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研究中国思想史总是能够看到别人忽略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孔子再评价》一文中,他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礼上面,这是传统学术界较多关注的地方。而是提出一个概念,即仁学结构。李泽厚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是把外在规范化的礼转化成人自身内化的道德律即仁,来拯救礼崩乐坏的时代。
仁学结构由四大因素有机组成,分别是(1)血缘基础(2)心理原则(3)人道主义(4)个体人格。
他是用仁来释礼,而礼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等级体系。一切先验的原则,在我看来李先生的心理原则部分拥有先验性,都是以这个血缘关系为基础。只有在这个血缘关系中才能产生某种特定心理,比如《论语.阳货》中,孔子讨论为什么要三年之丧,直接归结为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把礼的规范还原到一种心理依靠。把宗教神秘性(礼仪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宗教,在这里可以看到李泽厚深受马克思的影响,他在书中也确实经常引用马恩著作)转化成人情日常。我认为这个转变在中国古代史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