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苗刀吧
关注: 2 贴子: 10

  • 目录:
  • 传统工艺
  • 0
    孙金生 静海镇人,1952 年出生于武术世家14岁随四爷孙静顺习练静海太祖门武艺,全面的继承了静海太祖门的各种功法、技法、拳法与苗刀器械等,在各种功法、技法的实际应用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四爷孙静顺过世后又随孙静顺的大弟子孙国运继续研习本门武艺,并潜心致力于本门派技艺和传承的挖掘、整理、完善。在2009年 和2010年两次把四爷所留近百余年历史的老拳谱加以整理、总结,编修成《太祖门独流通背拳谱》一书。 还把各项技艺制成影
  • 0
    孙国运静海镇义渡口村人,生于1920年,一生跟随师父孙静顺习练本门武艺,功力深厚,精于技击,忠厚仁义,颇有燕赵侠义之风。主要继承了师父的技击技术与实战经验。卒于2002年享年82岁。一一生传徒众多, 其著名弟子有:孙金生,孙金明、杨树明、其子孙印增等 刘凤岐(1939-2021) 静海镇玉田庄人,一生跟随师父孙静顺习练本门武艺。一生对师父忠贞不渝,继承了师父的各项技击手法。一生传徒众多,其著名弟子有:陈玉山马景树、张树发、宫忠、张
  • 0
    刘树年,字静萱,1890 年出生于静海镇五街,卒于1951 年2月。因家中开有“桂馨斋”糕点铺,人称“大掌柜”。12岁拜任向荣为师,得其真传,功夫精湛。因深得任向荣喜爱,所以任向荣晚年经常留住于刘树年家,在1926年师兄佟忠义专程到静海五街刘树年家看望师父任向荣,并提议由刘树年在静海创建国术馆,把自己的一身功夫传授出去 ,振兴国术、健体强身、扬我国成。刘树年非常赞同,于是就自筹资金在当年开办了静海国术馆,自任馆长和总教练
  • 0
    任向荣(1852-- 1930) 、刘玉春(1860-- 1925) 、张景元(1860-- 1928) 、崔玉山(不详)等。任向荣师承李登善、李登弟、杨学士。刘玉春、张景元、崔玉山师承李登善、李登弟。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岳德恩(未曾拜师为张景元朋友)四人在当时被誉为“太祖门四杰”。任向荣,字光华,生于1852年,卒于1930年,静海县独流镇人,人们尊称为“任向爷”,主要以提筒为主业,押僳为副业。13岁开李登善、李登弟为师,因练功刻苦、好学,为人诚骂,深得杨学士喜爱
  • 0
    静海太祖门独流苗刀 静海大祖门体系中兵器很多,包括苗刀、大杆子、单刀、枪、剑、棍、棒、板、双拐子,双短棍、三节棍、手捎子等二十余种。但最著名的器械当属苗刀。苗刀堪称太祖门最具特色的兵器。 1995年汇编静海县志》记载静海太祖门的苗刀技艺为北方武林绝技,著名武师任向荣,江湖人称“赛猿猴”曾与曹锟任直隶督军时,与师弟刘玉春、张景元及友人岳德思同被曹锟聘为督军署武术营教习。曹锟倒台后几人返回家乡静海继续研习、传
  • 0
    太祖门通背拳 太祖门太祖拳全称叫“北少林派太祖门太祖拳”也称通背拳。源于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这门拳法,可谓是静海区的“士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相传清代乾隆年间,一僧道两位举师云游至静海县独流镇,将太祖门拳法传留在此地。在以后的长期流传中,吸取了通背拳、少林拳及其他门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力”之说,其招式技法、风格特点与其他种类的通背拳有相通之处,而又颇具太
  • 0
    太祖门太祖拳全称叫“北少林派大祖门太祖拳”,也称通背拳,源于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这门拳法,可谓是静海区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相传清代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静海具独流镇,将太祖门拳法传留在此地。在以后的长期流传中,吸取了通背拳、少林拳及其他门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力”之说,其招式技法、风格特点与其他种类的通背拳有相通之处,而又颇具太祖、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独流苗刀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