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吧 关注:23,085贴子:97,488

回复:每日科技快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家成功创造出“双头鼠”
在今年晚些时候实施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计划之前,科学家将一只老鼠的头部安在了另一只老鼠身上。
在这项令人不安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中国将较小的“供体”老鼠的头部移植到了较大的“受体”老鼠背上,创造出了平均存活36小时的双头动物。
这个研究团队设法完成了移植手术。团队中的一名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打算在人类身上进行这项引发激烈争论的手术。
在研究中,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备受争议的神经外科医生塞尔焦·卡纳韦罗以此前的头部移植实验为基础,找到了避免手术中脑组织受损和长期免疫排斥反应的办法。
以前,科学家曾尝试过对狗和猴进行头部移植手术,以帮助测试如何在大脑供血中断的情况下保护神经。他们在发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学和治疗学》半月刊上的论文中对此进行了说明。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每次手术中使用了三只老鼠:一只较小的老鼠是供体,两只较大的老鼠分别是受体和供血体。为了保持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受体的大脑,他们用一根穿过蠕动泵的软管将这只老鼠的血管与第三只老鼠的血管连在了一起。
一旦供体的头部被移植到第二只老鼠的身上,研究人员就立即使用人工血管把供体的胸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与受体的颈动脉和体外循环静脉连接起来。
据研究团队说,供体的脑组织在实验中没有因为缺血而受损。而且在手术后,供体的头部仍然能够眨眼和感受疼痛。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这些双头动物在手术后平均存活了36小时。
不过,在采用了蠕动泵和血管移植术之后,研究人员认为长期存活是有可能的。
塞尔焦·卡纳韦罗医生曾说,备受争议的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将于今年实施。
但是,许多专家反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尽管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手术距离成为现实还需要很多年时间。
不过卡纳韦罗医生似乎在加速前进。去年11月,这名神经外科医生推出了一种能够“帮助患者为新身体内的生活做好准备”的虚拟现实系统。
卡纳韦罗说,这种手术最终能够帮助颈部以下瘫痪的人重新获得行走能力,而且,坐轮椅的俄罗斯人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已自愿成为第一名接受手术的患者。
在手术中,斯皮里多诺夫的头部将被“冷冻”以避免脑细胞死亡,同时用软管为主动脉和静脉供血。
由芝加哥一家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打造的虚拟现实系统将使患者得以参加手术前几个月的讨论会。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7年5月1日报道;2017年5月3日一期(第21263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15楼2017-05-03 14:37
回复
    研究称逆时间旅行可行
    过去是最后的待开发领域。英国《经典引力和量子引力》双周刊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称,逆时间旅行未必是科幻小说。这篇论文的标题是《时空中的可穿越非因果逆行域》,其首字母缩写“TARDIS”正是英国科幻剧《神秘博士》中那台虚构时间机器的名字。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本·蒂皮特说:“人们认为,时间旅行是虚构的。但从数学上讲,这是有可能的。”
    具体而言,这篇论文描述了一种时空“泡泡”,它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旅行,由此使之能回到过去。物体在达到光速后能穿越时间旅行的观点基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但是,为了穿越到过去,我们需要某种尚未存在之物。
    在这篇论文中被称为“异常物质”的这种神秘物质能通过弯曲时空连续体让时间慢下来。
    蒂皮特说:“我的时间机器模型利用弯曲时空——为旅行者将时间弯曲成一个圈,而不是一条直线。这个圈将我们带回过去。”
    归功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已经知道,时空是弯曲的(否则所有行星和恒星就将存在于一条直线上)。这种已有102年历史的理论声称,庞大物体的强大引力迫使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正是这种理论预言了于去年2月被探测到的引力波。
    蒂皮特说:“自1949年以来,我所处领域内的专家一直在探索数学时间机器的可能性。我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美国《纽约邮报》网站2017年4月28日报道;2017年5月1日一期(第21261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16楼2017-05-03 14:51
    回复
      科研人员说中年发福是分子之过
      人们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往往也在增加。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对此给出解释——而这与锻炼或饮食无关。
      研究人员发现,动物体内有一种酶,随着年龄增长,它的活动会增加。他们说,这种酶的活动增加或许对伴随年龄增长出现的体重增加和体质下降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食用高脂肪的小鼠时,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这种酶的活动受到抑制的小鼠增重较少。
      全国心、肺、血液研究所肥胖与衰老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报告作者杰伊·钟博士说:“我们的社会把人到中年体重增加和缺乏锻炼基本上归咎于不良生活方式和意志力不够。但是,这项研究表明:这其实是因为一种过度活跃的酶所驱动的基因程序导致中年时期体重增加和缺乏锻炼能力。”
