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的“72小时纪实记录片”之“地下偶像的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触手可及,但如果过于接近就会破坏梦想,理解到这一风险,是走入这个世界(饭偶像)的基础。”
你觉得这个“风险”是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的中国人,你最大的风险就是被周围的人视为“肤浅”。
对于成年人来说,“肤浅”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词语。它代表着不成熟,尤其是感情方面无法自立,因而需要依赖一个虚构的或遥不可及的对象。周围的人会联想到该人在待人处事等其他方面的不成熟,甚至不具备成年人所必需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成年标准。我想起中居正广在2001年所演绎的那集《世界奇妙物语》之“成年考试”。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成年的标志就是取得“大人免许证”,然后才被允许进行成年人的事情,如看成年人的电影、谈成年人的恋爱、尽成年人的社会义务。“大人免许证”虽荒谬,但起码是有据可循的。而现实社会没有“成年证”,却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如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说被老师劝诫,高考作文千万不要写偶像题材,无论你写得多么好,都无法得到高分。言下之意,评分老师心中的那把秤——谈论偶像就是“肤浅”。进而,如果老师肯给你的“肤浅”以高分,那岂不是连评分老师也是“肤浅”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已经是社会人的饭,特别是三十岁以后的饭,都是深有体会的。
连我自己,天天在这里写貌似有深度的文章,不过也是据理抗争,我虽然喜欢那个是偶像的木村拓哉,但我可以不肤浅。
可见,不断与肤浅作斗争的我,一样是害怕被视为肤浅。
所以,我是打心底里佩服那些敢于在较大范围公开自己迷恋偶像的饭,特别是担当着老师、父母、领导等不能被视为“肤浅”的社会身份的饭。
这一点上,我特别羡慕日本人。
日本拥有的“达人”文化,是对饭偶像行为的一种社会认同。在日本,能称之为“达人”的,并不是花钱购物与收集成癖,而是因为他/她拥有某一方面的绝大部分知识、系统逻辑以及思考方式。最重要的是,这些并不是天生而来的,是他/她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然后通过认真研习和深入认识所获得的。比结果更看重过程,是日本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达人”所付出的努力是能够得到周围的人的理解甚至真心敬佩的。
中国文化却刚好相反,过程不重要、手段不重要,最重要是达成一个能够显摆于人前的结果。忍辱负重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故事,在中国最有市场也最广为流传。饭偶像的行为,就算知识多丰富、认识多有深度,因为影响范围的小众,永远无法达到大众层面,那自然就是不可取,自然就是“肤浅”。
聊以自慰的是,当我们用着如文字、图画、影像等各种物质和技术,通过自己的知识、审美与心灵的力量,对偶像的形象进行再创造时,是能够获得激情与活力的,而是日常生活所无法获得的。这样的自己,已从普通人的境界中升华,虽有如“病人”般执迷,却比“病人”理智清醒。“达人”精神,其实与艺术无异。
只要你没有影响到别人,就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一念天堂,那又何妨?

你觉得这个“风险”是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的中国人,你最大的风险就是被周围的人视为“肤浅”。
对于成年人来说,“肤浅”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词语。它代表着不成熟,尤其是感情方面无法自立,因而需要依赖一个虚构的或遥不可及的对象。周围的人会联想到该人在待人处事等其他方面的不成熟,甚至不具备成年人所必需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成年标准。我想起中居正广在2001年所演绎的那集《世界奇妙物语》之“成年考试”。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成年的标志就是取得“大人免许证”,然后才被允许进行成年人的事情,如看成年人的电影、谈成年人的恋爱、尽成年人的社会义务。“大人免许证”虽荒谬,但起码是有据可循的。而现实社会没有“成年证”,却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如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说被老师劝诫,高考作文千万不要写偶像题材,无论你写得多么好,都无法得到高分。言下之意,评分老师心中的那把秤——谈论偶像就是“肤浅”。进而,如果老师肯给你的“肤浅”以高分,那岂不是连评分老师也是“肤浅”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已经是社会人的饭,特别是三十岁以后的饭,都是深有体会的。
连我自己,天天在这里写貌似有深度的文章,不过也是据理抗争,我虽然喜欢那个是偶像的木村拓哉,但我可以不肤浅。
可见,不断与肤浅作斗争的我,一样是害怕被视为肤浅。
所以,我是打心底里佩服那些敢于在较大范围公开自己迷恋偶像的饭,特别是担当着老师、父母、领导等不能被视为“肤浅”的社会身份的饭。
这一点上,我特别羡慕日本人。
日本拥有的“达人”文化,是对饭偶像行为的一种社会认同。在日本,能称之为“达人”的,并不是花钱购物与收集成癖,而是因为他/她拥有某一方面的绝大部分知识、系统逻辑以及思考方式。最重要的是,这些并不是天生而来的,是他/她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然后通过认真研习和深入认识所获得的。比结果更看重过程,是日本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达人”所付出的努力是能够得到周围的人的理解甚至真心敬佩的。
中国文化却刚好相反,过程不重要、手段不重要,最重要是达成一个能够显摆于人前的结果。忍辱负重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故事,在中国最有市场也最广为流传。饭偶像的行为,就算知识多丰富、认识多有深度,因为影响范围的小众,永远无法达到大众层面,那自然就是不可取,自然就是“肤浅”。
聊以自慰的是,当我们用着如文字、图画、影像等各种物质和技术,通过自己的知识、审美与心灵的力量,对偶像的形象进行再创造时,是能够获得激情与活力的,而是日常生活所无法获得的。这样的自己,已从普通人的境界中升华,虽有如“病人”般执迷,却比“病人”理智清醒。“达人”精神,其实与艺术无异。
只要你没有影响到别人,就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一念天堂,那又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