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黄仁俊掀了帘子走出主帐,迎面便见到李帝努顶着黑眼圈走过来。
“将军。”李帝努才抱上拳头,便打出一个呵欠来。
黄仁俊的脸色没绷住,笑了一下:“你现在管着两个营,也是要早起巡营的,下次就不要熬夜帮我看那些军报了。”
“不妨事,”李帝努捂着到了嘴边的呵欠,“我不困。”
黄仁俊抿了抿嘴巴,最终说了一句:“多谢你。”
“等你伤好了,可得给我好好歇两天。”李帝努弯着眉眼笑起来,贫嘴道。
黄仁俊认真地点了点头:“这是自然的。”
-----
出了年关,天气渐暖,漠北军士气愈战愈胜,追着北蛮一路打下了近百里疆土,夺下了一座边城和数个小部落。
立春那日,黄仁俊的腿脚终于在反复的伤病中痊愈,圣旨也终于传到了漠北。
当天正午,黄仁俊带着邵阳和秦放在营外接了圣旨,又招待着传旨的差人进驻营歇下了才会主帐。
黄仁俊手里掐着金封帛书的圣旨,绷着脸走进主帐的时候,李帝努和魏洪正在里头排步兵阵。
见黄仁俊回来,李帝努站起身迎了上去:“脸色怎么这么差?身上又不舒服了?还是京里头出了什么事儿?”
“没有,”黄仁俊慢吞吞地坐下来,“我没什么事儿。”
魏洪凑过来,拍着李帝努的膀子笑道:“将军能有什么事儿啊?这次漠北一战可是大胜北蛮,圣旨大老远地传过来,皇上定要把将军召回京中奖赏的。这样的大喜事,将军定是高兴!”
黄仁俊把圣旨搁在案桌上:“嗯,对,我是高兴的。”说着,他抬起头,露出一个不太像是笑的笑容来。
魏洪是一贯看不出别人脸色,黄仁俊如此说他便相信了,凑过去问道:“将军,那个传旨的官儿,是贵人吧?咱们是不是得好好招待一下?”
“不用,”黄仁俊怔怔盯着圣旨,慢慢地说道,“是吏部左侍郎的儿子,旧相识了,寻常招待便可。”
魏洪连声应过,便出了主帐。
“怎么了?”李帝努瞧着黄仁俊失魂落魄的,心下担忧。
黄仁俊蹙了一下眉头,眨了眨微微发红的眼睛:“没事儿。”
李帝努走过去,手按在黄仁俊的肩膀上:“到底怎么了?”
“我没事儿,”黄仁俊抬起头,看向李帝努的脸,“你能出去吗?”
“黄仁俊。”
“滚!滚出去!”黄仁俊猛地甩开李帝努的手。
李帝努的脸色微微沉下来。
黄仁俊转开了目光:“出去吧。”
李帝努抿紧了嘴唇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松开攥紧的拳头,转身走了出去。
主帐的帘子被李帝努掀起来,带进一股子凉风。
黄仁俊怔怔地盯着被李帝努重重甩下去的帐帘子,眼圈慢慢地红起来。
就在方才,漠北军驻营大门前,明翰将宣读过的圣旨交到黄仁俊手里,把黄仁俊从地上扶起来。
“劳烦你跑一趟,”黄仁俊道,“舟车劳顿,看你脸色格外不好。”
“还好吧,”明翰勉强挤出一个笑意来,“比起这个,这次回京述职,你要呆多久?”
“左不过就三四天日子,面圣之后就回漠北。快些进营安顿吧,有话之后慢慢说,”黄仁俊招呼着明翰,一面往营里走,“好在现在开春了,漠北也算不得太冷。”
“黄仁俊。”明翰站在后头,叫出了黄仁俊,“让他们先进去吧,我有几句话想单独跟你说。”
......
“他纳妾了?”黄仁俊停下步子,手里的圣旨越攥越紧。
“你不知道?”明翰叹道,“去年瞧上了一个做粗活的姑娘,叫阿萱,就十七岁。公主心善,看那阿萱已经有了身孕,求着皇上允准了,让吴世卿把人放进房里做了丫头。年关里头生下了个儿子,那丫头仗着子嗣就狂了起来,搅得额驸府鸡飞狗跳。李敏亨就盼着这儿子呢,又惯喜欢阿萱那副小女儿姿态。公主的日子便愈发不好过了。”
黄仁俊脸色有些泛白,他努力稳住自己的声音:“公主膝下的儿子不是已经六七岁了吗?那才是吴家的长子,正儿八经的小侯爷。论理这个小儿子,再如何也越不过嫡长子的尊贵去。”
“话是这样说,”明翰压低了声音,“你常年不在京中,不知道其中关节。那个大儿子,李敏亨是不喜欢的。我去看过两次,那孩子都六岁有余了,还没开窍,连话都是说不通的。太医去瞧过,说怕是胎里带出来跟一辈子的痴傻毛病,治不好的。李敏亨也是拿着这个压着公主,大着胆子把阿萱接回府了。恐怕李敏亨眼里,这个聪慧的小儿子才是最要紧的。”
黄仁俊攥着圣旨的手微微一送,手心里冒出汗来。
明翰扯住了黄仁俊的膀子:“圣上已经老迈,皇后的两个儿子里头,皇长子早夭,皇八子又是个不争不抢的。看如今京中局势,储君多半不会是与公主一母同胞的。公主的地位已经没有原先那么稳当了,李敏亨一贯欺软怕硬,定会越来越放肆。我人微言轻,实在没法子了,只能借着传旨的机会来求你。”
他长呼出一口气,颤抖着声音道:“你人微言轻,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事情,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
黄仁俊掀了帘子走出主帐,迎面便见到李帝努顶着黑眼圈走过来。
“将军。”李帝努才抱上拳头,便打出一个呵欠来。
黄仁俊的脸色没绷住,笑了一下:“你现在管着两个营,也是要早起巡营的,下次就不要熬夜帮我看那些军报了。”
“不妨事,”李帝努捂着到了嘴边的呵欠,“我不困。”
黄仁俊抿了抿嘴巴,最终说了一句:“多谢你。”
“等你伤好了,可得给我好好歇两天。”李帝努弯着眉眼笑起来,贫嘴道。
黄仁俊认真地点了点头:“这是自然的。”
-----
出了年关,天气渐暖,漠北军士气愈战愈胜,追着北蛮一路打下了近百里疆土,夺下了一座边城和数个小部落。
立春那日,黄仁俊的腿脚终于在反复的伤病中痊愈,圣旨也终于传到了漠北。
当天正午,黄仁俊带着邵阳和秦放在营外接了圣旨,又招待着传旨的差人进驻营歇下了才会主帐。
黄仁俊手里掐着金封帛书的圣旨,绷着脸走进主帐的时候,李帝努和魏洪正在里头排步兵阵。
见黄仁俊回来,李帝努站起身迎了上去:“脸色怎么这么差?身上又不舒服了?还是京里头出了什么事儿?”