      由于这项新的研究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如果抑制人体中这种酶的活动是否有同样效果。但是,研究人员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带来抑制酶活动的减肥新药。
      研究人员探究了处于中年时期的动物体内发生的分子变化,结果发现脱氧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的活跃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酶参与新陈代谢和线粒体的产生过程。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室”,可以将营养转化成能量。众所周知,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线粒体的数量会下降。
      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给食用高脂肪的小鼠服用一种抑制脱氧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药物后,这些小鼠的体重增长会比饮食相同、但不服用药物的实验鼠少40%。
      此外,服用药物的实验鼠的骨骼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有所增加,心肺功能有所加强。
      钟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显示,脱氧核糖核酸依赖性蛋白激酶是年龄增长过程中发生的新陈代谢和体质下降的驱动因素之一,它加大了老年人保持身材苗条和身体健康的难度。”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应放弃节制饮食和锻炼,因为这些因素仍然是防止肥胖的主要手段。中年人应继续节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即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份的《细胞-代谢》月刊上。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7年5月3日报道;2017年5月5日一期(第21265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25楼2017-05-05 15:52
      回复
        喝肉桂咖啡好处多
        美国俄亥俄北方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久前发现,那些喜欢喝肉桂咖啡的人寿命更长,同时能保持苗条身材。这全要归功于这种咖啡里面芬芳的香料。长期少量食用肉桂能在人体内形成促进细胞发生积极变化的代谢中心。肉桂富含的氧化物也有助于防止肥胖和抗衰老。
        当然,一切都要适度。肉桂的每日摄入量最好不超过1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早前表示,肉桂可以促进信息被大脑更好地消化,能帮助生成令大脑更快适应变化的特殊物质。
        肉桂还能防治帕金森病,有助于降低体温,因此在热带国家相当风靡。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2017年5月3日报道;2017年5月6日一期(第21266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27楼2017-05-07 12:45
        回复
          科学家研制可产血的骨骼移植体
          科学家已经制造出了一种自带骨髓能生成健康血液的骨骼状移植体。这种移植体或许有助于在不产生现有治疗方法的副作用的情况下治疗多种血液和免疫疾病。
          骨髓是存在于骨骼中央的海绵状组织,其功能之一是利用干细胞生成红细胞。有时需要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对这些干细胞造成破坏的免疫疾病,或患者身体无法生成足够多血细胞或凝血因子的某些类型的贫血症。
          这种移植需要以健康捐献者的骨髓干细胞替换掉患者被损坏的骨髓。但首先必须完全清除受捐者自身骨骼,以给被移植进来的捐献者细胞腾出空间,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恶心和失去生育能力。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希妮·瓦尔吉斯及其同事们设计了一种类似于真实骨骼的移植体。它将为捐献者细胞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场所,从而绕开了需要任何药物或放射治疗的步骤。
          这种移植体有两个主要部分:骨骼状的外部结构和内部骨髓,两者都是利用水凝胶模型制造的。在外部结构中,磷酸钙矿物质帮助来自受捐者的干细胞发育成为有助于建立骨骼的细胞;内部的模型则形成供捐献者骨髓干细胞生长的场所。
          当被置于实验鼠的皮肤下时,这种移植体成长为一种骨骼状结构,并生长了有效的骨髓。由移植体内的捐献者干细胞所生成的血细胞能够进行血液循环,并在那里与受捐者自身的血细胞结合。6个月之后,来自捐献者和受捐者的血细胞仍然在身体内循环。
          瓦尔吉斯说:“这对于移植对象将是一种额外的辅助。他们有自己的骨骼组织,现在又有了在需要时可以使用的额外组织。这就像是骨骼有了更多的电池。”
          由于这种移植体将促进、而不是完全替代移植对象的血液供应,所以无法用来治疗血癌患者,血癌患者仍然需要清除掉自身的骨骼干细胞才能治愈疾病。
          伦敦圣乔治大学血液学荣誉教授爱德华·戈登-史密斯说,这项研究是个“极其出色的成就”。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17年5月8日报道;2017年5月10日一期(第21270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29楼2017-05-10 12:01
          回复
            充足睡眠缓解慢性疼痛好于镇痛药
            【埃菲社2017年5月8日电】题:多睡觉或摄入咖啡因缓解慢性疼痛效果好于镇痛药
            英国《自然》周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报告显示,多睡觉或摄入含咖啡因等提神成分的食物,可以明显缓解慢性疼痛,其效果要好于布洛芬、吗啡等镇痛药。
            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通过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分析和评估了重度或慢性睡眠不足与对疼痛刺激敏感度之间的关联。
