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佛法吧 关注:219贴子:43,280

《走路的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內容簡介:
千輻輪足是佛陀最後示現的遺教,揭示了一切的秘密...
  佛陀涅槃時,弟子大迦葉從外地趕至,於金棺外悲泣啼哭,跪求佛陀應有所遺教。此時,已涅槃了十四天的佛陀,從金棺中伸出雙腳,放光示現千輻輪相。佛法的祕義與內涵,便由這雙足展開了。
最簡單的事物,往往隱藏著最深的祕密...
  走路,是一件人人都會的事,因為它太簡單了,所以人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將走路和修行聯繫在一起。人們以為修行是無上的,是千修萬行也難以達成的。但是,走路,確實握有邁向成佛之道的祕密鑰匙。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每個人都會走路。為了健康,很多國家中,都有很多人,利用僅有的空餘時間來走路,但這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亦有人練習遠足,爬山,野遊,亦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瑜珈氣功中亦有走路的訓練,這些都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
  本書所介紹的「走路」,是釋迦牟尼佛的法寶,是一切諸法根本,是諸佛所珍藏。作者東北縱橫連貫《大藏經》中重要經典考證,向讀者揭櫫──從佛陀最初出家修行,乃至涅槃中間的各個時期,都非常明顯地指示,走路在修持路上的特殊地位。
  而多位作者弟子分享於走路中的實修體驗,更可讓讀者放下心中的疑慮,和他們一起共享走路所帶來身心蛻變的喜悅,見證走路所展現般若味重重的蛻變奇蹟!
目 錄
推薦序: 走向光明
推薦序: 發現生命真相
作者序: 走路中有諸佛秘義
佛言舉足功德不可比
走路與天堂地獄
走路中的修行
走路中的正念
走路中的正見
走路中的知足
走路中的功德
走路中無累劫修行
走路中的道德
佛說走路經行
走路中無盡的祕密
天人教太子走路
太子出家
善財童子學走路
菩薩向菩提樹而行
佛以轉輪聖王步行之法上忉利天
佛於水墻中經行收伏大迦葉
佛言舉足功德不可比
五百弟子觀佛經行
舍利弗隨佛經行
迦葉拜千輻輪光相
阿彌陀佛與走路
阿彌陀佛的經行道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此生走路成佛願
佛十大名號與走路
足下光明無上甚深
佛說如何念佛
附錄: 走路的實修分享
* * * * * * * * * * *
走路中有諸佛秘義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每個人都會走路。為了健康,很多國家中,都有很多人,利用僅有的空餘時間來走路。但這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亦有人練習遠足,爬山,野遊,亦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瑜珈氣功中亦有走路的訓練,這些亦不是本書所說的走路。
本書所說的走路,是於走路中修行。依此修行的標準來看,普通人們走路是不會走路。當一個人了解到,自己並不是真的會走路時,他對走路就是修行已經有所了解了。再往下了解,走路就會展現出修行的奇蹟。
由於走路在修持中所起的奇蹟作用,所以不同的宗教中,都有走路的訓練。但由於走路的作用太過神奇,所以此法常是秘密相傳。
僅於佛教內就有非常多的修行方式與走路有關,如普通禪七靜坐中有跑香,念佛法門有一步一聲佛號之走路法。
南傳佛法中,現代有成就的法師,都有自己的走路方法。如隆波田的動中禪走路法,阿姜查的內觀走路法,阿姜念的毘婆舍那走路法,還有馬哈西的實用內觀走路法。此外如一行禪師,葛印卡禪師,都有提倡走路之法。但是這些走路之法,與本書的走路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本書給大家所介紹的方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法寶,是一切諸法根本,是諸佛所珍藏。本書以眾多經文為依據,從佛最初出家修行,乃至涅槃中間的各個時期,佛都非常明顯地指示,走路在修持路上的特殊地位。
在佛涅槃時,大迦葉祈求佛應有所遺教,以指引後學眾生,於浩如大海的佛法中,修行秘法的重點在哪裡?此時涅槃十四天的佛,從金棺中伸出雙腳,放光示現千輻輪相。這一切都記錄在經文中。這樣重大的修行關鍵,為什麼不去親自查閱審思再三,然後再說走路一法,是對是錯,或是否可能可悟之類。
對於首次得見諸佛秘法,若尚沒有查閱經文前,不可妄加評論其真偽。在自己還沒有實際修持時,不應評論此法可行不可行。即便自己已經過實修,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那也是自己那些地方出了問題,而不是諸佛秘法有問題,這是對諸佛秘法最基本的尊重。
本書所以將此諸佛秘法介紹給讀者,是為了分享諸佛秘法在我們自己身上所發生的神奇變化,為了讓有緣人及追求者,一賭諸佛秘法光芒的炫麗。
為此我們將如是禪同修們的部份走路的心得,提供給讀者參考。我們亦歡迎海內外有心人,到美國如是禪中心,實地觀察參訪。或與我們同行數日,體驗此神奇妙法,展現在自己身上的神奇感受,那時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是有多麼幸運。


1楼2016-11-09 12:24回复
    走路的秘密
    东北著
    走路的秘密序
    学会走路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骄傲的事。
    走路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是最简单的事。
    走路对于一个智者来说,是灵感获得的最佳方式。
    走路对于一个长寿者来说,是习惯与爱好。
    走路对于一个治病者来说,是不苦的良药。
    走路对于一个爱美者来说,是免费的美容秘霜。
    走路对于一个减肥者来说,简单有效。
    走路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有无尽的秘密。
    走路对于此身成就者来说,是无上法宝。
    简单的走路中,有着极深的秘密,这是生命本身的秘密。若能了解此简单的走路,就是了解了无限的法界,就是了解了走路中此刻的光明,就是了解了过去、未来乃至无量久远。若成就了简单的走路,就成就了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成就。若了解了走路的智慧,就拥有了一切智智。因此,走路是一切人不可不知的头等大事。
    本书将带领读者,逐步深入走路的各种秘密。本书的目的是让热爱走路的人,从此知道自己为什么走路。同时呼唤不喜爱走路的人,从今加入走路的行列。若学会走路你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所有的痛苦都将消失,你所有的的成就都将达成。能站立行走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点,能觉知而行是进入究竟解脱的不二法门。因此了解走路的秘密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圆满觉知的走路是心性修持的最高峰。


