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吧 关注:864贴子:5,508

回复:【原创】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儿是哪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安公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0楼2021-07-05 21:23
回复
    《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八女,生母不详。
    普安公主的驸马史仁表,其父史大奈虽然出身突厥族,但早年跟着唐高祖打天下,为唐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特别得到唐高祖赐姓为史,不仅是元从功臣,又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在贞观时期,史大奈早已是正宗的唐人,只不过民族是突厥族的而已,与贞观四年时因战败归降的突厥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史大奈最终名列开国第一功臣表之中,封窦国公,享实封三百,逝世后又被追赠为辅国大将军。而普安公主与驸马史仁表则陪葬昭陵。


    IP属地:江苏41楼2021-07-05 21: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东阳公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2楼2021-07-05 21:24
      回复
        《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九女,生母不详。


        IP属地:江苏43楼2021-07-05 21:24
        回复
          贞观十二年东阳嫁给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为妻。根据史书记载,高履行的父亲高士廉于隋大业九年被贬为硃鸢主簿,于是留下妻子鲜于氏奉养年迈的母亲后赴任岭南,直到唐高祖武德五年这才回来。
          又根据高履行之子高琁的墓志所载:“父慜,字履行,秦府军直千牛滑州刺史将作大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洪州都督上柱国申国公”。李世民曾为秦王时,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职过,可见高士廉大业九年远赴岭南的时候高履行就已经出生了——能尚主的只有嫡子,而且千牛一职必须要执弓箭以宿卫,若是等到武德五年高士廉归京后才出生,一个最多年仅四岁的幼儿又如何能胜任千牛这样的职责呢?
          所以贞观十二年时高履行至少已经25岁了,古代普遍早婚早育,尤其高履行作为高氏的嫡长子,更不可能25岁都没婚配,所以在尚东阳公主为妻之前,高履行应当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只是原配早逝,所以又以东阳为续弦。


          IP属地:江苏44楼2021-07-05 21:24
          回复
            而高氏一门作为长孙皇后的舅族与凌烟阁功臣,一直备受唐太宗的看重与优待,荣宠不断,甚至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不过四岁,就被唐太宗封为了乐安县公,享食邑一千户。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贞观一朝风光无比的高氏与长孙氏,在唐高宗登基后因为外戚的缘故一度受到打压。
            根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斥徙集州。”所谓婚家,即亲家。史官声称东阳公主因为是新城公主的驸马韦正矩亲家的缘故,在新城公主猝死后被唐高宗迁怒,然而事实则是东阳的大儿媳韦氏与韦正矩既非同支,又隔了至少八代,这么遥远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亲家一说。退一万步说,就算唐高宗盛怒之下非要将高家当成韦家的亲家,倒霉的也该是高家而不应该只是身为高家妇的东阳一个人,所以东阳被唐高宗疏远应当另有隐情。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楼2021-07-05 21:25
            回复
              调露二年章怀太子李贤因为谋逆被废,驸马高履行的堂侄高岐也牵涉其中,高氏一族因此多有连坐。垂拱年间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史书称“以长孙无忌舅族也,故武后恶之”的缘故,东阳被削去了封邑,并与两个儿子高琁、高瑾一起贬到巫州,但是根据高琁和高瑾的墓志可知,高琁早在唐高宗时就病逝了,垂拱年间只有高瑾跟随母亲东阳一起去了巫州。
              不过所谓的武后在唐高宗活着时就掌握了生杀大权的谎言也就此不攻自破,彼时号称已经垂帘听政了多年的武后为什么没能将东阳贬斥,而是直到唐高宗驾崩了自己仗着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了这才将东阳贬黜?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21-07-05 21:25
              回复
                事实上不仅仅是针对东阳公主一事可以看出来武后在唐高宗活着时并无多少实权,即便武后在唐高宗病重时代为处理朝政也只能“处事皆称旨”,必须根据唐高宗的旨意来行事。所以翻遍史书都看不到唐高宗活着时武后究竟任命了哪位宰相大将,能看到的都是当年力挺武后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
                例如,武后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后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后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
                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后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后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IP属地:江苏47楼2021-07-05 21: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
                  更有甚者如武思元,也就是武则天的堂兄,能文能武颇有才干,还在平定西域的战争中屡屡立下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武家的人才,就因为堂妹当上了皇后,随即遭到唐高宗的两次贬黜,最后死在零陵县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位子上。直到武则天临朝称制了,这才敢下诏追赠武思元为汝州刺史,并予以风光改葬。
                  武后若是真的对唐高宗对朝政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这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21-07-05 21:26
                  回复
                    对于东阳公主本人而言,遗憾的是她并没能看到李唐复辟的那一天,于武周长安元年病逝在巫州。


                    IP属地:江苏49楼2021-07-05 21:26
                    回复
                      临川公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21-07-05 21:27
                      回复
                        《新唐书·公主传》记载为唐太宗第十女,但墓志及诏书记载为第十一女,生于武德七年,字孟姜,生母韦贵妃。


                        IP属地:江苏52楼2021-07-05 21:27
                        回复
                          临川公主的人生可谓是慢半拍,这是因为临川所应得的荣誉总要比其他公主慢上良久。比如与临川同龄的公主早早就得到了册封,唯独临川直到18岁才被册封为公主,足足晚了13年;又比如唐高宗永徽元年,别的公主都顺利进封为了长公主,唯独临川的长公主封号比其他姐妹整整迟了19年才得到册封;再比如进封长公主后不少公主都有相应的加实封,最少的也有五十户,临川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封。
                          那么临川公主这些应得的荣誉为什么总要比别人慢上半拍才能得到呢?这就要从她本人的生平说起了。


                          IP属地:江苏53楼2021-07-05 21:27
                          回复
                            根据临川公主的墓志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避暑九成宫,没被准许一同前去行宫避暑只能留在长安的临川,眼看与自己同年出生的李敬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被册封为了清河公主,而自己到现在连个正式的公主封号都没有,于是借机上表向唐太宗请安,想要得到父亲的关注。而墓志上写道,唐太宗在看了这个女儿的上表后颇为赞赏,为其取字孟姜,并“寻封临川郡公主”,然而事实上根据册封诏书等史料的记载,临川真正受封公主却是在贞观十五年。
                            “寻”是不久的意思,但是从贞观六年到贞观十五年过了近十年的漫长时间,就这样还能粉饰为“不久”,临川的墓志贴金有多厉害由此可想而知。何况如果唐太宗真的对临川如墓志上所吹捧的那样比较看重与关心的话,不会等到她给自己上表请安了,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女儿的字写得还不错,更不会事隔十年,直到女儿已经18岁了,这才想到该给她一个公主封号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5楼2021-07-05 21: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而且从史书记载和出土的册封诏书来看,贞观十五年正月二十日临川公主正式进行册封,唐太宗却并没有留在长安参加仪式,而是早在十八日的时候就已经离京驾幸850里之外的洛阳宫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临川册封的前几天,即十五日,文成公主进藏。也许正是为了避免和亲的可能,贞观十五年时,宗室里诸位大龄公主、县主们纷纷册封的册封,嫁人的嫁人。比如年已20的文安县主就是在正月五日受到册封的,十四日便匆匆出嫁了;18岁左右的和静县主也是在这一年出嫁的;21岁的淮南长公主同样是在这一年才嫁出去。所以被父亲遗忘良久的临川在文成公主入藏后便得到了册封,也极有可能与之有关。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6楼2021-07-05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