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李嫣抬头微笑着说,“我小时候总听她唱这支歌谣。”杨小六问她为什么总唱这几句,李嫣不好意思的说:“我娘去世的时候我还很小,后面的记不清楚了……”
杨小六怕她难受,忙岔开话题问:“阿姐,新衣服什么时候能改好,我都等不及穿了。”
李嫣白他一眼说:“我尽量赶在过年前给你改好,让你能穿上新衣服过年。”
杨小六内心感动无以言语,只能说:“谢谢阿姐。”
李嫣朝他笑了笑,继续哼起歌谣:“少年郎哟,年纪轻轻人世间走一糟哟,人情冷暖自己知哟,孤苦伶仃独自前行哟——”或许因为是李嫣唱的,所以杨小六很喜欢这支歌谣,也跟着亲亲哼唱了起来。
冬天白昼短,寒夜长,太阳落山后除了外墙上值夜的人,大部分都已经躲进了被窝。外面巡逻的护院敲过一更后,杨小六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穿戴整齐后,打开门悄声走了出去。
夜晚的李家堡除了外院灯火通明,内院只有少数屋里点着灯,方便杨小六潜形匿迹。他按照白天时的记忆,摸到了周先生所在的院子,没走正门直接翻墙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冬夜的寒风呼啸声,主屋中门大开,门前站着一个灰衣白发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周先生。
杨小六快步来到台阶下抱拳拱手道:“见过周先生。”
白天没怎么注意,现在看来周先生身材特别高大,人虽瘦了些却有种孤傲的清冷。周先生瞅了他一眼问:“你怎么来了?”
杨小六恭敬道:“是先生叫我来的。”
周先生说:“我何时说过。”
“你是没说过,”杨小六说,“但是你做了。”要知道有人听到两人的谈话,会以为是在打哑谜。
周先生笑道:“那你倒是说说,我怎么叫你来的。”
杨小六解释说:“白天先生拿了一本书拍在我脑袋上,是提醒小子一更后来院里。”
周先生点头道:“那既然是我叫你来的,为何不走正门而翻墙。”
“因为我注意到先生的书是翻过来的,”杨小六说,“我想先生或许是猜到我的身份不便,才有心示意我翻墙躲过巡逻的护院。”
周先生看着杨小六说:“孺子可教,老夫没有看走眼。”看杨小六躬身倾听,招手说:“跟老夫进来。”杨小六说了声“是”,跟在周先生身后走进了主屋。
主屋远比杨小六想象中要大,两人穿过白天的课堂,经过庭院穿过长长的走廊,最后来到一间大屋前。周先生推门进去,顺手点上了放在门旁的烛灯,借着逐渐扩大的烛光杨小六慢慢看清了屋内的全貌。等到完全看清后,杨小六顿时愣住了。他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屋里都是书,数量之多让人难以想象。以前他总以为山上茅屋里的书已经够多,可是比起这间屋里书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周先生颇为自豪的说:“这是老夫几十年来的藏书,你觉得如何?”
杨小六感叹说:“小子从没见过这么多书。”
由于屋里堆满了书,没地方摆放桌椅,两人只能席地而坐。互相做过简单介绍后,杨小六才知道老者名叫周文落,是李老爷的同乡好友,早年做过官后来厌倦了回到故乡隐居,被李老爷请来教李家堡的子弟们读书。周文落在知道杨小六三等护院的身份后,并未感到惊讶,更没有看低他。在得知杨小六没上过一天学,周文落更是连说难得。
周文落说:“言归正传,继续咱们上午的问题。”
杨小六拱手说:“周先生请赐教。”
周文落也不推辞,说道:“你似乎不认同老夫对于项羽悲剧结局的同情,是否只因他英雄气短。”
杨小六答道:“不完全是,世人大都是对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怀有同情怜悯之心,但在我看来,这种情感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否认。”
周文落“哦”了一声说:“此话怎讲。”
杨小六继续说道:“我们觉得可惜,是他们大都拥有可以反败为胜或是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们自己放弃了或是没能承受住失败的打击。项羽属于前者,白天我说过,船夫都能懂得道理,为何英雄盖世的楚霸王不懂,或许他是懂得,只是比起一无所有的刘邦,生来什么都有的项羽没有从谷底重新来过的勇气。”
周文落拍腿说:“说的透彻,说的通透!”
杨小六说道:“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就像我们可以感慨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情,但也要承认他缺乏英雄好汉的气概。所谓一念之差,说的不过是人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去选择更容易走的那条路,就像比起东山再起,引颈自刎或许更简单。”
周文落看着杨小六反驳说:“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杨小六眼神不躲不闪说:“那也要看死的是否壮烈,是否有意义!
