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三:倦怠期>>80年代末—90年代
步入90年代,梅兰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女演员的40岁大关。
梅梅的失宠是有征兆的,1989年其拿下戛纳影后的《暗夜哭声》却在金球奖上爆冷,在剧情影后给出三黄蛋的情况下铩羽而归。用当时的影评来说就是“对梅丽尔·斯特里普改变口音扮演苦情外国女人的伎俩感到厌烦”。
而另一边,兰格也表现平平。《八音盒》获得柏林金熊奖,但在美国遇冷,也仅是帮助兰格在1990年奥斯卡上单挂了一个女主提名。
面对这般困境,梅梅很是费了一番功夫,进行了大幅的转型,尝试了喜剧、惊悚、动作、歌舞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影片,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演艺风格,但收效甚微,在《来自边缘的明信片》后未能再得奥提。
1995年,兰格凭借《蓝天》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这一届是有名的小年,连梅梅的爆米花片《狂野之河》都在候选范围内。提名一出,朱迪·福斯特已经二封而且在《妮尔的芳心》中不是故事主线,苏珊·萨兰登《终极证人》商业片不是奥斯卡的菜而且连金球都没提,米兰达·理查德森《汤姆和维芙》片糊人更糊,薇诺娜·赖德《小妇人》零前哨风向标直接空降,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要发奖给兰格了。
也正是因为兰格的得奖和影片本身关系不大,这座奥斯卡影后奖杯对兰格的事业并没有带来什么帮助,反而更像是补上一个缺憾,让兰格可以放心地离开银幕,毕竟该有的都有了。
次年,梅梅时隔五年再获奥斯卡提名,但实际上《廊桥遗梦》对梅梅事业的帮助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样,因为事实上这部影片并不符合学院的口味,除了梅梅的女主提名以外,《廊桥遗梦》没有获得任何一项奥斯卡提名,在十余年后的AFI榜单中也仅入围了百大爱情片,还排在八十多名。实际上,《廊桥遗梦》的最大贡献一是帮梅梅重新提起了热度,让她捱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二则是开拓了欧洲市场,这部电影在欧洲的反响非常好。
纵观兰格的职业生涯,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限制了她的发展。
第一,是商业成绩太差。兰格的外形条件是80年代最好的,但票房实绩也是最差的,说得不好听一点简直跟灾难一样。兰格职业生涯一共只有4部影片北美票房进入年度前30,而且基本都是配角。其中《金刚》《爵士春秋》《窈窕淑男》都是很早的作品,从1982年拿下奥斯卡女配到1995年封后,兰格共拍摄了10部电影,只爆了一部三番的《恐怖角》。其余9部影片的北美票房加起来比《走出非洲》还差个1000来万。
而兰格中后期的资源跟不上更是雪上加霜,在兰格的所有电影中只有《爵士春秋》和《窈窕淑男》两部影片曾经提名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而梅梅光是最佳影片获奖的就有三部。当别人问兰格职业生涯中后期的代表作是什么时,你可能第一反应是美国恐怖故事。
第二,则是兰格没有什么事业心。梅梅的事业心之强在好莱坞女星中堪称罕见,年过70还高产似母猪,一年一部打底没在怕的。而兰格则恰恰相反,对于她来说演戏与其说是一种事业,不如说是一种乐趣。再加上她并不喜欢杯酒觥筹、纸醉金迷的好莱坞,她对于自己的事业下滑更多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有喜欢的戏就演,是电影或是电视、戏剧都可以,没戏演或者不想演那就不演,无所谓,这或许也是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