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吧 关注:2,407贴子:52,389

回复:『莲蓬鬼话』 [连载]赶尸录——湘西195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哥呢?你们这,这是怎……年轻人看着周围的惨景,话都说不全了。
     死了……都死了……他们都死了……姚莉哭着说。
     什么玩意!?都,都……年轻人一脸震惊,不由地退后几步,冷不防被地上的尸体绊了一下,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他没有顾及自己正坐在一具尸体身上,脸上,只有惊愕。
     一排二排,把所有人都给我看好!一个也不许跑!部队中有一人叫着。
     立刻,便有几十人出来,用枪指着我们。老司、苗人、白虎夷,全都被他们瞄准。
     把武器丢掉,举起手!有人大喊着。
     白虎夷和苗人们,谁也不敢放下手中的武器。刚才的那股部队,已经杀死了很多人,如果这一股,和刚才的一样呢?
     见“敌人”不放下武器,说话的那人啪的对着天空开了一枪,说:都给我放下武器,谁抵抗就当场枪毙!
     过了一会,便有两个不同于汉族打扮的人从外围跑进来,他们一进来,便说:白虎夷王(苗王)有令,不准妄动!
     在两人的叫喊声中,白虎夷和苗人迟疑了一下,还是听从吩咐把刀扔在了地上。
     两个排的战士,便持着枪,把这些人排成一列要押走。人走,尸体自然就得放下。但是,白虎夷和苗人很固执,非要背着同胞的尸体一起走。
     你们杀了我们的战士,还这么多废话!?都给我尥蹄子滚蛋,不然老子一个个毙了你们!几个领军的干部骂骂咧咧的说着。
     
    



266楼2010-01-29 19:00
回复
         人人都听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十分厌恶少数民族,恨不得少数民族的人都死光。
         虽说汉族是中国的第一大族,人数最多,但少数民族的同胞加一起,也不是个小数字。这一番言论,被人有意无意的传播,引起了少数民族的异议。
         虽然各地的党组织都努力的去解释,可谁也不听。而一直被老百姓视为子弟兵的部队,在这段时间,更是连营门都不能出。出了门,就要被人用异样的,可恨的眼光去看。有甚者,还拿烂菜叶子什么的来砸。
         中央派下来的人,在调查一段时间后,就回去了。领导没有传下来任何消息,只说这件事不要再提,遇到情绪激愤的少数民族同胞,一定要忍让,绝对不能动手。
         听着姚莉的讲述,我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大了。
         这次的事件,绝对不是普通的阴谋。其波及面之光,让人无法想象。
         听姚莉说,各老司都回了自己家,并没有出什么意外。我本想去沅陵找李福才,但第二天,我便被押送回了北京城。临走时,我甚至没来得及跟姚莉告别。
         作为这次事件的经历者,我每日都被不同的人询问。这种日子,比起之前更加枯燥。
         两个月后,我终于再次被放出来。但是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上面甚至警告我,不允许离开北京城。这使得我去找李福才的计划,落空了。jituih.com 鸡腿好
         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始终都呆在北京城。宣传员的职务,早已被取消。当时的环境,不许人懒散,我被安排扫大街。扫了一年的大街,那条道上有多少块砖,都被我数的一清二楚。
         我始终记得,当某个冬日的清晨,在很多人还在暖和的被我里躺着的时候,我已经拿着大扫把开始日常的工作了。
         而就在那一天,我再次见到了姚莉。
         两年多的时间,让我从一个满心抱负的青年,变成一个麻木的愚人。当姚莉满脸红扑扑的,尖叫着,欢笑着抱住我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手应该往哪放。
         那一天,或许是我两年来最为开心的一天。
         姚莉说,她已经从治安组调回北京城了。
    


