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吧
关注: 16,466 贴子: 50,169

重修明史,还原真相。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0
    最近突然有个猜想小时候课本上一直说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看书多了感觉明朝是因为资本主义过度发展才灭亡的
  • 6
    请问吧内哪位大神手头上有明实录电子版(非PDF)?可否分享一波?
    cyzps2 11-13
  • 0
    明史卷三 历 应该怎么读? 如何正确的读明史?
  • 2
    一个往南逃,一个往更南逃
    藥死萜 11-10
  • 0
    陈汉政权已经完蛋,朱元璋下一个收拾的目标便是张九四(张士诚小名,一看也是穷苦人出身)。 张士诚在早先已经自称吴王了,此时朱元璋也自立为吴王,那么只能根据他们占据的地理方位区分,张士诚的为东吴,朱元璋的则为西吴。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这就决定了天下只能有一个吴王,而且必须是朱元璋。 1366年,朱元璋率领他的精英团队,开始讨伐张士诚。名将徐达、常遇春很快便攻下了湖州和杭州,现在就只剩下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苏州
    张禾兑 11-10
  • 0
    元末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各路诸侯阵营中都有一批猛将,其中以朱元璋阵营最强,这些人各有各的特长,徐达善谋略,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李文忠善奔袭,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说勇猛,当属陈友谅阵营的大将张定边。 张定边也是渔民出身,是陈友谅儿时的伙伴,也是他的死党,早年就同陈友谅义结金兰,生死与共。陈友谅一生猜忌多疑,唯独对此人信任有加。 鄱阳湖大战中,张定边浑身是胆,勇猛无比,孤军奋战,锐不可挡,指挥舰
    张禾兑 11-8
  • 0
    朱元璋与陈友谅地盘相邻后矛盾冲突不断。乘朱元璋北上救援小明王韩林儿之机,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占据的洪都(今江西南昌)。 在钢铁战士朱文正的有方领导和坚持抵抗下,陈友谅三个月久攻洪都不下。接到朱文正的援助请求后,朱元璋率领二十万大军在鄱阳湖采用“火攻”击败陈友谅主力。 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大战,以陈友谅全面失败,中流矢死亡而告终。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奠定了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基
    张禾兑 11-7
  • 2
    古代中国,殷商与东夷文化,和西周的礼乐王道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儒学起源于殷商,原本属于祭祀鬼魂和办理丧事的祭司文化。殷商灭亡以后,西周的礼乐大一统观念逐渐取代了殷商的文化。虽然周公以“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理念试图解决二者之间的分歧。最终实现了东夷民族完全融化于华夏民族的历史结局。后来又逐渐经历了一次次的王朝兴衰。最终于晚清时代走向了末路。那么,今天的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三千年的历史,究竟可以得
    阿呆25 11-3
  • 0
    在元末义军中,很多领导者都没能抵挡住元朝的拉拢腐蚀及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在背后同朝廷眉来眼去,暗通曲款,即使是朱元璋也不例外。 只有这个人革命信念最为坚定,从头到尾坚决反抗蒙元残暴统治,不屈不挠,敢作敢为,一条路走到黑,确实是位好汉。 他就是陈友谅,渔夫出身,沔阳(湖北仙桃)人,是最低等的那种渔民,吃住都在船上,身上总是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鱼腥味。这种身份使得他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自卑
    张禾兑 11-3
  • 2
    天完政权的国号很是值得一提,堪称古往今来最为奇葩,没听错,天完是国号(如汉、唐之类),而不是年号(如洪武、永乐之类)。 乍一听,这个国号就很不吉利,总感觉就是上天让它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 创建者是徐寿辉,是个布贩子,湖北罗田人,他可能除了为人正直,长得帅外(号称罗田第一美男子),别无所长。 不自量力的他在仅占领一小块地方后,便急不可耐地美美过了一把皇帝瘾,定国号时,他玩的是拆字游戏(当你把天完二字的上
