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理论中,“有,随其之”是治疗神经症的重要理论。作者以对“有,随其之”的创新解释,指导对神经质所致病感、症状、综合征的治疗。
1.“有,随其之”中的“有”是指什么?——森田疗法让“接纳”的是什么?“有”是指症状还是指病感?症状同病感相同吗?示例:一位学生同母亲争吵时,脑子中冒出一句辱骂自己母亲的话,紧跟着吓出了一身汗。学生去问叔叔,叔叔回答,“有这个想法要遭天打五雷轰的。”学生为此痛苦不堪,到处求治。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他求助多位咨询师治疗后,最后一位治疗师讲,“你就按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吧。”学生昼夜难眠、焦虑不安,寻医到天津,见到作者的第一句话是,“我能接受辱骂我亲妈的话吗?”“我想骂我妈妈,能顺其自然吗?”另一些失眠恐怖症患者(有过一次失眠后,因为惧怕失眠体验而诱发失眠的患者)并非是特定睡眠障碍的患者。让他们简单地“接纳症状”吗?让他们接纳失眠吗?医生们自己能够接纳失眠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对被蛇惊吓的人,是让他接纳被惊吓的反应性感受,还是让他去接受蛇呢?感受同蛇是两件事,但是医生讲成“接纳症状”,在患者那里却是同一件事啊!
症状与病感的区别:
症状:以疾病的外在现象为主,是医学诊断的共性化用语。
病感:是疾病的内在感受(内感性不适),是患者感受的个性化用语,是躯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效应。症状不等于患者的病感!
让患者“接纳”的是什么啊?显然不是症状。
再者,用“顺其自然”来解释“有,随其之”,即“有,任其有”是否恰当?
大原健士郎教授在西安时有中国患者提问:“任风所吹,由脚去走。我们的病却没有好。如何顺其自然?”大原教授感慨:“中国患者这样理解‘顺其自然’啊?!”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顺其自然”具有哲学与宗教的含义。
哲学:“顺其自然”如同庄子的“无为”,是针对诸侯们的“性动”而讲的,指向是不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不打仗,人与人和谐。
宗教:宗教的许多教义中有“顺其自然”的含义,因为“顺其自然”有减弱内心冲突的作用。人们接受挫折、不幸、逆境,经过“认命”“合理化”,从而减轻内心痛苦。但是宗教的作用并不等于医学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这样看来,“顺其自然”并不等于“有,随其之”。在中国,劝导患者“顺其自然”,容易被误解成消极的意义。一名患者在日记中写道:“一提到‘顺其自然’,我往往想到的是无药可救了,任其发展吧,自生自灭吧,放弃算了。”它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用在强迫症患者身上,会让人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基本无药可救”了。因此,医学解释应该具备医学心理学所特有的病理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