    268楼2010-01-29 19:01
    回复
         同时,她也给我带来了李福才的消息。
           那次事件过后,湘西老司,被政府严令不许再出现。你可以正常的生活,但是一切与封建迷信有关的东西,不准再演示。因为土司王的事情,牵连了太多人,从湘西、贵州、福建以及云南等地,全都有人被扯进来。这件事,影响太大,也让政府明白,如果不坚决制止迷信活动,必将造成大祸。
           老司们,销声匿迹了。从那个时候起,再也没有赶尸,再也没有空手燃符,再也没有法铃号角辰州符了。
           政府的限令,或许是有效果,但我想,老司们自愿隐于乡林,更多的是因为心中的悲痛。
           不能赶尸,李福才回到沅陵后,便种地去了。这种日子,说起来也很快活,但也很乏味。
           姚莉见到李福才,并不是她去找,而是李福才自己主动来了。他来,是想问问有没有我的消息。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姚莉说,李福才满脸皱纹,穿着破旧棉袄找到她时,我的鼻子突然有些发酸。
           我想起那个穿着青衣,腰杆笔挺,满脸淡然却精神抖擞的身影。
           听到姚莉说,我被带到北京城再没回来后,李福才很是失望。他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布包,让姚莉无论如何要带给我。
           说这话的时候,姚莉从身上的包里,将东西掏了出来。
           那是一块青布,包着长条的东西,仔细,严实,一如他当日的作风。
           我颤抖着,将包打开。里面包着两样东西,一把是司刀,还有一个是纸。
           司刀,是李福才的根,是老司的命。没有司刀的老司,就不再是老司。
           我眼眶,顿时红了。姚莉帮我把纸打开,递到我面前,说:福巴老司,真的很想你。
           她这句话,差点让我哭了出来。那个慈父一般的身影,我何时还能再见?在那张纸上,有人用毛笔写了字。我只是一看,就能断定,这出自李福才的手笔。苍松有劲,挥洒自如。
           纸上写:建强,你可还好?一别,已近三年。如今的我,每日种地锄草,惶惶然不知何为终日。这封信,没有别的意思,仅代表你我师徒之缘,已到尽头。或许过不了多久,我就要去寻古丹老司了。呵,老司,如今已没有了老司。你也不用怕,当日我所说的话,都是骗你的。那日送喜神,古丹老司便告诉我,在这一路,我会遇到自己的徒弟。你不知,当你停下来,问我一句什么人时,我是何等的高兴。但是,我们这一行,规矩太多。喜神出逃,是我设计的。上山,也是我设计的,那是要考验你,有没有做我徒弟的本事。万幸的是,你虽愚笨,热血心肠与我不符。但那份心,却是一等一。那把木流,其实不是你弄丢的,而是我故意从你口袋里掏出来扔掉。
           老司,怎会被喜神所伤?你能找到木流,便是有资格做我的徒弟。只是,我一直瞒着你,今日说出来,也不怕你说我什么。我李福才昏昏然过了几十年,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我担心你啊。
           你去了北京,也没个消息。生死未卜,我何能放心。姚莉这丫头,人不错,你做不成我徒弟,倒是可以和她配上一对。为了送喜神,我断子绝孙。如今,却是连门户也断送了。
           说了这么多,倒是纷纷乱乱。也怪我老糊涂了,连话也说不清。
           建强啊,我的徒弟啊,那把司刀,你留着罢。留着做个念也好,别忘了……唉,忘了就忘了吧,只是,待你有时间,给我上一注香……我……
           在我字之后,是纷乱的一笔划下,似是李福才无意中留下的。我几乎能看到,那位已经满面沧桑的老司,无意识的将笔搁下。他是在瞭望,是在期待。
           看完这封信,我的心像是被石头压上一般,闷的喘不过气来。信上的字语,透漏出李福才的无奈,jituih.com不由自主地让人感觉到一股悲伤气息。
           姚莉帮我把信和司刀重新包好,放在我手上。拿着那布包,我心里急切的想见到李福才。我想看看他,更想跟他说,这一辈子,我都是他徒弟!
      