    IP属地:山西4楼2017-12-07 09:16
    收起回复
      走路的秘密
      无量的光明
      走路的最高状态名之为道
      走路的内心宁静名之谓德
      走路就是知足
      走路就是光明
      走路即是智慧
      智慧即是清醒
      简单的走路即可获得减肥美容长寿和智慧
      轻松的走路即可进入不可思议的奇迹领域
      自在地走路即可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IP属地:山西5楼2017-12-07 09:20
      回复
        走路的秘密
        每一个正常的人,所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就是会走路。想要去哪里就去那里,双脚自动运行。如此简单,如此自然,如此普通的走路有什么秘密呢?自然就是秘密,简单就是秘密。简单是所有秘密中最深的秘密,是秘密中的秘密。这些秘密中的秘密就隐藏在普通的走路里。
        走路真实有秘密,而且有重要的秘密,有不可不知的秘密,有人生当务之急的秘密,有梦寐以求的秘密,有不可思议的秘密。也许你很忙,对走路的秘密没有兴趣。但你不想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忙,为什么这么辛苦。你若想结束这种辛苦或从辛苦中走出来。就应学会走路,学会走路就会简单地从各种困境中走出来。这就是走路的秘密。
        知道就没有秘密,不知才有秘密。所谓秘密只是不知或无知而已。本书所说的无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是一个人对自己不知如何在走路的无知。尽管每一个人从小就会走路,但并不知道自己怎样在走路。此种不知就是本书所说的秘密。
        当然每一个人对会说,我走路我自己怎么会不知?我不知我怎么能走路呢?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对自己行为的觉知。但这种觉知的程度很少,只是大致上知道自己在走路。由于走路如此简单,身体会自动在运作,所以走路时你可以想很多问题,计划很多事,观看很多景象。就是这些不得不想的问题,不得不处理的事情,不得不看的景象,使人忘记了怎样在走路。因此我们对走路的了解甚少,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忘记自己在走路。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走路的不清楚。不清楚的意思并非忘记会走路的能力,而是于走路中,遗忘了自己对怎样在走路的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走路有太多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名为无知。这种对自己走路的无知会造成一个人一生中,过多的痛苦与悲哀。而这些痛苦与悲哀是多余的,是没有必要的,是可以避免的。免除这种痛苦与悲哀非常容易,那就是只要对自己的走路稍许有所了解,很多痛苦与困难就烟消云散了。
        我们人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中,此相对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有两个对立面。亦即有好就有坏,有得就有失,走路既然有功德,走路亦会有罪过。
        为什么说走路亦会有罪过呢?现代很多球类竞赛规则很有启发性。比如足球比赛中,球入甲门是乙方胜一球,这入门的一球,不论是乙方踢进,还是甲方不慎自己踢进,都是如此。都是踢进球,踢的方向决定一切。往对方的门踢,避免往己方的门内踢,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不慎将球踢进自己球门时,不论借口动机多么堂皇,输了一球的事实是不可更改的。
        人们的走路也是如此。走路有方向,走对了就走向天堂,走错了就走向地狱。走对了就功德无量,走错了就罪恶滔天,于中不论你的动机与借口,后果都是一样。
        什么是走路的方向呢?所谓走路的方向就是内心,走向内心就是清楚自己。若能于走路中清楚自己就是走对了方向,若于走路中忘记自己就是走错方向。
        走路的方向是心内行。走路的方法是觉知。向心内觉知就是方向方法正确。向心外行即便是觉知亦是方向错误。向心外求索又无觉知就是方向与方法都有错误。


        IP属地:山西6楼2017-12-07 09:26
        回复
          走路与天堂地狱
          为了让读者能简单地进入了解,本书也只有用白话方式来引用佛经。因此本文所述经文只是原经文的解读,并非原文。为了让读者参照方便,本文会标明经文出处,以便让读者对照参考。
          走路可以治病,可以美容,可以长寿,可以宁静,可以不可思议,这些读者都可以自己证实,以世间法来说是真实语。于走路中,若不分辨疾病也不追求健康,只是走路,疾病即可不治而愈。于走路中,心正行直自然美容,神气相合自然长寿,身心无诤自然宁静。若能了知生死自然可成就不可思议。
          虽然以上五种方便说,对某些人来讲已经非常重要,但对于人生本来可以达成的无上大自在来说还是相差太远。也就是说我们对走路的秘密还是了解太少。了解太少是说明未能正确地走路,或者说于走路中对自己的觉知太少。
          走路有功德,这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秘密。为了功德,人们做尽了好事,但是做尽了好事的人并没有了解功德的意义。因不了解功德的意义,盲目而行,结果是功多而德少。盲目之功即是业。功多是造业多,德少是内心清净少。盲目而行造业累累,而其心难以清净。正如世上的事,不明秘密不知技巧,虽多辛苦累得半死,却成效甚微。
          为了功德,人们最常做的好事就是布施。施者来生得大富,施者死后可以升天。施力施物,施财施宝,施者期望如此行施可得来生无量福德功德,如此行施可以积蓄福德资粮。其实这种对来生的期望就是轮回的期望,而轮回是痛苦的根源。因此这种功德福德不真实。说其不真实是说这些都是人天福报,这些都是变化中事。是说这些都是因果轮回中的过程,既不长久也不真实。
          那什么是真实呢?无变化才是真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才是真实,无和合无对待才是真实。如是真实就是众生的自性,亦即众生的佛性。修行中功德的真实,就是靠近自性的过程,就是接近自心之佛的过程。
          《大般涅盘经》中,佛说假使以马车百辆运载无量金银珠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假使复以大象车百辆,载大秦国种种珍宝,及其国女人身佩璎珞,数亦满百持用布施,仍然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复以同样珍宝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
          向佛举足一步就是向自性一步。是向自己觉知一步,是于清楚明白中走路一步。
