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译百人一首歌之恋吧 关注:2,404贴子:41,199

回复:【收集】整理了一下各个字幕组的注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或许这久住京中的贵公子,厌倦了宫廷诗人的职分、细腻悲哀的情爱以及明明暗暗的斗争,才有了这么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实方赴陆奥之前,向自花山院以下的许多人遍赠别歌,兴致颇佳。长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就是这些浮华日子的终结,藤原实方搁下别离唱酬,换上了陆奥国司的角色。
  在京都人看来,陆奥国远在天边,笼有神秘特异的气氛。应“歌枕见て参れ”的上谕,三年之中,实方游遍各地,寻访旧迹名胜。“歌枕”指和歌中所咏的那些名胜。
  关于他身亡的原因也有一个传说:藤原实方经过名取郡笠岛地方。这里有名为道祖神的神祗,人劝他说:“此神乃是效验无双的灵神,赏罚至明,不如下马再拜而过。”实方问起这神的来历,对方说:“她是京都贺茂河原以西,位于一条北边的出云路道祖神的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着,原准备嫁给一户好人家的,却擅自嫁了个商人,被逐出家门,放逐到本国此地,以至成为国人尊敬的神祗。”实方默默听罢,扬声答道:“下品之女神么?何必下马!”结果,果然堕马而病死。



IP属地:广西75楼2012-08-26 17:11
回复

      在其死后,有一种说法是,他的灵魂因为怨念天皇而变成了一只麻雀,飞到了京都宫中的清凉殿,还啄食盘中的饭粒。因此人们将这只麻雀叫作“入内雀”或者“实方雀”认为它是实方的怨灵在作祟,十分害怕。
    【4】
      从实方与诺子的故事来看白居易在日本的影响
      故事中出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花下忘归因美景  花の下(もと)に帰らむことを忘るるは美景に因(よ)つてなり
      樽前劝酒是春风  樽(そん)の前に酒を勧むるは是(こ)れ春の風
      本作品中的樽前劝酒是春风,改成了樽(そん)の前に酔いを勧むるは是(こ)れ春の風
      意思是樽前劝醉是春风。不知道是因为版本不一样还是故意改的。白居易的原作应该是樽前劝酒是春风。
      这首诗为律诗,名为《酬哥舒大见赠》
      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
      花下忘归因美景,樽前劝酒是春风。
      各从微宦风尘里,共度流年离别中。
      今日相逢愁又喜,八人分散两人同。
    


    IP属地:广西76楼2012-08-26 17:11
    回复

        可能不知道平安朝文化背景的人会很奇怪,为什么日本人会背白居易的诗,而且还是翻译过去的。这就要说一说唐诗以及白居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平安朝初期,非常尊崇中国的唐诗,而且当时王公贵族,以及天皇都非常喜欢写诗,学汉文,写汉诗,这在当时是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做到,并且是必须学习的东西。这一段时间因为国家政策对汉诗的推崇,和歌非常小众,前几集纪贯之说过,六歌仙的时代和歌并不受重视,六歌仙他们是因为真正爱和歌才会去写,并且以此为傲。听得我真感动了。。因为和歌在平安初期地位非常低下,被汉诗打压得很严重。所以平安前期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国风黑暗时期。直到后来假名的出现,和歌才慢慢受到推崇,并且取代了汉诗的地位。这些都是后话。
        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积极摄取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唐朝的文学作品也随之传到日本。日本人出于对先进文化的崇拜,对整唐朝的文学作品积极模仿吸收,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平安文学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很大影响,其中,对平安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白居易的作品。《白氏文集》对日本的平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白居易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尤其是其闲适·感伤诗,在平安朝的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引用,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在很多日本古代文学中都能看到白居易的诗被引用。
      


      IP属地:广西77楼2012-08-26 17:11
      回复

          桓武天皇为了再建律令制度,在政治、文化等所有方面学习唐朝的制度,唐风文化受到尊崇。在嵯峨天皇时,汉诗文迎来了最盛期。文人集会时,经常通过做汉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平安朝的汉诗人吸取最多的,就是白居易的诗。
          首先是模仿白诗的形式来创作汉诗,其次是白诗用到日本汉诗中。
          公元894年,日本政府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断了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同时,由于假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唐风文化出现衰退,和歌取代汉诗文,成为文学的主流。在日本歌坛上,出现了以“六歌仙”(僧正遍昭、在原业平、小野小町、文屋康秀、喜撰、大友黑主)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人。
          这一时期,以白诗为主体的中国唐诗的意境和美学意识,逐渐进入到和歌创作中。“六歌仙”中几乎没人不受白居易的影响。
          女性文学的繁荣是平安文学的一大特征,其中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可以称得上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本文试以《源氏物语》为例,来分析白居易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源氏物语》不仅吸收了日本古典文学的精华,也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思想等其他精髓。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指出:作为在底层影响《源氏物语》的因素,《白氏文集》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引用数字上来看,全篇共有154处引用白诗,对《白氏文集》的引用次数要占汉语典籍引用总数的59%。


