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人俱乐部吧 关注:136贴子:1,578

回复:我国重要节日排序 对外汉语教师需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外汉语教学之副词的讲解方法
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汉语的副词种类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多从认知角度考虑,反复思考和举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副词的用法和意义。今天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
“明明”
他明明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装出一副内行的样子。
“明明”是个语气副词,教师可指出它表示的逻辑意义是“显然如此”或“非常确实”,但留学生使用时经常出现偏误。如:“这不是明明很好的一件事情吗?”“小王明明不知道自己技术怎么样,可还是没去参加比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明明”有着深层语义关联。“明明”出现的语义背景包括A、B、C三个部分,即: A→因果B→转折C。先是因为有A,所以预期B的出现,但是实际发生的C与之产生了不符合,甚至矛盾、冲突,这就构成了转折。从“明明”所表达的语气层面来说,一般有表示否定、不理解、谴责、批评、质问这几种语气。从这两个角度并结合例句来讲解,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词语。例如:我的书明明放在这的,可现在不见了。
“反正”
叫我报虫子也好,叫我自由撰稿人也罢,反正北京城里像我这号靠“爬格子”为生的主儿不多也不少。
反正是多种因素加在一起,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就发福了。(《关于减肥》)“反正”是情态副词,表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的周遍意义和主观情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情或话题的态度、看法,其作用是加强主观情绪的表达,如例2。二是在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同时,对前面的条件或情况进行概括,义同“总之”,体现语篇功能,如例3。有时在口语中重复使用,用作说话人说话时一种思维上的停顿或间歇。如反正,反正也挺那啥的,还不如就这样吧!但外国人掌握不好,于是就出现了“他周末反正不去看电影也睡觉”这样的句子。
“算是”
……那时我们那个城市还没有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所以我算是最早成为独生子女的那批人。
“算是”在不同的句子里大抵表示揣测、勉强、谦虚、权且等意义。所以可以归纳出“算是”最基本的意义:“归类”当人们对客观世界范畴化的过程的认知复杂模糊时,人们对一个事情的判断、评价,能做出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在这个综合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折合”。说话人注意到了归类时前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完全等同性,会用“算是”来表达这种细微的心理活动。所以“算是”的句子中有的会带有揣测、谦虚、勉强的语气。例如:大连算是湿润的了。而外国学生造出“我不算是知道他会这样做的”这样的句子就不对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培养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用新的语言学理论武装自己,从而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63楼2021-11-10 10:59
回复


    64楼2021-11-10 10:59
    回复
      对外汉语教师:双十一的起源和发展
      双十一的起源
      2009年中下旬,时任淘宝商城总裁的张勇和他的团队,为了做大淘宝商城的品牌,策划了一个嘉年华式的网上购物节,出于偶然地选择了“双十一”这个日子。选择11月,是因为它刚好处于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此时的天气刚好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
      但11月没有节日,只有被网友戏称为的“光棍节”的1111.11。于是张勇“一拍脑袋”:“那正好,光棍儿没事干就多买点东西吧。”看似偶然的故事,诞生了一个新的消费节点。2009年前,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双十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09年销售额为0.5亿元
      2009年第一个“双十一”,只有淘宝商城中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商户参加,但是超乎所有人预想,整个平台交易额是5200万元,这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我们没有想到,商家也没有想到互联网的聚合力量那么大。当天早晨,货就卖得差不多了,很多商家临时到线下补货,甚至出现董事长批条子直接从经销商地面店临时调货到网上卖的现象。后来,“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双十一的发展历史
      双十一从创立,到现在,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淘宝平台第一次举办的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只有五千万,而且参加活动的商家仅仅只有27个。第二年的时候,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36亿。第三年的销售额是52亿。
      第四年也就是2019年,淘宝平台的销售额就成功的图片了百亿大关,达到了191亿元,这一年对于淘宝双十一可以说是一个爆发点。在之后的几年内,每年的双十一交易额都在飞速的增长。2013年的350亿,14年的571亿,15年的912亿,16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207亿,17年1682亿,18年,也就是上一年淘宝平台双十一当天销售额成功突破了2000亿大关,达到了2135亿元。


