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人俱乐部吧 关注:136贴子:1,578

回复:我国重要节日排序 对外汉语教师需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3楼2021-10-13 11:25
回复
    我在匈牙利教外国人学汉语遇到的那些事
    在匈牙利教外国人学汉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学生们总是那么热情,学习的时候也充满了激情。他们会好奇地听着你讲述那些与中国文化的故事;也会一脸认真地询问你这个语法的含义;当然还会手忙脚乱地和你一起练习汉字。虽然教学的幸福感一直很强烈,但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理解不了”的“难题”。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自己在匈教学的那些“小事”:
    “什么?!辅音也有长短原不同?”
    匈语的语音没有音高的区别,但是对音长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说汉语的发音像是一条上下甩动的绳子,那匈语的发音就是一条左右拉伸的皮绳。匈语中,不但元音有长短音的区分,就连辅音也有长短音的不同。而这直接导致匈语学生在练习发音时,潜意识里总是“舍不得”稳定持久的发出一个音。而汉语的音高属性则决定了过早的改变嘴形会导致发音不到位。尤其是匈语中虽有两个元音一起出现的情况,却又不是复合韵母,比如“tea(茶),匈语中的发音是te/a,而汉语中的复合韵母讲究从前向后滑动,没有足够的音长就不能发出到位的声音,更不用说与声调结合起来,比如“一声”,需要更加稳定持久的音高。
    解决方案:告诉学生我们只有高低的区别,长短并不会区分语义,为了练习发音的准确性,可以尽量发久一些。
    我是怎么做的:在第一堂课练习发音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灌输了这些观念,让学生有意识地延长每个发音,以确保练习的充分性。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做一些“比谁念得久”的游戏。重要的是及时提醒学生“念长一点没关系!”
    “老师,不学汉字好不好?”
    匈语是表音体系文字且与英文相比,匈语的拼读更加直接,没有复合韵母,真正的“看到什么读什么”。在匈语中,j和ly的发音相同,我的匈语老师告诉我,能否正确拼写j和ly的单词成为是否接受过教育的重要标志。然而并不是每个单词里都含有这两个字母,所以是否学习拼写并不会严重影响这门语言的习得或在目的语环境里使用这门语言。毕竟匈牙利的电影和电视也都不需要字幕。这样一来,在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便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会读会说,能学会口语即可不需要学习汉字,主观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忽视了汉字在语言中的地位,对拼音产生依赖性,错过了汉字学习的黄金时期。而汉字是不同于匈语、英语甚至是拼音的表意文字,广泛彻底地运用在华文圈的生活当中,不学汉字,可以说在华文圈内举步维艰。长期抵触汉字学习,往往是使汉语学习停滞不前、中高级水平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慢慢科普拼音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真正的汉语,树立正确的习字观。不要害怕学生不肯学习汉字而过多的使用拼音,要和学生一起规划长期的习字计划与阶段目标,鼓励学生现在的“挫败”和“无助”是“情有可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是怎么做的:准备专门的汉字材料,和笔画表。告诉学生这些是汉字所有的基本笔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设立专门的汉字时间,不讨论意思不讨论发音,只研究观察字形,找到对应的笔画以及笔画的变体,慢慢对汉字有宏观的了解。陪学生一起寻找相似的部件、归类偏旁的意思,分析汉字的结构。
    这是“横”还是“提”??
    汉字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如同一幅幅毫无关联的画卷,要记住实在是太难了。而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认读笔画的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无法分析出这是哪一个笔画,也看不出横和提有何不同,更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日还是一个目还是两个叠加的口。
    解决方案:同上,给学生足够的耐心与机会,一起对比和分析所学汉字的笔画与结构,一起寻找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性。
    我是怎么做的:给学生时间认真“看”汉字,和学生一起研究,确认每个笔画。编辑电子版材料尽量用楷体,合理条件下选择大号字体(我一般会选12-16),尽量多板书让学生慢慢适应手写体。当学生能认出你的手写体汉字中的笔画时会有双倍的成绩感。


    34楼2021-10-14 11:26
    回复


      35楼2021-10-14 11:27
      回复
        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探究 对外汉语教师需细读
        中外文化有很多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就带领对外汉语教师们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36楼2021-10-18 10:59
        回复


          37楼2021-10-18 10:59
          回复
            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是不容忽视的,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教师心理素质的内容大致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 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
            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 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38楼2021-10-19 11:07
            回复


