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及考古吧
关注: 9 贴子: 56

  • 目录:
  • 其他
  • 10
    上古的三苗是九黎之后,大概在屈家岭文化征服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后才出现,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就是九黎,九黎被征服后,其余部号为三苗,一部分留在山西长冶县丹水一带,后来还尝试复国,建立过大黎国,直至西周才灭亡,史称西伯戡黎。另一部分被军队押送迁徙到甘肃三危,与后来的藏羌民族有关联,古史记载:羌之先,本三苗。还有一部分南逃至长江以南,在鄱阳湖地区形成樊城堆文化—大洋洲文化,商周时代成为扬越。 但是实际上
    a888980 12-3
  • 11
    各省常染图中,北京与广东的相对位置: 东亚常染图中,北京取样(北方汉),广东取样(南方汉)的相对位置: 苗族在东亚常染图中位置: 图中可以见,苗族常染严重偏离汉族主体人群,特别是严重偏离华中人群,其常染处于藏缅族群(彝族、藏族、纳西族)、拉姑族群、汉族广东人群的中间位置,距离三者的距离差不多远,是相对南方汉族独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显然并非黄河及长江流域上古土著。所谓东夷蚩尤九黎三苗之后,纯属于附会历
  • 4
    最近有两篇重要的论文值得关注,1篇是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另1篇是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Southern Chinese。 第一篇论文的结论: 如下图所示 圆圈内,红色是仰韶,比较偏北,绿色是龙山,比仰韶偏南,黄色是现代汉族,更加偏南,这是一个基因逐渐向长江流域人群靠拢的变化过程。
  • 0
    O1a在河南汉族的比例:11.1%(44人样本,文波,2003),在甘肃汉族的比例:8.3%(60人样本,文波,2003),青海汉族的比例:10.0%(两组样本共130个样本,文波,2003)。 先说东部吧,在直到春秋战国时代依然有东夷活跃、东夷血统和文化最纯正的胶东半岛地区,一个山东威海83人样本,一个山东莱州86人样本,没有1例01a。原东夷居住的地区(山东)共6个群体448个样本中,O1a比例为0.9%。 在黄河流域除曾为周族统治中心的河南以外的其他地区,O1a的分布呈
  • 9
    中国古史记载:三苗本东夷九黎之后。九黎是我国上古民族之一,起源于苏皖大平原和山东南部,为良渚文化北上融合大汶口文化之后形成,为东夷主体,曾一度非常强大,向西征服中原仰韶文化。晚期被青龙泉文化打败,其余部形成三苗。向南迁徙,逐渐流向湘桂黔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后来分化成众多少数民族。 其迁徙路线图如下: 迁徙图1 迁徙图2
  • 1
    吉林大学的最新基因科学研究显示: 仰韶文化人种在外观上是接近南亚矮黑人种的,但是其基因却接近北方人群(不知道是爱斯基摩人还是爱依奴人) 龙山文化人种比仰韶文化人种在外表上更接近现代东亚人种,但其基因比仰韶文化人群偏南 现代汉族人群在外表比龙山文化人种更接近现代东亚人种,但其基因比龙山文化人群更偏南 也就告诉我们,华夏人群属于南方起源,具体就是华中起源,仰韶文化属于蛮夷
  • 1
    这三大山地分别是陕西关中、山西、山东,不是被群山环绕,就是内部遍布山脉,不适合农业生产,上古文明不太可能产生于这三个地方
  • 1
    近代学者认为上古存在三大民族集团,这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古代史料明确记载了三苗本九黎之裔,所以其实他们属于个一个集团。实际上上古就是两大集团互相争雄:华夏、九黎。因为东夷这个叫法其实是商代才出现的,所以这个上古应该是商代以前,就是夏朝。 近来考古学让我一直非常疑惑的是,如果以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地域作为江河中原,那么考古实际上有四个文化集团,请问上古时代明明有四大集团,如何对应传说中的二个集团呢? 这四个
  • 0
    中原中心论总是坚持错误的理论,事实上长江中游古华夏文化的有六次北上问鼎中原,成为华夏族—汉族的本源: 第一次北上征服:5000-6000年前,由城背溪文化发展而来的油子岭文化北上,与南下江汉的仰韶文化相遇,产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从最新考古来看,庙底沟类型文化是从南向北发展的,最开始的产生点是在江汉一带,比如庙底沟文化区别于半坡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花瓣纹”和“西阴纹”彩陶,有学者认为华夏族的“华”同“花”
  • 4
    据上面图片的华中地区人群常染图,在东亚遗传距离图中补充华中人群常染图,如下: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人类学及考古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