            睡眠医学专家克洛艾·亚历山大博士介绍说,研究人员用玩具、游戏等娱乐活动剥夺小鼠的睡眠,以此模拟那些用夜间睡眠时间看电视的人的生理状况。然后,研究人员又评估和测定了这些小鼠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这些刺激来自一定程度的热、冷、挤压以及辣椒素。研究人员记录了小鼠对每一种疼痛刺激的反应时间。
            亚历山大说:“我们发现,连续5天的适度睡眠剥夺会显著加剧健康小鼠对疼痛的敏感度。”而令人惊讶的是,布洛芬、吗啡等常用镇痛药并不能抑制由睡眠剥夺导致的疼痛敏感度提升。而实验表明,咖啡因、莫达非尼等觉醒促进剂则可以在小鼠身上有效抑制睡眠剥夺导致的疼痛敏感度提升。
            亚历山大表示,这一研究发现提供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新镇痛机制,这种机制取决于承受疼痛的动物的生理状况。许多患者陷于疼痛与睡眠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咖啡因等觉醒促进剂可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发挥镇痛药无法达到的效果。
            ——2017年5月10日一期(第21270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IP属地:新疆630楼2017-05-10 15:53
            回复
              人类嗅觉不比狗逊色
              【埃菲社华盛顿2017年5月11日电】美国《科学》周刊11日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人类的嗅觉并不比其他哺乳动物逊色,只是对某些气味更敏感,而对另一些气味不敏感。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的嗅觉能力并不逊于其他哺乳动物。这项研究由神经科学家约翰·麦根领导的团队进行。
              麦根的团队发现,与气味感知能力相关联的生理因素(基因、神经系统等)所发挥的作用相比,对一些气味的敏感度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人类对香蕉内含有的一种化合物的嗅觉能力就要优于狗。
              对人类来说,对气味的感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信息传递、选择配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麦根指出,嗅觉能力要比人们想象的更重要。
              麦根说,他们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感知气味的嗅球区域的大小,并非与其嗅觉能力强弱成正比。此外,各种哺乳动物嗅球中的神经元数量水平是相近的。
              基于这些发现,麦根指出,认为人类嗅觉能力逊于其他哺乳动物,只是“古老传说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这一误区始于19世纪的法国神经病理学家、人类学家布罗卡。布罗卡比较了人与动物脑中负责嗅觉部位所占的比例,将哺乳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嗅觉发达哺乳动物,如狗等,它们是通过灵敏的嗅觉感知周围环境;另一类是嗅觉不发达的哺乳动物,如人类、其他灵长类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
              ——2017年5月14日一期(第21274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44楼2017-05-15 16:19
              回复
                观看条纹图案能引发偏头痛
                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对于某些人来说,仅仅注视垂直的条纹——无论是在静止的图案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就可能触发大脑活动的神经回路。在某些案例中,这可能导致癫痫,而研究人员认为这还可能引起偏头痛。
                有1/7的英国人患有偏头痛,而其病因常常无人知道。但是这篇论文的作者相信,服装、建筑物或公共美术作品上的条纹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头痛,尤其是对于已经对光敏感的人们。
                他们指出,露台装饰、暖气片、自动扶梯、造型重复的砖墙,甚至帆布篷或轻便折叠躺椅上的条纹,都可能引起疾病发作、癫痫,或者只是某种难以描述的不适感。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多拉·赫尔梅斯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或许有必要避免那些可能激活这一回路并导致不适感、偏头痛或癫痫的视觉图案类型。甚至是完全健康的人,在看到那些最有可能引发光敏性癫痫发作的图案后,也可能会感到轻度的不知。”
                众所周知,闪烁或明亮的灯光会引发癫痫发作或偏头痛。在1997年的一起事件中,一集《口袋妖怪》卡通片在日本导致685人癫痫发作。无独有偶,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则广告在引发癫痫发作后不得不修改,该广告画面展示的是泛着涟源的彩色泳池中的一名跳水运动员。
                但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某些静态图形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影响。
                在广泛查阅现有的科学文献后,研究人员认为,条纹图案影响人体的原因是它们会引发大脑内一种特定的重复性神经活动,即所谓的伽马振荡。条纹图案会导致强烈的伽马振荡,而出于科学家并不完全了解的原因,蓬松的云朵或自然景色一般不会导致伽马振荡。
                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修改黑白条纹图案从而使垂直条变得更宽,或者开始形成格子图案的时候,研究对象大脑中伽马振荡的活跃度出现了下降。
                研究报告发表在《当代生物学》半月刊上。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7年5月8日报道;2017年5月13日一期(第21273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45楼2017-05-15 16:19
                回复
                  科学家称破解宇宙扩张谜团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科学家或许已经解开了自然界的巨大谜团之一:是什么推动着我们所在的宇宙加速扩张。
