性命一物,方知主夫世者人也,而主夫人者神也,三才一贯,义则如此。太乙不云乎:“人身一世身,心即天也,身即地也,念即人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毋劳分理,端自净念返诚而已。上古至人,治世功法,不由身外体制,并五年计划外维持,惟有自尽己以为功。即使人人尽己以为学,何等简易!何等宥密而自在哉!其得使人人尽学巳由自者,学尚虚寂志念耳!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也。愚更为进其说,以为身之本在心,心之根在神,神非虚不灵,非寂不宁,不灵不宁,神何克纯!是以学尚虚寂,运道惟神。三代以后,人竞功业,以为有徵足信,适开机械诈伪之端,由是道运以晦,而世运日否。吕祖悯之,肇启医世一宗,我祖泥丸李翁,默相辅相,无如世逐浇漓,群染污浊,惟于亿亿万亿中,得一我师太虚翁,宗承无替,克守虚寂,而行合于中庸,不尚功勋,而因心则友,及至乾隆丙午,余始得耳食于玄盖洞天之大涤洞,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