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吧 关注:16,758贴子:151,755

回复:中国人缺少信仰吗?——谈宗教信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奖了,哈哈。其实说能是这样,能理解出这么回事。但真正应用到生活上,能顺应这种精神的境界要求,去达到言行合一,又是另一种境界。我太年轻,太多因素影响,有些事还是不能做到。不过我会努力去践行,不会轻易改变。最近没上贴吧,没看到回复,回的晚了些。我觉得,佛道儒实际都有共通之处,虽然各自为教,但是除了教义教规的限制,翻阅书籍可以看出佛道家的比较深奥,范围广大,实际里面谁高深些我还没完全理清,不过从字眼的意思上看“道”的范围广些。又或许我们太局限字眼了,佛和道还有儒也许本就是同一种高深的无边无际的无名无谓的东西,我们硬用字眼去命名反而限制了范围划定了限度。
而儒就是把这东西具体化,简化的一种“道”,可以称为“方法”,最容易理解,最为实用,可以应用到生活上的。简单,实用,所以才立几千年不败,不过因为这样也有局限性。


IP属地:广东96楼2012-02-03 13:30
回复
    同感,同感。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毕竟人非圣贤,欲望和利己是生存的本能。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就是人有思想,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共勉。
    不知道我关于儒家的探讨你看了没有?关于释儒道谁更高明,我觉得还是儒家更高明些。佛道广则广矣,但是既玄且空,理论多于实践。儒家未必看不到佛道所包含的大道,但是儒家为了能够把道融于生活,指导生活,必须把道具体化,这就决定了儒家必须对道有所取舍,舍弃那些空泛的,广袤的内容,但还要包含道的精要。我个人比较崇尚儒家,短短“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个标准14个字就把大道具体化,并包含其中精要,维持了2000多年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怎样的一种智慧啊!
    我戏谑一下,把释儒道比作3个老师:
    佛教——课本讲解一遍就开始埋头做题,让学生自己学解题方法的老师。
    道教——讲完课本两手一甩坐着喝茶的老师,反正我是讲了,剩下的你自己领悟去吧。
    儒家——苦口婆心,讲完课本演练完,还要求你学会的老师。学不会就想办法,软的赢的一起来,必定叫你学会。但是学生会糊弄老师。


