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西日本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贸易发达,是深受国内外旅行者喜爱的人气城市。大阪位于日本本州中西部,面积是全国都道府县中最小的,但人口却仅次于首都东京。
作为综合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大阪在繁华和经济程度上丝毫不比东京逊色,这里高楼林立、交通发达,阪神都会区的经济总量是7000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五,而只有800多万人的大阪府,gdp也有4000多亿美元,也能够在世界排上前十五。可以说大阪也算是世界顶级大都市之一了,但是在世界上却没有什么名气。(当然是跟同级别经济水平的城市相比,比如阪神都会区对应的芝加哥、大阪府对应的上海)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东京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说起日本的大都市,首先大家想起的应该还是东京。
大阪建城之初就是一座商人占主导的城市,大阪的商业自古以来都十分繁荣。而到了近现代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梅田和心斋桥等地有着大大小小,各种品牌的专卖店和品种齐全的大型百货商店,像梅田的阪急百货、难波(又称浪速)的大阪高岛屋和丸井、心斋桥大丸百货都是西日本地区闻名的巨型购物场所
与此,大阪也被称为“天下的厨房”,人们常说廉价又好吃的美食只有在大阪才吃得到。
一:大阪VS东京
凡是一个国家同时存在有两座超级都市,那么就一定会出现矛盾,这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躲不开的规律,而在日本,那就是大阪与东京的矛盾
在近代与古代,不论是京都还是江户当首都,大阪几乎都是日本的经济中心,一直到二战时期,大阪虽然不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但在经济上始终压东京一头。二战后,大阪的“日本经济第一”的桂冠也就被燃烧弹投没了。战后物资紧缺,从生活物资到生产物资全部由政府统制,配给供应。这一来凡能搬家的大公司全把总部搬到东京去了,因为这样和政府靠得近点,拉拉关系什么的走动起来方便。总部都搬过去了,经济重心也就变地方了,不说别的,就那些大公司每年向东京上缴的地方税就是个天文数目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东京不仅在政治上是日本的中心,经济上也成为了日本第一。
于是这就成了大阪与东京矛盾的根源,东京人笑大阪人穷,不仅在经济上了两个大阪府差不多才抵一个东京都,人均收入大阪更是不如东京,大阪人笑东京人虚伪以及“江户就是一群暴发户的集会而已”。
但是,由于大阪和东京是日本代表性的两个城市,这些不同就往往成为了东京为首的关东地方与大阪为首的关西地方的矛盾的源头,进而,这就从实质上的大阪VS东京变成了关西VS关东。
最佳观看两地人民地域黑的方式建议翻墙去日本2ch网站的“街作り・都市計画”板块,就可亲眼目睹东坂大战,不过,除了东坂之间的撕逼,在这里还可以目睹日本其它地方的地域黑
除了经济,还有商圈、收入、环境、财政、机场... ...凡是你能想到的词,都能成为地域黑的话
——————————————————分割线————————————————————
除了网上的嘴角,在现实中大阪与东京也经常在很多地方打不着一处
①左与右?
全日本包括东京大家上下电动扶梯时大家会靠左,右边留给有急事的人快走。但是唯有大阪是靠右站,把左边空出来。按道理来说是东京人的做法对,因为日本是左道通行,行人应该靠左。可是大阪人说:“左道通行才给你让出靠左边的通道啊”,谁有理?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以前东京(也就是江户)武士多,成天挂着刀瞎晃悠,他得把左边让出空来好拔刀,而大阪是个商人的地盘,商人成天夹着个包袱跑来跑去,他得保护好了那个值钱的包袱,所以才有关西人靠右站这个习惯。所以谁要靠边站的时候先得想好了现在是在哪儿,要不然阻碍交通不说还被人笑话。
②50赫兹与60赫兹?
你见过一个国家的电网分两个周波数的吗?日本就有两个周波数,关东是50赫兹,关西是60赫兹。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当年日本刚开始明治维新向外国人学发电时,发电机都到外国去买。1894年关东的“东京电灯”公司(现在叫“东京电力”)跟欧洲人学,从德国的AEG公司买了50赫兹的发电机,而第二年关西的“大阪电灯”公司(现在叫“大阪电力”)则从美国的GE公司买了60赫兹的发电机。那为什么不买一样的?理由就更简单了,那边它买这种了,这边我就得买那种。
到了后来电力普及了,发电机要并成电网了,这事就出麻烦了。这件事就一直扯了一百多年皮也没解决,到现在形成了一个奇观:从新泻县的系鱼川到静冈县的富士川连一条直线,线的东边是50赫兹,线的西边是60赫兹。电厂和电厂无法并网不说,用户跟着一起倒霉:你把家从东京给搬到大阪去了,东京的电器必须全部丢掉,再换成大阪的新电器。日常生活不方便不说,这还导致2011年311东日本地震发生了以后关西的电能都没法送到关东去。
那用电设备器具怎么办?日本人倒也能想出办法来,电网是没办法了,可电器有办法。现在买了日本电器,看到背面注明的性能参数可能会纳闷,110V和220V兼用的不多,但是50/60赫兹肯定兼用。这时千万别为日本人照顾全球用户的热心而感动,因为那是大阪和东京折腾出来的副产品。
③索尼与松下?