          凡夫之人不论心有恶事善事,都是心中有事。心中有事,事事相缠,心无休时,永不得知自己所作所行。若欲觉知自己所作所行,则心中诸事必须休息,心中的事与心中觉知,此二者不能同时具在。于人心中,有事则有想。事想若在,觉知不在,觉知若在,事想不在。而凡夫从早至晚心中充满乱想,因无时不在乱想而致使自己从来未曾觉知,所以凡夫之人无有自知之时。
          因不能自知自己的举止动念,所以“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经》)。
          由此可知任何人于举止动念中若不觉知,就是造业,就是造罪。
          凡夫之人,生生世世纵情思虑,徒自劳形,虽倍受辛苦却于事无益。不过人命无常犹如风中之烛,一口气吸不进来即便死去,火化归土,此时地狱饿鬼**之报当自身受。如是三恶业报,不可以钱财宝物抵换,亦不因嘱托哀求而得解脱。痛苦无尽,望赦无期,独自遭受此苦,无有能代受者。亲朋好友帮不得忙,于受苦时亲朋好友已不知去向。莫言我今生无有此罪,就不恳切忏悔,殊不知即此不觉不知已是无量罪过。所以经中说,凡夫之人举足动步无非是罪。又因过去之世皆悉成就无量罪业,追逐行者如影随形,今日若不忏悔,罪恶日深。所以包藏瑕痞,佛所不许(《佛说佛名经》)。
          人应忏悔,忏悔于举止动念举步动步中,对自己曾无所了知。那如何忏悔呢?若有人能从此之后,时时了知举止动念,举手投足,即是真实忏悔。
          凡夫之人因不觉知,而随顺妄想而行,因此步步黑暗,步步无明,步步不觉不知。《道地经》中说,凡夫之人“举足灭下足灭”,步步之中,觉照之光处于熄灭,因此罪业深重。因步步不觉不知,“随其举足,是谓步步趣死,步步趣命尽”(《中阿含经》)。


          IP属地:山西7楼2017-12-07 16:27
          回复
            因凡夫之人在世间时步步不觉,是故于地狱中下足时双脚骨肉散坏,举足时脚又生出,亦即于举足之处施以无法承受的惩罚。因此下地狱者于向地狱行中,即已被狱卒索挽步履锋刃之路,路有铁刃如刺,刺长十六指,每步五百铁刺,于步步中刺穿双足。罪者悲啼号哭(《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于普彼地狱之中,下足时其脚则被熔化,举足时则还新生,新生之足皮肉更软,其脚触熔之时更是倍加痛苦,苦恼无量,罪人于中极大怖畏。
            于转印孔地狱之处,有千辐转轮疾转有如电锯破髀切踝,骨破髓出。足下有铁钩,钩破其双足,罪人受大苦恼。恶业行人如是无量百千年岁受阿鼻苦,利刃穿耳铁犁耕舌,无量恶苦,不可忍耐,如是惩罚都是因为罪人自造之罪所致。
            于灰河地狱中,罪人举足下足,刀伤其脚,剑树雨刀从毛孔入。罗刹以叉叉出其心,罪人躄地闷死,死后复活,一日一夜反复刑罚五百亿生五百亿死。罪人饥渴逼故,张口欲食,剑树雨刀从舌头入,透入身内,解腹裂胸,闷绝而死(《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于剑林地狱中,自然炭火至罪人膝,其火广大无有里数。此时罪人因邪念见其炭火谓是好地,随即入于火中,因此火烧其皮,以及筋肉血脉。若还举足其足平复如故(《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于峰严地狱中,火满其中,无烟无焰,狱卒令罪人行其上,往来周旋。罪人两足皮肉及血,下足时则被热焰烧尽,举足时则脚复原。如是无量百千岁,受极重苦,终不得死,要待不善业尽,罪人方可得出(《中阿含经》)。
            粪尿大地狱中,满中粪尿,深无量百丈。粪尿大地狱中生众多虫,其嘴如针,此虫钻破有罪众生双足,破双足已,破腿破腹破胸乃至破头。罪人于中如是逼迫,无量百千岁,受极重苦,终不得死,要待恶业尽,罪人方可得出(《中阿含经》)。
            泥犁地狱中,经百千岁,有烧铁地,令罪人于上烧铁行。复烧火山,令罪人站于其上,血肉即时消熔,举足时脚又生出。经百千岁后,又令罪人于热锅中煮。其罪人于热锅中煮经百千岁,极令苦痛而不命终,要待罪尽,罪人方可得出(《诸经要集》)。
            阿毗至大地狱,一切众生因有各种不善之业的果报经无量时,受诸痛苦已,地狱四门方见开放,于门开时,地狱中诸众生,闻声望去见门已开,立刻向门而走,越走越快乃至奔跑。于心中想,我今以此机会必可逃脱,此后当不再受苦。但向狱门时,其身体又生炽燃猛烈之火,譬如壮夫执干草火炬逆风而走,彼火炬既燃因风炽盛。同样如此,此罪人因想逃脱地狱乃至奔跑,又因此奔跑,其人身体之火更加炽燃。欲举足时血肉俱散,欲下足时血肉还生。及到狱门,门还闭。此地狱中众生于此炽燃热铁地上,不停驰走,仍不得出,其心闷乱,覆面倒地。既倒热铁地上,罪人因此全身皮肤被烧遍。既烧皮肤已,次烧其肉。既烧肉已,复烧其骨,乃至彻髓。烟焰洞燃,其烟澎渤,其焰炎赫。于烟焰相杂中,罪人热恼倍增。彼罪人于地狱中受极严苦。如果罪人诸恶不善之业未能灭尽之时,不得命终。往昔所造所作之业,一切悉皆于此报应(《起世经》)。


            IP属地:山西8楼2017-12-07 16:32
            回复
              为什么在地狱中,一再严酷惩罚罪者双脚?这是因为其罪者,在人世间的有生之年,从未觉知过自己的双脚。人生一世中对双脚忘记有多深,死后于地狱里就遭受多么残酷的惩罚。这个惩罚并非来自外力,他是生命的自然调整,是内在的教育课程,以便有朝一日开始觉知自己双脚。地狱的过程是生命自己治愈的过程,是生命自己平衡的过程,业力就是那需要平衡的数据。所以这是任何外力都帮不得的,那个平衡的达成是在内心深处。因为那个不平衡当初就是在内心发生的,这中间不会有任何差错。
              一切困境,一切痛苦,一切烦恼,都是自我造成的,与外在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没有关系,所以解决问题亦得靠自己。其实一切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亦只不过是内心的不平衡而已。人们渴望的内在平衡是可以发生的,不但是可以发生的,而且是自动的,你只要不再创造新的不平衡就可以了。不再创造新的不平衡的方法是时刻清楚自己。清楚自己的过程名为觉知,而觉知的起始点就是自己双足。觉知自己的双足名为足下光明,此足下光明可坏一切地狱之苦。一个人因不觉知自己的双足而下地狱,因觉知自己的双足而免地狱之苦,若能更深入觉知自己的双足一步则天堂自来。
              很少有人能觉知自己的走路,这不是因为觉知自己的走路有什么天大的困难,而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不觉知自己,而且这种不觉知自己的习性非常强大,因此普通人未经训练是没有办法觉知自己的。因为不能清楚觉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名谓不觉知。人是以不觉知为觉知的,人是以不知道自己为知道自己,当然会有某种相似的知道,这样的知道也只不过是胡思乱想而已。
              凡夫之人,于举足下足时沉溺于胡思乱想,因此妄想相续不断,以至于终其一生无暇顾及真实的自己。既然顾及不到自己,所以未曾对自己有所了解。因不曾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不知所思所想为何,不知所作所为为何。虽然好像能够为自己作主,其实作不得主。如生死大事作不得主,何时停止心跳,何时停止呼吸都作不得主。连生时为男为女,肤色国度族性,都作不得主。不但作不得主,而且还不知自我作不得主。
