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汉服吧 关注:174贴子:1,676

回复:【经典沐心】品读经典,感沐身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io㌐l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5-10-17 19:54
回复
    【原文】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选自《增广贤文》 )
    【译文】
    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延展】
    在人的一生中,只要你拥有了“爱”,不管是“给予”还是“接受”,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人要有博爱之心,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世间的万物。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就是人心中蕴藏着的爱了。
    有个大官的的女儿,不论是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美丽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整天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连个可以谈心的朋友都没有,于是她就去寺院请教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喜欢。
    禅师告诉她道:“如果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一定会成为有魅力的人。”这个大官的女儿听完后非常开心,虔诚地问道:“那禅话怎么讲呢?”禅师道:“禅话,就是说喜欢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而不是说处处显示自己优越的话。”
    大官的女儿又接着问道:“那禅音又要怎么听呢?”禅师答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化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化为帮助的声音,把不屑的声音化为尊重的声音,把娇纵的声音化为体贴的声音;同时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大官的女儿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禅师回答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大官的女儿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呢?”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说到底要有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大官的女儿听后,从此不再守着美貌、财富、权力等不放,而是广泛布施,用一颗爱心把财富分与贫苦的人,用权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结果,她真的变得非常快乐。
    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无价之宝,它不在于你是否拥有美貌、是否拥有财富、是否拥有权力,而在于你心灵的仁慈、智慧的丰硕和广阔的胸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15-10-18 08:20
    回复
      7bb伐f8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5-10-18 20:42
      回复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延展】
        春秋末年,越国高级谋士范蠡,辅助国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了吴国。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没有做官,而是来到陶地经商发财,被称为陶朱公。陶朱公经商,与众不同。陶地人都是雨天造船,旱时造车。因为雨季舟船好卖,旱季车辆好销。但陶朱公却相反,是雨天造车,旱时造船,众人都讥笑他不懂市场。但雨季一过,人们出行立即需要车辆,厂家急忙停止造船,转而造车。可是陶朱公已经在雨季时造了许多车辆,立即投入销售,大赚特赚。同样,别人都在旱季造车子,现造现卖,只有陶朱公在旱时造船。而雨季到来,大家正忙着备料造船时,陶朱公这边已有大量现成舟船出售。于是买家金钱,全落入陶朱公囊中。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抢先一着,陶朱公迅速暴富。陶朱公赚了这么多的钱,用不完。于是,他扶贫帮困,办慈善事业。由于他经营模式总能创新,尽管他多次散尽家财,可是不久就会再次暴富。陶朱公说,因善于经营而成富翁,又能驾驭财富,就是最上等的人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15-10-19 07:19
        回复
          【原文】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选自《论语》)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延展】
          有一则阿拉伯的传说: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一个人走到帐篷外,一言不语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他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真正的朋友的伤害也许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真心帮助,你将会发现这世上真心的朋友不断多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15-10-20 07:38
          回复
            【原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实行仁,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延展】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关内地区发生旱灾与饥荒,有很多百姓卖掉子女来换取衣服和食物,唐太宗不仅下令开仓济民,而且将皇家仓库中的金银丝绸拿出来,替灾民赎回小孩,还给他们的父母。他在诏书中说:“如果能让年成丰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灾祸移到我的身上也甘心情愿。”不久天降大雨,缓解了旱情,百姓都很高兴。
            唐太宗深深相信,日月的反常现象、星相的变化是上天对人们的一些启示。天灾人祸的发生是上天对君主的谴责,君主需要检讨自己的过错,并且诚心改过,否则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祥瑞之事的出现则是上天对君主的嘉奖,福佑人民,国运昌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15-10-22 08:23
            回复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延展】
              一方面相信人心是向善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善的敬仰与认同。因此有德者的行为会得到旁人的赞赏,越来越多的有德者聚集在他的周围,有德者会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有德者的影响品行提高,最终在这些有德者旗帜的引领下越来愈多的人成为有德者,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上升,有德者的队伍逐渐壮大,最终能达到有德者四处为邻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5-10-23 08:14
              回复
                【原文】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选自《六祖坛经》)
                【译文】
                外在任何事相永远都不会干扰自己就叫‘禅’,内心永远平和不纷乱就是‘定’。如果执著于外在事相,内心就会纷乱;如果能远离外在事相,内心就不纷乱,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清净和安定了。只是因为执著于外在境界,内在的思想境界就跟着乱了,如果对外在一切境界都能心不纷乱,那就是真正的入了‘定’了。
                【延展】
                世界就是那个样子,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却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自己过滤镜来看这个世界,而且我们还会把自己看到的加以演绎,这就是着相。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演绎,放下一切头脑的见解,只是纯粹地观照的时候,才会看到世界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才不会被带走。真正能做到离相了,一定能得定。所以《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见到如来就是明心见性开悟了。当然,真正做到离相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的习气很重,我执很深,所以需要随时保持觉察,当我们能觉知到自己正在对世界进行加工,就能慢慢放下。因此,修行的时候,“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5-10-24 08:02
                回复
                  8fv䰗w6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15-10-24 19:08
                  回复
                    【原文】
                    不迁怒,不贰过。(选自《论语》)
                    【译文】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延展】
                    孔子在这里论述的是颜回的好学,认为举世无人可以和他相比。颜回被孔子认为能够继承自己学问道德的人,原因在于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就是“不迁怒,不贰过”。
                    迁怒与贰过是人的情绪状态。迁怒,就是乱发脾气,每个人都是难免的。迁怒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是个小事,但对于品德的修养却关系重大。能够做到“不迁怒”,就成为道德完善的一个外在标志。有的人由于乱发脾气,轻则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重则导致做事失败。历史上有些人做了历史的大罪人,就是由于迁怒。
                    贰过,就是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错了,第二次又犯了。道理人人都容易懂,但就是难以坚持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就应该不断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情绪,修正自己的错误。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对他褒奖甚高,再三赞叹。颜回死后,后来曾参成为孔子学说的传人,也是和他能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15-10-25 12:33
                    回复
                      【原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选自《庄子•天道》)
                      【译文】
                      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延展】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5-10-27 07: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