大阪和东京的企业之间也一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比如索尼和松下的产品就永远无法和谐共存,索尼弄一个东西出来,松下就非得把它给灭掉,索尼弄了β制式来录像,松下就得推VHS制式。索尼有了一个8mm,松下就有C-VHS,现在索尼是MEMERY STICK,松下还是SD CARD,表面上的理由多的很,其实说穿了,就一个是东京的,而另一个是大阪的。
④バカ(baka)与アホ(aho)?
就连一个バカ(baka)和アホ(aho)都能成为两地人民争执不下的话题,Baka和aho字面上的意思都是“蠢货”,二者也都会被两边的人使用,只不过这两个词分别对应开玩笑的“傻瓜”和真骂人的“傻B”。问题就在于,对于东京人来说,バカ(baka)是傻瓜而アホ(aho)是傻B,而对于大阪人来说,アホ(aho)是傻瓜而バカ(baka)是傻B
以上只是大阪和东京相比最最明显的几个不同。其他不同的特征大概有:笑点不同、幽默感不同、待人接物的细节不同、热情程度不同、谈话对私人话题的容忍度不同、大阪人相对耿直、东京人则比较世故(曾有节目将两组用普通铁锅炒出来的牛肉,分成两组,一组标注普通铁锅炒出来的牛肉、另一种则标注是用高级铁锅炒出来的牛肉,放在东京大阪的两个大商场里供行人品尝,东京人尝了都说用高级铁锅炒出来的牛肉“高级铁锅炒出来的牛肉没腥味,果然吃起来就不一样”“脂肪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而品尝过两种铁锅炒出来牛肉的大阪人都说“我感觉味道差不多”“感觉没什么差别啊”)
等等等等... ...
虽然大阪和东京的各种争执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大阪离不开东京,东京也离不开大阪,连接东京与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于1964年,年客流量2亿人次,是全日本最繁忙的铁道交通命脉,公路方面,连接东坂之间的中央自动车道、名神自动车道、东名自动车道都是日本最重要的公路交通命脉所在。
至于谁赢了呢无从得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东京的不一定会厌恶大阪的,顶多会提一提不同的地方,而大阪对于关东的生活方式、顶多是发几句牢骚。“东京有什么好的”“我一辈子都不会想住到东京去”“真是无法理解关东的人的生活”。
不过,能大大咧咧说话、且能直接向其问出这种问题的。也只有大阪人了,如果你问东京人“你是不是会讨厌大阪呀,告诉我他们哪里讨厌”,他多半会不好意思表态,即使真讨厌也会遮遮掩掩,而且还会觉得你问这个很失礼。但是照大阪人的性格,他一定会说:“哈哈哈哈哈,就是讨厌啊,来来来我要把他们黑个够”而东京人里讨厌大阪的,顶多是:“大阪?呵呵... ...”
二:热情的大阪人
与东京人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阪人的热情,也许由于是商人城市的缘故,大阪人比较外向开朗、不拘一格、善于交谈。另一方面,大阪人也是出了名的有趣,比如日本电视台《月曜から夜ふかし》街头采访的时候记者对着一个大阪人假装开枪,大阪路人会配合受伤倒地,有些人还会假装扔个手榴弹回击一下,甚至还有人会捂住“伤口”笑着说“哈哈其实我有‘护甲’”(论大阪路人的自我修养)
(PS:不过这也让以关西其它地区,特别市以京都人和神户人为代表的都觉得这样的大阪人low爆了,丢尽关西人的脸,强烈要求和大阪人划清界限)
三:天下的厨房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那一定要来大阪,大阪被誉为“天下的厨房”,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大阪の食い倒れ”(在大阪吃到破产)这句日本谚语就是对大阪人民饮食态度的生动写照。大阪不仅云集了整个关西地区的美食,也荟萃了全球各地的佳肴。不管是享誉盛名的蟹肉刺身、油炸豆腐乌冬面、河豚火锅,还是街头小吃章鱼烧、大阪烧、方形寿司、扎猪肉串,都令人垂涎三尺。因此,来到大阪绝对有必要花上一些时间来品尝各种食物。
为什么大阪云集了这么多美食?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阪在历史上的地位,大阪在古代作为日本最大的通商口岸而闻名,在浪速港迎来送往的,是远至中国朝鲜近至下关的商船,天南地北的饮食在这里汇聚,自然就滋生了别具一格的大阪饮食文化。
大阪人热情好客,大阪美食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身为吃货,怎么可以错过美食之都大阪呢?
四:行政区划
与东京分为东京都和东京都区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叫东京市,所谓的东京市就是指东京23区组成的东京都区部)相似,大阪也分为了两个概念,我们常说的大阪指代西日本第一大城市大阪市。而广义来说指代日本一级行政区大阪府,府内又划分为33个市、9个町和1个村。大阪市与大阪府的概念类似于北京市区和北京全市域的概念。
大阪市位于大阪府内,名义上归大阪府管辖。但实际行政级别却与府相同,这是因为大阪市属于政令指令都市(具体请百度),为此大阪府知事与大阪市市长还经常吵架,因为他们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经常相互矛盾。
由于大阪实力实在是除了东京无敌手,因此有人提出撤“大阪府”设立“大阪都”(既然东京都可以叫都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但被市民公投给否决了。
如果理解不了,看下面这张图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