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
1周冲字道通,号静菴,常之宜兴人。正德庚午乡举。授万安训导,知应城县,以耳疾改邵武教授,陞唐府纪善,进长史而卒,年四十七。阳明讲道于虔,先生往受业。继又从於甘泉,谓“湛师之体认天理,即王师之致良知也”。与蒋道林集师说,为《新泉问辨录》。暇则行乡射投壶礼,士皆敛衽推让。吕泾野、邹东廓咸称其有淳雅气象。当时王、湛二家门人弟子,未免互相短长,先生独疏通其旨。故先生死而甘泉叹曰:“道通真心听受,以求实益,其
-
1天佑斯文,笃生圣人。 维圣有作,明伦肇新。 明伦有堂,翼彼相江。 凤山之阴,龟峰之阳。 曷明曷伦?先明诸心。 匪行匪习,由仁义行。 维昔亲族,克明峻德。 五典慎徽,浚哲允塞。
-
1我曾亲身受湛先生教诲,聆听其謦謐教导。自从在牛渚送别后,仪轨日远难以追随。唯独“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心诀始终相伴,仿佛将终身奉行。如今虽年老体衰,仍思潜心研习却未能深入实践,常恐岁月虚度未能传承先生的学问。若上天假以余年,能得泰山之侧亲近师承,纵然不能实现,幸而先生文集流传海内,弟子们捧读阐释,也算略尽追慕之心。
-
1来源:广州日报 嘉靖十五年(1536年),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湛若水告假回乡。回到增城后,他发现南樵林幽泉碧,是读书的好地方,便在南樵莲花洞兴建书院。为了区别汉代的莲花书院,湛若水将其在南樵创办的书院取名为莲洞书院(当地人将两者统称为莲花书院)。 创建书院期间,湛若水先后写下《同游娥眉山莲花洞有作》《再宿莲洞有作》《莲洞摩崖颂》三首诗,并亲笔书写“莲花座”“海阔天空”等字镌刻于摩崖之上。莲洞书院广招英才而育
-
2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影响力颇大的思想家,湛若水的学术成就亟待进一步挖掘、宣传,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别推出系列稿件,探寻甘泉文化遗迹、解读甘泉学术思想,深化读者对这位先贤及其故里广州增城的了解与认知。
-
3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诗颖 通讯员 廖晓键)为积极推动岭南心学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4月15日,第三届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 据了解,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属于省一级人文社科类学术团体,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在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与宣传普及、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次获得全国儒学社团优秀学会称号。 下一步,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将重点推进
-
3
-
8
-
8
-
0被神话和自然缠绕的西樵山的另一个标签是“理学”。南海西樵山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三公四院”,即由湛若水、霍韬和方献夫等著名的岭南理学大师创办的大科书院、云谷书院、石泉书院和四峰书院。陈献章讲“静坐中养出端倪”,即从直觉去意会世界万物之道;而他的学生湛若水更提倡用实践去体认世界,与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有异曲同工之妙。霍韬和方献夫更进一步,力行经世致用,积极参与嘉靖初年“大礼仪”事件,其后又借此在民间
-
1
-
6
-
1随着阳明心学的崛起,古本《大学》开始与今本分庭抗礼,并在明清之际“回归原典”运动的刺激下,古本《大学》引起广泛的关注,发生前述的“《大学》璧回《礼记》”的学术现象,成为乾嘉汉学兴起的一条主要线索。李纪祥对此有敏锐的判断:“返回《礼记》,即宗汉学,宗汉学即宗古本。”基于此,有清一代,虽然今本《大学》依然保持官学地位,但古本《大学》却成为士子从事学术研究的文本,颇有“科举法今本,研究宗古本”的分裂之态
-
0湛若水 团团如月麻如星,星月和酥燮理成。 饼出高门还第一,何如粔籹作人情。
-
