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汉藏教理融会谈 二十六年九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发端 二 空有问题 甲 二谛上观察空有宗 1. 嘉祥四重天台七重贤首五重等 2. 瑜伽唯识的四重二谛 乙 论法上观察空有宗 1. 有宗用科学逻辑立论 2. 空宗龙树等用辩证法破显 3. 空宗清辨派近于形式逻辑 丙 空有宗比观 丁 汉藏应互学 三 显密问题 甲 不取东台密判教取藏所分显密 乙 性相为显台贤禅净等即等于密 丙 一切佛法之显密观 丁
-
29──十一年十二月作── 昔基师既着唯识料简,于法苑义林复有总料简章之作。顷获读竟无居士之唯识抉择谈,十之八九,与吾意吻合无间。然以之专谈唯识一宗,虽无不可,而置之佛法总聚中,则犹须为抉择之抉择焉!故今之佛法总抉择谈,即对于竟无居士之唯识抉择谈而作。 今作佛法总抉择谈,将以何为准据而抉择之耶?曰:依三性。盖三性虽唯识宗之大矩,实五乘法之通依也,故今依以为抉择一切佛法之准据焉。而抉择之先,当略明
-
0阅为性空者辨 ──三十二年四月作── 性空宗有无缺点问题 且同认龙树、提婆及专宗龙树的论师等为性空者,而辨者乐为朋辅,因有申辨。兹先辨有无缺点中辨不缺行果:诚然,龙树是能破有无论的中道师,偏执空理的方广道人亦为所破。龙树、提婆与月称入中均宗佛华十一地,而智度亦广谈行果,何得说其缺行果?然必执此谓已圆满,对余大乘宗以不同方式、不同教据说行果较详晰处,决然排不容许,则恐非龙树意,而不免为末师偏
-
5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
-
7首先顶礼至尊三世诸佛的总集、一切空行护法的总集莲花生上师 (若有不信佛法者,看过就过,切不要诽谤,此是甚深伏藏法,如有诽谤,必有护法空行责罚,切记切记) 有幸佛子,谛听谛听!当下重生开悟! 莲花生大士造 此文如伏藏一般显现眼前,本文是佛法的核心,佛法的至高处,在本文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一切都将在你的心性中呈现!太殊胜了!有幸佛子,谛听!谛听!你将因本文当下重生开悟!供养有缘,多多转载!令
-
691,一个房子,由诸缘所成,谓之为有。把其材料拆尽,房子没有了,谓之为无、空(此空是空相、灭相,不是空性)。 这个房子的有无,都是假相。 每一个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四相,生是有相,灭是无相、空相(不可理解为空性)。 生住衰灭四相都是俗谛(即假谛、有为法、幻相、幻有、妄等称谓)。 即有即无(实际上即生住异灭四相)是俗谛,离有离无(实际上是离生住异灭四相)是真谛。 罗什以龙树中观学说为核心,掌握了双边否定的思维方式,主张离有
-
54缘起论,有业果缘起,六大缘起(或七大缘起),意识缘起(包括了真如缘起或谓空智缘起或谓如来藏缘起与无明缘起),心识缘起(一切种智缘起与藏识缘起),全法界四缘缘起论这样五类缘起论,其中,心识缘起与全法界四缘缘起两种是缘起论究竟了义的内容。 如果欲明了缘起论的起始究末,可以深入研读太虚法师的缘起抉择论与本贴的大乘起信论唯识释这两篇文章以及太虚大师的在法界圆觉宗方面上的论述。
-
463知义法师答:众生在未成众生以前是什么? 知义法师答:那么久远的事,除了佛以外,谁也弄不清楚。孔夫子不是也说过‘未知生?’那我说不知道也不为错。不过我从读经所得来的资料,众生在未成众生以前,都是自性佛,因为在很久以前,由于一念无名的妄动,就成了众生。好比小孩子(喻自性佛),看见河里的小鱼很好玩(贪爱),于是就下水去捉鱼(一念不觉),因为水的流速很强(烦恼),以致淹死在水里(众生)。 淮南子说:‘水性真情,而土汨之,
-
29太虚大师全集·法相唯识学 二十年四月在南京觉林讲 今天的讲题是法与人之研究。下面分为二段:一段是法之研究,一段是人之研究。本来佛学的大旨,就是说明“法空所显真理”及“人空所显真理”,所有佛学皆不出此二。现因要讲佛学大意,所以提出这个题目。 要了解法空所显真理,又了解人空所显真理,须要从“人”及“法”上加一番研究。这二种研究,假如用哲学名词解释,法之研究,可以说是宇宙哲学,人之研究,可以说是
-