              39楼2021-10-19 11:08
              回复
                商务汉语的教学方法 国际汉语教师要牢记
                所谓商务专业用语主要指的是商务专业词汇及短语,如实盘、报盘、离岸价、到岸价、理舱费、托收、补偿贸易等等。国际汉语教师多为非商务专业出身,对有关商务专业用语并不完全熟悉,需要把握好商务汉语的特点,提高商务汉语的教学水平。
                针对商务专业用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教师自身经贸知识的学习。 要上好商务汉语课,只具备教普通汉语课的理论、经验和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进行充电,系统掌握经贸方面的基本知识。
                根据商务专业用语的特点,及时对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复习。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些词语的常用句式,让学生记忆并套用,通过句型的操练掌握这些用语。 另外,我们还应根据商务话题及时总结相关用语。商务专业用语在交际场合中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它们的使用与交际场合密切相关,在特定话题的交际场合中出现的总是某一类词语。比如,在以“议价”为话题的商务交际对话中出现的专业用语基本上是这样一些:离岸价、到岸价、折扣、佣金、参考价、成交价、零售价、批发价、询价、报价、还价等。
                把握课程性质,避免就词论词,将语言技能培训课变成经贸知识传授课。 讲授经贸知识要为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服务。 不要在对这些专业词汇的意思解释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应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对这些词汇的用法介绍及操练上。对于商务专业用语,需要教师平时多多积累,仅仅依靠已有教材是完全不够的。或通过网络查询,或请教他人,或阅读相关书籍,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
                此外,这个问题需要区分不同的群体。如果学生有商务经验,这些词可能只要给出对应的英语就行了,好像在实际外贸活动中,这些概念都是用英语,诸如CIF、FOB等表达,很少用汉语。如果学生没有商业经验,则需要简单解释一下,有些较为复杂的词汇的意义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阅读相关书籍寻求答案。


                40楼2021-10-20 11:28
                回复


                  41楼2021-10-20 11:29
                  回复
                    世界各国的吃饭文化 对外汉语教师了解多少?
                    很多国家的吃饭礼仪相当新奇,比如在墨西哥务必要迟到、在阿富汗若掉了面包要捡起并亲吻它等等。此外,在日本做客时不懂啜食面条,或者在俄罗斯赴约时带去的鲜花数量不妥,都可能引起尴尬;而在泰国,如果你是席间最有钱的人,聚餐后就要为大家买单。这些国外的吃饭规矩和禁忌,真有趣!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也需要多多了解。
                    欧洲
                    英国:确保〝左叉右刀〞,嘴里含着食物不要讲话。
                    丹麦:如果想让侍者再添些食物,就将餐刀以下斜的方向搭在盘边。不要把盘里最后一块食物吃得干干净净。只能切一半下来吃,即便最后盘里只剩下一个碎块。
                    德国:尽可能用叉子一侧来切断食物,以示主人的食物做得很软嫩。不要在沙拉盘里切断长叶子,用叉子把叶子卷起来吃。
                    西班牙:一定用餐具吃东西,不要用手。也不要用面包蘸汤吃,会被认为很失礼。
                    法国:把整块面包掰开一块一块再吃,不要咬着吃。也不要把面包上放好的乳酪抹匀。
                    美洲
                    美国:让主人先入座。即便食物太烫也不要用嘴吹气。
                    墨西哥:只有主人说了〝Buen Provecho〞(好好享用),才可以动餐具。一定不要准时到达,确保在约定时间的30分钟后再出现。
                    因纽特人聚居地:在加拿大北部因纽特人中,受宴请后放屁会被视为对主人的赞美。不管天气多冷,都不要把手套放在桌边。
                    智利:女士应先入座。手拿餐具时别讲话。
                    亚洲
                    日本:宾客应该尽情啜食面条,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同时,不要给自己斟饮料,按礼仪大家应该给彼此斟饮料。
                    韩国:吃东西的速度和其他人要同步,别太快也被太慢。不要让餐具碰撞发出声响。
                    泰国:聚餐有很强的社会色彩,最富有的人总是应该埋单。不要把筷子插或靠在碗里,因为那象征死亡。
                    柬埔寨:尽情啜食和咂嘴,向主人显示你有多享受这一餐。咀嚼东西时,不要露出嘴里的食物。
                    菲律宾:如果邻座的饮料只剩半杯,要帮对方加满。千万不要提前到达,比约定时间晚一刻钟到半小时较好。
                    中东:进餐时要保持沉默。也别用左手传递食物。
                    蒙古:要手心向上托住杯子。别把牛奶或奶制品洒出来,因为那预示着坏运气。
                    阿富汗:面包掉在地上要捡起来并亲吻它。别让客人坐在门旁边,客人应该坐得离门越远越好。