“没有,”黄仁俊慢吞吞地坐下来,“我没什么事儿。”
魏洪凑过来,拍着李帝努的膀子笑道:“将军能有什么事儿啊?这次漠北一战可是大胜北蛮,圣旨大老远地传过来,皇上定要把将军召回京中奖赏的。这样的大喜事,将军定是高兴!”
黄仁俊把圣旨搁在案桌上:“嗯,对,我是高兴的。”说着,他抬起头,露出一个不太像是笑的笑容来。
魏洪是一贯看不出别人脸色,黄仁俊如此说他便相信了,凑过去问道:“将军,那个传旨的官儿,是贵人吧?咱们是不是得好好招待一下?”
“不用,”黄仁俊怔怔盯着圣旨,慢慢地说道,“是吏部左侍郎的儿子,旧相识了,寻常招待便可。”
魏洪连声应过,便出了主帐。
“怎么了?”李帝努瞧着黄仁俊失魂落魄的,心下担忧。
黄仁俊蹙了一下眉头,眨了眨微微发红的眼睛:“没事儿。”
李帝努走过去,手按在黄仁俊的肩膀上:“到底怎么了?”
“我没事儿,”黄仁俊抬起头,看向李帝努的脸,“你能出去吗?”
“黄仁俊。”
“滚!滚出去!”黄仁俊猛地甩开李帝努的手。
李帝努的脸色微微沉下来。
黄仁俊转开了目光:“出去吧。”
李帝努抿紧了嘴唇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松开攥紧的拳头,转身走了出去。
主帐的帘子被李帝努掀起来,带进一股子凉风。
黄仁俊怔怔地盯着被李帝努重重甩下去的帐帘子,眼圈慢慢地红起来。
就在方才,漠北军驻营大门前,明翰将宣读过的圣旨交到黄仁俊手里,把黄仁俊从地上扶起来。
“劳烦你跑一趟,”黄仁俊道,“舟车劳顿,看你脸色格外不好。”
“还好吧,”明翰勉强挤出一个笑意来,“比起这个,这次回京述职,你要呆多久?”
“左不过就三四天日子,面圣之后就回漠北。快些进营安顿吧,有话之后慢慢说,”黄仁俊招呼着明翰,一面往营里走,“好在现在开春了,漠北也算不得太冷。”
“黄仁俊。”明翰站在后头,叫出了黄仁俊,“让他们先进去吧,我有几句话想单独跟你说。”
......
“他纳妾了?”黄仁俊停下步子,手里的圣旨越攥越紧。
“你不知道?”明翰叹道,“去年瞧上了一个做粗活的姑娘,叫阿萱,就十七岁。公主心善,看那阿萱已经有了身孕,求着皇上允准了,让吴世卿把人放进房里做了丫头。年关里头生下了个儿子,那丫头仗着子嗣就狂了起来,搅得额驸府鸡飞狗跳。李敏亨就盼着这儿子呢,又惯喜欢阿萱那副小女儿姿态。公主的日子便愈发不好过了。”
黄仁俊脸色有些泛白,他努力稳住自己的声音:“公主膝下的儿子不是已经六七岁了吗?那才是吴家的长子,正儿八经的小侯爷。论理这个小儿子,再如何也越不过嫡长子的尊贵去。”
“话是这样说,”明翰压低了声音,“你常年不在京中,不知道其中关节。那个大儿子,李敏亨是不喜欢的。我去看过两次,那孩子都六岁有余了,还没开窍,连话都是说不通的。太医去瞧过,说怕是胎里带出来跟一辈子的痴傻毛病,治不好的。李敏亨也是拿着这个压着公主,大着胆子把阿萱接回府了。恐怕李敏亨眼里,这个聪慧的小儿子才是最要紧的。”
黄仁俊攥着圣旨的手微微一送,手心里冒出汗来。
明翰扯住了黄仁俊的膀子:“圣上已经老迈,皇后的两个儿子里头,皇长子早夭,皇八子又是个不争不抢的。看如今京中局势,储君多半不会是与公主一母同胞的。公主的地位已经没有原先那么稳当了,李敏亨一贯欺软怕硬,定会越来越放肆。我人微言轻,实在没法子了,只能借着传旨的机会来求你。”
他长呼出一口气,颤抖着声音道:“你人微言轻,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事情,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