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佛法吧 关注:219贴子:43,252

回复:脚下光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报冤行、随缘性全称为无我行。


IP属地:山西31楼2020-01-15 10:27
回复
    无所求行,即是无所得行。


    IP属地:山西32楼2020-01-15 10:27
    回复
      称法行名为法性行。法性即是诸法之本性,即是诸法一性,即是不可分别性。
      由此可知达摩祖师的四行其实是无我行、无所得行、不分别行。此三种行即是佛所说成佛之行。


      IP属地:山西33楼2020-01-15 10:28
      回复
        佛于《小般若经》中指出,成佛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三点修行之人做不到,若能做到这三点成佛就不难。这三个重点就是无我、无所得、无分别。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头脑,就是意识。


        IP属地:山西34楼2020-01-15 10:31
        回复
          头脑意识是这三个问题的根本。而有没有这三个问题是成佛困难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也名为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修持者的狂心如何归于宁静、清静、寂静。


          IP属地:山西35楼2020-01-15 10:35
          回复
            佛说应如是降伏其心。这是佛指出此心不可降伏。因为所有降伏此心的方法仍然出于此心。既然有方法出于心,这个心就已不是宁静清静寂静。因此若要这个心休歇,只有免于所有的方法。这个心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只是如实地了知而已。这种了知就是没有方法的方法。


            IP属地:山西36楼2020-01-15 10:35
            回复
              在所有的修持中,既能免于方法,又能完成修持的作用,就只有走路一事。因为修习走路,是免于头脑的唯一方式,这一方式就是没有方法的方法。之所以将走路名为没有方法的方法,是因为此走路中不可有起心动念。若不起心动念即不可名为方法。虽说没有方法,却有特定的形式,所以也可名为方法。因此名为没有方法的方法。这个没有方法的方法就是修习行走,因为是修习行走,所以名为修行。


              IP属地:山西37楼2020-01-15 10:36
              回复
                依禅宗的说法,成佛秘法一脉单传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为保护这个成佛秘法,将其名为二入四行之法。在当时的中国,达摩祖师为了找到衣钵传人,传此秘法,备受辛苦责难误会与迫害,于公元五二四年才等到慧可这个衣钵传人。


                IP属地:山西38楼2020-01-15 10:37
                回复
                  慧可,禅宗二祖。生于公元四八七年。姓姬,虎牢人。曾经习武和钻研道法。年三十岁到洛阳龙门香山寺皈依宝静禅师,后于永穆寺出家。年三十二又回到香山。四十岁赴嵩山少林,皈依达摩祖师,随从达摩祖师六年,受法为衣钵传人,成为中国禅宗二祖。由于二祖慧可努力宣扬一脉相传的诸佛秘法,于无上寺前谈无上菩提之道,有违所谓传统佛教,所以被视为异类,因而被道恒、辩和两位法师不断加害,死于公元五九三年,在世一百零七岁。


                  IP属地:山西39楼2020-01-15 10:38
                  回复
                    二祖慧可之所以被达摩祖师看中为衣钵传人,与二祖武功高强又深明道法有关,亦与他为修行而不惜身命有关。二祖的精湛武功说明了他善于在行动中观察自己,说明他对自心的觉照有特殊的天分与成就。二祖深明道法,这显示他具有大乘气象。二祖为法忘躯,说明了金刚心已在显现。由此三项要素,他被达摩祖师选为衣钵传人。


                    IP属地:山西40楼2020-01-15 10:39
                    回复
                      二祖初见达摩祖师时,请达摩祖师为他安心。他说,我虽致力修道,但心总有不安之时,请祖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请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良久,二祖说我怎么也找不到那颗不安的心。达摩祖师说,我已将你的心安好了。二祖立刻大悟。达摩大师多年之间在中国找不到有智慧的修行者。现在见到这个衣钵传人能当即领悟自己的指点,所以赐名为慧可。


                      IP属地:山西41楼2020-01-15 10:39
                      回复
                        二祖慧可的修行瓶颈就是不知如何安自己的心,此时的慧可虽然经历多年修持仍然其心不安。原因是慧可和很多修行人一样不知什么是心。也就是不知心的特性,也不知心在什么地方,也不知为什么要安心,当然也不知怎样安了。在见到达摩祖师后,他求达摩祖师为他安心。达摩祖师说,既然你的心不安,那就将心拿来,我替你安。二祖说找不到那不安的心。达摩祖师说,我已把你的心安好了。


                        IP属地:山西42楼2020-01-15 10:40
                        回复
                          在此之前,慧可一直想尽办法要安他自己的心,但却无法满足这个愿望,心中就是不安。这个不安之心已是慧可修持的极大障碍,慧可不知如何去除它,现在达摩大师一句“我为你安心竟”,突然把慧可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那就是慧可发现他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那颗不安的心。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以往所担心的并不真实。既然找不到心,哪还有什么可安?哪还需要有什么安心之法?至此二祖醒悟,一切都是自己的虚妄分别,都是头脑妄想,既然心尚且无处寻找,此心所生之一切诸法也都非真实。


                          IP属地:山西43楼2020-01-15 10:41
                          回复
                            三祖僧璨,一日前来求见二祖。当他前来见二祖时还未出家,身上长了很多疮,样子很难看。二祖问,你从何处来?找我有何事?僧璨说,求二祖为我医病。二祖说,医病应忏罪。僧璨于是求二祖为他忏罪。二祖说将你的罪拿来,我为你忏。过了一会儿,僧璨说,找不到罪在哪里。二祖说,那我已替你忏完罪了。僧璨当下大悟说,弟子今日始知罪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恰如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因此僧璨被二祖收为弟子,视为僧人之宝,其宝光明灿烂,所以赐名为僧璨。后被授为衣钵传人,成为禅宗三祖,著有《信心铭》,公元六零六年入灭,在世一O四岁。


                            IP属地:山西44楼2020-01-16 10:11
                            回复
                              四祖道信,生于公元五六○年,复姓司马。公元六五一年九月入灭,在世七十二岁。四祖道信年十四岁前来礼拜三祖,说愿和尚慈悲,教导我解脱法门。三祖说是谁束缚你?四祖说无人束缚我。三祖说那为什么要格外求解脱呢?四祖听后即开悟。后于三祖身边服侍九年,乃付衣法。因四祖自幼对菩提道坚信,所以赐名为道信。四祖盛名远扬,所以唐太宗欲请四祖进宫,祖不应。唐太宗四请四祖不来,所以宣旨人若不来将人头带来。四祖伸长脖子说头可以拿去,我这个人不去宫中,李世民因此赐他为珍僧,谥名为大医禅师。初祖二祖三祖都没有组织僧团,至四祖时已有僧团,弟子五百余人。由于四祖时已有了固定的道场,已不适于四处行脚。为了不让脚下光明之法断失,四祖提出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之说最早见于《文殊问般若经》中。


                              IP属地:山西45楼2020-01-16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