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斯汉服吧 关注:179贴子:2,868

回复:每天学点汉文化之——高校汉系社团科普小贴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鞠躬
鞠躬是一种把腰弯下来,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肢体礼节。受“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许多人褊狭地认为,礼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虚伪的面纱,人际交往并不需要,甚至认为鞠躬就是卑躬屈膝。其实,鞠躬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传统礼节,历代相沿不绝。


175楼2014-10-22 23:18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跪拜
      自古以来,汉人最传统的坐姿是双膝着地,屁股落在脚后跟上,称为正坐。这种坐姿流传到韩国和日本后,一直保持到今天。
      跪拜礼便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一种礼节,也是礼数最重的一种礼节。如果要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就先把双手放在地上,然后低头碰到地面,这是“叩首”,后来也叫“磕头”。古时候,叩首也算是较普遍的一种礼节,较叩首更加郑重的是稽首,就是叩首后略作停顿。最重的礼叫“再拜稽首”,下跪拱手,手先下地,然后头至地,略作停顿,连作两次。
      如今的我们,不再席地而坐,也不再行跪拜之礼。然而更多的人由于受到清末西风的吹拂,对于这种传统而充满敬重的礼节怀有的却是一种鄙视和屈辱,甚至有人把这种礼节当做是封建迷信糟粕而大加批判。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下,一个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再拥有的民族,到底能有拥有怎样的未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14-10-26 00:02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式
        有种礼叫做“式”,先秦时期马车前面有根横杆,称作“轼”,供乘车人手扶。除保持身体平衡功能之外,轼还可以供乘车者跷足远瞻,苏轼取字子瞻正用此义。因轼又有“式”礼。当乘车者驾车返乡,或途中遇到尊者、贤者,都要凭轼垂首,点头示意,表示因车行迅疾,不便行礼,以此表达尊敬之意。
        反观今日,很多人把车当做身份、地位、财富、权势的象征,有炫耀之意,无敬人之心,横冲直撞,鸣笛不已,除了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之外,只会使人厌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7楼2014-10-26 23:28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答拜
          除了吊丧和士见国君两种情况,凡接受对方的拜礼,都必须答拜。大夫或士去见其他国的国君或大夫时,该国的国君或大夫要拜谢对方屈尊前来。初次相见,主人要拜谢客人屈尊前来。大夫对于自己的家臣无论地位多低都要答拜。双方地位相等,答拜之礼应该相同。若先拜者地位低,主人可以用较轻的礼答拜。


        178楼2014-10-27 23:00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姓氏
            华夏文化中,姓代表血统。随着时间推移,子孙繁衍,需要对同姓之内的支脉作进一步区别,于是就出现了氏。所以,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血缘关系的。先人同姓不婚,就是因为彼此的血缘有关系。男子出生3个月,要由父亲起名,女子无名,只有氏。父亲用哪个字作为孩子的名,一般有这么几种现象:一是蕴含着对孩子的期盼;二是对出生地点的纪念,如孔子名“丘”,字“仲尼”。


          179楼2014-10-28 22:31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号
              汉族文人除了名和字之外还有雅号,以此标榜自己的情趣,故他人往往用雅号来代替他的名字。如陶潜,字渊明,因为宅子旁有五棵柳树,故作《五柳先生传》自况,号“五柳先生”。此外,文人的书斋和堂也多有雅号。如“项脊轩”,就是明代文人归有光的书斋雅号。


            181楼2014-10-30 23:05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籍贯官职与称呼
              先人称呼文人,还有称呼籍贯或讲学处的人。人出名之后,故里为之增色,所以人们每每将两者并提。如王安石,位至宰相,因其为临川人,人称“王临川”,他的文集也名之为《临川集》。对于曾经在朝廷供职的人,人们往往将他的姓与官职连称,以示尊隆。如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除此之外,也有用政府褒封的称号来称呼人的,这样的称呼,是为了表示对他人家室的了解和尊重。


              182楼2014-11-01 00:14
              回复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师生称谓
                  汉人的传统中,父母给了自己血肉之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赋予了自己知识和理念,是自己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人,是故“一日为师,则终身为父”。
                  学生称呼老师,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而学生自称“生”、“受业”。在实际使用上,老师称呼弟子为“张生”、“李生”;学生也自称“生”、“小生”。老师授课,把要讲的内容写在“业”上,“业”字的本义是木板。故也称老师为“业师”,称自己为“受业”。


                183楼2014-11-03 23:31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雅言
                    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有雅、俗之分。同样一件事,使用的语言不同,得到的效果可以大相径庭。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语言之一,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足以表达最为细腻、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礼以敬为主。在礼仪场合中,为了表达“自谦而敬人”的理念,就使用借助于一套相应的语言,这就是敬语和谦语。敬语和谦语都是典雅的语言,能否正确使用雅言,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14-11-04 23:46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君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例如“君”,原本是指天子或者诸侯国的国君,后来人们把“君”转化为意义比较宽泛的敬称,比如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妻子称丈夫“夫君”,还可以用作对他人的敬称。有些语境中,“君”便相当于今天的“您”。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非常普遍。


                    185楼2014-11-05 23:14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公卿
                        辅佐天子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官员是三公、九卿。公、卿也被人们用作敬称。对于少数德高望重的长者, 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这种用法从古至今都有使用。把“卿”作为尊称,先秦就已出现,例如荀子,时人也尊称他为“荀卿”。


                      186楼2014-11-06 22:37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公侯
                          诸侯古时称“公”,如隐公、桓公等。诸侯也称“侯”,先人用为敬称。《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以“侯”为尊称的用法,还残留在今天的书信语言中。此外,诸侯的庶子古称“公子”,以后用来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187楼2014-11-09 00:01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配偶
                          先人称呼对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


                          188楼2014-11-09 22:17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前缀
                              在他人近亲的称为之前加表示美好的字也是敬称的一种。例如“令”,“令”是美好的意思,可以称呼对方家人“令尊大人”(父亲)、“令堂大人”(母亲)、“令伯”、“令兄”、“令郎”等,“令郎”是指对方的儿子,,也可称为“令息”,“息”表示“孳息”,对方女儿可以成为“令爱”或“令媛”。除了“令”字,也可以加“贤”字,如“贤伉俪”(夫妇)、“贤乔梓”(父子)、“贤弟”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14-11-10 23:11
                            回复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礼与华夏·敬称·夫人
                              “夫人”这个称谓,今天用的很广泛,无论是他人的配偶还是自己的配偶,一律称为夫人,非常混乱。“夫人”一词,原本有特定的内涵。先前提到,诸侯国君的配偶称“夫人”,用来称呼对方的配偶也是可以的,是一种尊称,含有抬举之意。私底下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配偶是与自己相对的一方。但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配偶称夫人难免有自大之嫌。在“文革”中,夫人之类的称谓没有人使用。“文革”结束后,大家不明就里,一哄而上地滥用,若不及时纠正,会被识者耻笑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4-11-12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