        IP属地:广西78楼2012-08-26 17:11
        回复
          诸神字幕组:
          名词注解1
          【清原元輔(きよはらのもとすけ)】(908-990)
            平安时代的歌人,官员。三十六歌仙之一。官至从五位·肥后守。《后撰和歌集》编撰者之一。
          【清原致信(きよはらのむねのぶ)】
            平安中期的官员,清原元辅之子。担任太宰少监等职位。由于卷入政治斗争之中,于宽仁元年(1017年)3月8日傍晚时为在京都的六角.富小路的宅邸中被二十余名骑兵和步兵袭击杀害。(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
          【末の松山(すえのまつやま)】
            著名的歌枕地,通常是用来表达“爱情誓约”。位于宫城县海岸附近。因为《古今和歌集》中的那首和歌(就是本集一开始出现的那首和歌)而名扬天下。公元869年,此地发生海啸,只有这个小山坡没有被海水淹没。据说311地震的时候,海水也没淹过这地方。现在这小山坡上面还有两棵松树呢。
            所以所谓“波浪越过末之松山”指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啊啊啊啊啊啊!!!”
          


          IP属地:广西80楼2012-08-27 06:45
          回复
              清少纳言十分中意藤原行成,行成大概要比她小一轮,正是促膝相谈的好对象。可能也没有考虑到身份之别。她与藤原行成的这段夹杂着一点爱慕之心的交往也成了清少纳言人生之中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这俩人的故事后面会有。)
            【藤原実方(ふじわらのさねかた)】
              平安中期的歌人,贵族。三十六歌仙之一。官职从四位·左中将。侍奉于花山·一条两朝天皇。长德五年(995年),因在一条天皇前与藤原行成争论和歌的时候意见不合,怒将藤原行成的发冠揪下来扔掉了。结果行成却毫不慌乱,平静地让下人捡起来。结果天皇发怒了,将实方贬为陆奥守,而提拔行成作了藏人头。40岁的时候因骑马不慎摔倒而去世。
              和清少纳言之间据传有过一段恋情。同时还传说他跟20多人的女性有过恋爱关系。也被看做是《源氏物语》主人公光源氏的原型之一。
            【藤原定子(ふじわらのていし/さだこ)】
              一条天皇的皇后。藤原道隆的长女。
              入宫之后一开始是女御,藤原道隆死后,政权落入藤原道长手中,藤原道长转而支持自己的女儿·藤原彰子(紫式部侍奉的人)。长德二年(公元996年)4月,定子的兄弟藤原伊周和藤原隆家因为冒犯花山院而被贬。定子被迫出宫,同年5月出家。同年,定子生下长女脩子内亲王。因此次年定子又被重新召入宫中,居在清凉殿。
            


            IP属地:广西82楼2012-08-27 06:45
            回复
                长保元年(公元999年),定子生下长子敦康亲王。
                长保二年(公元1000年),立议封后的呼声渐高。但在藤原道长的干预下,史无前例的“二后并立”产生了。原先“中宫”与“皇后”是同一个阶级的不同称呼,这次封后,将定子封为皇后,而道长的女儿彰子则为中宫。在这年的年底,定子生下了次女媄子内亲王后去世,葬在鸟边野(今京都市今熊野泉山町的鸟边野陵)。
              【恋歌的代作】
                在本作中,元辅代替儿子·致信写的那首和歌,也有种说法表示这首和歌是清原元辅受藤原惟规(紫式部的弟弟)之托而写。但是,从惟规的年纪来考虑,这种说法有些不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和歌是“代替一个被女朋友甩了的男人而写。”
                代写和歌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在原业平曾经就代替一位不会写和歌的侍女给一位男性写了首恋歌,替他们做红娘。这在《伊势物语》中也是十分有名的一段。在谈恋爱少不了和歌的那个时代,那些不太会写和歌的人就请会写的人代做恋歌了。现在不是也会有这种事吗?虽然想写情书,但是自己的字太难看了……所以,就请写得一手好字的朋友代为动笔。虽然有点没面子,但如果恋爱能顺利的话,面子这东西没就没吧。
              


