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佛教吧 关注:399贴子:13,168

回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斌宗法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论所谓:佛于鹿野苑初转四谛法錀时,憍陈如等五人得须陀洹果,八万诸天得法眼净,同时又有无量菩萨闻大乘法得无生忍,这便是同听异闻的明证。正如说四谛时,藏教人闻之则悟因缘生灭之理,通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空之理,别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空即假之理,圆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中道实相之理的意思相同。要而言之,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而彼此互不相知者为秘密教。佛以一座随机说,众生各各随所解,而彼此互知者为不定教。秘密、不定二教,能够统摄顿渐二教,与五时所说,总之,顿教直说大法,渐教专谈小乘,不定教是一座异谈,所解不同,秘密教是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楼2014-09-10 03:28
回复

    不定教三义:约教,约行,均与秘密教同。三约部——无别可指,而通于前四时所说诸部。
      以上为化仪四教;顿、渐二教为竖之化仪,秘密、不定为横之化仪。总之,顿教是对最上利根,顿时圆说,如华严时所说之教义。渐教,是对渐契之机,如阿含时所说之教义。秘密教是对一种特殊之机,圆音演说,使一会的人随机证解秘密不知。不定教是于一会中的随机说法——大小兼施,偏圆并陈,而闻者各随所解获益不定。化仪四教约略讲完。现在要来说明化法四教:
      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此为化法四教;乃释尊教众生之方,故曰化法(如世药味)。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4楼2014-09-10 03:29
    回复
       一、藏教(小乘教):完全的说当称它为小乘三藏教。因为由来小乘的三藏——经律论,与大乘的三藏说起来比较整然一些,所以把小乘命名为三藏教。它是以四阿含为经藏,以毗尼为律藏(梵语毗尼,亦云毗奈耶,此翻为律,亦翻调伏……),阿毗昙为论藏(具云阿毗达磨,译为无比法)。此教专为教化声闻’‘缘觉二乘根机,纯属小乘之教。是开示界内钝根众生,明生灭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修析空观,断见思惑,得一切智,见但空理,出分段生死证偏真涅盘,是为藏教义。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5楼2014-09-10 03:30
      回复
         二、通教:通者同也。是对三乘共同的说法,其教义通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二教,故名通教(钝根的则通前藏教,利根的通后别圆二教)。此教化度界内利根众生,正化菩萨,傍化二乘,明无生四谛,不生灭十二因缘,理六度,修体空观,断三界见思惑尽,更侵习气,得一切智,见真谛理,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盘,是为通教义。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6楼2014-09-10 03:31
        回复

           三、别教:别是各别不同的意思。其教义独被菩萨,不通于声闻缘觉,所谓,别前藏通二教显非小乘,别后圆教显非佛乘。因为藏教正化二乘,属小乘教义,通教虽则化导大乘然而尚还带有二乘教义,现在所说的别教是没有兼带二乘教义的,故云别前藏通二教:又因独明菩萨法,非圆满佛法,故云别后圆教。以其既非二乘(别前藏教),又非佛乘(别后圆教),所以称它为别教。若详细的说:其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与前藏通二教不同,与后圆教有别。则独被菩萨,则隔历三谛,则三智次第,则三惑前后,则五行差别,则位位不相收,则一因迥出,不即二边,则一果不融,诸位差别。此教开示界外钝根菩萨,明无量四谛,不思议十二因缘,不思议六度,十度(六度中于第六般若度复开为方便、愿、力、智四度共成十度)。修次第三观,断三界见思,尘沙二惑,及十二品无明,得道种智,见俗谛理,及分证中谛理,出分段、变易二种生死,证中道无住涅盘,是为别教义。【(注)五行差别,戒定慧三名为圣行(十住入空行属藏通二教),慈悲喜舍名为梵行(十行十回向入假行),依理成行名为天行(初地以上中道行也),从天行起化他之用,示同小善名为婴儿行(即慈用也),示同烦恼名为病行(即悲用也)。藏通二教但有圣行及少分梵行,今则五行具足故不同前藏通二教。圆教一行一切行,今乃次第修行故不同后圆教。】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7楼2014-09-10 03:32
          回复

