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9,238贴子:12,616,955

回复: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关键是权力的争夺,或者说是权力的归属问题。福王朱由崧已经登上皇帝宝座,把明年改为弘光元年,崇祯皇帝的嫡亲太子出现,势必威胁到朱由崧的帝位,引起权力再分配的一系列问题。
  他登上皇位不久,就考虑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制造舆论,证实太子已经死亡。消息的直接炮制者就是淮扬巡按御史王燮。据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说,这是掌握南明小朝廷实权的内阁大学士马士英密谋策划的。由于南京的南明政权建立之初,人心都希望先帝的血脉——太子继位,马士英密令王燮假造太子已死的消息,断绝人们的希望。他已经把朱由崧捧上皇帝宝座,由自己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当然不愿意太子真的出现,打乱现有的政治格局,所以很快给朱由检追加谥号为“烈皇帝”,庙号为“思宗”,与此同时,追加太子的谥号为“献愍”,永王的谥号为“悼”,定王的谥号为“哀”,正式宣布他们已经死亡,杜绝了太子再度出现的可能性。


IP属地:甘肃418楼2014-12-03 19:18
回复
      三月初一,李继周护送太子来到南京,首先报告马士英,然后报告弘光帝。弘光帝一面把太子安排在兴善寺暂住,一面派遣从北京南下的太监暗中察看真伪。不料两位太监一见太子,就抱头痛哭,见他衣服单薄,脱下衣服给他穿上。弘光帝听说后大为光火,说道:真假还没有搞清,怎么可以如此草率?即使是真的,让位与否,还要我点头,这厮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立即下令把两个太监处死,知道内幕的李继周也被毒死。
      这种杀人灭口的做法,反映了弘光帝对太子到来的心虚,因为牵涉到“让位与否”的问题。他暗示臣下,不得轻率承认太子的身份。这就为太子事件定下了基调。此后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点而展开的。
      朱由崧派遣原先的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前往探察虚实。卢九德知道皇帝的心意,见了太子不敢表明态度。


    IP属地:甘肃419楼2014-12-03 19:20
    回复
      2025-05-25 14:01:09
      广告
        太子大声喝道:卢九德,你为何不叩头?
        卢九德嘴上不承认,腿却软了下来,下意识地叩头,口中轻轻地说:奴才无礼。
        太子接着说:多日不见,肥胖成这样,可见在南京享受了。
        卢九德不敢分辩,叩头说:小爷保重。说罢,立即告辞。他对在场的人自我表白:我没有服侍过太子,太子为何这样说?看来有些相象,却认不准。
        得到卢九德的报告,弘光帝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禁止文武官员谒见太子。随后把他转移到锦衣卫都督冯可宗的官邸,秘密拘禁。他和马士英商量对策,马士英极力主张太子是假冒的,有三个疑点:第一,太子脱离虎口,应当直奔南京,为何前往杭州?第二,听说太子为人凝重,很少言语,此人能言善辩;第三,日前左懋第从北京写来密信,说北京也有一个假太子。基于这样的分析,他向弘光帝献计:派卢九德等太监和曾经为太子讲课的官员,盘问他关于先帝、永王、定王的生辰,以及宫中制度,所学功课,如果露出破绽,立即公开处决,以正视听。如果是真的,可以让他住进宫内,但不要让他出头露面,惑乱人心。


      IP属地:甘肃420楼2014-12-03 19:20
      回复
          在这些人准备辨别真伪之前,弘光帝召见他们,先定下调子:太监审视后报告,都说面貌不对,语言闪烁。言外之意,这个太子是假的。因此一干人等审视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他们在向皇帝汇报时,异口同声地说,太子根本不认识这些官员,回答也文不对题。在场的大学士王铎大声喊道:是假的!结论得出来了,弘光帝喜形于色,嘉奖道:由此可见各位忠诚大节。
          于是乎,太子被押入监狱。官方正式宣布:太子是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子王之明假冒的。
          于是乎,对假冒太子的王之明进行会审。会审之前,弘光帝亲自召见会审官员,向他们交代:如果太子是真的,朕的地位怎么安排?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意思是会审结果必须证明他是假的。因此所谓会审,便成了一场提线木偶的表演。
          三月初六,第一次会审。官员们故意出一些难题,如指认紫禁城地图,背诵讲课内容等。太子不耐烦地说:你们以为假就假,我原本不打算与皇伯(按:指弘光帝)争夺帝位。