              一个人,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无主的,非但无主而且无奈。对一切不顺心意之事都无可奈何,任凭命运的摆布。无主无奈又无力,于强大的业力之前无力抵抗。即便是不可一世的英雄,一口气不来即成死尸。所谓的英雄亦只不过是业力的嘲讽,只不过是业力强大的代名词而已。
              人虽无奈无主无力,却从不自知,还误以为可以作主,还误以为对自己的命运可以有所改变,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误将业力报应的结果,视为自我奋斗的成就。只顾强化外在的进取,不求内心的清明。即便有心修持,仍不能出离有为之法,只知浅显粗糙之说,不解自性甚深之理。所以如此是人们无始以来未曾真实了解过自己。
              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最明显之处就是连自己的走路都不了解。其实走路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简单的行为。双脚不仅是一个人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基础,双脚也是全身重量最聚集处,是压力最强之处,于行动中是动作最大之处。就是这最重要最明显最突出的生命之处,居然未曾了解。为什么未曾了解呢?或许没有时间去了解,或许没兴趣去了解,或许觉得没必要去了解。因为人不论活了多少世,总是有想不完的事,想得如此忙,忙得不可能知道自己,几乎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人的进化从脚底开始,至头结束。人的生命力在双脚上体现得最明显。年轻人走路时好似足不踏地,飘逸轻松矫健。而老年人则步履艰难,重如千斤。所以说人从脚上开始老。人之将老喻为半截身体已被土埋了。
              在人们拥有健康的双脚时,不论它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人们都不知道珍惜,也都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不能了知双脚的意义和秘密。只有当人失去健康的双脚时,人们才会珍惜,才会渴望再度拥有。这种渴望多半是在不可能时才会发生。正如青春与健康,只有失去时,人们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同样人也只有在失去走路的能力时,才知道双脚的价值。但那个知道也仅仅是个象征,也只是知道没有双脚的不方便而已,还是不能知道双足不可思议的意义和秘密。
              不过事情没有如此简单,生命不会只向一个方向倾斜,生命会自动校正其方向。凡是你在人间忘记的,在地狱中都会强烈感知到。你将自己的生命忘记有多深,就会有多深的地狱。你离真实的自己有多远,就是你在地狱所需要煎熬的漫长时间。
              人们所以不能了解自己,是因为在生命的每一个具体的当下并没有和生命在一起,而是和头脑思想在一起。


              IP属地:山西9楼2017-12-07 16:39
              回复
                不了解自己的人,以编织头脑的故事来替代真实的生命。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的虚妄,而迷失自己的心性。
                人以编织头脑的故事而尽力忘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现世或来世都给自己制造出不可思议的痛苦。不了解自己的人,于现世中进行人为的选择和分别。贪爱顺境,嗔恨逆境。人都希望得到一切,却不愿意失去。因而造成事前的紧张与事后的焦虑,甚至失眠,身体消瘦,或胃部紧缩而产生痛苦。所以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无钱会痛苦,有钱也会痛苦。无钱时的痛苦是因为生活艰难,朝不保夕,为下一顿饭都要发愁。有钱时的痛苦,是如何守住钱,如何支配钱,如何计划投资,也是一大堆痛苦,甚至比没有钱还痛苦。从中可知,有钱没钱都不是痛苦的原因,都是痛苦的借口而已。
                一个独身之人因没有异性伴侣而痛苦,而有伴侣的人又因为有伴侣而痛苦。有家痛苦,没有家也痛苦。人们就是这样在相对世界的矛盾双方处努力寻找痛苦,辛勤地制造痛苦。而相对世界的矛盾双方就是一切处。相对世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现象都是矛盾双方组成的,而且矛盾的双方以相互强弱而贯穿矛盾的始终。相对世界矛盾的双方就是一切处,在矛盾双方都能找到痛苦的人,就是在一切处寻找痛苦的人。这种人本身就是痛苦,这并非是: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中有痛苦,而是痛苦的人,在事件的幻化中看到其痛苦的自己。
                人若不了解自己就是痛苦,就会一再想摆脱痛苦。于摆脱痛苦中,人又创造了更大的自我,也就是创造了更大的痛苦。因为痛苦从本质上是不可以摆脱的,它并不是真实的,它是想出来的,是自己头脑分析的结果,是头脑不断取舍、思考、分别的结果。
                于头脑的分析中,痛苦与快乐只是一念之差。人之生生世世什么都把持不住,到处都是无常,而唯有一件事,就是几乎从来未错失过制造痛苦的一念之差。可见人制造痛苦的能力既有效又精确。无知之人于一切事盲目骄傲,唯有制造痛苦一事都很谦虚。不以为自己会制造痛苦。虽然人们都不认为会为自己制造痛苦,事实上却没有人不在为自己制造痛苦。
                人由于不知痛苦是自己制造的,不知自己就是痛苦,而将痛苦的原因推卸给他人,又以此引发更加深重敌对怨恨的痛苦与因缘,此痛苦又引发新的痛苦因缘,如此恶性循环名为轮回。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这是因为人并不了解自己,并没有真实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活在未来与过去的想像中。人是以总结过去、计划未来而度过一生,是以错过当下的方式度过一生,人们一生是头脑的一生,是妄想的一生,是不真实的一生。
                一个活在头脑的人不知当下是什么,他的双脚并没有真实地踏在大地上,他只是活在头脑的痛苦世界里。这样的人,生命中最真实的每一步应有的喜悦,都淹没于想像的痛苦之中。
                就像电影院的银幕上的焦距没有对准时,影像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人,他的人生焦距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他的焦距并没有在当下的银幕上,而是投射在银幕前或银幕后,因此他的人生没有明确的图像。也就是这种人没有明确的人生。
                错过当下的每一刻,这是不了解自己的人最标准的样子。
                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标准的样子,因此,不论什么地方,什么种族,什么国家,什么样身份的人,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为什么有痛苦?答案也是一样的,因为我就是痛苦,我就是痛苦的制造者,身体就是痛苦集聚之处。因此佛说:“心为恶源,形为罪薮”。