      65楼2021-11-11 10:58
      回复


        66楼2021-11-11 10:58
        回复


          68楼2021-11-15 11:13
          回复


            70楼2021-11-16 11:13
            回复


              72楼2021-11-17 11:15
              回复
                想进入对外汉语行业 你的能力够吗?
                很多没有接触过对外汉语行业朋友不清楚教了学中文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其实教中文不仅需要外语能力,还需要有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今天我们就仔细聊一聊。
                做这行最大的挑战当然是你的汉语能力。很多人会说,“教汉语么,是个中国人就能教咯!”你让他们给你解释解释“了”的用法,他们可能会说,“简单,过去式嘛!”,你要真这么教外国人,他们的问题就来了,“‘明天我吃了饭就去找你’,为什么‘明天’也可以用‘了’?”就不要说“无论”和“不管”的区别之类的近义词辨析了。
                其次,你的教学能力,肚子里有货,但是如何教给学生呢?并不是所有语言学家都是好老师,教学需要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教给学生各种知识点,并能用有趣有用的例子带着他们练习,大家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学习英语的时候,是不是有的老师整堂课都在讲语法,但是下课后,发现自己还是说不出什么英语句子的。老师的个人魅力也会给教学加分,幽默的、表情丰富、亲和的老师更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下去。
                再次就是你的第二语言能力。你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你要说的知识点,那么最起码要熟练掌握一门第二语言。
                最后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不同国家对于相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评价,有些行为中国人认为是礼貌,外国人却认为是粗鲁,有些话可以问中国人,却不应该问外国人。还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肢体语言的禁忌,都是需要注意的,比方说,跟美国人说话,最好不要离得太近,而我们常用的“想一想”(像一休那样的动作)的肢体动作,在某些国家是表示脑子笨的意思。


                73楼2021-11-18 11:12
                回复


                  74楼2021-11-18 11:12
                  回复
                    老外不喜欢什么样的对外汉语老师?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一定都会被一些人喜欢,又被一些人讨厌,对外汉语老师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从教学能力,文化交际和个人魅力等方面说一说,外国人不太喜欢什么特质的老师。
                    上课说很多自己听不懂的话的老师
                    这方面可以归结为“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有一个“i+1”理论,意思就是语言的输入要在学习者原有的水平上再增加一点难度,如果太难,没有意义,学生完全听不懂,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想要放弃;如果太简单,那就有点儿浪费时间,所以这个度的把握就考验老师是否对学生的水平有比较好的了解,是否对教材和课堂进度控制的很好。
                    不断飙外语的老师
                    很多老师的第二外语很好,课堂上总控制不住和学生用他们的母语聊聊,其实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忌讳的一件事。一些老师只要学生有点儿听不懂,就用英语翻译一下,学生完全没有思考和反映的时间,这对他们的语言进步一点儿帮助也没有。之前一个英国学生跟我抱怨说,他之前学了80个小时,汉语口语没什么提高,老师的英语倒是越来越好。课堂上不是不可以用外语,但是要控制好用什么,怎么用。
                    讲的太多,没有练习
                    教外国人和教中国人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国学生能听懂我们说的任何话,所以输入式的上课也是知识的传授,完全没问题。但是给外国人上汉语课就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精讲多练”是核心的原则。一个语法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说出来”比“理解了”重要得多。
                    板书太乱
                    对于外国人来说,特别是零基础的学生,板书非常重要,一个声调,一个汉字的笔画,他们都会看得很仔细。所以作为初级水平学生的老师,板书一定要简洁工整,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不要写错,因为初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特别强,我们写错了,十分影响他们对于一门新语言的理解。
                    问太多私人问题
                    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西方人普遍注重个人隐私,但在很多方面,他们的隐私又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大众话题,所以一些不太善于跨文化交际的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的关心,却换来学生不解的质疑,作为汉语老师的我们,还是要多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隐私和禁忌。
                    太严肃,距离感太强
                    一些老师仍然觉得自己课堂上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让学生和自己保持些距离,树立权威性。这种想法也没什么错误,只不过第二语言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重在开口,重在沟通,如果老师能多微笑,更有亲和力,学生可能在心理上就不那么紧张了,也就更敢于开口了。