292马哲,以马恩二人的哲学思想为核心代表。 后来的列宁毛主席的理论,有其鲜明特色的建树,但都是对马哲部分内容的发挥,没有象马恩二人那样,基本在全部哲学方面的内容上,都进行总体的分析与归纳,批判继承的容纳了各方面哲学的有益的因素与内容,使马恩二人的著作,尽可能荟萃式的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并使之集结在正确的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之下,而皆能自由生长发展,形成生生不息的不断更加广阔的辩证的唯物的哲学世界。
-
17正文: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郑国有一个最了不起的巫师,名字叫“季咸”。这个巫师太神化了,比什么教主、法师、活佛、大师等都高明,他能知道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注意,这是人生最需要问的几个问题,我们人天天担心的就是这些问题。他能了解几时你会死,你来生到哪里去投生?前生什么变的?生死是一个大问题,他能知道。一个政权有没有
-
10──二十五年八月在南京中国佛学会讲── 经题释经 甲一 序分 甲二 发起分 甲三 所知事分 乙一 标举徵起 乙二 依问解释 丙一 流转门 丙二 还灭门 甲四 所知性分 甲五 所知果分 甲六 云何所知分 乙一 胜义谛门 丙一 观因缘 丙二 观法 丙三 观佛 乙二 世俗谛门 丙一 从有因缘所生门 丙二 从无常因所生门 丙三 从无我因所生门 丁一 外因缘 戊一 因相应
-
2交芦子曰:百法明门论,天亲大士作也。法者、轨范物解,任持自性;故法与物,异名同义,百法犹云百物耳。列举此百法者,则以统摄群有也。统摄群有之论,天竺之胜论师六句,数论师二十五法,近世英吉利人穆勒约翰之意、神、形、法四句胥是也。然胜论、数论,吾教大、小乘论师破斥殆尽;而穆勒四句,余亦尝论大略,其抉择当否,可概见已。抑穆勒辩家也,其正鹄在尽列可名可言之物耳,逾此则非所思存。今百法明门论则不然,盖详列百法
-
339《华严金狮子》是华严宗实际开创者法藏所写的。法藏著述中,《华严指归》《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华严金狮子章》并称“贤首三要”。《金狮子章》从万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成的缘起理论,进而阐述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全文简要地表述了华严宗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中观的入门方便学习。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匠缘。遂有狮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浅释:金并没有不变的本性,随着工匠的加工才会有狮子的相。狮子
-
6如来藏,真如,自性,本来面目,有为法,无为法, 有漏,无漏, 阿赖耶识,第八识,如来藏识,本识,前七转识, 生灭法,非因缘非生灭法, 正智,如如,正智如如不动, 真如之如如不动无生灭无动摇, 无分别根本智,后得智,妙觉,圆觉,真如正觉, 无明,明觉,迷,悟, 六祖的自性, 空有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非断非常,因缘和合相续而当体全空、宛然显现而堪能自运, 幻有、妙有, 本俱无漏种,习无漏
-
96答朱光潜问 问:佛教虽说因缘,于宇宙最初因之问题,究无解答,与西洋哲学同!既诸法缘生,一切皆由因缘决定,人类行为亦被因缘决定,何能自由改造将来之因?答:第一问题,佛认为是聪明人不当问的,所以佛在世时,有人问到宇宙最初因,佛就是不答覆他,或者答覆他没有最初因。随拈一法,从前推就有他的因,向后推就有他的果;佛法因果,惟如此就现前事物而说。若说有最初因,宇宙就可以不要最初因。若说宇宙万物要有一个最初因,那末最初因为什么可以不要一个
-