                IP属地:山西10楼2017-12-07 16:45
                回复
                  当一个人开始和生命在一起而不是和头脑在一起,是和当下在一起而不是与过去未来在一起,他的痛苦就开始消逝了。
                  当一个人开始从身体上最容易觉察的部分来觉察自己时,对外界变化的注意以及对变化的分析就渐渐停止了。也就是说制造痛苦的过程结束了。痛苦若没有新的力量来填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没有作用了。
                  一个人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如何走路,不与自己的走路在一起,才会让头脑有机会制造痛苦。若能与走路在一起,头脑就没有时间制造痛苦。没有痛苦是一个很美好的感觉,就如久旱逢甘雨,饥人得佳馔。
                  人的双足就是人生大厦的基础,若不了解双足就是对人生基础的无知,因此无知,而后患无穷。了解双足是获得快乐人生的开端。由此可知了解自己的双足关系重大,重大到让人无法相信。天堂地狱之门就在每一个人的足下,如是说很难令人相信,不相信没有关系。不论你相信与否,了解与不了解自己的双足,确实是通往天堂地狱的分水岭。
                  对于知道自己如何行走之人,佛说如是之人,“举足一步,天堂自来”(《善恶因果经》),名为最上善人。
                  这是因为于走路中了解自己的人,即是行觉知行,即是随佛而行。如是行即是布施行。如是行即是守戒行,即是十善行,即是清净梵行,即是慈悲喜舍四无量行。
                  前面说到不了解自己走路的之人,死后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尤以双足为甚,下足时脚既烂坏,举足时脚还复生。而升天堂之人,举足下足众花铺地,地如锦缎,路是七宝而砌成,路旁之树金宝所成,流出香甜饮料,胜于美酒,色香俱全,饮之不醉。四周天女歌舞,不可譬喻。有莲花园,种种莲花于池中开放,或有一色莲花,或有种种色莲花,其叶色彩美妙庄严,有青黄赤白等等莲花,悉皆美好庄严。若花青色即名青色宝叶,若黄色则名金色宝叶,若白色则名银色宝叶,若红色则名赤色宝叶。如是无量种种大宝莲花,天中如是大宝莲花中,生彼天中之人,心生欢喜(《正法念处经》)。
                  有可爱园林,之中有游戏之处,有种种音乐,闻其乐音,天人意生爱乐,而心生欢喜。天众天女以欢喜心入此园林,林中有众鸟鸣唱,美妙婉转,一切七宝所成,其地柔软,下足则容,举足还起。花萎微风自除,除后更生新花,天人若有所需,其物随意即至,种种殊胜之处不可尽说。六欲诸天上,天中倍受欢乐,嬉戏游行,处处更加美妙(《正法念处经》)。
                  这是于人间知足之人,于行路中觉知自己的人,因觉知双足行路而免于杀盗淫三种身所造恶业,免于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四种口所造恶业,免于贪嗔痴三种意所造恶业,免于十恶而至十善。所以觉知自己走路名为善法,不觉知自己的双足,身口意即造十恶,是故不觉知即是恶法。
                  世间一切恶业与不觉知同名。人因过于乱想而无法觉知自己,因不觉知自己而更迷于胡思乱想,以乱想代替真实的生命过程。所以,人事实是活在梦中,置身梦中虽然有真实感,但梦并非真实。于梦中,若有罪若无罪都只是梦,梦中之罪,追究其根源是因为做梦,而所以做梦是因为不觉知自己。所谓不觉知自己就是于走路中不知不觉。是故于走路中不知不觉就是罪,若有知有觉就是善。若从未觉知,其罪不可数无有量。


                  IP属地:山西11楼2017-12-07 16:49
                  回复
                    走路中的修行
                    洞察生命的真相,达到心灵的顶峰,名为成就,进入此成就之路乃至达成圆满,名为修行。人们将各种致力于心灵解脱的努力亦名为修行。修行一词有其极大的秘密。
                    此修行二字几千年来于东方已家喻户晓。但对修行二字的真实秘义,却极少人知晓。人们通常的解释为:修持中的一切均为修行。既然如此,在这包含一切的修持当中的一切,当然也应该包括修持者的行为,或者更明确地说,亦应包括修习自己的行走。不过这一点,常常是被忽略掉了。然而被忽略掉了的这一点,却是修行中的关键。忽略掉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头脑不喜欢简单的事,人们的头头脑脑喜欢复杂艰深。
                    人们是头脑的奴隶,人们都依头脑行事,所以对修行就是修习自己的行走一事,无法接受,认为修行不可能这样简单。
                    人们不知大道原本简单,只信头脑的肤浅加复杂,大道与头脑这二者是不相应的,这种不相应,使人们逐渐忘失了修行二字的本义。因此不论修行二字多么简单明显,人们还是一再错失了悟的机缘。人们很将修行与自己的走路联系在一起,很难相信修行就是修正对自己走路的不觉知。
                    总之现在人们对修行二字已有太多包装,修行二字平易已经消逝。人们将修行推向高不可攀,忘失了法性的平易与平等,已不知真如大道人皆可修人皆可行。修行二字平等地适合每一个人,修行二字本来就是修正自己行为,就是修正自己的举足下足,于自己的双脚上,开始洞察自己的内心,让光明从足下升起。
                    不过走路太简单了,所以人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走路与修行联系在一起。人们以为修行是无上的,修行是神秘的,是千修万行也难以达成的。
                    所以人们更难将修行与走路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地明显,人们无法相信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举足下足。因为这太简单了,而修行应是至高无上的,走路不用修,从小就会的。这是极大的误会,人们以为自己会走路,以为自己了解自己。
                    实际上人们从来就不了解自己,人们不知道自己从来就不会走路,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走路,不知道走路可以走到何处。人们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事实上甚么都不知道。连自己来自何方,死时去向何处都不知道,连自己的举手投足都不明了。
                    佛说,世界颠倒众生颠倒。众生颠倒是说,人的头脑是反效应的。人们头脑的反效应,使人于可以听懂的地方听不懂,反而于根本听不懂的地方以为自己听懂了。修行一词,如此明确明显明了,而人们于此却不识不觉不知。这就是走路的秘密之处。


                    IP属地:山西12楼2017-12-08 09:50
                    回复
                      走路中的正念
