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yNDg1NDEy.html
-
12这么多练太极,怎么这么少练出来的?
-
20浑圆桩和塌腰的秘密: 很多朋友都站浑圆桩,但是见了面看到的,没有一个站对的,最大的问题是“含胸”。无论站桩还是打拳,中线要正直是最根本的,不然任脉督脉中脉如何正常运行?含胸的概念太误人,凡是认为胸要含起来的,都会站成佝偻背,前任后督都是弯曲的,时间长了身体会出问题的。这不是小问题,而是个严重的问题。想教给别人,首先自己得先练对了,而且在自己身上有了验证,否则误教误学,人家练出毛病来,是要承担因果的
-
2612018年12月22日(周六)15:00—17:00 张志俊先生亲临深圳图书馆答疑解惑5上肢的要求是起于梢节:小指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为顺缠。大指领劲,5感觉本吧发言很少,想建设一个微信群互相交流。1550站桩滋阴壮阳 ,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温养肌肉,锻炼神经。肾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肾是人身的小太阳,肾主骨,肾生血,血化精,精化髓,髓化精,精化血,肾是排毒器,肾是过滤器。 生长、发育、衰老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关系极为密切。 肾气旺盛则不易变老,变老的速度也缓慢,寿命也就越长。 随年龄的增长而肾精渐亏是导致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常导致肾中精气耗散过度,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早衰现象。 站5有没有研究张老师的微信群?4按:此补肾功法是太极拳名家李宝良先生秘传的养生秘法,动作简单,看似平常,但若是掌握了其中的心法要诀,可有“补肾之峻猛,强身之迅捷,无出其右”之功用。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785常常想,像我这样愚笨和没能力的人,能平淡地活着已经很好了。普通人只能这样平常地过日子,散淡地看日出日落,也没啥想法和欲望,时间久了也成习惯,有几个拳友聚少聊多,足矣。懒惰与沉沦注定了今世的悲观和没落,也算一介庸俗分子。朋友劝我活跃多动,怎奈打我三掌也闹腾不起来,表现也是需要本钱的。说点豪情壮语吧,话也说不通畅;晒晒心情吧,日子不咸不淡;晾晾美食吧,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弄个自拍吧,一脸干皱;说点学问吧3大家看看,杨露禅的太极拳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龢和大学士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从此段落评论看,杨露禅的太极拳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身似猿猴,从这句看根本就不是现在的后腰直的,大家看看猿猴是什么样什么动作?32拳友一:请问张老师,怎样练出爆发力?怎样练“丹田”? 张志俊:关节、韧带都进行拉长,产生弹性和韧性,就是爆发力产生来源。然后再加上变速。变速是它爆发力的表现形式。变速就是突然间加快速度。至于“丹田”的问题,我从来都不讲这些东西!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不科学! 拳友二:请问,太极拳的呼吸是怎么样的? 张志俊:自然呼吸就行了。 拳友二:不是呼吸配合动作吗? 张志俊:不行,这样是很勉强的,一点都不自然。 拳友九:什96朱利尧4郑州张志俊太极拳交流 群号:172050047我是以张鹏老师的“【张志俊】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全集” 视频为主线,来学拳式; 同时结合张志俊老师的以下两个视频来理解每个动作的意义,这样学起来太有滋味了: 邯郸市第二期陈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张志俊 【张志俊先生】驻马店培训153张志俊老师为何不出书?可以把自己的拳法理论、练拳感悟系统的整理阐述,既是对拳法的传承,更是造福广大拳迷!何乐而不为呢?94在两胯旋转虚实时,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两胯都要内收内合,根据身法高低的不同,内收内合的程度会有所差别。此点应引起习练者的高度重视,否则练拳时两胯很容易前顶,或左右外凸。用两胯旋转虚实,无论是哪种方法,必须有明白的老师言传身教,并经过一段时间专门刻苦的练习才可能掌握。1学拳有感一 十年风雨修练拳,捎节领劲细专研。 勤学苦练求真谛,未悟真功心不甘。 八字圈感悟 八字圈转莫小觑,顺逆缠丝手领先。 相生相系肘定位,虚实转关腰胯间。 练拳随笔 暑伏清凉微风爽,基功数遍汗淋畅。 修身修心修太极,一拳一茶一厅堂。5这次又现眼了。35手指背拍脖子,自己 的脖子。