434大圆满,一译大圆胜慧,梵语摩诃删底(mahasanti),藏译竹箐(rdzogschen),为宁玛派特有的密法,在该派九乘判教中为内密三乘中最高的“阿底(无上、极)瑜伽”,高踞全体佛法、所有密法的顶尖。该部法据称源出本初佛原始法身普贤王如来,由之传五方五佛,人间初祖据说即是大乘《维摩经》中的主角维摩诘居士,学界一般认为真正可信的人间初传者为公元七至八世纪西印乌仗那国国王极喜金刚,经妙吉祥友、吉祥狮子,由莲花生、无垢友等传
-
250一切有为法,皆因缘和合而当下假现,当体全空,毕竟空寂,生而无生,这是缘起性空。 一切有为法,皆本来清净而随缘万化,当体全有,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无生而生,这是性空缘起。 有为本来无为,幻有本来性空,生而无生,为而无为,缘起性空,一也。 无为本来有为,真空本来幻有,无生而生,无为而为,性空缘起,一也。 上述两方面意义,缘起性空与性空缘起,也可用六祖彻悟偈子来表达: 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
-
5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伽耶城成道未久,与诸比丘一切众俱。其中或有得于一果、及以二果三四果者,随其得果,所有功德皆悉明净。复有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及二十八亿诸天众等;复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众数,及六万力士、十二亿等诸尼乾子,复有八万四千五通仙人,复有五百诸外道等,皆悉以灰涂于身体,露现胸臆,肉尽脂消,唯余皮骨,伛偻曲背、结发自里,披树皮衣、手执瓶罐,处处寻求
-
69第一节 现变实事 真现实论宗体论 ──二十七年起在四川汉藏教理院讲── 第一章 现实之理 第一节 现变实事 一 现起变动的如实有事 二 辨证法的世界 三 易的宇宙 四 业果的二种生死 五 色心的刹那起灭 六 现行种子的熏持 七 非断非常的恒转 八 有为法的自然灭 九 三性等无常义 十 八
-
76释迦牟尼佛终取大般涅盘,而非无余涅盘。无余涅盘是声闻乘阿罗汉所证,入于寂灭。普度众生是发菩提心者之所愿、所修、所行,即为菩萨,如是修行,为菩萨行。菩萨行修至圆满则名成佛。阿罗汉道成就者若发菩提心普度众生而不取涅盘,则不名阿罗汉,即名菩萨。关于涅槃
-
8──十五年初夏在佛学院讲── 一 引言 二 吾人的能知上所知之天地人物 三 五趣有情各类能知上所知之宇宙 四 三乘共慧上之所知蕴等 五 大乘根本智之现证真如 六 大乘后得智之唯识如幻诸法 七 佛智之圆融法界 八 结论
-
0陈兵教授 缘起法或因缘法,乃佛陀思想、佛教教义之基石与纲宗,甚至被强调为即是佛法、即是佛的“法身”。《阿含经》中多处有“若见缘起即为见法,若见缘起即为见佛”之说。《造塔功德经》谓建造佛塔(佛陀墓的标帜)时,应在塔内安置概述缘起法义理的一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将此偈作为佛陀的“法身”来供奉,此偈因称“法身偈”。并说:“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偈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充分悟解
-
8各位法师!各位同学!本人此次十载归来,湖山与师友俱各无恙,心里已经非常高兴。灵峰寺我以前也住过几个月,可是朝夕相共的只有三两个人。现在办了佛学院,弦诵之声洋洋盈耳,这就杭州的佛教界说,是一个良好的进步的现象,所以本人更觉畅快。刚才院长会觉法师要本人向各位同学讲几句话,就不揣冒昧答应了。不过才答应就登台,实在没有很好的贡献,急忙中想起了南宋灵隐寺住持瞎堂慧远禅师的一首词: 来往烟波,十年自号西湖长。
-
2───十三年七月在镇江佛学研究会讲─── 谈佛法诸山长老参学在先,太虚何须立说?即诸大居士皆研究有素,亦不待太虚启言。况佛法甚深,非言语所能及!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以实证说亦唯佛与佛乃能了之。且诸法实相,竖说横说,重在亲证;有所说者,皆为方便引导假立法门,如法华三车之喻,不过欲令众生自证实相之境,以斯方便达彼究竟而已,又何能说可说之有哉?惟不能已于言者,盖佛法难得真谛,毫厘有差。千里有
-