    张禾兑 11-3
  • 0
    张士诚和陈友谅这对难兄难弟,都是当时之豪杰。他们如果分别处于不同时代,可能都会成就一番帝业。可惜,他们在元末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同时遭遇了千古猛人朱元璋,历史注定是要让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更加热闹一点。 张士诚是个贩卖私盐的,泰州人(江苏兴化),他是一个不怕死的人,要知道古代贩卖私盐是要被砍头的,高风险下高收益,贩卖私盐是个一本万利的活,他也是个非常有钱的阔佬,有钱就能结交很多朋友,可以仗义好施。 朱元
    张禾兑 11-1
  • 12
    秦兰徵《天启宫词》:“性端静,好读书习字。” 《明史》:“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
    含章秀出 10-31
  • 0
    网页链接
    寒塘渡鹤 10-31
  • 0
    和州太小了,呆在这个小县城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朱元璋敏锐地将目光转向长江南岸的集庆(南京)。 古人认为,要得天下,必须占据王气之地。南京地势险要,虎踞龙盘,周边也很富足,不但是粮食产区,还是商业中心,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1356年,朱元璋亲率大军,仅用10天便攻占集庆并改为应天。 从当时形势来看,对他似乎很不乐观,周边可谓是强敌环伺,他东边的镇江是蒙元军队,东南方的平江(苏州)是张士诚,东北面是张明鉴义军,南面
    张禾兑 10-31
  • 0
    明代,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东亚海域的局势错综复杂,倭寇的侵扰成为了沿海地区的一大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发展航海技术和船只制造。在这种背景下,“倭尾船”应运而生。“倭尾船”是明初东亚海域的一种日本式海舟,其独特之处在于尾部的设计,形似日本传统服饰中的“袴”之尾,因此得名。据史料记载,这种船只在洪武五年(1372年)首次出现在泉州卫,随后在台州卫被
  • 0
    出征后,朱元璋四战四捷,锐不可挡,占领钟离(安徽凤阳)他的故乡后,他迎来了二十四个前来找工作的人。 朱总经理作为考官,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他看人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大名,放在现在都还是响当当的,有天下第一名将徐达,还有给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这些人都是他日后打下江山的重要帮手,后来都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 此时的朱元璋看着身后的二十四人,踌躇满志,畅想未来,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开创霸业的雄心壮志。 百花发
    张禾兑 10-26
  • 0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最初老板,也是朱元璋的老泰山。郭子兴虽为濠州义军首领,但不是唯一领导,地主出生(想不通他为啥也要起义)的他,同其他农民出生的首领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 郭子兴被对手绑架打得半死,是朱元璋救了他,但后来他却越来越厌恶朱元璋,原因再简单不过,朱元璋各方面都比他强。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郭子兴:为人枭悍善斗,性情耿直,但易怒多疑不容人。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听从朱元璋的计谋,就像对
    张禾兑 10-25
  • 0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一位贤惠的女人的身影,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方面。 古人有云,妻贤夫祸少。大脚马皇后同朱元璋绝对是标准的患难夫妻,这个老婆可以说是朱皇帝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她是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生父姓马,是郭子兴的战友,临死时将她托付给了郭子兴,大家都叫她马姑娘。 她是一位好妻子,朱元璋和郭子兴闹矛盾时,她去说情;朱元璋被关起来时,她去送饭;朱元璋行军打仗时,她保管军情文书。
    张禾兑 10-25
  • 0
