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0,199贴子:16,761,872

回复:关于吴大江哲学思想的总批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上是我


298楼2010-10-03 10:46
回复
    回复:299楼
    你对马哲意识的理解只停留在反映这个层面
    为什么不敢或不愿涉及马哲中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呢?


    300楼2010-10-03 11:22
    回复
      学习了。不过脑子有一点乱。我就知道哲学本身就是在悖论中的思考。


      301楼2010-10-03 11:40
      回复
        解释说明一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302楼2010-10-03 11:59
        回复
          回复:302楼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303楼2010-10-03 12:22
          回复
            一个生物,它必须是会相对变化的,俗一点说是要会动,觉得意识就像这样,但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说,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们之间怎么样怎么样,它们是整体的


            304楼2010-10-03 12:37
            回复
              植物叫刺激性反映,动物叫本能反映
              只有人的意识是主观能动性的
              当然
              人类这种高级意识是由低级反映发展而来的
              这要涉及生物学了


              305楼2010-10-03 12:56
              回复
                刺激性反映和本能反映是统一的,动物有的也具有那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可能是那些基础反映的高级形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那些基础。这些都和生物体是分不开的。在想,是不是非生物体也有这样类似的,不过它们的是更为基础的。


                306楼2010-10-03 13:25
                回复
                  回复:307楼
                  使用“反映”一词的本身就是不愿意涉及意识的能动性。恰恰相反,我使用“反应”正是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
                  呵呵,如果我用的是“反应”,那你这句话就变成了:
                  使用“反应”一词的本身就是不愿意涉及意识的能动性。恰恰相反,我使用“反映”正是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是的吧?好玩吗?!


                  308楼2010-10-03 18:14
                  回复
                    回复:309楼
                    翻字典的应该是你


                    310楼2010-10-03 19:17
                    回复
                      怎么不继续了?请问LZ,意识是否只存在于人脑中?


                      311楼2010-10-05 09:57
                      回复
                        回复:311楼
                        意识是如何产生,首先必须知道,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思维的生物,进而产生出意识,是物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意识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低级向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剌激感应性;
                        从剌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从无生命的物质到有生命的物质的转变,是物质世界发展过程的一个质的飞跃;与此相应,物质的反映特性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出现了生物的反映形式、反映能力,也就是剌激感应性、动物感觉和动物心理。
                        剌激感应性是生物最原始的反映形式,是植物和原生物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如:植物的枝叶和根须为获取营养而向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变形虫)受到食物(藻类)的剌激就会靠近吸入体内。植物和原生动物这种特有能力,是它们适应环境、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也表现了一定的主动性。
                        动物感觉是生物的较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动物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各方面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属性能力,它是在较高级动物同周围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矛盾推动下发展进化而来的,是基于维持生命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动物心理是人类以外的生物的最高反映形式,是高级动物把各种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联系起来,形成的对客观环境的统一反映。动物心理虽然还不是意识,但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古猿进化为人,出现了人和人类社会,由生物运动形式过渡到社会运动形式,这是物质世界发展中又一次巨大飞跃;与此相应,生物的反映特性也发生了由动物心理过渡到人的意识的根本质变(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出现了意识这一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人的意识,在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人本身,也锻造了人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和其他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就是劳动。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从意识和它的物质器官的关系看,意识是高度发展、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和客观外界的关系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就是意识的本质。
                        综上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意识是适应人们改世界的客观物质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表明意识具有这样和那样的满足客观物质需要的作用,意味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的反作用。
                        


                        312楼2010-10-05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