4──三十三年在重庆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一、佛学与世界人类文化 文化,可以说是人类之产品,人类将自然万有,依人类需要而改造以适合人生,及其所得成果等,均谓之文化。由此广义文化言,世界人类文化,均由人类改变自然而来,可分三种: 第一、为人对万物的,乃人对自然万物而改造之文化。此自人类有生活开始以来,即由人类取自然物而使之适合人类需要,如古代采猎,已发生此种文化。因人脑在上,手可操作,故可
-
1──十七年九月在巴黎哲人厅讲── 我对于佛学有二十余年的研究,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性质,实在是大同的世界的。现在的交通一天发达一天,已成了车同轨的形势。所以学说方面,决不是那一种民族、那一种国家、那一种时代的学说所应当代表,而当有大同的世界的文化,去做书同文、行同伦的事业。因为车同轨已有了基础,便当努力于书同文、行同伦的工作。我了解到这一层,并感到世界有提倡佛
-
3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瞖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即于此义有设难言。颂曰 若识无实境 则处时决定 相续不决定 作用不应成 论曰。此说何义。若离识实有色等外法。色等识生不缘色等。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何故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同一
-
6晚近学术界有二弊:一曰横通,二曰抹煞。横通者强人以就己,说愈多而学愈无;抹煞则弃智任情,划地自限,唱愈高而距理愈远,皆非文化前途之福。治唯识学者亦然。 唯识之唯有三义, “不离”、“特殊”及与“唯独”,而“唯独”为根本,“不离”,“特殊”皆其筌蹄。或者乃谓一切法不离识故,说识名唯;非谓唯有识故,方置唯言。又谓:识能了境,力用特殊说识名唯,非唯独义(考韩清净《十义量》、熊十力《新唯识论》等)。执指弃月
-
193经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尽皆销殒,何况天地依空建立耶?
-
4作者:佛光山释依昱 《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云:“一切法从因缘生”。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呢? 是“因缘法”,是“缘起法”,如果我们真能体会此“缘生则聚,缘散则灭”的真理而受用的话,我们也能像佛一样远离世间的一切烦恼困苦。佛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因缘”梵文hetu-pratyaya。“因”,是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是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
-
30契者,符合不异之意。觉即佛所证之无上觉道。现在以自利利他之菩提心,信愿念佛,念之久久,业消智朗,即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故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契觉之义。汝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修,则其利益,唯佛能知。若学一种下劣根性,佛尚未真实念,便欲开悟,则是欲契觉而反背觉矣。以念到极处,自
-
4──十九年五月在北平讲── 一、宇宙观与哲学和宗教 说到宇宙观,便要用哲学和宗教来解释,因为宇宙是哲学家和宗教所讨论的对象。并且、人类对于宇宙观的认识非常重要,因为有了任何的宇宙观,然后以他作根据,才能建立人生的行为和社会国家的组织。所以、要能知道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宇宙观若何,就可以推知他的社会、国家的组织是如何。 宇宙观、在哲学上讲,由两部构成:一、为本体论,就是宇宙现象之本来的体质
-