                  该校博士生王青迪在一项新研究中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项研究试图解决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们是解释宇宙运行原理的两种最成功理论——严重不相容的问题。
                  这项研究提出,如果我们放大宇宙,那么我们会意识到它是由不断波动的空间和时间构成的。
                  王说:“时空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静止,它是不断运动的。”
                  指导王青迪开展研究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比尔·昂鲁说:“这是一种新想法。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很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想法。”
                  天文学家在1998年发现,我们的宇宙正在以不断加快的速度扩张。这意味着,太空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充满了使物质相互排斥的暗能量。
                  暗能量最天然的候选者就是真空能量。当物理学家把量子力学理论应用于真空能量时,他们预测将有密度高得难以置信的真空能量存在,其能量大小远超宇宙中所有粒子的全部能量。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真空能量将产生强大的引力效应,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这将导致宇宙爆炸。
                  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宇宙在以极慢的速度扩张。但是,基础物理学要想进步,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和其他曾设法改变量子力学或广义相对论以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家不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王、昂鲁和博士生朱真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他们极为重视量子力学所预测的极高密度的真空能量,并发现先前的计算忽视了关于真空能量的重要信息。
                  他们的计算提供了一幅关于宇宙的完全不同的物理图景。在这一新图景中,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正在发生极其强烈的波动。在每个点上,它都在扩张与收缩之间摆动。在它来回摆动之际,扩张和收缩几乎相互抵消,不过有极少的净效应令宇宙以不断加快的速度缓慢扩张。
                  但是,如果空间和时间正在波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王说:“这是以极微小的幅度发生的,甚至比一个电子的波动幅度要小得多。”
                  昂鲁说:“这和我们在海洋上看到的波浪类似。它们并不受单个原子——这些原子构成了承载波浪的海面——的剧烈波动的影响。”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7年5月15日报道;2017年5月18日一期(第21278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51楼2017-05-18 15:44
                  回复
                    太空“冷斑”或证明存在多重宇宙
                    科学家认为,太空中一块不可思议的低温区域或许是某个平行宇宙与我们的宇宙相撞后产生的,这是证明我们或许身处多重宇宙的首个证据。
                    2015年,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宇宙中一个奇怪的不毛之地,这里比太空中的其他区域要冷得多,而且似乎缺失了一万个星系。
                    “冷斑”的跨度达18亿光年,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不过它所含的物质却比正常情况少了20%,自有相关记录以来,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不过,美国一些专家现在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某个平行宇宙与我们的宇宙相撞,撞击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将能量从一大片区域挤出去,从而形成了“冷斑”。
                    科学家现在认为,如果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后“膨胀”为真空,那么数以万亿计的其他宇宙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形成,这样一来多重宇宙就诞生了。
                    英国达勒姆大学的汤姆·尚克斯教授说:“对于‘冷斑’的一个解释是,它或许是我们的宇宙与数万亿个其他宇宙中的一个撞击后残留下来的痕迹。”
                    他说:“如果更详细的进一步分析,证明情况的确如此,那么‘冷斑’或许可被视作证明多重宇宙存在的首个证据。”
                    整个宇宙充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的残留物,能用地球上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不过,大部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约为摄氏零下270.43度,但“冷斑”的温度比周围低约摄氏0.00015度。
                    在这一新研究结果公布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太空中的低温区域可能是光造成的错觉。
                    他们猜测,低温区其实是少了一万个星系的“超级空洞”,因过于贫瘠而将穿过这里的光的能量吸走,令其波长改变进入光谱的红端,被望远镜误认成低温区。
                    但达勒姆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这一区域其实是由众多较小的空洞组成的,这些空洞的规模太小,不足以让光发生这样的改变。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7年5月17日报道;2017年5月22日一期(第21282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56楼2017-05-22 15:59