                      与走路有关的另一个名词是正念,很多人都以为正念是指正确之念,不是邪念。人们以为正念的明确体现就是善念,而不是恶念。
                      于深义中,善恶不可分别,于第一义中,不分正邪。而正念是不应远离第一义的,正念与第一义是同名,同名为诸佛不二之法。
                      正念一词会被头脑很深地误解。所以,佛经中有关正念一词,诸经中有大量的解释,而佛所解释的与人们的解释却相反。很多人将正念解释为正确思念或善良之念,这些都是有念。而佛所说正念是为无念,而无念并非如其字面之意。
                      无是无妄想,念是念真如。无妄想,是于六根对六尘时无妄想分别;念真如,是于六根对六尘时保持觉照观察。而般若观察的真实与否,二者只差有念与无念。有念即没有般若观照,无念的观照才是真实观照。
                      但事实上,对般若观照很少有人有兴趣,非但普通人对般若观照没兴趣,即便是专业修行人对观照也很少有有兴趣者。谁管什么是有观照,什么是无观照。一般所谓修行,就是积德,不做坏事一心向善就对了,哪有那么多名词。
                      这种不求甚解的行为,掩饰在善心的旗帜下,又貌似不分别,并不是真分别,亦不是真的善。强调积德就是分别,讨厌名词就是嗔忿。大雄诸佛秘义就是这样被一再遮掩,无上甚深微妙法已被尘封三尺,所以正念一词之义,已由无念逐渐转变成有念。
                      正念有时名为无念,很多人对无念一词听了就会萌生恐怖。所以佛才告诫弟子,有念即是凡夫,无念即佛。石头亦无念,树木尸体都无念,这类无念中没有光明没有觉照,而佛之无念,是同清楚光明观照同在的无念,此无念是真如之念。
                      佛说正念即是无念,而人们将此无念解读为有念,如此解读与佛意相反,不懂佛之秘密,依头脑妄想之说贻误后人,若以头脑妄想猜测佛经,常会与佛义相反。
                      于真如自性中,本无正念邪念,也无有念无念,无诸分别。因为世人执著正念,随顺世间故佛说正念,此处谓佛不与世间诤。为示有念即是邪念,随顺觉照故佛说无念。因因缘故佛有所说法,于真如中实无法可说。
                      无思无念,无诸分别,不离觉照,正是知足光明行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的走路就是正念。正念无念。于无念中方有觉知的光明。无念才能无相,无念无相才有真实观照。


                      IP属地:山西13楼2017-12-09 09:29
                      回复
                        走路中的正见
                        与走路有关的名相还有正见,正见一词于佛学字典中,已解释成正确的知见。已解释成头脑之知,妄想分别之见。但是佛说无见之见名为正见。若将佛之无见之见,解读为有见之见,是违背于佛,不是随顺于佛。
                        正见一词于佛经典中有成百上千处,都在说无见之见是名正见。
                        于《佛说华手经》中,其正见者无高无下等观诸法。无一切见即是正见。正见者不可言说。是见无称无量是名正见。
                        于《大宝积经》中,佛说悉观诸法自然,是名正见。以见诸法无形无色者,乃名正见。
                        如法而住是名正见。愿向菩提是名正见。得毕竟道是名正见。无作无作者是名正见。无觉无观是名正见。无念念处是名正见。无作无思是名正见。无一无二是名正见。无增无减是名正见。无取无舍是名正见(《大方等大集经》)。
                        无差别见名为正见(《信力印法门经》)。
                        云何名为正见?一切法寂灭,念相不生不灭同于涅槃。如是亦不念,不分别一切法(《持世经》)。
                        佛说世间正见是说懈怠小劣者法。圣贤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一切诸见皆从虚妄缘起。舍利弗,若作是念此是正见,是人即邪见。舍利弗,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佛藏经》)。
                        分别诸法此则名为深坏正见(《佛说华手经》)。
                        正见即是平等法。若平等法可见者,则非平等。若能不见诸法平等,是则名为见于平等。所以正见者无所见。有所见者,即是头脑妄想之见,是名邪见,是名不平等见。
                        正念正见与第一义是相同的。正念正见与第一义与知足光明行亦是相同的。无念无想、无分别、无所见,正是知足光明行的要点。知足光明行中无思无想无分别,是故大迦叶说,知足下光明即是正见。佛法的微妙处是不许猜想,只许观照。


                        IP属地:山西14楼2017-12-09 09:32
                        回复
                          走路中的知足
                          与修行相关的另一词是知足。知足一词被解读为,于诸任何境况充满感激,再不奢望更多更好,名为知足,如此即可常乐。如上所说是世间知足,是随顺世间分别妄想之说。
                          《正法念处经》说:知足比丘诸根不行色声香味触法境界之中。
                          修行者欲达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知足法是最佳入处。行此知足光明法即可六根清净。
                          《圆觉经》说: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六根清净是入道之门,知足之法是六根清净之门,那什么是知足之法,如何行知足之法对修持者来说就必须先了解清楚。
                          《正法念处经》说:若乐觉知法,在林而行禅,正觉知谛相,则得无上处。
                          若欲修学诸佛般若观照之法,应于林中经行,如实了知自心,则可得无上菩提。这段是说入道之门是经行,由此经行可达无上菩提。可见知足之法,等同于经行之法。
                          《正法念处经》说:一切善法中第一真法,独行比丘好行善业,行林树间善寂灭行,所谓独行比丘,寂静调伏,心无所畏,一切处乐,若在山谷若在山窟若草堆遑,心无偏著,其心正直,独行比丘有七法利益,何等为七,一者知足心常欢喜,二者心常清净,三者世间所敬,诸天所护,四者离恶尘垢,五者善法增长,六者一心正念净身口意解脱现前,七者离于垢法成就白法,以独行故能破无量无始流转烦恼怨家。
                          这一段经文是说,一切善法中第一真法就是经行走路,走路法就是知足法。
                          《正法念处经》说,知足法者利益安乐,若沙门婆罗门,身心知足,知足为伴,知足为救。成就安乐知足之人,于一切处无所追求第一安乐。眼不贪色,于无量色不生希望,亦不分别,若见色相心不忆念,不求过去可爱之色,不爱不乐亦不希求,不生欲心,亦不生念,不生味著。