             上来藏通别乃如来权巧方便之教,后之圆教方为如来真实称性之谈。
              总之,藏教修析空观——有外见空(舍色取空);通教修体空观——即色而空(了达万象当体即空);别教修次第三观——由空入假,由假而中,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空之外有中道,圆教修一心三观——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而不中,空有即中道。
              以上为化法四教,连前化仪四教合为八教。化仪是能用之教,化法是所用之教。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9楼2014-09-10 03:33
            回复

              【注三】二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读去声,为分限的意思;段是段落。指寿命言,指形体言。此为六道凡夫之生死,因为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落(差别),所以称它为分段生死。这是以有漏业,由烦恼障(贪嗔痴等诸惑,恼乱有情身心故名烦恼;这些烦恼能障涅盘、圣道,故名障;因此称它为烦恼障),为助缘招感三界六道正报。
                唯识了义灯六曰:分段者,分是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指五蕴体。皆随因缘有齐限(分),舍此受余有差别(段),故名分段
                二、变易生死——此为三乘圣者之理生死,它无形体之胜劣,和寿命之长短,但以迷想灭时如死,证悟圣道如生。如断一分无明烦恼谓之死,证一分中道法身为之生(烦恼死法身生)。也可说是迷时如死,悟时如生。这是迷悟迁移而论生死的。所谓,因,果者叫做变易生死。它是以无漏业,依所知障(身等诸惑障碍所知之境,使不得见到真理;又因此等,障碍能知之智使不得生,故云所知障)为助缘所感之界外清净正报。这是断见思烦恼之阿罗汉以上之圣者的生死(详见胜鬘经)。
                三论云:诸圣所得之法身,神化自在,能变能易故云变易。又行宗记说:圣者改变凡夫有漏之身,而易得不思议无漏之身,为之变易
                总而言之,分段为有为生死,依有漏业所感,是六凡所受之正报;变易为无为生死,依无漏业所感,是三乘圣者所受之正报。分段是色身生死,变易是法身生死(其实法身本无生死,不过权约迷悟断证而言。迷时如法身之死,悟时如法身之生)。又分段是流转生死,属迷苦的;变易为进化生死,属证悟的。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4楼2014-09-10 03:36
              回复

                 小乘俱舍之法相,但以迷理迷事而分见思二惑。见惑为理惑,迷理所起故;思惑为事惑,迷事所起故。若大乘唯识之法相,则以分别俱生二种而分见思二惑。依分别起之烦恼障和所知障为见惑;依俱生起之烦恼障和所知障为思惑。见惑属分别我执,思惑属俱生我执。
                  取要言之,迷于真理而起之我见邪见等叫做见惑,迷于事物而起之贪嗔等叫做思惑。见惑为真理之障,思惑为解脱之障。欲悟四谛真理,必断见惑,欲出三界生死必断思惑。总之,见惑是属于见解上的迷惑,思惑是属于思想上的迷惑。
                  见思二惑其体即贪等十使——分为五利使、五钝使。其惑性锐利遇境辄生分别,故名利使。又于修道时易断故(利故易断)。其惑性之钝而难断者名为钝使(钝故难断)。利钝各五合为十使。使是驱役的意思,即烦恼的异名。因此十使烦恼能够驱役有情之身心流转不息,驱役有情造诸恶业,驱役有情来三界轮回生死,驱役有情入于三恶道,故称为使。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6楼2014-09-10 03:37
                回复