2一 ──十九年十一月在巴县监狱讲── 承县长与典狱长等邀来讲演,因向知各位对于人群社会之改造很具热忱,特将佛学之可应用人生实际之改良者与各位谈谈。 我前在德国柏林讲学时,曾遇一研究经济学者,他说:他对研究经济学之结果,认为马克斯之经济学不甚圆满。盖马克斯虽为德国人,当其著书时则在伦敦,其感触者皆为伦敦之环境,故其经济学之取材,完全根据伦敦社会情形之报告与调查表。然伦敦之社会是工商
-
0──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二 理论究极的性空与事实亲证的中道 三 天台和贤首合评 甲 台贤的优点 乙 台贤的缺点 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关于判教,在印度初期,分有许多部派,每派都以自己一派为正统的真正佛法,以别派非是正统佛法或非佛法。这在印度部派时期如是,到了大乘兴盛时期,则大乘人以大乘佛法为究竟了义,以小乘为非究竟非了义的方便法;这并不是
-
4佛法中古来判教者多矣!从一音不判以至判教为十,无虑二三十家。晚唐来行世者,仅天台四教、贤首五教之二家,共余皆湮没无闻。慧苑为贤首之弟子,不善贤首之教判,别判为四教,时在初盛唐;后清凉救贤首之说,而慧苑之四教亦不彰。由今观之,贤首五教专显华严,诚有殊胜处;慧苑四教统观内外,亦有恰当处;故略为比较研究。 贤首五教,或说出于杜顺之五教止观,或说此为伪书,而实本于云华之华严孔目。要之、由证而说,由观而
-
1贤首大师以三时、十仪、六宗、五教、三观立一家言。而第一时、第六宗、第五教、第三观之极旨,则集中于六相、十玄。然三时大同嘉祥三种~~;于第二时更分三时,亦大同天台渐初、渐中、渐后。其十仪亦仿天台化仪四教分析开立。而六宗第一随相法执宗所分小乘六宗,袭自慈恩。第二唯识法相宗至第六法界圆融宗,固出创见,然此亦随所判‘分始’、‘空始’及终、顿、圆四教而来。故其根柢唯在于五教,而五教实为贤首义之纲骨也。虽贤首弟
-
1──三十一年下学期在汉藏教理院讲── 中国最流行而又最普遍的佛法,有台、贤、禅、净四派。这四派是中国一向所特重的,所以过去在武昌佛学院等处,都曾讲过天台四教仪和贤首五教仪。中国自宋明以来,凡讲教义者,都是讲的天台和贤首;多年隐诲的唯识、中观、俱舍等宗,至最近几十年才兴盛起来。然而近来一般人对天台、贤首似乎又疏远了!故现在又来亲讲天台四教仪,将来还要讲贤首五教仪,因为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应当把它
-
10──宣统二年在广州作── 一 绪言 二 八教 甲 化仪四教 乙 化法四教 1 藏教 2 通教 3 别教 4 圆教 三 结论
-
8──三十一年十月作── 印度不注重历史,所以治佛教史最困难者,即在印度部分,至今不能有一部较为完整之印度佛教史。 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今已成十余万言之“印度之佛教”闻。然钞传不易,仅邮其第一章印度佛教流变之概观,乞冠一言,乃就此章所画轮廓略抒吾意: ‘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此语最好! 由此
-
0
-
0
-
0──二年作── 忆余总角时,春深日暮,玩弄既倦,间旋绕于乡老之膝前,尝闻其相谈曰:昔有一士者,一樵者,一渔者;士者处城,樵者处山,渔者处江。一旦邂逅,以渔者之鱼,烹以樵者之薪,倾士者所携酒而共酌之,三杯落肚,万虑忘怀!士者曰:吾曹操业,无或同者,今之良会,殆非易得,盍各言所知以佐逸兴!请自仆始,为二君倡,今吾人仰视一轮赫然而高悬者,非日乎?二君知日之赫然高悬空中,亦知日之出于何所而入于何所乎
-
0
-
23
-
1今日因贵社何社长之介绍,试提出这学理上之问题,即人欲之分析与治理,来与各位咀嚼一番。 讲到人欲这名词,含义极广。在人生哲学上所说生物之表演与发动,皆出“意欲”,――意志欲望――在人即“人欲”。在心理学上所说之“冲动”,冲动为从内心冲出的意志,欲望从外物引发――,亦摄属于人欲中。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即生存亦无文化知识之生存,但社会怎么能安宁?文化怎么能发达?知识怎么能进步?这些与人欲均有莫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