                          行知足法之人于一切处无所追求,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念不想不分别,无欲无著。
                          《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说:是谓游趣知足法门、善步法门、王步法门、如步法门,欢喜知足法门,是无量无边法门中的总持法门。
                          佛法中有总持法门,而且总持法门无量无边无有崖际,一切总持法门都是诸佛不二法门,都是一法,都是无上觉知之法,这是诸佛如来以方便说,付嘱护念依佛所行者,必须行此知足光明行,修此根本法,修此经行法,修此走路光明法。
                          事实上了知自己双足的秘密,才名为知足。这不是对理念的了解,而是修行人的实际证量。实际上对自己的了知,能了知自己双足之人,天堂自来。不知道自己如何行走之人,于地狱中受铁刺穿足之罪,受热铁熔足之苦,受割截双足之罚。知足而行者则受诸天快乐,以此而说知足常乐。
                          以上二词“修行”、“知足”即是秘法,即是秘义,即是口诀。可怜天下修持者,踏破铁鞋,双脚血泡四处求索,却不了解其所追求,只不过是了知此双足而行之法。一切秘法之门,唯此修行知足,其余非真实入处。
                          走路于修持中如此重要,因此几乎所有的宗教导师都以走路成就,成就后,都在教导走路。印度教拉玛克里虚那,是孩童时于奔跑中成就的。
                          基督教旧约先知摩西,在受上天启示领受十戒前曾在旷野生活四十年,终日行走。耶稣于成道前,在沙漠中走了四十天。
                          中国道家的始祖老子亦是走路成就的。真正的宗教导师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走路成就的。
                          众生执著颠倒,所以祖师无法直接指示走路的秘密,只好譬喻。只好将修行知足的秘义深深地埋藏在普通的文字里。譬喻又正好可以护持正法常存,以待善业成熟之人得以继承。是故诸佛菩萨善护法城,因此我们今天才有机缘得见修行知足,知足光明,光明普照之法。


                          IP属地:山西15楼2017-12-09 09:40
                          回复
                            走路中的功德
                            佛讲经四十九年,有许多故事在喑喻走路的重要。更于许多经典中直接指出走路的功德。佛经中,将觉知的走路名为威仪行,或者名为行经,或者名为经行,或者名为举足下足,或者名为种种三昧,或者名为定,或者名为光明,或者名为总持。
                            佛说,为佛弟子应知省觉应常经行。《出曜经》中佛说经行有五功德:一者可远行,二者多力,三者消宿食,四者除病,五者速得禅定。
                            一者可远行,是譬喻修持中得自在神足,不被昏沉掉举五盖所覆。二者多力,是善分别,有智慧,有观察力。三者消宿食,是指可以开始懂佛经。四者除病,是指除邪见、邪行。五者速得定,是说通过正确的走路,几天、几个星期即可得定。
                            五功德有多重深义。佛初讲五功德,为了使更多人与佛法结缘,所以佛用世俗语讲。但佛的弟子,应以自己的深度来理解佛讲五功德的无限之义。譬如,一者可远行,可解读为寿命长。寿命长一词于佛经中常可看见。二者多力,即是无敌之义。无敌一词也是经中常用之词。三者消宿食,可以解佛经。四者除病,无贪心。五者,可速得色界禅定。五功德,简单讲可以分为七个层次来理解,以便对照自己如何深入走路,于走路中更深体悟走路的秘密。对走路的了解有很多层面,如本书开始时所提到的走路的五功德。现将五功德的七个层面剖析开来以明佛经中的无量秘义。
                            第一层功德是:任远行、多力、食啖自然消化、无病、速得禅定。
                            第二层:寿命长、无敌、可以读经、无贪心、速得色界定。
                            第三层:大愿、金刚、可超越文字、无喜心、速得无色界定。
                            第四层:不退转、不可动、可解深义、无见爱、速得灭尽定。
                            第五层:不中夭、不可转、知佛秘义、无法爱、速得无量定。
                            第六层:觉照无间、无畏、知般若行、无所念、速得无所依定。
                            第七层:度无极、十力、于法自在、无所得、速得金刚定。
                            此七层只是深入经藏的例子,走路中尚有百功德、千功德、百千万亿功德、无量无边恒河沙数功德。
                            走路既然有如此不可说功德,就有如此不可说秘密,因此知足而行一步天堂自来,走路可以成为天人,天人的形象寿命智慧都非世人可比,而这仅仅是走路的最初效应。


                            IP属地:山西16楼2017-12-10 23:28
                            回复
                              走路中无累劫修行
                              以上经行五种功德,是一切修持者最初面临的问题,也是终其一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生生如此,所以托词说修行不是一世之事,要多生努力累劫修集福德资粮而成。这是无可奈何之语,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话,就如一个小孩完不成作业,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一样,只是拖延的方法。如此之人名为懈怠。
                              累世修持是佛的秘密语,并非真得累世辛苦修持。若不得要领,就算可以累世修持也不行。所以经中常说,若不明诸法无所得,虽经多劫辛苦修行,终不能得无上菩提。
                              七地菩萨尚有隔阴之迷,就是说修持到七地菩萨程度之前,一切众生都记不得前生所作所行。若可记得,早就不会如此愚昧了。若都记得,就不会再相杀相残。若能记得每一个众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那还有什么新的家庭、社会、国家之说。就是因为无法记得,人人才如此你争我夺。若能记得,就能知道根本没有我与你的分别。
                              若是前世是七地菩萨,这世应直向八地努力。但哪一个人敢相信自己是七地菩萨?既然自己曾是七地菩萨都不敢相信,也许就自己是初地菩萨亦不敢相信,那这一生就只好从初发心开始了。再过一生,连发菩提心亦觉境界太高了,能证到阿罗汉的现世都找不到,能得三果二果亦不枉修一生。再一生时,会说我业力太重,佛法太深奥,我现在学不来,待以后因缘成熟再说吧,如此的累劫修行并非是提升,而是逐渐倒退。