    客观地讲,蒙元王朝统治的崩溃始于天灾,但更多部分却是出自人祸。发生天灾后,必然会出现大量难民,朝廷即使再不把难民当人看,也还要防止他们聚众造反。 为了维护统治,多薅羊毛,统治者不得不象征性地出点血搞搞赈灾,用以安抚百姓怨恨的情绪。政局的混乱,吏治的腐败,必然会导致赈灾物资遭到贪官污吏们的层层盘剥克扣。 皇帝下诏赈灾,中央官员要负责筹措并下拨钱粮,自己不得趁机捞一点,钱粮拨到各省,省级官员再偷偷留一点
    张禾兑 10-24
  • 0
    不得不说,汤和是个独具慧眼而又富有远见的奇特之人。 汤和年长朱元璋三岁,在造反的道路上却是先行一步,是朱元璋的革命导师兼入伙红巾军介绍人。在朱元璋才入伙时,汤和就已是义军头目(千户)了,但他却非常尊敬和崇拜朱元璋,简直是铁杆粉丝,忠实小迷弟。 自此,军营里出现一种奇特现象,职位高的汤和总是跟在大头兵朱元璋的身后屁颠屁颠的,豪不在意他人的议论。总之一句话,跟自己的大哥,让别人尽情地说去吧。 从往后历史发
    张禾兑 10-24
  • 0
    蒙元治下政治糟糕透顶,犹如漫漫长夜一片漆黑。 昏庸的皇帝为满足个人私欲而横征暴敛,下面贪婪的官员借机肆意勒索民众,统治者经过一拨又一拨的骚操作,成功逼反了愤怒和不满超越极限的万千百姓。 对他们而言,反抗是为了生存,反抗是唯一的希望。 一封来自儿时伙伴的书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波澜壮阔的人生就此开启。毕竟造反自古以来属于高危职业,躲进寺庙当和尚,不过是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要被人告发,算了横竖都是死,忍无可
    张禾兑 10-23
  • 0
    苦难的世界里,总会产生强者。 面对灾难,他曾不止一次祈求上苍,内容现实而又简单,只是希望和父母在一起活下去,有口饭吃,仅此而已。 但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在那个天灾与人祸交织的绝望岁月,人的生命形同蝼蚁,一月之内他死了父母兄长,从此人世间无人再为他遮风避雨。 为了生存,他只得遁入空门,虽然能吃上饭,却要经常挨骂受罚。饥荒过于严重,和尚也得出去化缘,行乞的旅程更是一种考验,面对的往往是白眼与冷嘲热讽,敲开
    张禾兑 10-23
  • 0
    都是开国皇帝不错,传到后期,自己亡国。 亡国原因不外乎自家传承出了问题,要么是老皇帝死的急促,来不及训练接班人,要么是没有嫡子,被外戚或宦官或乱臣拥立小皇帝,被外戚或宦官或乱臣代理朝政。均已实际灭亡。 自汉代刘邦打下江山,就存在同样一个问题,是封自己家族侯爵,在各地建国,拱卫首都好,还是废除侯爵,直接建立郡县制好,一直没有做好接续制度。 封侯虽然是自己家族人掌权,但是老皇帝一死,小皇帝无法得到老侯爵的
    黄桑桥 10-19
  • 0
    新手想入门学习明史,买了孟森前辈的明史讲义来看,但是文言文看着很困难,请问各位贴吧老哥有什么阅读建议吗?
    Ramanious 10-16
  • 34
    实际上天启非常聪明利用魏忠贤限制东林党人权利。崇祯一上来招招都是昏招,尤其是被那帮东林党人忽悠废除了商税。崇祯给人感觉就是**加偏执狂,招招完全是自己自找死路,尤其是间接害死卢象升孙传庭,最后明明事还有可为,李自成只要求做西安王就可以帮打满清,完全先答应让李自成去打满清在从长计议。崇祯是个懦夫根本不适合当皇帝,历史上比他情况困难10倍的多的是人家还不是挺过来了。
    jcmouse1 10-15
  • 1
    这里显示的是假设情形 1. 假设明宣宗朱瞻基在位了25年后的明朝发展。 2. 假设明朝一直像老朱说的那样,大明江山阴阳五行轮传至千秋万代,直到现代。 3. 1818年明新宗朱靖熙的道光年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朱靖熙开始后面的明朝君主只作为国家象征并无核心权利,所以才用数字世代称,不再进入太庙封庙号。 4. 工业革命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由中国领导工业革命发展。
    朱成功 10-10
  • 12
    有关明清易代问题论者众说纷芸,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包括必然性,也包括偶然性。社会要发展,要前进,这是必然性,至于统治王朝的建立和统治者的更替,则大抵属于偶然性。 就明清易代这段历史而言,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但是在崇祯死后,由哪一种势力来建立这个封建王朝,具有偶然性。 如果仔细研究明清之际的史实,便可看出当时的各个主要派别都有可胜之机,关键是看谁掌握了这种机遇,不犯或少犯错误。 认西夏李继
  • 0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翰林院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机制。这一制度起源于明初,洪武年间已有六科庶吉士的设置。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庶吉士制度,从第二甲进士中挑选文学优长者进入翰林院学习。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
  • 0