              IP属地:广西83楼2012-08-27 06:45
              回复
                  还有,不论是否擅长和歌,让侍女代写和歌是官家小姐们经常会做的事。在收到男性的情书之后,小姐们会先让侍女回复和歌。直到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小姐们才会亲自动笔。这就相当于人事部审查简历一样,通过的话才能进面试。有过找工作经历的人想必都能理解的吧。平安时代追女朋友就跟现在找工作一样一样的。
                                (摘自杉田圭《超訳百人一首 うた恋い3》 Syura译)
                【平安时代的离婚】
                  现在只要领个结婚证就算正式成为夫妻了,但是在平安时代,可没有这样的法律。所以按现在的说法,当时的结婚只能算是事实婚姻。
                  离婚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丈夫不到妻子家里来,婚姻关系就渐渐淡薄,最后离婚成立。
                  离婚理由包括伴侣忌妒心太重·花心·身染疾病·无后等等等等。只要有一条就能离婚。很宽松吧?但是正因为宽松,才会很不公平。
                  一般来说,提出离婚的都是男方。只要丈夫厌烦了妻子,就能找茬随意跟她离婚,但是很少有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就厌烦某个人了呢。听到这里,各位女性读者是不是会抚胸感叹:生活在现代真是太好了啊~~
                


                IP属地:广西84楼2012-08-27 06:45
                回复
                    话虽如此,婚后生活的烦恼不管任何时代都是不变的。就算是过去的女性,即便必须忍耐,也会对丈夫过分的言行而心烦不已。比如:藤原道纲母(百人一首第53号和歌的作者)所写的《蜻蛉日记》。简单说明大致情节的话,就是一个妻子对自己花心丈夫的抱怨日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也让生活在现代的你产生了一些共鸣呢?
                                  (摘自杉田圭《超訳百人一首 うた恋い3》 Syura译)

                  白居易的诗:
                    花下忘归因美景,樽前劝醉是春风。
                    平安时代白居易的诗集可是很火的哦。畅销读物~
                    当时,一个日本留学僧回国的时候带了本《白氏文集》回到日本,给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枕草子》中就有《白氏文集》登场,甚至连《源氏物语》都是受到了《长恨歌》的影响。
                    据说白居易自己也知道自己在海对岸的日本火了………………
                  地名解释2
                  


                  IP属地:广西85楼2012-08-27 06:45
                  回复

                    【周防(すおう)】
                      旧日本国名,相当于山口县南部与东部地区。

                    【伊吹山】
                      歌枕地,位于滋贺县和岐阜县交界处。海拔1377m。山上有丰富的药草和高山植物。

                    和歌鉴赏3

                    汉译:
                    吾心死不渝,若置君不顾,徒移情恋者,浪必高越末松山,愿知吾永待汝归。
                    歌意:
                    就像波浪永远不会漫过末之松山一样,我也绝对不会对你见异思迁。
                    解说:
                    这首和歌出自《古今和歌集》。
                    (1)君をおきて:「おきて」是「置く」的连用形,用现代日语说就是「君を差し置いて」(抛下你。)
                    (2)あだし心を わが持たば:「あだし心」就是“花心”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我见异思迁的话……
                    (3)末の松山 波もこえなむ:「なむ」表示推测,这句话是说:那么末之松山也会被波浪淹没了吧。

                    


                    IP属地:广西86楼2012-08-27 06:45
                    回复

                      汉译:
                      鸳梦成追忆
                      泪眼相看衫袖湿
                      盟誓如磐石
                      浪高绝顶末松山
                      乃敢与君作别离
                      主题:责问对方为何变心。
                      歌意:
                      我们已经立下誓约了吧。我们互相抹去脸上的泪水,誓言绝不会变心,就像末之松山绝不会被波浪淹没一样。
                      解说:
                      (1)ちぎりきな:「契り」是四段活用动词「契る」的连用形,主要是“立下爱情誓约”的意思。「き」是表示过去的助动词「き」的终止形。「な」是表示感叹的助动词,这句话是在回想过去,感叹「我们已经约好了吧」。
                      (2)かたみにそでを しぼりつつ:「かたみに」是副词,表示“互相”的意思。「袖をしぼりつつ」简单来说就是泪满襟,拧都拧不干。平安时代的和歌中表示哭泣时经常会出现“衣袖”,多和“泪水”“白露”一起使用。「つつ」是表示反复的接续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停拭去脸上的泪水。
                      (3)末の松山 波こさじとは:「じ」是表示否定推测的助动词,「かたみ~とは」这几句都是“契り”的内容,是一个倒置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是发誓说永远不变心,就如同波浪永远不会漫过末之松山一样么?
                      