      269楼2010-01-29 19:02
      回复
        这句话,隐隐约约透漏出许多消息。许多人都半明白半糊涂,但也有一些人,联系其它方面,从这番话中想通了一切。
             例如那次事件发生时,正是抗美援朝的时期。美军节节败退,七月份便被迫签订停战协议。而之后不久,美国又和台湾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协定规定


        271楼2010-01-29 19:10
        回复
          台国民挡军队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完全由美方负责,如果发生战争,其调动指挥,须得美方完全同意。并且在台北成立了由美国主持的协调参谋部。印度知那和平恢复以后,美国进一步把台置于自己的完全控制之下,不断加紧在我国大陆边境进行军事挑衅,甚至出动空军侵犯我国领空,击落我国两架巡逻飞机。
               一九五四年八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叫嚣,要用海空军继续“保护台和澎湖列岛”。美蒋集团还在华盛顿和台北同时进行谈判,积极策划订立所谓《共同安全双边条约》,建立军事同盟。这个时期,美英官方人士和报刊也大肆散布“台湾地位未定”、“台独立”等谬论,企图使美国侵占台合法化。
          


          273楼2010-01-29 19:17
          回复
            发起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全歼蒋军1千多人,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二月十三日,又相继解放了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浙江沿海岛屿,狠狠打击了美蒋在台海峡地区嚣张的战争气焰。
                 五六年的几场骚乱,隐患是在几年前布下的,也可以说,是某些人的阴谋。但是,在政府的强力制压下,骚乱事件很快就结束。
                 强势,有时候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这些消息,都是姚莉讲给我听的。但是有些判断,却是我自己下的。土司王事件,只是一个局。这个局,是为了挑起整个湘西的暴动氛围。而湘西,只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局,这个局,是为了挑起新中国的内患。
                 内患有了,就有人想趁势侵入。可以说,比起国外形势,土司王事件根本就渺小的可怜。但是,偏偏就那么一个在现在看来极为渺小的事件,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国范围的纷乱。
                 那些死去的人,真的不值……
                 三年后,我再次走上了工作岗位。依然是宣传员,但工作范围,仅限于几条街道。
                 在这三年中,发生了许多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与姚莉结婚。那一晚,我喝了很多,吐的人事不省。
                 我并不喜欢喝酒,但我不得不喝。因为我一看到那个大红的喜字,就想起那个清秀的面孔,那一身银饰,以及那一句:洞神,你来娶我了吗?
                 结婚后不久,姚莉更加忙碌了,我们也没有时间要孩子。而是在某一天的清晨,我听到有人敲门。
                 打开门时,却只看到一麻袋红薯。我看着红薯,纳闷的猜测,是谁送来的。想了一想,我心中突然闪过一个身影。
                 在那一刻,我个人都像着了火一般。没有任何迟疑,我慌慌张张的,连鞋也没穿就跑了出去。
                 在门前的一条街道尽头,我看到了那个思念已久的身影。当我追上去,大声喊出师傅两个字时,他停下了。
                 我看到,他缓缓转过头,那满脸的沧桑,涌现出不可抑止的笑容……
                
                 (ps:历经两个月,赶尸录终于完结了。
                 心里有种放松的感觉,但也有些失落。不知道为什么,写东西的人,没写结局时,总想着快点写到结局。可一旦真写到那里,又有些舍不得了。
                 不管写的好与坏,总算完整写完了。到目前为止,赶尸录总共27万字。
                 人物虽然被人批评,但我还是抱着那个死理。至于情节,或许有些乱?或者是复杂?没有细想包袱是不是都解开了,但也差不多。
                 国家家长说,最近不回复了。原因啊,不是不想,而是觉得,回复多了,让人说我自傲。所以,还不如不回复。
                 下一部写什么,还没确定,等想好了再说吧。
                 最后,谢谢一直关注以及支持赶尸录的朋友们,感谢!)
            


            275楼2010-01-29 19:23
            回复
              台指的是台湾


              276楼2010-01-29 19:24
              回复
                结局怎么回事?
                看得我云里雾里的……
                虎头蛇尾……
                有点失败!


                277楼2010-02-04 16:33
                回复
                  • 211.138.5.*
                  建强这人真是个大傻X  看都看不下去了


                  278楼2010-06-06 13:00
                  回复
                    马克


                    IP属地:山西279楼2012-03-19 02:31
                    回复
                      留个爪 先...


                      280楼2012-03-21 11:27
                      回复
                        学生:大爷,这儿有监控哦
                        大爷:少来骗我,我已经查过了,这儿没监控
                        学生:真的没有吗?
                        大爷:绝对没有
                        学生操起板砖:麻痹的没监控你还敢讹诈?知道沙包大的砖头是啥样吗?


                        IP属地:四川281楼2015-07-25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