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艺术风格古今独步。无论普通红迷,还是学富五车的大咖,都免不了曲解。
曲解的原因有很多:有传抄过程中抄手的错抄,有脂砚斋冒充了作者的亲属加批造谣,有高鹗为了迎合自己改弦易撤的续书,宣扬自己道德理念的增删。有现代名家整理出版时,因迷信了某种古本而以偏概全。现在网上的版本又出现了自作聪明的妄加改动。最关键的是:读者习惯了读千部一腔小说的思维,对《红楼梦》这种奇特的风格,狡猾的文笔太陌生,脑子始终尚没转过弯来。
三十二回。湘云因宝玉剪了她做的扇套而生气。若干红迷则认为扇套是黛玉剪的,让黛玉背了个黑锅。究竟是谁剪的扇套?细看看原著便知。
袭人求湘云帮忙给宝玉做鞋:【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宝玉忙笑道:"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从摘文看:湘云知道宝玉拿她做的扇套出去炫耀,又赌气铰了。宝玉辩解不知道扇套是湘云做的。袭人证明宝玉确实不知道是湘云做的。因在炫耀的时候惹恼了黛玉铰的。当知道扇套是湘云做的时非常后悔。
若扇套不是宝玉铰的,宝玉便没必要辩解他不知道是湘云做的,袭人也无需证明宝玉真不知道。朋友送了件东西,无论贵贱,那是心意。若不小心弄坏了,或被别人毁了,即便再心疼,却没什么可自责的。若自己诚心毁了,那是对朋友的不尊重,会寒了朋友心的。所以宝玉才会辩解不知道是湘云做的,袭人也赶紧作证,并申明宝玉知情后非常后悔。若是黛玉铰的扇套,宝玉的辩词和袭人的证明便毫无意义了。因为是不得已被别人毁的,与其知不知道是谁做的毫无关系。不存在伤害了湘云自尊而内疚,也不应该用后悔这个词,而应该是怨恨毁物人才对。再说,宝玉黛玉他们赌气,可以任性毁坏自己的东西,黛玉凭什么去抢夺别人的东西来毁坏,她是无赖还是泼妇?
红迷们之所以闹了个大乌龙,问题是出在湘云说:“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据建国后至1981年之前的全国普及本整理情况说明:旧时一字两读或一体两用的。和两字意义不同而现在混用的的例子都有:如顽与玩都是个顽字,狠与很都是个狠字,他、她、它都是个他字。若一律改为现在的办法是否妥当,恐成问题,不如尊重原字为是。之后俞平伯的校勘本,冯其庸负责的校注本,虽采用的底本不同,但都秉承了这一宗旨。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专家们为何不将这些字照现在用法改过来呢?因为《红楼梦》博大精深,而且文笔狡猾。专家们不敢确定作者遣词的本意,为了慎重,所以只能让读者自己去琢磨。
鉴于宝玉的辩解,后悔,袭人的解释。综合宝玉爱损坏东西的恶习,黛玉的性格,旧时代的文字用法,以及作者故意模糊概念的遣词风格。可断定:“他既会剪”的他是指宝玉,“就叫他做”的他是指黛玉。湘云的话意很明确:宝玉既然和黛玉赌气不珍惜我做的东西,那么干脆叫黛玉去做好了。
有人为何咬定扇套就是黛玉剪的呢?怕是与网络也有关系。
我发现,无论那种《红楼梦》版本都有舛错,相比之下,我比较相信《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因为从建国到现在,国家多次汇集了若干顶尖的学者校注《红楼梦》。都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在网络发达,在网上看书,查资料。既方便又省时。我们发帖摘文,只要按一下复制,按一下粘贴就行了。所以现在有些年轻红迷,手里连套纸版的《红楼梦》都没有。有些红学大咖反复斟酌都不敢动的东西。网上的《红楼梦》版,却大刀阔斧的擅改了。本帖摘文的“他既会剪,就叫他做”,改成了“她既会剪,就叫她做”。这样一改,成了板上钉钉,傻子也知道是黛玉剪的。既然原著是这么写的,读者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至于袭人说黛玉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的话,也有人曲解成袭人是在贬低黛玉。其实这是在为黛玉一个最大的亮点做铺垫。另文再论。