                      IP属地:广西87楼2012-08-27 06:45
                      回复


                        汉译4:
                        伊吹艾草茂无垠,犹若相思泪满襟。
                        艾草燃遍伊吹野,可知此情已焚心。
                        主题:表白自己心中的爱火。
                        歌意:
                        真想告诉你我是多么的爱你。但是却不能。虽然这并不是伊吹山的艾草,但我对你的爱恋也早已经在心中燃烧起来了。而你却不知道吧。
                        解说:
                        (1)かくとだに:「かく」是副词,表示“如此,这般”的意思。「だに」是副助词,表示“即便,就算”的意思。「かく」在这里表示的是“我如此爱慕于你”,所以这句的意思就是:“即便我如此爱你。”
                        (2)えやはいぶきの さしも草:「え」是副词「得(う)」的连体形,加上表示反语的系助词「やは」表示不可能的意思。「えやはいふ」这段是“说不出口”的意思,同时「いふ」还是「伊吹(いぶき)」的挂词。「さしも草」:艾草。「伊吹のさしも草」同时也是下一句「さしも」的序词。
                        (3)さしも知らじな:「さ」是表示指示的副助词,「し」和「も」都是表示强调的。「な」是感叹词。整句话的意思是:你不知道我爱你爱到这种地步了吧。
                        


                        IP属地:广西88楼2012-08-27 06:45
                        回复
                          30149;死。這裏也可以看出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6】
                            夜をこめて 鳥のそらねは はかるとも よに逢坂の 関はゆるさじ(よをこめて とりのそらねは はかるともよにあふさかの せきはゆるさじ)
                            清少納言和行成的對話,有壹個典故,而清少納言的這首和歌正是利用了行成引用的這個典故而回擊他。典出《史記•孟嘗君列傳》,大意爲孟嘗君食客模仿雞鳴騙得函谷關守衛開啓關門,並引申出雞鳴狗盜這個成語。逢坂關爲歌枕,意喻男女相會。清少納言用這個典故來說明孟嘗君食客雖仿雞鳴騙得函谷關守開啓關門,但男女相會之逢坂關守豈是癡迷易受騙者。作者托歌以示已志堅定,不輕以許身也。此關非彼關,並不是學雞叫就能打開的。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衆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麽會真心爲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IP属地:广西93楼2012-08-30 20:22
                          回复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壹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爲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壹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壹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裏。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准備過兩天爲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麽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壹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壹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怎麽還沒睡蹭實就雞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規定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IP属地:广西94楼2012-08-30 20:22
                            回复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壹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離開秦國,逃回了齊國。
                              【7】
                                行成的那首回複清少納言的和歌,非常有意思,利用逢坂關有力地反擊了她。
                                逢坂關在近江國境,原是平城京(奈良)北方防衛要害,平安朝後已廢置,任人自由通行。因此行成才會說逢坂關能夠自由通行,所以根本不用學雞叫,逢坂關也是隨時都開著,所以才會有此壹說。此處也是對清少納言將逢坂關說的如此堅固的諷喻。可見兩個人的往來學識淵博而且富于機智。
                              【8】
                                這壹集將藤原實方和藤原行成的故事拿了出來,上集的注釋裏已經說過,藤原實方到陸奧做官的原因之壹是和行成有關。再說壹說這件事的經過。
                                殿上人賞花東山之際,突降大雨。其時實方立在樹下,吟道:“樱がり雨は降りきぬ同じくは濡るとも花のかげにかくれん。(賞櫻,卻落著不停的雨,只好與儒濕的花同藏茬樹影裏)”全不顧雨水芭衣服濕透。這件事很塊喧傳京中,成了衆人的談資。翌日,大呐言齊信對天皇談起此事,藤原行成茬側評掄道:“做首歌還能做成這洋,實坊真是個癡子。”實坊聞蜘,耿耿于懷,再度茬殿上相遇的時喉,徑矗揪下行成的冒子扔進廷中,正被天皇看茬眼裏,大爲不塊。因爲被人扔掉冠冒看到頭發是很丟臉的事,所似這算件大事。
                              


                              IP属地:广西95楼2012-08-30 2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