                  自跋
                    真的,世间万事万物的生起都不出因缘二字,别的不要说,现在光来一谈本书问世的始末因缘。
                    民国三十年二月,我应大溪福份山斋明禅寺之请,讲演这部般若心经,在法会第三天,经题般若二字刚为讲毕,正要继续讲解波罗密多四字的时候,忽蒙该寺住持孝宗师偕曾秋涛居士等,来向我要求说:台湾向乏讲经机会,佛法罕闻,教义茫然,今赖师以开风味,此未曾有之法会,在座大众,虽皆踊跃倾听,惜未尽明了,弗获全益,若如风过耳,不免有负法师一片苦口婆心呢?我们虽曾事笔记,然皆记一漏十,不成全璧,敢恳法师不惜辛苦,牖诲后学为怀,每日编成讲义用誊写版印分给听众,俾目耳闻易于领悟则得益较多,不知法师以为如何?
                    我初则踌躇,继思以法利生乃衲子应尽义务,遂首肯之。惟惜身边无参考书,然事既承诺,知不能免,于是顿忘庸劣,穷竭心思,乃将生平所学宿习,于八识田中逐渐搬运,次第搜索,凭记忆力所及者,借了这支久不常用的颓笔,约略的把它写述出来——先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八字,用五重玄义分科判教的方法而演述之,提示全经纲要;次释译人,撮略其历史,俾知翻译法师之功德。后正解经文,用分合二法述之:先分释,于经义要旨略为发挥;后合释,唯随文直解,以便初学。或浅或深,或详或略,意在能够普及为目的。如是,日事宣演,夜编讲义,命学徒印心、觉心专事誊写,经十余天,法会圆满,讲义成篇,初以为逢场作戏,不敢灾及梨枣,后经诸方劝促付梓流通,情不能辞,也就仓促地付印问世了,这是初次出版的因缘。
                    其次民国四十一年六月,台中瑞成书局主人许克绥居士,及赖栋梁居士,曾两度来函说:要将拙著(心经要释)再为翻印流通。那时我觉得这本讲义是在日治时代写成的,当时受帝国统制下,其言论、思想不能自由,由于应付环境所然,所以本书中间有些地方所用的句子,已不适合时代了,诚有一番改订的必要。本来只想把那些不合时代性的文句,略为改换而已,后来因受几位弟子,一再恳请——变更现代文体。因此,为著内容充实些,我变动了其中多少层次,增加了多少意见,删改了多少文字。
                    说来真够惭愧,本来约定瑞成书局于一周间内交卷付梓,不料业重德薄的我,本书刚写成三分之一的时候,竟被病魔的侵扰——患了高血压,无法继续写下去,只好搁笔罢了。
                    不久之间,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来信要求本书既成之稿给该树登载,以飨读者,我嘱其当征得瑞成书局同意。因而,就将一部分已成之稿,陆续发表于菩提树。之后,瑞成书局曾屡次来函促稿,说:已有很多人预约了,当从速刊印为是,终因幻躯做不得主,一再延误,真是抱歉极了!虽曾几次抖擞精神,为法舍身,要来完成这工作,可是病魔却不给我同情,结果非但无所成就,反而增高了血压,不禁发出所愿难酬,奈何奈何的慨叹声!于是只好乘著病魔向我攻势稍松的时候,偷偷地由五字十字,从一句两句,经过了十次百次,像记帐般的写成了这部很粗浅的讲义,真是贻笑大方,于病患中写出来的东西,忽略和错误的地方,当然不少,这是我最引以为憾的!希望各方大善知识不惜指导就是!
                  民国四十三年僧自恣日跋于南天台般若楼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1楼2014-09-10 03:41
                  回复
                    图片来自:gqyyxb的百度相册



                    IP属地:陕西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72楼2014-09-10 03:43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IP属地:陕西173楼2014-09-10 03:43
                      回复
                        特别说明:
                        本帖的相关内容只能作为学习参考使用,因为贴吧的环境限制,部分内容无法发出来,不能作为排版文件,敬请诸位有缘菩萨注意这里。
                        如果需要排版文件,您可以通过网路寻找,或者也可和我联系。


                        IP属地:陕西174楼2014-09-10 03:45
                        回复
                          @丿Mo灬Sharo
                          您好,请您来阅读学习斌宗法师讲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IP属地:陕西175楼2014-09-10 0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