    97楼2012-02-03 14:33
    回复
      你说的很对,你上面说的当然有看,不过来不及去回。
      论高明,当然得是儒家高明,其中从屹立历史几千年的事实就可以看得出。要理解的话,也不难,教出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老师,也许是学生自己觉悟高呢,能把最差得的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儒家就属于这种好老师,就像诗,文言文比白话文更有意境和味道,但是普通人不易理解,还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
      而佛道,是比较高深的,难懂。并且要有真正领悟的有智慧者,才能很通俗地讲解给一般的人认识其中的精妙。实际上,领悟了,说明悟到了怎么去应用到生活上。所以就能通过故事或者生活例子去传道,教授智慧。这里的领悟其实就是悟出了一种智慧的处事之道,也就是相对于儒家入世之道的出世之道。
      就到这里,说下我个人理解到的东西你看看。
      又得说到佛道的阴阳调剂,相生互补之理。儒,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是社会推动力,属阳。而,佛道,出世的智慧,领悟则心如止水,对事物有高一层次的看法,把事物长远循环来看,令人放下执着,平稳心态,属阴。两者若能相互调剂结合好,则很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过于浮躁,不过于消极,完美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这个理解,则完全得于佛道的轮回论,和阴阳的空泛理论。
      简单来说,真正要进入佛家道家的思想境界,我觉得门槛很高。佛教和道教只是一个途径,一部分领悟得道的人为宣传、教化所创立的组织。因为难懂,所以还需要清规戒律的强制性,让人去达到心如止水的心境。
      即使入教也不代表就是进入佛道家。我因为家人的原因,所以也得跟去拜佛,我做得最多的是就是观察拜佛的人,读读佛学智慧的书。结果,发现没有几个是有真正去进入思想的门槛的人。你说的很对,你上面说的当然有看,不过来不及去回。
      论高明,当然得是儒家高明,其中从屹立历史几千年的事实就可以看得出。要理解的话,也不难,教出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老师,也许是学生自己觉悟高呢,能把最差得的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儒家就属于这种好老师,就像诗,文言文比白话文更有意境和味道,但是普通人不易理解,还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
      而佛道,是比较高深的,难懂。并且要有真正领悟的有智慧者,才能很通俗地讲解给一般的人认识其中的精妙。实际上,领悟了,说明悟到了怎么去应用到生活上。所以就能通过故事或者生活例子去传道,教授智慧。这里的领悟其实就是悟出了一种智慧的处事之道,也就是相对于儒家入世之道的出世之道。
      就到这里,说下我个人理解到的东西你看看。
      又得说到佛道的阴阳调剂,相生互补之理。儒,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是社会推动力,属阳。而,佛道,出世的智慧,领悟则心如止水,对事物有高一层次的看法,把事物长远循环来看,令人放下执着,平稳心态,属阴。两者若能相互调剂结合好,则很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过于浮躁,不过于消极,完美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
      简单来说,真正要进入佛家道家的思想境界,我觉得门槛很高。佛教和道教只是一个途径,一部分领悟得道的人为宣传、教化所创立的组织。
      因为难懂,所以还需要清规戒律的强制性,让人去达到心如止水的心境。而教规,戒律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并且比法律更严格,令人难以接受,全凭自觉执行。
      这里不被接受就失去了很多信徒,但拜自己所相信的神佛,犯了戒律却又自欺欺人,就没有去相信的意义了,更别说学习思想。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心’字,很多人对物质有所求去拜,已经失去了“心”。
      所以,即使入教也不代表就是进入佛道家。
      我因为家人的原因,所以也得跟去拜佛,我做得最多的是就是观察拜佛的人,拿佛学智慧的书回家读,免费这是好处,但是没有多少人能读进去的,带着功利心去能有什么境界?表面上谁都可以信,不用钱也可以,但是真正进入佛道思想的很少,所以说门槛高。参加很多次拜佛,有时候磨练心智、培养谦卑的仪式太过繁琐复杂反而忽略了心性的重要性。
      一个词:心诚则灵。
      佛道不如儒的主要我认为就是难以教化众人,需要众人“心”的配合。
      并且,如同前面和你辩论的朋友所说的,佛道儒三家的高人都是道德水准很高的。
      这说明三家有很大的相同之处,我的理解是:佛是大学,道是中学,儒是小学。
      这不是三家高低的问题,但却是深浅度问题。其实,是是同一种东西。
      三种真是太高深了,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人都喜欢研究东方哲学,现在总算知道一点门道了。
      很多事情都体现到,像四大名著的各种版本。
      儒家:拼音加简单的白话文版本,小学课文那样的最好理解,专门是给低层次的人理解的,有正邪、黑白分明的效果(通常这最恨曹操)。
      然后就是半白话文,按那时能读懂的年纪,开始识得每个人其实不同立场,黑白正邪的观念也会随之转变(懂得立场的观念,不再那么恨所谓的反面了,也许会被里面的各种人物的个性,故事吸引)。
      最后,原版半文言文。最难理解,意思是差不多。
      但是到这年纪去读,明白分分合合的道理。明白有历史的规律,循环不息才发展到如今。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有大局观,一般开始觉得诸葛亮的智慧很厉害,最后结果令人唏嘘,开始对三国客观认识,并从中学习各种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智慧)
      我说的很罗嗦,谅解,哈哈、
      因为我并没有背到三家中里面的什么句子,能背到出来寥寥无几,都是读过一部分,全凭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能力有限,理解到得东西没办法像你一样,很简洁地组织语言表达。


      IP属地:广东98楼2012-02-04 00:15
      回复
        呵呵,局限了。我是三家之理都涉猎过。
        儒为基,才能深入理解佛道。
        儒现实延伸的探讨理论就有一条:实事求是,求了才知道是不是。


