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吧 关注:864贴子:5,508

回复:【原创】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儿是哪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太宗第五女,名丽质,生于武德四年,长孙皇后所生,是唐太宗特所钟爱的女儿。
贞观二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父亲唐太宗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IP属地:江苏18楼2021-07-04 19:40
回复
    贞观六年,唐太宗考虑到自己钟爱的女儿即将出嫁,于是特别下令让有司为她准备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遭到了一向善于拍砖的名嘴魏征的严厉制止。
    毕竟长公主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姐妹,而公主只是皇帝的女儿,辈分低却要嫁妆多一倍,这点完全不合礼法,于是魏征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禁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21-07-04 19:4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场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留下的影响直到唐高宗时期,仍有臣子张鷟等人还在写文影射批评唐太宗为了爱女而逾制的这番举动。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爱女长乐公主正式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国舅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纵观贞观一朝,长孙家族作为后族与功臣之家极得唐太宗的眷顾,富贵至极也显赫非常,且长孙冲与长乐公主作为表兄妹,亲上加亲更是成就了一段良缘。


      IP属地:江苏21楼2021-07-04 19:42
      回复
        婚后的长乐公主与驸马长孙冲琴瑟和鸣,恩爱无比,但她并没有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个人幸福中,在朝政上也颇有影响力。贞观十一年唐太宗试图分封诸位亲王与功臣为世袭刺史,当以房玄龄、魏徵、长孙无忌、马周、李百药、于志宁为首的众臣在极力反对无效时,长乐公主毅然挺身而出,向父亲转达了公公长孙无忌的心愿:“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最后,唐太宗眼见实在拗不过大家,终于下诏停止封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21-07-04 19:43
        回复
          然而好景不长,贞观十七年时长乐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留下刚刚结缡十载的丈夫长孙冲,于八月十日溘然与世长辞。
          面对爱女的离世,唐太宗深受打击,“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多次痛哭后仍然悲伤得不能自已,皇太子李治也“痛结分荆,寻万恨而增慕”。只是逝者已矣,悲恸过后,这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唐太宗强打精神,敕命鸿胪寺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寺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同时根据考古的发现,长乐公主的墓并没有遵照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由此也足可见唐太宗对长乐公主的钟爱之情,从来不是史书上的一句泛泛之谈。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21-07-04 19:44
          回复
            而长乐公主的墓志上还记载道:“(公主)散玉轴于缥帙,悬镜惭明;耀银书于彩笺,春葩掩丽。”
            当展开公主所作的画卷时,悬挂的明镜就显得黯淡无光;当展示公主所写的书法时,就连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丽色。事实上长乐公主的墓室里陪葬的一方辟雍砚出土时,砚面四周的弦纹内仍残留些许墨迹,砚面上还有清晰可见的长期研磨留下的痕迹,显然正是长乐生前长期的所用之物,而长乐公主雅擅丹青,遂以生前用砚随葬,也无愧于墓志对公主书画才艺的褒扬
            事实上长乐公主在书法丹青上的造诣也是有迹可循的,唐太宗本人就十分爱好书法,又擅长飞白体,长孙皇后的墨宝虽然在传到清代后失传了,但历代看过其真迹的古人均将其与吴采鸾、胡惠斋、张妙净、朱淑真、管道升等诸位女书法家相提并论。而长乐的同母哥哥李泰工于草书、隶书,同母弟弟李治除了草、行、隶书外还与父亲一样擅长飞白体,同母妹妹李明达也是写得一手好飞白,和父亲李世民的飞白体放在一起能达到别人不能分辨的程度。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21-07-04 19:45
            回复
              纵观长乐公主的一生,享年不永固然有些遗憾,但她出身尊贵,自幼被父母特所钟爱,出嫁时父亲唐太宗特地为了她想超越常规礼仪,后又嫁与外戚重臣之子,享尽尊荣华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当朝中大臣没法劝阻唐太宗试图封建时,关键时刻长乐公主能站出来助朝中各位大臣一臂之力,终其一生,可谓是圆满顺遂。


              IP属地:江苏27楼2021-07-04 19:45
              回复
                豫章公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21-07-05 21:1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六女,生母为唐太宗下嫔,难产而死后为长孙皇后所收养。
                  豫章公主下嫁凌烟阁功臣唐俭之子唐义识(又名唐善识),而唐义识的胞弟唐嘉会早年以皇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千牛一官出仕,随后又升为东宫通事舍人。后来唐嘉会的前妻元氏逝世,唐嘉会又娶了魏王李泰的王妃阎婉的妹妹为妻。更甚至日后唐嘉会的孙子唐晙还娶了唐高宗李治的外孙女,也就是太平公主的女儿为妻。


                  IP属地:江苏30楼2021-07-05 21:17
                  回复
                    唐氏一族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嫡出皇子乃至日后的唐朝皇帝屡屡结下亲密的关系,想来与豫章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养女这一身份也是密不可分的。
                    甚至贞观十五年魏王李泰在龙门石窟为母亲长孙皇后建造三龛,次年豫章公主也在龙门石窟南壁建造了两小龛,为自己和孩子祈福。


                    IP属地:江苏32楼2021-07-05 21:20
                    回复
                      同时也正因为豫章自幼长在长孙皇后的身边,所以豫章本人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也颇为深厚。贞观十六年左右豫章病逝后,唐太宗为此十分悲痛,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一度惹得群臣悚动不安,后来还是被魏征劝止才作罢,最后豫章与驸马唐亦识均陪葬于昭陵。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21-07-05 21:20
                      回复
                        比景公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21-07-05 21:22
                        回复
                          《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七女,生母不详,初封巴陵公主。
                          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是唐太宗唯一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的儿子。唐太宗膝下有四位嫡出公主,但他却没舍得将其中一位嫁到柴家,而是只嫁了一个不得宠的庶出公主。反观唐高宗仅有一位嫡出公主,也就是爱女太平公主,却毫不犹豫地嫁给了自己的同母姐妹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由此可知,唐太宗与平阳公主之间的姐弟情并没有世人所想象得那般深厚美好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6楼2021-07-05 21:22
                          回复
                            永徽三年,时任卫州刺史的驸马柴令武本该离京就职,但他借口巴陵公主生病需要留在京城求医,借此机会与高阳公主、房遗爱等人勾结,意图推举当时宗室辈分最高的唐高祖庶长子荆王李元景为帝,结果事情败露,巴陵公主被削去公主封号并赐死,柴令武则自尽身亡。


                            IP属地:江苏38楼2021-07-05 21: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显庆年间唐高宗追赠为比景公主,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不过立庙一事只能说明皇帝的皇恩浩荡,并不能证明巴陵在谋反一事上就是无辜的,因为《旧唐书·柴绍列传》上说的很清楚:“令武尚巴陵公主……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明确指出柴令武是因为参与了巴陵与房遗爱等人的谋反才遭殃的,很明显,巴陵也是谋反案的主谋之一而不是无辜者。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9楼2021-07-05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