0何国华 湛若水(1466—1560年),广东省增城县甘泉乡(今新塘镇)人,初名雨,又名露,字元明、民译,号默翁,又号甘泉。学者尊称为“甘泉先生”。弱冠始读书。弘治五年(1492年),年方27岁,考中举人。他曾自谓:“吾二十而学,至二十七而举于乡。”步入而立之年后,即赴新会县拜年高67岁的著名教育家陈白沙(1428—1500年)为师。学习成绩优良,不只潜修理学,且认真练习作诗。据称,他曾焚毁入京会试的路引,以示弃科举仕进之路和
-
1在古广州“三大湖”之中,菊湖的“寿命”最短。曾昭璇先生在《广州历史地理》一书中说,宋亡以后,元军把水库放干,把地盘收归官府所有,“菊湖云影”就此消失不存。好在宋代以后,打井技术大有进步,菊湖也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不过,“菊湖云影”的美景虽然在元代消失,但仍在今小北一带留下了一处处池塘。明清年间,这里虽已划归城内,但仍是一片乡野风光,明代大儒湛若水曾在这一带修建宅邸与书院。今天省政府附近的湛家大
-
0
-
0
-
0梁德林 湛若水奉使离京时,好友李东阳及翰林院同僚纷纷作诗送行,多达39首。大儒王阳明也写了散文《别湛甘泉序》及诗歌《别湛甘泉二首》相赠,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别湛甘泉二首》其二曰:“我心忧以伤,君去阻且长。一别岂得已,母老思所将。奉命危难际,流俗反猜量。黄鹄万里逝,岂伊为稻梁。栋火及毛羽,燕雀犹栖堂。跳梁多不测,君行戒前途。达命谅何滞,将母能忘虞。”可见湛若水此行不仅路途艰难,还受到“流俗”的无端“猜
-
0岭南文化自先秦时期萌芽,秦汉时期发展,唐宋时期崭露头角,明代中后期大放异彩,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文化巨擘。这其中便有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明代岭南书院教育,在学界有“北阳明南甘泉”之称的大儒湛若水。据史料记载,湛若水生平简朴,唯有办学时毫不吝啬,一生创办40余所书院。 明嘉靖十五年,70多岁高龄的湛若水在致仕前,倾尽“一二十年俸入”,在家乡娥眉山建起了莲洞书馆,后也称为莲花书院。娥眉山即今南香山,高434米,现为南香
-
0南粤先贤湛若水是增城的另一面文化旗帜。他早年拜陈白沙为师,钻研心性之学。湛若水继承并发扬了恩师的思想学说,构筑了富有特色的岭南心学,创立了博大精深的“甘泉心学”体系,使之成为明代心学的第一个流派。他还在增城创办了明诚书院、莲花书院进行讲学。湛若水与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也是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 此次活动现场,广东省朗诵协会执行会长卢吉雄和广东省朗诵协会副会长闫娜分别朗诵湛若水的《初宿凤凰山栖凤窝》和
-
0近日,有网友称在北京skp商场内的华联超市里,购买了一盒名为“增城挂绿”的荔枝,付款时才发现这一小盒荔枝居然要969.28元。待仔细一看,该品种荔枝每斤单价居然高达1049元。 无独有偶,7月13日,有网友发现来自上海的水果微商上架了一款名为“挂绿”的荔枝,包装盒十分精美,盒内只有两颗荔枝,标价198元,每颗卖到近百元。“天价荔枝”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早在商超售卖之前,挂绿荔枝就是荔枝界的“顶流大咖”。在2001年的拍卖
-
0明代学者和宋儒厘然独立,自成系统,自陈白沙始。宋人欢喜著书,并且有“语录”之类。陈白沙认著书为无谓,生平只有诗和序跋之类。他的性质,也和别人不同。初时在阳春坛静坐三年,后来只是游山赋诗,弟子从学也只有跟他游山。陈生平所最佩服的,只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这些话。对于宋儒都不看重,就是明道也不甚推重。他自以为濂溪嫡派,终日无一时不乐的。白沙弟子湛若水,广东人,本“体认天理”一语,
-
0许孚远依据史世用等间谍从日本带回来的情报,提出了征讨日本本土的征剿战略《请计处倭酋疏》,希望:“发内帑百万,分助诸省打造战舰二千余只,选练精兵二十万人,乘其空虚,出其不意,会师上游,直捣倭国。”
-
0徽州一府六县,徽州府学的生员都来自六县县学。每年的科考,各县县学除了遴选出一二等去考举人外,也会遴选出二十五人为府学附生,年岁久的方才补入廪生和增广生。从前这都是按照名次定,可因为最初府学之中一半人都来自歙县,其他五县不服力争,就变成了按照各县派名额,歙县五人,其他五县各四人。 如此一届一届循环往复,府学中歙县生员的数量就稀释到了相当少的地步,这么一点人根本连水花都响不起来,顶尖歙县生员也就不乐意
-
0
-
7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湛若水全家》编校新闻发布会3月23日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办!
