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给我一种感觉是在练习辩论,锻炼辩论技巧,而不是追求真理。
吴大江先生,您对唯物主义指出的缪误,本人甚为赞同。尤其是“因为主流哲学的定义抹煞了意识的根基即需要性,抹煞了意识中的本质性内容即主动性、加工性、选择性和能动性。”一句相当精彩。窃以为,您比我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将我所感受到的意识的独特性用如此准确、全面的语言表述出来,让我一度困惑于语言是否能完全表达意识上的一种感知这一困境,得以豁然开朗。
教材中马哲对于意识的定义完全是片面的,试问,一个无法描述事物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的定义,能够称之为定义吗?定义是什么意思,必须清楚地界定和区别其描述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而教材马哲中的那句表述“意识是一种映像”完全无法称之为定义,其实是唯物主义者在其致命伤处所玩的文字模糊的伎俩。映像是什么?呵呵,映像存在吗?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根本没有指出意识的本质。本质是映像?(“物质的映像”)物质只是定语,这句话只是告诉你意识是映像,映像是什么并没有清楚的解释。换了一种仍然模糊的概念表述而已,这句话根本就不是所谓“定义”。
另外,本人还想请吴大江先生详解一下主观唯心主义的缪误。您的文章中涉及唯物主义的缪误很精辟,很赞,但在主观唯心主义上似乎不够深入,深深希望能够拜读大作。或许,您认为,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在其自身的“小宇宙”中是无法被证明错误的,而不去花精力指出这驳不倒的命题中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