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不过是随口安慰,哪想过理由,胡诌说:“我看你仪表堂堂,像是读过几年书,读书人心里有圣人之道约束怎会做坏事。”
“多谢兄弟。”杨小六顺口问道,“那你是怎么被抓进来的?”
书生长叹一口气,仰头望着墙壁,仿佛是能看到牢房外的骄阳如火,徐徐说道:“家有年迈的老母亲,身染重病卧床多日,奈何家穷没钱治病,我最后只能去偷药……”
“你也是一片孝心。”杨小六感同身受问,“那你母亲?”
书生喟然长叹道:“我虽把药偷来了,家母却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不久便去世了。”
杨小六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想起不知道对方名字拱手抱歉问道:“未请教兄弟高姓大名?”
书生抱歉说:“在下姓冯,单名一个忠字。”
“冯忠兄弟你好。”杨小六也报上姓名。
互通姓名后,杨小六并未坐下,而是沿着墙壁慢慢行走,手掌在墙壁上不停摸索。
先前冯忠都是一个人,好不容易有人陪着自己,忍不住问:“杨兄,听你的言谈像是读过几年书,反正短时间内咱们也出不去不如咱们来个以文会友如何?”
杨小六说:“我不过是看过两年书,哪配跟冯兄弟探讨。”
冯忠挥手说:“无妨,不过是闲谈而已,你不用过于在意。”
“也好,也好。”杨小六在墙壁上拍了拍,心中大定。
两个人先是从先秦散文,谈到四书五经,再到明清小说。冯忠本意是想要炫耀一番自己的学识,没想到不但没考倒杨小六,反倒是后者提及的很多文章他听都没听过。再到后来,他基本插不上话,只剩杨小六靠着墙壁侃侃而谈。
冯忠张大嘴巴看着杨小六说:“杨兄,你当真只读过两年书?”
杨小六颔首说:“确实只看过两年。”
冯忠心中讶异,想他十年寒窗苦读,未考得半分功名罢了,连掉书袋的功夫都不及一个只读了两年书的少年,顿时有些怀疑人生。他哪知道杨小六是天纵之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两年时间所读之书可能比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多。
冯忠兀自感叹,杨小六看四下无人突然说:“冯忠兄弟保重,我杨某去也!”经过他刚才的一番探查,知道以自己的功夫可以撞破墙壁逃走。
杨小六运足力气刚要撞墙,没想到冯忠抱住他的腿喊:“杨兄,千万别想不开,大不了是做苦役!”
杨小六知道他误会了,解释说:“冯兄,你放开我,我报仇雪恨后一定回来搭救你。”
冯忠死死抱住他说:“杨兄,听我一句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想要报仇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要是死了就全完了!”
两人的争吵声惹来了牢头,后者敲着门说:“干什么,干什么,醒了就闹事!”也不听他俩解释,开门进来给两人腿上一人拴了条铁链。走出去之前牢头嘴里说:“让你们不老实!”
杨小六看着腿上的铁链,心想,现在想要逃可就难了。
冯忠劝道:“杨兄弟,千万别想不开,大好男儿何苦自寻短见。”
杨小六知道冯忠不是习武之人,说了他也不懂,只能报以苦笑。
几天的牢狱生活,让杨小六对于江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天吃的是残羹冷炙,喝的是落满尘土的井水,受尽了牢头的冷言冷语。尤其是看到不断有人交了银子被放出去,他更加明白江湖里到处都充斥着不公和陷阱。
冯忠出奇的适应这种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好歹在这里不用担心一日三餐。经过这几日的了解,杨小六知道冯忠是个落魄的穷酸文人,平日里偶尔靠给人写信为生,难以糊口不说,经常还得靠老母亲给别人洗衣服补贴家用。虽说冯忠这人算不上条好汉,不过朝夕相处下来,两个人的关系也算真挚。尤其是在遭遇了张仁的事后,冯忠的刻板反倒显得可爱许多。
不过冯忠嘴里的舒服日子没能持续多久。一天半夜,两人正睡着牢头带着几个狱卒闯进牢房,拉着两人往外面走。
冯忠吓得腿都软了,哀求道:“官爷,这是要带我们去砍头吗?”
牢头吓唬说:“这么想死啊?”
冯忠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不想,不想。”
杨小六问:“你们要带我们去哪?”
“哎哟,你小子倒是挺淡定,不怕死吗?”牢头威吓说。
杨小六凛然道:“贪生怕死哪是好汉所为。”
“就你还好汉?”牢头说,“信不信现在就把你们砍了。”
冯忠害怕的捅了捅杨小六对牢头说:“官爷,他年纪小不懂事,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多谢兄弟。”杨小六顺口问道,“那你是怎么被抓进来的?”