        IP属地:广东99楼2012-02-04 00:32
        回复
          通俗点说,信了神佛,知道有鬼这回事,起码不那么害怕死了,因为死不彻底,还有意识存在。呵呵,可以轮回嘛!
          我半信半疑,之所以不信绝,因为没有证据。没有彻底否定,却因为我是唯物论教育出来的。我在实践着: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
          没有证据能否定这些,也有很多谜科学不能解开,所以也不能迷信科学。科学认为的迷信自己无法解答清楚,却下了结论。已经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IP属地:广东100楼2012-02-04 00:44
          回复
            其实,儒有一句话最能反映现实的儒家对神明这些玄乎事物的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意思,实际不是孔子排斥,而是表达一种敬畏。因为无知,孔子知道自己不能解释这方面的东西,所以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不下结论。


            IP属地:广东101楼2012-02-04 00:53
            回复
              太谦逊了!我才是出生牛犊不畏虎,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不知道保留。其实读过的佛道方面的东西的确不多。其实我既不是佛道的信徒也不是儒的信徒,我还是比较相信科学的,我对于逻辑至于痴迷的地步,只是现在的自然科学还不是完美的,好多的理论,实际上是实验的结果或者仅仅是猜想因为没有反面例子就被公理化了。逻辑性最强的还是数学。
              我之所以崇儒是因为儒家创立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仁义礼智信”明确提供了一个是非判断的标准,教人在社会中该如何行为。他的作用对象是所有人,对儒家以外的人也做了规定。这是佛道所不能做到的。而儒家对于自己的信徒还有更高的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最起码要做到齐家才能算是真正的儒者。而儒家要求儒者出世治国,掌握权势正是承认非儒者的存在,强制非儒者不破坏“仁义礼智信”的切实执行。儒家的手段除了感召还有强制,这也是佛道所不能做到的。道家完全没有强制,佛家强制的手段实在是太阴暗,而且容易误导中间力量误入歧途,拜佛焚香者多是为了来世的福报或是避免犯过的错误被惩罚,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去的。
              至于“佛是大学,道是中学,儒是小学。”我有些不敢苟同。我觉得三家之中道家才是真正阐述大道的,但是道家只讲“道”不讲手段。(这本身其实就是违背“道”的)。佛家加入了一些玄和假的东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剑走偏锋,失了正道。
              我认为道家的“道”最正。儒家的“道”最用,佛家的“道”最善。
              我很想说一下曹**对他的态度由恶至喜,现在是尊而崇之。儒家之所以丑化他原因有三:
              其一:三国时期,蜀汉以正统居,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丑化敌对的曹操。
              其二:曹操不为各种思想所羁绊,少年时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给人留下
              了口实,且他蔑视儒规,挟持君王,不论门第,唯才是举的行为不为儒者所容
              其三:后世的统治者为了自身权益的考虑,避免效操者出现,继续丑化他。
              我认为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他不为任何思想羁绊,却有自己明确的思考和价值观,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其实他才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并拥有自己独特的是非判断的标准的独立思考的人。他虽然有“宁教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的骇世之言,却也有只身刺董的英烈行为。世人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学到了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却怎么无人提及和效仿他的只身刺董(这就是选择性接受和遗忘)?事实上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并非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的。而是因为他早已豁然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自己的才能见识和肩负的责任。他——曹操,生来是为乱世的统一而存在的,为此他可以背弃一切,包括做人的信条。所以他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这与其说是一句骇语,不如说是一种决心——不惜一切平定乱世,完成天下一统的决心。三国时期魏国才是最安定和富庶,人民生活最安稳的国家这是不可磨灭的史实。曹操——平王荡寇戎马一生的枭雄,晋朝统一的奠基人。
              