                    回复
                      我们可能无意中给地球加了保护罩
                      海军在向水下潜艇发送信息时,有时会用甚低频无线电波。这些从地面大型发射台发出的长波具有穿越咸水的独特能力,但一些长波却终结于太空。根据一项最新研究,这些长波可能在太空形成一个环绕地球大气层的保护罩。
                      这一发现来自2012年发射的两个航天器——范艾伦探测器,它们用于巡查环绕地球的辐射带。范艾伦辐射带是指太阳发射的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被阻形成的辐射层(分为内外两层,分别被称为内带和外带——本报注)。这些高能质子和电子能够摧毁卫星的电子设备,这一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这些辐射带并不总是固定在一个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空间等离子物理学家菲尔·埃里克森说:“普遍的看法是随着大气层——尤其是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扩大和收缩,外带的内边缘会内外移动。”但范艾伦探测器的观察显示,无线电波在决定辐射带的位置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在2015年一次强烈的地磁暴中,一个大型太阳风暴将等离子体层往回推,但奇怪的是范艾伦辐射带的外带并没有离地球更近。埃里克森说:“电离层回撤了,但范艾伦辐射带没有跟进。”不过他和同事们注意到其他一些事情:这些非常强大的无线电信号终止的地方正是电子停止进入的地方。
                      此外,上世纪60年代的数据显示,当甚低频传播不那么频繁时,范艾伦辐射带的内边界就会离地球近很多。该团队认为,现在,当太阳暴发射出来的电子接近地球时,甚低频电波使它们从地球偏离,将它们碰撞出它们的轨道,并将它们推入大气层,随后它们便消失在大气层。
                      埃里克森说:“至少在一次太阳风暴最初的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段,电波似乎制止了电子进一步进来,如果你等待更长时间,那么情况就变得更复杂,因为它们逐渐扩散进来。但这表明如果你们的卫星离地球表面不到1.5万英里(1英里=1609.344米),那么你们可能就不必过于担心了。”
                      今年某个时候,美国空军计划发射DSX卫星,它将检验利用甚低频使宇宙辐射偏离地球的可行性。如果有作用,那么人类或许就能收集这些电波来协助防护太阳爆发。在太阳爆发时,巨大的带电粒子团会进入太阳系。
                      可以肯定的是,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暴虽然不常见,但对人类文明构成重大威胁。甚低频电波无法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里边的质子或太阳爆发导致的其他电子问题的危害——就太阳风而言,它太重了,电波无法使它偏离地球。埃里克森说,这一最新研究“并不是说我们不必担心”超级太阳风暴。他说:“它告诉我们,对于具体效果是什么,我们还有更多东西要学习。”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2017年5月19日报道;2017年5月21日一期(第21281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57楼2017-05-22 17:15
                      回复
                        睡眠不足加大保持身材的难度
                        针对如何打赢防止体重暴涨之战,科研人员即将给出新的建议:停止计算卡路里,改成在心里数羊入睡吧。在22日将要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研究人员将尽量强调睡个好觉与保持体重及身材的其他因素同样重要。
                        他们将在里斯本召开的欧洲内分泌学大会上概述其研究成果,强调紊乱的睡眠模式(现代生活的常见特征)会引起食欲、新陈代谢、生活动力、体力活动甚或所有这些因素发生变化。这会导致食欲及食物反应紊乱。最终结果就是体重增加。
                        定于22日在此次会议上发言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贝内迪克特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人的体重增加。因此可以说,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减少未来体重增加风险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
                        在乌普萨拉大学这支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实验中,14名男生组成的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睡眠实验,从正常睡眠、缩短睡眠到一连数日根本不睡。研究人员随后测量了这些学生的食量、血糖含量及激素水平以及代谢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令人震惊。
                        研究发现,即使只有一晚不睡,第二天的代谢也会放慢,呼吸和消化等方面的能量消耗会减少5%到20%。这些学生的睡眠中断后还出现了血糖含量、食欲相关的激素水平及应激激素水平上升的现象。
                        贝内迪克特说:“我们的发现表明,一夜不眠严重减少健康人士的能量消耗,说明睡眠对人体白天的能量消耗具有极大的调节作用。”
                        他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健康、但睡眠被剥夺的人往往倾向于大份食物,寻求更多热量,表现出与食物相关的冲动增强的迹象,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并消耗较少的能量。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睡眠不足改变了相关激素的平衡,从增加饱腹感变成增加饥饿感。因此,人们会以为自己比实际上更饥饿一些。
                        贝内迪克特团队的深入研究还发现,睡眠严重不足改变肠道细菌的平衡(这一直被认为是保持良好代谢的关键因素)。研究还表明,睡眠不足导致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英国《观察家报》网站2017年5月20日报道;2017年5月23日一期(第21283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58楼2017-05-23 12:59
