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还精补脑之弊》 胡海牙 述 蒲团子辑 (胡海牙,1914—2013年,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陈撄宁道家仙学养生术的继承人。) 无论房中、养生还是丹道,对还精补脑之法有不同之解释,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均使精、意或气从向身后延督脉上升至脑。这种方法中的弊端,在过去一直没有引起太多的人注意。
-
12单身击众势危急 三十六策走第一 如果失机遭众困 切莫后悔再失机 刀山只当平阳走 气沈丹田调呼吸 伐树先从根上动 多折枝叶毫无益 尽击弱者气用尽 遇见强者怎能敌 十人百人如未见 一个为首在眼里 射人从来先射马 擒贼擒王要见机 势如疯虎心如镜 虎入羊群势最宜 直奔为首发狠手 招招认准穴上击 怀中抱月取血海 飞脚猛向阴会踢 万一不中步里慢 进步连环莫迟疑 进生退死经验话 一夫拼命万夫敌 绝技三箭天山定 敌众久战犯大忌 四面受敌难封闭 速找
-
2
-
3
-
1
-
1桩功浅见 桩功是传统武术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师有云:欲入门,三年桩。 从个人多年的学习和体验,觉得桩可分三类: 一是耗桩,即以某种固定姿势,坚持一定时间,提升人体在静态条件下筋骨的支撑力。 二是微动桩,当静态支撑建立起来后,加以意识活动,比如抱树撕扒,推拉远处大山等等,有欲动但又不露于形体的训练,目的是体认到身体内部劲力的来源。 三是动桩,在通过微动训练后,对身体内部劲力有体认了,再把动作加以放大,与外
-
9
-
8本门师传
-
8周晓轩先生(八卦周),本名周长森,祖籍北京通州,生于1929年,于2013年8月25日辞世登仙,享年84岁。 周长森先生幼时双亲早逝,自幼爱好中国传统文化,6岁时有幸得高紫云师爷青睐,与其长兄(周伯廉)一起被收为入室弟子,并赐号晓轩。(高紫云系民国著名武术家,通晓儒、释、道、武、医,师从道家北派彭一真人。)高师爷亲自为其启蒙习武,从基本功练起,稍长即开始修习道家北派拳功,初有小成后即随高师爷在北京与各门派的武术名家、
-
7一、武术有了新定义 从1924年民国第三届全运会首次列武术套路为表演项目,武术开始遭到彻底破坏,直到世纪末其间半个多世纪,由于概念不清楚,武术在体育领域长期迷惘,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义。 1988年12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专门为武术作了以下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1)。 将研讨会为
-
8
-
6
-
9
-
16
-
1《子寿终录》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於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於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於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
-
8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巅,亦不至半途而废,为不足轻重之人。凡事有然,又何况性命之学哉?
-
6马明达训练法 在短兵格斗实战中,对于必备的腕力、移动、距离感、反应能力、命中等诸要素具有专门针对性的有效训练手段。 任何一项专项技术,除了直接用于攻防的基本技术外,辅助练习,特别是专门性辅助练习是必不可缺的。在某种意义上,专门性辅助练习的采用,其正确与否,它的训练程度,对技术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当某一技法和某一招式,及其一个微小的技能,通过直接性的技术训练而不能提高时,往往通过某一专门性辅助练习加
-
16以巧破千斤 太极拳里有句话“练就千斤力,运化四两功”,还有“牵动四两拨千斤”及“以巧破千斤”等等说法。凡是到我师父拳场求教的,师父都问“什么是桩”,“什么是千斤力”?以此开端,再行教授。 其实,就一句话。大众普遍认为“千斤力”,就是力量大,谬已。太极拳有诀:节节贯穿。就是千斤力。干过机修的,钳工的,都知道“千斤”,哈哈,就是这个。老式手铐子,一面牙子,一面是个弹簧钢片,叫什么?叫千斤!拿个竹皮子拨开
-
10
-
1
-
1
-
1
-
1
-
2手心前心足心,手背后背脚背
-
3
-
3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