              102楼2012-02-04 15:03
              回复
                其实我们的思想好多都是相同的,但是我俩光揪住不同点讨论了。我有这毛病,对于认同的我一般不说,因为大家都认同了,说的是一回事,再讨论就没意义了。对于不同点一般就讨论多些,以求纠正对方的错误,或者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你认为的学校阶段加强道德教育,我认为也是很有必要而且是十万火急的。但是社会风气也需要大家共同净化,否则学校与社会就会脱节,学校阶段的教育就会被社会慢慢改变而失去效果。要改变现在的社会风气实在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03楼2012-02-04 15:50
                回复
                  说的很精彩!
                  我前面没说清楚,给你解释下佛为什么是大学吧。
                  三家的话,道包含了佛也包含了儒,是这种从属关系。
                  这里的道是道家。
                  因为三家大多是佛道儒三教在传播,我说的道是高中,其实指的是道教。
                  其实道教从道家中只吸取了部分思想。道家的高度是远高于道教的。
                  而佛则像是道家的另一种解释方式,其内容比之道教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不全。
                  大多数人可能了解道的洒脱、自然。而对于佛教的印象就只是吃素,不杀生,烧香。
                  加上佛门的思想大多从“修身”(至少年轻人都受不了的戒律,不喝酒,不吃肉)开始,身修不到,心也难修。
                  道教讲究自然随性,没那么多规矩,比较好理解。但是却因为太执着于自然逍遥,反而是过于消极,这又是不符合道家的。
                  儒的大多都知道,即使不是儒教,我们今天所做所为都是受儒影响,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我说的是在这三教里学习的难易程度,佛道儒。
                  如果单是哲学思想深度,那么排序是道佛儒。
                  道家的大道可以为百家所取,发展成各种针对性强的理论思想,像阴阳家,兵家,纵横家等等。所以说,道广则广,很空泛,但是却未必没用。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中有所领悟,衍生出自己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东西。
                  就武术这一门的攻防,内外家,刚柔原理都是从道中所取,细分下来每一派,更细道每一招式。
                  物质化的东西也有,最代表性的矛与盾。
                  还有再说下,你认为佛教得手段太过阴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以前也这样觉得。
                  刚好书上看过一篇,我就突然理解到了,可以解释你听。
                  谈下佛教三种度人方法,问哪个功德大。
                  第一种,成就自己再度他人。
                  第二种,一起同舟共济,到到达彼岸。
                  第三种,先成就他人,再自己成佛。
                  我自己理解,无疑,第一种最有效率。打个比方,我成为富翁再去帮助别人,效果当然最快。
                  第三种,最有爱心,貌似功德最大。却不切实际,自己都没有多少资本,就去帮助别人,而且帮的不多。
                  佛门常说,有心捐献就好,你身上只有几元,捐献一元钱和百万富翁捐一万一样伟大,都是发了善心。
                  心是平等了,还有个实际效益的问题。一元帮了多少人?所以结果不言而喻,我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功劳大。如果说,答案是最后一种功德大,那我来度人的话,我还是会选择第一种。因为我知道第一最有效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救众生,为什么要选择第三种?难道说,我要为了争取功德大而去放弃效率高的度人方法,那不是成了贪图功德的人了,修行就本末倒置了。
                  书上没有答案,但是我知道现实的佛家已经做了选择,第一种。
                  顺应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强制性。普通人都有功利心,所以拜是有所求,寺庙选择了满足,说来生有福报以争取更多的人的加入。结果也不那么坏,拜了佛的起码都很多心性好了,比较有善心。
                  这实际上着要冒着像我们这样的人的质疑去做,不容易。社会舆论那么消极,大多骂和尚拿钱不干正事。
                  手段是不好,却是顺应了社会,不拘小节,思想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以前想,难道他们不懂教人求超脱轮回,求福报也是有了功利心吗?那还怎么拜?互相矛盾?可笑。
                  现在明白了一些,这样利用人的功利心,吸引力最大,效益最大。那么,随之而来,各方面的质疑就是很大的压力,也会造成声誉受损。
                  但,我相信那些高僧们懂。从他们的立场看,只要能最有效率去度众生,这条路是最差的名声也要走下去。这就印证了经常看到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IP属地:广东104楼2012-02-04 16:53
                  回复
                    还有,你说的读过佛道的东西并不多。我也不多,甚至可以说皮毛不如,走马观花一番而已。要是考我填名句之类的,我得分数一定很低。
                    但是,这东西是宇宙间的一种可以参透的,像规律的东西。佛啊,道啊,儒啊,各种思想不过是前辈高人在无人指点下以极高的领悟力悟出来的,再加之命名,编写。从各种理论再延伸出各种生活智慧,技巧等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领悟到,即使没有看。
                    你没有看多少,但我觉得你已经进入佛道其中的思想境界了,不一定要是教徒,那只是个有纪律的学堂。即使进去也是看个人的造化能领悟多少。你前面能够分析“道”,并理解其智慧思考问题,已经是入了门槛不少了。你没看书能够理解那么多就很厉害了,只差怎么应用到生活各方面的智慧了。如果能吸收这种理解到的东西,再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发展成具体的方法论,技能方面必定有所成就。