                        回复
                          有孔过滤嘴香烟更易诱发肺癌
                          【法新社迈阿密2017年5月22日电】研究人员今天称,一种过滤嘴有孔的“轻型”香烟可能是近几十年来一种特殊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过去50年,随着吸烟人数减少,其他各类的肺癌发病率都在下降,但肺腺癌发病率却在上升。
                          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月刊上的报告称,研究人员相信,肺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在于过滤嘴通气孔,它可以让吸烟者吸入更多烟,同样也吸入更多致癌物、诱变剂和其他有毒物。
                          报告主要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彼得·希尔兹说:“过滤嘴通气孔改变了烟草的燃烧方式,产生了更多的致癌物,并且让烟抵达肺的更深部位,那里更容易发生肺腺癌。”
                          他说:“我们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香烟过滤嘴通气孔与肺腺癌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实际上现在所有的香烟仍在添加这种通气孔。”
                          大约50年前,烟草制造商就开始推出带孔的香烟过滤嘴,以“轻型”和低焦油作为宣传卖点。希尔兹说:“这是为了愚弄吸烟者和公共卫生界人士,让他们认为这种香烟更安全。”
                          研究报告表示,当前的研究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即轻型香烟并不比更浓烈的品种对健康更好。
                          ——2017年5月24日一期(第21284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63楼2017-05-24 17:26
                          回复
                            吃巧克力有助预防房颤
                            据认为吃巧克力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降低有关联,而现在丹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享用这一美味或许还有助于防止出现心房颤动,它是心律不齐的一种。
                            今天在日本《心脏》月刊上发表的这项研究称,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调研的成年人当中,每月至少吃一次巧克力的人患房颤的概率比每月吃巧克力不到一次的人要低10%到20%。
                            房颤是指心脏上半部分腔室(即左右心房)与下半部分腔室的跳动频率不同,导致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会增加人的中风、心衰和认知障碍风险。
                            研究论文主笔、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波士顿贝丝·伊斯雷尔女执事医疗中心的研究员伊丽莎白·莫斯托夫斯基说,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最显著的效果出现在每周吃两到六次巧克力、每次吃一盎司的调研对象上。
                            莫斯托夫斯基解释称,一盎司巧克力相当于德芙巧克力块的三四小格。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270万至610万美国人患有房颤,因此找到有效办法来帮助预防这种疾病非常重要。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7年5月23日报道;2017年5月25日一期(第21285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64楼2017-05-25 15:05
                            回复
                              为何鲸类体形如此庞大
                              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鲸类变得体形庞大发生在其进化史中相对较近的阶段。
                              该博物馆哺乳动物化石馆馆长尼古拉斯·佩尔森、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格雷厄姆·博莱特和斯坦福大学杰里米·戈尔德博根对鲸类在3000多万年间的体积进化史展开了研究,发现其中最庞大的种类都出现在过去200万至300万年间。这期间北半球冰盖的增加很可能改变了海洋微生物(如鲸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磷虾)的分布,使得鲸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越变越大。这份研究报告23日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
                              史密森博物馆测量了馆内的部分鲸类头骨化石,与其他一些手段相结合,推算出了63种已灭绝鲸类的大致体积。利用这些数据,研究团队分析了不同大小的鲸类间的进化关系。
                              科学家称,鲸类体积的变化是从约450万年前开始出现的。研究称:“那些长度超过10米的种类在这一时期开始变大,而一些较小的种类开始逐渐消失。”出现这一变化恰逢冰盖在一年内的特定时期携带一些营养元素至沿海水域。于是,滤食虾类等微小海洋生物的鲸类做好了从这种密集的食物供给中获益的准备。“更大的体积意味着更大的滤食优势。”戈尔德博根表示。
                              但佩尔森指出:“海洋在未来能否为数以亿计的人类和庞大的鲸类提供资源仍是个问题。”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017年5月23日报道;2017年5月25日一期(第21285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IP属地:新疆665楼2017-05-25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