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睡半晚吧 关注:73贴子:8,332

回复:【九】可重看那些山水风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牙医的焦虑可能会侵入饮食里,对饮食的焦虑可能会侵入爱欲里。我忽然开始认同许多看似无关的焦虑源之间的内在逻辑,但只能分辨出自己某些情绪的发展脉络,并且越来越觉得他人的developpement是不可还原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0楼2021-07-10 22:01
回复
    *忽视是焦虑的副产品,不是防御,而是防御的结果。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1楼2021-07-10 22:04
    回复
      让人心悸的种种灵感留待睡梦中去升华。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2楼2021-07-10 22:22
      回复
        在发现自己一系列的防御行为后,我愈发觉得自我分析是一场全面展开的战争。阅读时我发现自己生理上紧张的征兆要优先于外露的情绪,我觉得那或许可以归为恐惧,但我不够兴奋,感情波动也不足以让我和他人或自己交流。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像是突然检索到隐藏文件夹的AI,也像刚才书里比喻的,卸下武装后落在食人族手里。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3楼2021-07-10 22:31
        回复
          被敏锐触动到的体验这还是头一次。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4楼2021-07-10 22:38
          回复
            在谈论敌意心理时,在本质上似乎谈论的还是在低自尊下对个人利益的非理性争取,而和非理性相对应的往往是对外的破坏欲以及自毁倾向。在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恨后,我意识到大多数人是很难将爱和恨完全剥离开的,因为在定义爱时无法不去希冀对方的回馈,在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时,焦虑往往就伴随着显性或隐性的恨。我记得曾听说过女娲造人时用的是泥土,而泥土里带着类似于原罪的情感的说法,此时想起来感触又是不同。
            我真想和她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感想,即使是偏要站在对立面也好,我只是想获取一次让事情变得客观的机会。
            近来很想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我想我已经将心理状态作出了充分的调整,只是即使现在能遇到某个人,发展情感关系也算是水到渠成,我仍然会感到意难平。心脏不正常地跳动了两天,我最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周期性的思念带来的躯体反应,如同漫长又反复的伤寒。
            至于哪些是动物本能,那些是文化因素规戒出的难以逃离的关系模式的必然产物,也确实是说不清楚。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6楼2021-07-11 22:34
            回复
              不如多听听巴赫。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7楼2021-07-16 03:17
              回复
                我好像在剪头发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不舍得,即使有也更多在于隐喻上的缱绻。我仍然会想起关于“当时如果留在这里,你头发已经有多长”的发问,但最直接的情绪似乎早已远离我了;而《银发白》中“仍旧有一些思绪最后仍然变作桂花”里关于桂花的情绪偶尔还会触动我,说是和记忆无关,我却也知道记忆还藏在荷包里,还挂在我家大门上。
                如果要当糖嗑,这些故事可真是让人心动不已,我虽然常觉得相关的真相并不重要,但也发自内心的认为那是真的就更好了。这种想法使我对未来的发展的期许小于对往事的确认,如果对焦虑自我分析,我所追求的一直是确保自己曾经被爱,可能也是我对未来很少抱有信心的缘故。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8楼2021-07-17 20:09
                回复
                  最近能明显感受到情绪上被爱的驱动力,这是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说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自己卸下了某种心防。今天看书时想到,双性恋的这种泛爱与其说是可以欣赏人类无性别特征的美,或许也是由性别特征触发的区别性官能反应的缺失。如果爱情的产生不需要以性别为边界,那荷尔蒙反应也就不和具体性别特征挂勾。真要说起来,这种吸引力几乎是带有灵感特质的,而爱慕也并不扮演着常规角色,因为难以明言而更显得微妙。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19楼2021-07-17 20:24
                  回复
                    悟了,原来钓系的精髓在于看似不知轻重,其实心知肚明。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0楼2021-07-18 00:39
                    回复
                      嗑cp的时候发觉,fe更高的人似乎更擅长处理和年长者和年幼者的关系,但同一套肢体语言不适用于自己的同龄人,因而有时候显得别别扭扭得可爱,产生前任感或者区别于常规友谊的混沌状态;而fi高的人的肢体语言看似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更具有对人的排外性,甚至不具有自己适应的模式。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1楼2021-07-22 07:19
                      回复
                        整一天都恍恍惚惚觉得我的cp已经HE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2楼2021-07-24 08:31
                        回复
                          我梦到你了。
                          你问我,为什么反而是我们需要格外在意爱情和友情的界限。我沿着去画室的路一边走一边久久沉默,最后说,可能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格外孤独吧。我还想说,每当看见你,我就会深深恐惧我这一生将一事无成,所以不自觉地要把所有的情感都给你,也无法分辨什么是友情和爱情,但或许从一开始这种恐惧也来源于爱,但我不想再深究了……这些话只是想了想,梦里都没有说出口。
                          我梦到你了。梦里我不恨你,只是怅然若失地用彩色铅笔给山填上橙色和蓝色,然后看着你画着素描,问出我一直等你问的问题。
                          梦里维纳斯的石膏像和我调情,你抱着拼好的拼图笑着看我,也并不为我解围。那时我想,其实这也挺好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4楼2021-07-26 21:31
                          回复
                            前半本的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里提到我国的集体主义其实诞生于差序格局中从“己”触发的个体主义,而西方的个人主义实际上崇尚的是集团中自己所代表的团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两者的区别是前者的群体边界通常是模糊的,而后者的边界相对固化。因此在利己和利他的问题上,其实各有各的理所当然,即在传统经验下的差序范畴决定了所谓“私利”的相对性,以及西方社团组织谋取身份和社会认同的无可厚非,而后者的组织形式在我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是不存在的。差序格局稳定性的基点传统道德规范,不论成文或不成文,都旨在使从自身出发的社会关系更加有序化。而近代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其实注定了个体很难去维系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转而需要人通过确立自身所在社群的权利和义务来回避缺乏归属感的焦虑。
                            我总觉得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再要复兴什么克己复礼是很不合时宜的,因为在本质上,克己复礼是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实用性工具,而脱离了实用性的精神就像琥珀中的标本、博物馆中的司南。我们仍然可以得知它的发生发展并从其实用性如何发挥作用的角度上获得某些借鉴意义,但架构在当代社会中就像是空中楼阁,反而因为其指导方针和现实脱节而扩大受众的焦躁不安,从而使人失去面对这种矛盾冲突的平常心。人仍然从传统文化中片断性地取用对其有效的经验,但因为个人经验与之不匹配而未必真正认同这些经验所维护的秩序,最终只将这些作为维护个人权益的诡辩素材,想来传统被这样应用也挺可悲。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5楼2021-07-27 00:25
                            回复
                              从任何现存经验中都很难找到通往将来的确定答案,不知快速发展的现状是否会使文明一直青黄不接下去——不过青黄不接也未必不是好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26楼2021-07-27 0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