    明朝时期,政府延续了前朝的传统,为官员、吏典、举监生员以及承担专项差事的役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些人员除了享有俸禄和工食之外,还被免除了本人及其全家的杂泛差徭,这一制度被称为“优免”。优免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明朝政府对官员和相关人员的重视与关怀。通过免除他们的杂泛差徭,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这一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官员和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进一步巩
  • 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918,1931年,日寇对东北特别军事行动,闪击沈阳北大营,至此抗日战争开始。
  • 0
    明初时期,科举考试并未区分南北方考生,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录取的52名进士均为南方人。由于录取结果全为南方人,皇帝怀疑考官有偏私之嫌,因此下令诛杀考官信蹈、蹈及、戍边,并亲自阅卷,最终录取了60名北方人为进士,以韩克忠为第一。洪熙元年,杨士奇等人受命定夺取士之额,确定了南、北、中卷的分配比例,即南人十六,北人十四,这标志着科场分南、北、中卷的开始。宣德、正统年间,又分为南、北、中卷,录取人数有所调整,
  • 0
    在明代,南北两京解元的选拔并未完全以本省人为主。南京解元中,江西、福建和浙江籍人士居多,如洪武甲子年的廖孟瞻、丙子年的尹昌隆、辛卯年的徐则宁以及嘉靖壬子年的孙溥等均为江西人;洪武庚午年的黄文忠和永乐戊子年的黄寿生则为福建人;正德庚午年的许继先和嘉靖戊子年的许仁卿则来自浙江。而在北京解元方面,南直隶和浙江籍人士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景泰丙子年的徐泰、正德丙子年的周光雷、嘉靖戊子年的马一龙、辛卯年的马从谦
  • 14
    明英宗实录: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 而明史另记, 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克忠下马射,矢竭,犹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公,谥忠勇。 而前一天,你再看那地图,就算不是鹞儿岭也相去不
    朱成功 9-14
  • 7
    有没有对土木堡之变了解颇多的,一起总结一下资料
  • 0
    《明史·王越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王越提督军务时,秦王设妓乐以宴请他。王越说:“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宁无以相酬者?”遂尽乞其妓乐以归。有人怀疑“下官”二字的使用,认为唐、宋以来的史传中早已没有这种称呼,但实际上这正是士大夫对藩王的称呼。根据《明史·范辂传》的记载,太祖定制时规定,诸王封国内的官员只能称下官,不许称臣。这一规定在《明史》中得到了引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也体现了作者措词的严谨和
  • 0
    《明史》记载的事迹繁多,但文笔简练,最为简洁明了。其中最出色的方法莫过于附书之例。比如在忠义、文苑等传记中,一个传记内就包含了数十个相关人物,如果每人都单独立传则篇幅过大,而只记载一部分人又可能引发遗漏之嫌。因此,作者按照类别将相关人物一一附书,既不埋没其人,又不显得冗长,这是史家剪裁之法。《陈友定传》后附以元末死事诸臣,凡是《元史》所没有记载的人物都在其中。而明初南昌死事的十四人,康郎山死事的三
  • 24
    各位史学老前辈,能否帮我相关史记记载中查一下戴一桂生活在明朝什么时代,万分感谢!我在湖南通志和辰州府志都能查到武举,行伍。帮忙查一下
  • 65
    假如嘉靖不修道,天启把魏忠贤办了,李自成病死,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死了,八大贝勒死个精光,孙承宗统一北方,反王平定,天不大旱,国库丰裕,崇祯手
  • 1
    粉碎“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无耻谎言 ———— 王姓陈氏,世为维扬人,不知其讳。当宋之 季,名隶尺籍伍符中,从大将张世杰扈从祥兴帝 驻南海。至元己卯春,世杰与元兵战,师大溃, 士卒多溺死。王舟亦为风所破,幸脱死达岸,与一二同行 者累石支破釡,煮遗粮以疗饥。已而粮绝,计无 所出。同行者曰:“我等自分必死,闻髑髅山有 死马,共烹食之,纵死亦得为饱鬼,不识可乎?” 王未及行,疲极,辄昼睡。梦一白衣人来,谓王 曰:“汝慎勿食马肉,今夜有舟来共载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4

会员: 戚家军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