书生长叹一口气,仰头望着墙壁,仿佛是能看到牢房外的骄阳如火,徐徐说道:“家有年迈的老母亲,身染重病卧床多日,奈何家穷没钱治病,我最后只能去偷药……”
“你也是一片孝心。”杨小六感同身受问,“那你母亲?”
书生喟然长叹道:“我虽把药偷来了,家母却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不久便去世了。”
杨小六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想起不知道对方名字拱手抱歉问道:“未请教兄弟高姓大名?”
书生抱歉说:“在下姓冯,单名一个忠字。”
“冯忠兄弟你好。”杨小六也报上姓名。
互通姓名后,杨小六并未坐下,而是沿着墙壁慢慢行走,手掌在墙壁上不停摸索。
先前冯忠都是一个人,好不容易有人陪着自己,忍不住问:“杨兄,听你的言谈像是读过几年书,反正短时间内咱们也出不去不如咱们来个以文会友如何?”
杨小六说:“我不过是看过两年书,哪配跟冯兄弟探讨。”
冯忠挥手说:“无妨,不过是闲谈而已,你不用过于在意。”
“也好,也好。”杨小六在墙壁上拍了拍,心中大定。
两个人先是从先秦散文,谈到四书五经,再到明清小说。冯忠本意是想要炫耀一番自己的学识,没想到不但没考倒杨小六,反倒是后者提及的很多文章他听都没听过。再到后来,他基本插不上话,只剩杨小六靠着墙壁侃侃而谈。
冯忠张大嘴巴看着杨小六说:“杨兄,你当真只读过两年书?”
杨小六颔首说:“确实只看过两年。”
冯忠心中讶异,想他十年寒窗苦读,未考得半分功名罢了,连掉书袋的功夫都不及一个只读了两年书的少年,顿时有些怀疑人生。他哪知道杨小六是天纵之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两年时间所读之书可能比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多。
冯忠兀自感叹,杨小六看四下无人突然说:“冯忠兄弟保重,我杨某去也!”经过他刚才的一番探查,知道以自己的功夫可以撞破墙壁逃走。
杨小六运足力气刚要撞墙,没想到冯忠抱住他的腿喊:“杨兄,千万别想不开,大不了是做苦役!”
杨小六知道他误会了,解释说:“冯兄,你放开我,我报仇雪恨后一定回来搭救你。”
冯忠死死抱住他说:“杨兄,听我一句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想要报仇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要是死了就全完了!”
两人的争吵声惹来了牢头,后者敲着门说:“干什么,干什么,醒了就闹事!”也不听他俩解释,开门进来给两人腿上一人拴了条铁链。走出去之前牢头嘴里说:“让你们不老实!”
杨小六看着腿上的铁链,心想,现在想要逃可就难了。
冯忠劝道:“杨兄弟,千万别想不开,大好男儿何苦自寻短见。”
杨小六知道冯忠不是习武之人,说了他也不懂,只能报以苦笑。
几天的牢狱生活,让杨小六对于江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天吃的是残羹冷炙,喝的是落满尘土的井水,受尽了牢头的冷言冷语。尤其是看到不断有人交了银子被放出去,他更加明白江湖里到处都充斥着不公和陷阱。
冯忠出奇的适应这种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好歹在这里不用担心一日三餐。经过这几日的了解,杨小六知道冯忠是个落魄的穷酸文人,平日里偶尔靠给人写信为生,难以糊口不说,经常还得靠老母亲给别人洗衣服补贴家用。虽说冯忠这人算不上条好汉,不过朝夕相处下来,两个人的关系也算真挚。尤其是在遭遇了张仁的事后,冯忠的刻板反倒显得可爱许多。
不过冯忠嘴里的舒服日子没能持续多久。一天半夜,两人正睡着牢头带着几个狱卒闯进牢房,拉着两人往外面走。
冯忠吓得腿都软了,哀求道:“官爷,这是要带我们去砍头吗?”
牢头吓唬说:“这么想死啊?”
冯忠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不想,不想。”
杨小六问:“你们要带我们去哪?”
“哎哟,你小子倒是挺淡定,不怕死吗?”牢头威吓说。
杨小六凛然道:“贪生怕死哪是好汉所为。”
“就你还好汉?”牢头说,“信不信现在就把你们砍了。”
冯忠害怕的捅了捅杨小六对牢头说:“官爷,他年纪小不懂事,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