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很对,你上面说的当然有看,不过来不及去回。
论高明,当然得是儒家高明,其中从屹立历史几千年的事实就可以看得出。要理解的话,也不难,教出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老师,也许是学生自己觉悟高呢,能把最差得的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儒家就属于这种好老师,就像诗,文言文比白话文更有意境和味道,但是普通人不易理解,还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
而佛道,是比较高深的,难懂。并且要有真正领悟的有智慧者,才能很通俗地讲解给一般的人认识其中的精妙。实际上,领悟了,说明悟到了怎么去应用到生活上。所以就能通过故事或者生活例子去传道,教授智慧。这里的领悟其实就是悟出了一种智慧的处事之道,也就是相对于儒家入世之道的出世之道。
就到这里,说下我个人理解到的东西你看看。
又得说到佛道的阴阳调剂,相生互补之理。儒,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是社会推动力,属阳。而,佛道,出世的智慧,领悟则心如止水,对事物有高一层次的看法,把事物长远循环来看,令人放下执着,平稳心态,属阴。两者若能相互调剂结合好,则很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过于浮躁,不过于消极,完美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这个理解,则完全得于佛道的轮回论,和阴阳的空泛理论。
简单来说,真正要进入佛家道家的思想境界,我觉得门槛很高。佛教和道教只是一个途径,一部分领悟得道的人为宣传、教化所创立的组织。因为难懂,所以还需要清规戒律的强制性,让人去达到心如止水的心境。
即使入教也不代表就是进入佛道家。我因为家人的原因,所以也得跟去拜佛,我做得最多的是就是观察拜佛的人,读读佛学智慧的书。结果,发现没有几个是有真正去进入思想的门槛的人。你说的很对,你上面说的当然有看,不过来不及去回。
论高明,当然得是儒家高明,其中从屹立历史几千年的事实就可以看得出。要理解的话,也不难,教出最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老师,也许是学生自己觉悟高呢,能把最差得的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儒家就属于这种好老师,就像诗,文言文比白话文更有意境和味道,但是普通人不易理解,还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
而佛道,是比较高深的,难懂。并且要有真正领悟的有智慧者,才能很通俗地讲解给一般的人认识其中的精妙。实际上,领悟了,说明悟到了怎么去应用到生活上。所以就能通过故事或者生活例子去传道,教授智慧。这里的领悟其实就是悟出了一种智慧的处事之道,也就是相对于儒家入世之道的出世之道。
就到这里,说下我个人理解到的东西你看看。
又得说到佛道的阴阳调剂,相生互补之理。儒,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是社会推动力,属阳。而,佛道,出世的智慧,领悟则心如止水,对事物有高一层次的看法,把事物长远循环来看,令人放下执着,平稳心态,属阴。两者若能相互调剂结合好,则很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过于浮躁,不过于消极,完美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极。
简单来说,真正要进入佛家道家的思想境界,我觉得门槛很高。佛教和道教只是一个途径,一部分领悟得道的人为宣传、教化所创立的组织。
因为难懂,所以还需要清规戒律的强制性,让人去达到心如止水的心境。而教规,戒律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并且比法律更严格,令人难以接受,全凭自觉执行。
这里不被接受就失去了很多信徒,但拜自己所相信的神佛,犯了戒律却又自欺欺人,就没有去相信的意义了,更别说学习思想。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心’字,很多人对物质有所求去拜,已经失去了“心”。
所以,即使入教也不代表就是进入佛道家。
我因为家人的原因,所以也得跟去拜佛,我做得最多的是就是观察拜佛的人,拿佛学智慧的书回家读,免费这是好处,但是没有多少人能读进去的,带着功利心去能有什么境界?表面上谁都可以信,不用钱也可以,但是真正进入佛道思想的很少,所以说门槛高。参加很多次拜佛,有时候磨练心智、培养谦卑的仪式太过繁琐复杂反而忽略了心性的重要性。
一个词:心诚则灵。
佛道不如儒的主要我认为就是难以教化众人,需要众人“心”的配合。
并且,如同前面和你辩论的朋友所说的,佛道儒三家的高人都是道德水准很高的。
这说明三家有很大的相同之处,我的理解是:佛是大学,道是中学,儒是小学。
这不是三家高低的问题,但却是深浅度问题。其实,是是同一种东西。
三种真是太高深了,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人都喜欢研究东方哲学,现在总算知道一点门道了。
很多事情都体现到,像四大名著的各种版本。
儒家:拼音加简单的白话文版本,小学课文那样的最好理解,专门是给低层次的人理解的,有正邪、黑白分明的效果(通常这最恨曹操)。
然后就是半白话文,按那时能读懂的年纪,开始识得每个人其实不同立场,黑白正邪的观念也会随之转变(懂得立场的观念,不再那么恨所谓的反面了,也许会被里面的各种人物的个性,故事吸引)。
最后,原版半文言文。最难理解,意思是差不多。
但是到这年纪去读,明白分分合合的道理。明白有历史的规律,循环不息才发展到如今。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有大局观,一般开始觉得诸葛亮的智慧很厉害,最后结果令人唏嘘,开始对三国客观认识,并从中学习各种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智慧)
我说的很罗嗦,谅解,哈哈、
因为我并没有背到三家中里面的什么句子,能背到出来寥寥无几,都是读过一部分,全凭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能力有限,理解到得东西没办法像你一样,很简洁地组织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