手指用的力量很小。全身一震。居然到脚后跟了。央视的视频中模仿的。 不是每次都成功。 请问是不是应当这个效果?3求 张老师高手一书0希望太极一系有能打的出来!太极拳精理密,当有高手!2有没有张志俊老师的新架一路4我想练好太极,因为没有学过武,请问基本功先从哪练,怎么练?看了《高手》,更觉得练好基础的重要性152在多年练拳及教拳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练拳者尤其是初学者普遍存在诸多弊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及体会,在此加以总结并给出各种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太极拳爱好者有一些帮助及指导作用。 (一) 保持中正难 病例: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防治: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方,4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开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便违背了太极的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圆圈。 太极拳的招架便是攻击,攻击也便是招架,不能运用太极拳的方法攻击人的,断不能用太极拳的方法招架。因为手手处处皆是圆圈,功夫越深,圆圈越小,有时尚不及见其转动,已尽招架与攻击之能事。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在推手的时候十分注意听劲的工夫,质10初练推手时大部分人都怕对方进到自己的防守范围,于是就有了接到对方的劲力马上就顶上去的应对习惯,待这种习惯成为自然以后,“以刚克刚”的顶牛习惯就形成了,这种练习形式可以增强人体后天的刚猛之力,同时也限制了自身的灵活应变。所以行家称这种应对为;“血气方刚之勇”。52杨福魁,字露禅,河北广平府永年县人,世居县之南关,以务农为生,空闲时为城内西大街杂粮摊帮工。 有一日,一恶霸至街邻泰和堂药铺寻衅生事,仗势欺负掌柜是外地人,强予以低价买珍贵药材,以致发生争执动武,恶霸来势凶狠,只见掌柜略一举手,其人已跌至对街。露禅目睹此景,甚为惊奇,心知掌柜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羡慕。因露禅年少时曾习少林拳,自认为不能达到掌柜的武艺境界,他日趁闲谈中探问掌柜所练是何种拳法,并表示愿意拜1我学习太极拳主要目的是健身,养生。张志俊老师的这段话,更让我喜欢练习太极拳: “... 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在练拳时,要认认真真地从太极拳的规律练起。从太极拳的技法练起,在练技法当中,你能够得到健康,不要在健康中得到技击,这是很难的,倒过来是不行的,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应该西瓜、芝麻都要,全都不可以丢掉。... ..." 这样就又学习了技击护身技术,又得到了健康。 我有个想法,就是一路86式全学完后,再进行练习的1711立身中正、支撑八面是太极拳学对身体要求的标准,含要求和功法双重含义。立身中正因是入法练习方法而容易做到,而支撑八面是功夫境地不易成就。 就立身中正来说,立身能够不偏不倚,自然中正。立身中正有益于放松,所以求的是身体垂直一线。不论是外力抑或已身原有的力,都易于做到丝毫不差。能够一丝不差,定已在其中,因知松到虚无处,就是定力,才能有支撑八面之效,可知支撑八面不是用力或是用意,实在是真松后的表现,是自然6舍己随人是拳理,却和生活连一起。 生活当中能做到,这人肯定素养高。太极拳里能做到,这人心静不浮躁。一个式子容易找,整个套路难做到。舍己随人要全舍,不舍干净还白扯。舍了一半又回来,前功尽弃没明白。去时好舍回来难,转接之处要螺旋。只有螺旋才能转,转中在舍意来连。动哪哪舍要撑空,太极放松是外撑。往里放松不是松,外撑饱满才能空。小臂不能单独折,胯带大臂才灵活。舍己随人舍肢体,身法带动太极体。 动哪部位哪舍去3太极拳的动作柔和,快慢相间,刚柔并济,舒展大方;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3“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近代拳家提出的一个专用术语,有时被人片面用来形容太极拳的发劲功夫。其21、太极拳是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拳脚功夫为次。 2、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3112本人男,今年快30了,身高一米七七,体重200斤,基本上算得上彪形大汉,至少在我们单位敢称第一壮男;同时我们单位还有一个姐姐,体重不到100,三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