        IP属地:甘肃421楼2014-12-03 19:21
        回复
            三月初八,第二次会审。官员们指证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太子说:你们不承认也就罢了,何必为我更改姓名?又说,是李继周拿了皇伯的手谕来找我,不是我自己要来的。驳得审问官哑口无言。大学士王铎见情况不妙,赶紧下结论:千假万假总是一假,不必再审。
            刑部尚书高倬、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匆匆草拟了一份审讯结论,这样写道:据王之明供认,此人十八岁,保定府高阳县人,买一头驴,与仆人出走,受人威胁利诱,假冒皇太子。
            都察院随即在大街上张贴布告——“王之明假冒太子”。
            如此荒唐的结论一公布,舆论顿时哗然。


          IP属地:甘肃422楼2014-12-03 19:22
          回复
              十天后,朱由崧被捕,押解回南京,多铎问他:先帝遗下太子,从远方逃难而来,你既不让位,又要多方加害于他,这是为什么?朱由崧始终一言不发。在旁边的太子不解地问:皇伯用手谕把我召来,不但不认,还更改我的姓名,施加刑罚,难道是奸臣干的,你不知道?朱由崧支支吾吾,汗流浃背。
              据说,几个月以后,多铎回京,带着太子、朱由崧同行,在北京被清朝当局处死。清朝方面的行动,使得真假太子之谜蒙上了又一层政治色彩,更加难以辨别了。


            IP属地:甘肃425楼2014-12-03 19:23
            回复
                明清鼎革之际,北京和南京先后出现的太子,究竟哪个是真的,似乎难以判定。明清史权威孟森《明烈皇帝殉国后纪》以为,北京所杀的太子是真的,南京的太子是假的。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当代史学泰斗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赞同吴伟业《鹿樵纪闻》中的观点,以为东林、复社人士故意和马士英唱对台戏,主张王之明就是真太子朱慈烺。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太子朱慈烺下落明了以后,他的弟弟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不知所终,引起了反清复明人士的浓厚兴趣,终于酿成了绵延数十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的最初出现是在顺治八年(1651),有人告发,前明崇祯皇帝的三皇子藏匿于民间。
                朱三太子的再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北京有人自称是朱三太子,还建立了政权。


              IP属地:甘肃426楼2014-12-03 19:25
              回复
                  真正引起清朝当局重视的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反清复明”的一念和尚聚众起事,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次年,一念和尚、朱三太子先后被凌迟处死。
                  孟森以为朱三太子是朱慈照,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崇祯十七年时他十岁,到康熙四十六年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翁,如何能够和一念和尚四处奔波?
                  看来,所谓“朱三太子”极可能是民间假托的一个偶像。因为这个“朱三太子”处死以后,又冒出一个“朱三太子”。那是康熙六十年(1721)在台湾起兵造反的朱一贵之子,自称是朱三太子。


                IP属地:甘肃427楼2014-12-03 19:25
                回复
                  2025-05-25 13:55:09
                  广告
                    所以,雍正皇帝也明白“朱三太子”是这么一回事。他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地奸徒造反,动辄用朱三太子的名义,如一念和尚、朱一贵。
                    看来“朱三太子”确实是一个偶像,或者是一个符号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这总是皇太子生死之谜的一个环节,给历史增添了不少扑朔迷离的色彩,更显出它诱人的无穷魅力。


                  IP属地:甘肃428楼2014-12-03 19:25
                  回复
                    终于更完了
                       -- 崇祯用了十六年才懂得魏公公这打手的重要性!为什么他哥二年就知道了!难道他真的在做木匠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29楼2014-12-03 19:26
                    回复
                      累死我了
                         -- 崇祯用了十六年才懂得魏公公这打手的重要性!为什么他哥二年就知道了!难道他真的在做木匠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30楼2014-12-03 19:26
                      回复
                        晚安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 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 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 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 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 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31楼2014-12-03 19:28
                        回复
                          先顶后看
                          镖门-电影《一代宗师》编剧徐浩峰五年磨一剑之作,邹静之总监制,导演韩晓军代表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执行导演),按美剧标准打造,电影般视角拍摄!霍建华,贾青与倪大红,王庆祥等老戏骨同台飙戏,给您带来清末到辛亥之间民间武林的”清明上河图”。12.25与您不见不散。


                          来自iPhone客户端433楼2014-12-11 13:21
                          收起回复
                            楼主辛苦了! 这是好贴,必须顶! 每日一顶。


                            IP属地:广东434楼2015-06-15 22:20
                            收起回复
                              2025-05-25 13:49:09
                              广告
                              明朝的真正灭亡是永历帝给吴三桂绞杀了才算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435楼2017-06-04 0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