                    75楼2021-11-22 11:16
                    回复


                      76楼2021-11-22 11:16
                      回复
                        做对外汉语教师 外语重要还是教学能力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做对外汉语教师外语要好吗?英语不好就不可以去教中文了吗?其实,对于那些零基础或是初级的外国学习者而言,合理的使用媒介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但什么时候使用英语以及用多少,要结合学习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语言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适当调整。在这里还是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中高级水平学生,尽量多使用中文进行教学。
                        中英文教学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用英语教学的好处:
                        跟初级学生的交流
                        有效解释比较抽象的词或概念
                        挑战学生的翻译能力
                        用中文教学的好处:
                        最大化汉语练习的时间
                        有效传达较为复杂的概念
                        挑战学生的翻译能力
                        帮助建立新的语言表达思维,促进语言习得
                        有助于增强学生说汉语的信心,培养表达习惯
                        事实上很多的外国学习者表示很喜欢老师用中文教学和交流,这会对他们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的表达更加自然、地道!对老外而言,他想学的是中文,当然想尽可能在全中文的环境学习,而不是经常用母语交流。理解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对外汉语教师们就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中文老师来说,比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打好专业基础,积累教学经验,掌握正确、有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
                        熟悉自己的母语——汉语
                        这种“熟悉”的标准是: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及其最新动态;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可以使用规范的文字进行日常书写;表达流畅自然,小编曾听说过一位高中英语老师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后来却到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们先不管他是怎么获得这样的资格并最终成行的,试想这样的人多几个,岂不是误人子弟,严重一些可能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具备足够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习得、汉语教学,汉语测试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及其所处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基本情况,方便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迎合学习者的兴趣,融入到他们中间,更好地进行教学;同时,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要足够了解本国的文化,在适当的时候伴随语言教学将其传播到其他地方;
                        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相关知识
                        对外汉语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共同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虽然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教学内容,但是同样需要基本的教师技能,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教育技术设备,变换教育手段和方式,可以大体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和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对外汉语来说,媒介语固然重要,但是小编想说的是不要过度依赖媒介语,在学生有一些中文基础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中文进行课堂教学,再不断积累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媒介语完善课堂。


                        77楼2021-11-23 11:37
                        回复


                          78楼2021-11-23 11:37
                          回复


                            80楼2021-11-24 11:16
                            回复
                              老外学中文 时间的表达法
                              在中文里表达时间的语法和词有很多,如何正确使用是难点。老外学中文要想熟练掌握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那么在课堂里,我们该如何进行学习和锻炼呢?
                              前X和X前的辨析
                              错句展示:他前三年到过杭州
                              正确说法:他三年前到过杭州
                              语法解释:“前…”和“…前”的辨析(如“前15分钟”、“15分钟前”)
                              “15分钟前”指的是距离说话时15分钟以前的时间,指的是过去时态。
                              “前15分钟”指的是一段时间的前面的15分钟,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以是将来时。
                              情景展示(以学生熟悉的考试为例):
                              考试已经在15分钟前结束了。(考试结束发生在说话前15分钟,是过去时态);
                              英语考试前15分钟考听力。(听力包含在考试内,发生在考试期间的前面15分钟)
                              替换词语练习:
                              我 3年前/前3年去美国 ;
                              小明 5天前/前5天见小亮 ;
                              爸爸 1周前/前1周 出差。
                              替换场景练习:
                              他在美国住过5年,()在纽约,还有2年在华盛顿。【“3年前”或“前3年”】
                              他()到过纽约。【“2周前”或“前2周”】
                              “时候”和“时间”的辨析
                              “时间”指某年/月/日、几点/小时/分钟等可以用数字或数量来说表示的;一般前面或后面有时间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时刻或一段时间;一般以“……的时候”的形式出现。如“开会的时候”、“进门的时候”教学展示:
                              情景展示(以学生熟悉的考试为例):
                              考试的时间改在明天下午三点。(后面有具体时点“三点”,用“时间”)
                              考试的(),不许交头接耳。(“……的时候”)
                              替换场景练习:
                              现在是北京( )六点【“时间”或“时候”】
                              我上大学的( ),每周看一本书。【“时间”或“时候”】


                              81楼2021-11-25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