-
0阳山村是全国十大古村之一,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阳山村位于桂阳正和镇境内,距县城13公里。因地处出骑田岭余脉之阳,故名阳山。阳山古村坐东北朝西南,三面环山,前依流水。据《何氏宗谱》记载:“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何天禄中举,补广东增城知县。”又据《桂阳直隶州志》记载:“何天禄,州人也,嘉靖甲午年(1534年)试应天,为举人,补广东增城知县”。何天禄在增城做官期间,拜当时著名学者湛若水为师,专门研究理学思
-
4湛甘泉师从陈白沙,陈白沙师从吴康斋,吴康斋虽师从朱子(熹),但受程子影响也颇多。 理学始于北宋,南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邵康节(雍·1011-1077)、周濂溪(敦颐·1017-1073)、张横渠(载·1020-1077)、程明道(颢·1032-1085)、程伊川(颐·1033-1107)五位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理学家,被尊为“北宋五子”。南宋时期,朱子(熹·1130-1200)集各家之长,创立了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理学,也称为道学,它以历来儒家学说所崇尚的仁义道德为重要内
-
1在《非老子》中,湛若水主要以“道”与“自然”这两个重要概念作为分析儒家与道家区别的依据。湛若水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是虚远而飘渺的,道与器是分离的,而且《老子》视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伦秩序为大道沦丧的产物;儒家所说的“道”,则是平易而近实的,道与器是一体的,而且儒家认为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伦秩序就是道的体现,就是道。而《老子》所说的“自然”,强调的虽然是不加人为、因顺事物的本然状态,但是在其号称
-
1明清时期的中国,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强盛时期,也是早期商品经济萌芽时期,在文化上,一方面是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另一方面是早期启蒙文化思潮的产生。儒学在明朝发展出心学,对打破走向僵化保守的程朱理学“道统”,承认人的主体性提供了人文哲学基础。随着经济重心持续南移,中国南方的学术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中日益生长出新的形态,岭南出现了以陈献章(又名陈白沙)、湛若水为代表的“白沙心学”学派,与王阳明心学形成南北呼
-
0从明代初期起,在儒学教化过程中,儒学也从原初形态转为民间形态。作为教化的主导者,宗氏群体主要从本族的利益出发,通过制定家规族法和举办族学,对本族子弟实施儒学教化,在这一过程中,儒学也从原初形态转化为民间形态。 家规族法一般是家谱的主要组成部分,制定者几乎都是饱受儒学教育的知识分子或缙绅。一条条家规族法表达了他们以儒学作为修身齐家的理想和对本族子弟以儒立身的规劝。 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心学家王阳明,直接提
-
0别王阳明 其一 春风桃李总依依,领得春心入翠微。 不是寻常挂冠去,洒然真若浴沂归。 其二 闻道萧山有主人,为寻王翰卜佳邻。 野人亦有湘湖约,何日孤舟许问津。 作者简介:方献夫(1485-1544)初名献科,字叔贤,学者称西樵先生,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嘉靖(1522-1566)时进为少詹事,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后连被弹劾,引疾归。卒谥文襄。精易学。解《易》朱熹所定的古经本,而
-
0明代徐官在《古今印史》中说:“近见湛甘泉一私章,刻曰‘吏、礼、兵部尚书’。予窃怪之,甘泉称古学乃亦尔耶?及读《宋史》,乃知苏东坡曾为吏、礼、兵三部尚书,盖用成语也。”
-
2作为纪念明代大儒湛甘泉诞辰55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百年甘泉 润泽心田”甘泉诗集朗读会于12月5日在增城图书馆举办,经过前期线上征集及票选,本次活动共有20组选手入围参加今天的朗读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增城区朗诵协会、甘泉思想文化传承基地的嘉宾代表作为评审,为参加朗读会的选手进行评审指导,最终,来自 的选手脱颖而出,成为本次朗读会的冠军。
-
0
-
7“王阳明的‘一体之仁’与亲民情怀”。从宋儒到明儒,传统仁学资源被重新解释。向世陵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一体之仁’视域下的博爱论说”。王阳明把“一体”视为爱物的前提和仁的内涵。“心体同然”是王阳明心本体论哲学在博爱观上的反映。“一体之仁”因其光明不昧而称为“明德”,发用于天下,真实体现仁的作用和价值,就是“亲民”。由“亲民”而来的“明”明德,就是我之德性在亲爱天地万物的实践中的彰显。同时,博
-
4作者:陈寒鸣 书院自唐代兴起,至宋世获得发展并呈显赫之势。元廷虽支持书院,却进行政策规划而使之官学化。明代初期,朝廷重学兴教,以科举选士,而以讲学为主要内容的书院则仅仅维系而已;到中后叶,书院才振兴繁盛起来。为什么明代中后叶书院会再度辉煌呢?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蜕变为士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诚所谓“率天下而为利欲所迷之童
-
3
-
2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孔子
-
1两岸垂葭荻,中流一叶舟。无边光景好,浑似粤江秋。 作者简介:祁孜,字惟勤,号东滨。东莞人。顺子。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