杨小六怕她难受,忙岔开话题问:“阿姐,新衣服什么时候能改好,我都等不及穿了。”
李嫣白他一眼说:“我尽量赶在过年前给你改好,让你能穿上新衣服过年。”
杨小六内心感动无以言语,只能说:“谢谢阿姐。”
李嫣朝他笑了笑,继续哼起歌谣:“少年郎哟,年纪轻轻人世间走一糟哟,人情冷暖自己知哟,孤苦伶仃独自前行哟——”或许因为是李嫣唱的,所以杨小六很喜欢这支歌谣,也跟着亲亲哼唱了起来。
冬天白昼短,寒夜长,太阳落山后除了外墙上值夜的人,大部分都已经躲进了被窝。外面巡逻的护院敲过一更后,杨小六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穿戴整齐后,打开门悄声走了出去。
夜晚的李家堡除了外院灯火通明,内院只有少数屋里点着灯,方便杨小六潜形匿迹。他按照白天时的记忆,摸到了周先生所在的院子,没走正门直接翻墙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冬夜的寒风呼啸声,主屋中门大开,门前站着一个灰衣白发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周先生。
杨小六快步来到台阶下抱拳拱手道:“见过周先生。”
白天没怎么注意,现在看来周先生身材特别高大,人虽瘦了些却有种孤傲的清冷。周先生瞅了他一眼问:“你怎么来了?”
杨小六恭敬道:“是先生叫我来的。”
周先生说:“我何时说过。”
“你是没说过,”杨小六说,“但是你做了。”要知道有人听到两人的谈话,会以为是在打哑谜。
周先生笑道:“那你倒是说说,我怎么叫你来的。”
杨小六解释说:“白天先生拿了一本书拍在我脑袋上,是提醒小子一更后来院里。”
周先生点头道:“那既然是我叫你来的,为何不走正门而翻墙。”
“因为我注意到先生的书是翻过来的,”杨小六说,“我想先生或许是猜到我的身份不便,才有心示意我翻墙躲过巡逻的护院。”
周先生看着杨小六说:“孺子可教,老夫没有看走眼。”看杨小六躬身倾听,招手说:“跟老夫进来。”杨小六说了声“是”,跟在周先生身后走进了主屋。
主屋远比杨小六想象中要大,两人穿过白天的课堂,经过庭院穿过长长的走廊,最后来到一间大屋前。周先生推门进去,顺手点上了放在门旁的烛灯,借着逐渐扩大的烛光杨小六慢慢看清了屋内的全貌。等到完全看清后,杨小六顿时愣住了。他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屋里都是书,数量之多让人难以想象。以前他总以为山上茅屋里的书已经够多,可是比起这间屋里书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周先生颇为自豪的说:“这是老夫几十年来的藏书,你觉得如何?”
杨小六感叹说:“小子从没见过这么多书。”
由于屋里堆满了书,没地方摆放桌椅,两人只能席地而坐。互相做过简单介绍后,杨小六才知道老者名叫周文落,是李老爷的同乡好友,早年做过官后来厌倦了回到故乡隐居,被李老爷请来教李家堡的子弟们读书。周文落在知道杨小六三等护院的身份后,并未感到惊讶,更没有看低他。在得知杨小六没上过一天学,周文落更是连说难得。
周文落说:“言归正传,继续咱们上午的问题。”
杨小六拱手说:“周先生请赐教。”
周文落也不推辞,说道:“你似乎不认同老夫对于项羽悲剧结局的同情,是否只因他英雄气短。”
杨小六答道:“不完全是,世人大都是对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怀有同情怜悯之心,但在我看来,这种情感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否认。”
周文落“哦”了一声说:“此话怎讲。”
杨小六继续说道:“我们觉得可惜,是他们大都拥有可以反败为胜或是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们自己放弃了或是没能承受住失败的打击。项羽属于前者,白天我说过,船夫都能懂得道理,为何英雄盖世的楚霸王不懂,或许他是懂得,只是比起一无所有的刘邦,生来什么都有的项羽没有从谷底重新来过的勇气。”
周文落拍腿说:“说的透彻,说的通透!”
杨小六说道:“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就像我们可以感慨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情,但也要承认他缺乏英雄好汉的气概。所谓一念之差,说的不过是人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去选择更容易走的那条路,就像比起东山再起,引颈自刎或许更简单。”
周文落看着杨小六反驳说:“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杨小六眼神不躲不闪说:“那也要看死的是否壮烈,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