                    42楼2021-10-22 11:13
                    回复


                      43楼2021-10-22 11:13
                      回复
                        老外学中文之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随着如今老外学中文数量的增多,所要解决的学习难点也不相同,由于不同国家的老外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他们在面临中文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疑难杂症,为此,这就对对外汉语教师们有了更高的任职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的是汉语中实词与虚词的那些知识。
                        实词[解释]:能单独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实在意义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解释]:一般不单独作短语或句子成分,而只同短语或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的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师在文言实词的教学上,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44楼2021-10-25 11:22
                        回复
                          教老外学中文 不能不了解的各国见面礼节
                          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往往会衍生出不同的礼仪习俗,因此每个国家以示友好的见面礼仪也各有千秋。在陌生的国度如何做到大方得体?教老外学中文的我们也不能在见面礼上出糗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各国的见面礼仪吧!
                          法国
                          法国给人热情、友好的感觉,在社交场合见面时,一般以握手为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与女士见面时,可行亲吻礼,但法国的亲吻礼仪比较复杂,需先亲吻对方的右侧脸颊,亲吻的次数会因为不同的地区而有所差异,注意灵活地随机应变就好。
                          英国
                          英国的礼仪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拥抱礼和吻面礼,是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
                          荷兰
                          在官方场合,荷兰人与客人会面时,通常行握手礼。而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相见时,大多施拥抱礼。与亲密的好友相见时,也有施吻礼的。握手时应等女士、年长者先伸出手来,女士可以以点头代替。
                          越南
                          不同族裔的越南人,见面时有不同礼节。通常,越南人都接受握手礼,苗、瑶两族行抱拳作揖礼,即为左手抱右手,拱手抱拳放在胸前,类似功夫武侠片中见到的打招呼方式。
                          日本
                          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间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
                          泰国
                          在泰国,人们打招呼通常先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然后弓着额头触碰指尖。这在泰国被称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
                          印度
                          印度人都知道要和西方人握手,但如果遇见的是当地人并想以传统的方式问候,可以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然后说 “Namaste”(印度合十礼)。
                          伊斯兰国家
                          在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伊斯兰国与人见面时,可行握手礼,或拥抱三次。伊斯兰教认为左手为不洁,是绝对不能用它来接触人、递东西或进餐的,所以握手和拥抱都需要使用右手。


                          45楼2021-10-26 11:08
                          回复


                            46楼2021-10-26 11:08
                            回复
                              “保持”和“维持”傻傻分不清 对外汉语教师来指点迷津
                              很多学习中文的老外分不清“保持”和“维持”的区别。其实“保持”是使原有的良好的状态继续下去。“维持”是必须经过努力或采取必要的手段使原有状态不改变并可以继续下去。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对外汉语教师们一起详细的了解下!
                              “保持”和“维持”都是指使原有的状态持续不断,或在一段时间里情况没发生变化。例如:
                              保持/维持下去
                              保持/维持了两年
                              保持/维持原状
                              常与“保持”相关的词语有:
                              保持安静 保持健康 保持荣誉
                              保持高水平 保持友好关系
                              保持密切的联系 保持优良作风
                              保持冷静的态度(头脑)
                              保持水土 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保持光荣称号 保持英雄本色
                              保持优美的体形 保持适当的温度
                              保持良好的习惯 保持纯洁的友谊
                              保持世界和平 保持警惕
                              常与“维持”相关的词语有:
                              维持生命 维持生活 维持秩序 维持关系
                              维持局面 维持社会治安
                              对比一下跟“保持”、“维持”相关的词语,就不难发现:“保持”和“维持”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来说,“保持”是使原有的良好状态继续下去,跟它相关的词语前面大多是褒义的形容词。
                              “维持”的意思是:必须经过努力或采取必要的手段,才能使原有的状态,已经或可能出现了问题的状态得以继续下去,而且状态的继续可能是短暂的,随时会中断的。“维持”更侧重于使原有的状态不改变。因此在与“维持”相关的词语前面一般不可以加上褒义的形容词。
                              试比较下列几组词语,体会一下“保持”与“维持”使用上的区别:
                              保持世界和平 维持世界和平
                              保持(友好)关系 维持关系
                              保持(安定的)局面 维持局面
                              保持(安静的)秩序 维持秩序


                              47楼2021-10-27 1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