                    IP属地:广东105楼2012-02-04 17:09
                    回复
                      呵呵,你对佛的理解比我深刻的多。你的比喻现在我明白也认同了,我之所以不敢苟同是因为你前面说是从深浅程度而不是接受的难易程度来论的。咱俩的说法基本是异曲同工,都明白佛儒的所然和所以然,只是咱俩态度不一样。你崇佛,我崇儒。若论思想的深度,我觉得排行还是应该“道—儒-佛”。要拿出充分的理论论证于我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我对佛教了解太少,但是我知道儒家行的是康庄大道,《论语》里面好多理论也是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儒家的经、典可不止《论语》。其实无论佛儒真正修成正果者必然都是贤而且善的,而得道者最为智慧。儒和佛都是为治世服务的,在乱世都要受到极大的挑战,道家浑然而至天地,只讲自然大道,不辩善恶(注意者里我用的“辩”字而不是“辨”字),所以得之最为智慧。我一直认为曹操就是一个得道的智者。我不信佛的原因是佛家的思想很多在我看来都是自相矛盾的,求佛者小有所成时,往往不知所从。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佛教致人愚昧,深以为此不足取。


                      106楼2012-02-04 17:54
                      回复
                        咱俩真是鞥能够共鸣。这个我也是只敢自己私下认为,不敢说出来,怕世人称我不知天高地厚,妄自尊大。


                        107楼2012-02-04 17:57
                        回复
                          哈哈,你你猜错了,其实我尊崇道。深浅程度,我没说清楚,其实就是难易程度。佛我只是了解得多,但是我是尊崇道。因为和你一样认为,道是最大的。
                          但是人存在世上,如果只崇道是不现实的。把人本身的特质考虑进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就需要佛的善与慈加上儒的仁义礼智信勇忠方面的修养,不能真像大道一样冷眼旁观,需要
                          出世的积极干预,不然嘛。本身是人,单是违背了做“人”的意义,实际也更是违背了大道。
                          至于排行,也是应需求不同,得到不同变化的。儒所能用到的最多,真正人所走的道,把佛道所有空泛的都转变为实用的,人所能应用到的深度当然是高于佛了。


                          IP属地:广东108楼2012-02-04 18:30
                          回复
                            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领悟成果。不过没有具体概念,不自知而已。
                            像你的怀疑精神,实际上在佛教里的话,只差了些许虔诚心,但是是拥有一定智慧的了。
                            因为佛门高僧的辩论我看过,可以看出其智慧精神境界也是高得令人折服。想必,进入之前也是极具怀疑精神的人。而且,和尚很多学历很高,不乏北大清华。一般人也许是愚昧而拜,这些人却是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境界,认同了佛学才加入。


                            IP属地:广东109楼2012-02-04 18:39
                            回复
                              你的很多质疑跟我以前一样,我是问家人。
                              但是家人无法解答佛学思想里的矛盾,特别是我有时过激说些不恭敬的话,通常都挨批。
                              被骂不尊重,我倒是想,佛祖智慧那么高,才不会因此怪罪于我呢!孙猴子大闹都没事。我不甘心,只好自己深入佛堂去了解,看看自己能否解答。
                              所以我现在才知道,原来老子说的,看事物不能看表面。要做到很难,有时候得亲自对质疑的事物深入了解才清楚。你有空也可以去看看,不同的智慧了解多也没坏处。


                              IP属地:广东110楼2012-02-04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