江渚叟 2024·08·06日
曲解的原因有很多:有传抄过程中抄手的错抄,有脂砚斋冒充了作者的亲属加批造谣,有高鹗为了迎合自己改弦易撤的续书,宣扬自己道德理念的增删。有现代名家整理出版时,因迷信了某种古本而以偏概全。现在网上的版本又出现了自作聪明的妄加改动。最关键的是:读者习惯了读千部一腔小说的思维,对《红楼梦》这种奇特的风格,狡猾的文笔太陌生,脑子始终尚没转过弯来。
三十二回。湘云因宝玉剪了她做的扇套而生气。若干红迷则认为扇套是黛玉剪的,让黛玉背了个黑锅。究竟是谁剪的扇套?细看看原著便知。
袭人求湘云帮忙给宝玉做鞋:【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宝玉忙笑道:"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从摘文看:湘云知道宝玉拿她做的扇套出去炫耀,又赌气铰了。宝玉辩解不知道扇套是湘云做的。袭人证明宝玉确实不知道是湘云做的。因在炫耀的时候惹恼了黛玉铰的。当知道扇套是湘云做的时非常后悔。
若扇套不是宝玉铰的,宝玉便没必要辩解他不知道是湘云做的,袭人也无需证明宝玉真不知道。朋友送了件东西,无论贵贱,那是心意。若不小心弄坏了,或被别人毁了,即便再心疼,却没什么可自责的。若自己诚心毁了,那是对朋友的不尊重,会寒了朋友心的。所以宝玉才会辩解不知道是湘云做的,袭人也赶紧作证,并申明宝玉知情后非常后悔。若是黛玉铰的扇套,宝玉的辩词和袭人的证明便毫无意义了。因为是不得已被别人毁的,与其知不知道是谁做的毫无关系。不存在伤害了湘云自尊而内疚,也不应该用后悔这个词,而应该是怨恨毁物人才对。再说,宝玉黛玉他们赌气,可以任性毁坏自己的东西,黛玉凭什么去抢夺别人的东西来毁坏,她是无赖还是泼妇?
红迷们之所以闹了个大乌龙,问题是出在湘云说:“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据建国后至1981年之前的全国普及本整理情况说明:旧时一字两读或一体两用的。和两字意义不同而现在混用的的例子都有:如顽与玩都是个顽字,狠与很都是个狠字,他、她、它都是个他字。若一律改为现在的办法是否妥当,恐成问题,不如尊重原字为是。之后俞平伯的校勘本,冯其庸负责的校注本,虽采用的底本不同,但都秉承了这一宗旨。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专家们为何不将这些字照现在用法改过来呢?因为《红楼梦》博大精深,而且文笔狡猾。专家们不敢确定作者遣词的本意,为了慎重,所以只能让读者自己去琢磨。
鉴于宝玉的辩解,后悔,袭人的解释。综合宝玉爱损坏东西的恶习,黛玉的性格,旧时代的文字用法,以及作者故意模糊概念的遣词风格。可断定:“他既会剪”的他是指宝玉,“就叫他做”的他是指黛玉。湘云的话意很明确:宝玉既然和黛玉赌气不珍惜我做的东西,那么干脆叫黛玉去做好了。
有人为何咬定扇套就是黛玉剪的呢?怕是与网络也有关系。
我发现,无论那种《红楼梦》版本都有舛错,相比之下,我比较相信《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因为从建国到现在,国家多次汇集了若干顶尖的学者校注《红楼梦》。都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在网络发达,在网上看书,查资料。既方便又省时。我们发帖摘文,只要按一下复制,按一下粘贴就行了。所以现在有些年轻红迷,手里连套纸版的《红楼梦》都没有。有些红学大咖反复斟酌都不敢动的东西。网上的《红楼梦》版,却大刀阔斧的擅改了。本帖摘文的“他既会剪,就叫他做”,改成了“她既会剪,就叫她做”。这样一改,成了板上钉钉,傻子也知道是黛玉剪的。既然原著是这么写的,读者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至于袭人说黛玉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的话,也有人曲解成袭人是在贬低黛玉。其实这是在为黛玉一个最大的亮点做铺垫。另文再论。
江渚叟 2024·08·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