                              不了解自己的人,贪嗔痴现前时倍加勇猛,只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若说学佛,就无上谦卑,就说我是凡夫,我业力重,我根器差。甚至说现代人没有利根的。真是名符其实的颠倒。
                              不了解自己的人,有造罪的胆量,没有灭罪的威风,难怪于苦痛中无有出头之日。若有本领了知,宿世分明清楚,则可说累劫修行,偏偏找不到一个人,在世世中都有宿命通,所以累劫修持,是自我放逸的借口而已。
                              人之一生,即使百年,亦不过三万多天,一天千步,也不过三千万步。于三千万步中,何时有觉知?即使一个人已知应随时觉知自己的双足,一天当中,常常这一刻有觉知,下一刻又会忘记,再次记得应觉知时,已不知忘失自己多久了。将此一天放大到无数世,就是一个人真实的修持写照。这一生拼命修行,下一生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反对修行。这一生修行,无数生不修行。若一天之内无法保持觉知,生生世世之间,也无法像上学一样年年升级。道理如此明显,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甘愿受骗,将累世修行视为真理。诸佛为让众生摆脱累劫修持的懈怠之心,才有菩萨精进之说。
                              除非一个人此生成就超过七地菩萨以上,尚可持续修持。既然一生可达七地菩萨,就可一生完成十地究竟成就。不论怎样讲,此生不成就,等来生成就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佛说来生成就是名无常。下一生是靠不住的,下一生是业力,业力非依靠处。下一世是轮回,轮回亦非依靠处。
                              若知佛法平等,则无三世。无上菩提超越时间空间心意识,哪里有累劫之处?因此不要再投泥自溺,自艾自怜。应知诸佛所坐大雄宝殿是丈夫行处,是难行而行之处。
                              只有自己的双足是自己的依靠处,只有圣贤、佛、菩萨的大智慧是依靠处,而圣贤大智慧所倡道的是修行知足。知足光明,不是靠妄想,而是靠智慧。不是靠思维,而是靠观照。
                              下一生是无常。若无常可以成为真实的期望处,众生则不必修行。就是因为无常,没有办法确定将来会怎样。譬如这一世施舍,下一生变成富人。但变成富人时,你已忘记这是布施的结果。非但忘记布施一事,反而认为是自己聪明能干所获得的成果。以至自我膨胀,忙于事业,扩大生产。太有钱了,就要参与政事,以致为富不仁。就算对修行有兴趣,此时亦分身乏术。所以前生的布施并没有导致下一生的清明。这是轮回中的普遍现象。从三恶道出而生为人,因行好事而生天,因于天中放逸而下地狱,这就是轮转。在人还不能了解自己走路的秘密时,人只能在善恶二极中轮转。是故祖师一再声明福何可救?福报救不得任何人。福报是轮回中的一部分,人是于福报罪过中轮转,是于天堂地狱中轮回。
                              修持者多行善法,多求善行。但祖师们却说这是不解佛之秘义,不明自性,修诸善法是为邪行。诸佛如来讲千万亿劫方可成就,是让众生于佛菩萨起恭敬心,让众生知成就来之不易。诸佛菩萨讲刹那相应一念成就,是为了避免让众生于无量困难境界中失去信心。真实境界超越时间,哪有今生、来世、生生世世?菩提非三世,真如非意识,只是光明清澈,空明朗净而已。
                              知足而行,了知自己,如是举足下足即是行诸善法,如是知足行者即可升天。三十三天有善见城,其城纵广方形二千五百由旬,绕城一周一千由旬。城有七重。彼七重城,两城之间高差一由旬半,逐渐增高。其城纯金所成,金城之上各有四种女墙,金银琉璃颇邸迦所成。后有重墙通往来道。如是诸墙亦由由宝所成。此城之地有一百零一种彩绘装饰,其地如高级地毯,下足随陷举足随起,有天曼陀罗花散布其上,花深可过人之膝。香风来时吹去萎花,于其风中,新花如雨而下。其善见城有一千零一个门,每门皆以牛头旃檀香木所成(《顶生王因缘经》)。
                              此三十三天即是忉利天,是三十二方诸天之主。喻为菩萨已具三十二相,已具足三十二种清净行。这是譬喻一切菩萨行知足光明善法,也是此生成道必须经历的过程。三十三天之上是兜率天,此天名知足天,知足天是后身菩萨所居之天。由此可知,知足而行是达成后身菩萨的最佳方法。
                              佛于经中指出知足而行就是布施。《大宝积经》指出就“学诸佛如来,出家求智慧,既求出家已,远离诸**,举足行七步,胜以在千施,三千之功德,不如此一分”。是故出家乃诸佛如来之所赞。佛所谓出家是出离烦恼之家,出离五蕴之家,出离诸法之家。既行出家应远离色声香味触法。于举足下足中,行于七觉知。如是知足光明行,胜于施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此施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不如足下光明行的百千万亿分之一。由此行足下光明行,出离五蕴烦恼之家,是诸佛所赞许。
                              由此可知,走路知足即是布施,而此布施极为殊胜,如是布施毫无染污,是故此施名为清净施、无上施、毕竟施、成就施、光明施,不可思议施。
                              经中说若有众生奉施靴鞋,可得十种功德。这是譬喻走路就是布施。如是布施的功德有十:
                              一者、具足妙乘。即具足无上知足光明行乘。
                              二者、足下安平。这是佛的大人相。足下光明行中,于一切事一切法无碍。
                              三者、足背柔软。知足光明行,具足庄严。
                              四者、远行轻健。知足光明行,可成就菩萨一切大愿。
                              五者、身无疲倦。知足光明行,不可退转。
                              六者、所行之处不为荆棘瓦砾损坏其足。知足光明行,金刚无畏。
                              七者、得神通力。知足光明行,不可思议。
                              八者、具足所需使所用不乏少。知足光明行中,具足一切法宝法财。
                              九者、命终升天。知足光明行,可入诸佛刹土。
                              十者、速证涅盘。知足光明行,此生成佛。
                              这是施靴的十种功德。是知足光明行的十种譬喻(《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这十种功德是前所说经行的五功德的扩展,是对走路秘密进一步的开示。
                              知足光明行亦名经行。受持经行者得二功德。住经行处有四功德。受持经行有八种功德。住持经行有十六种功德,住持经行有三万功德(《圆满大威德陀罗尼经》)。
                              佛于讲经时,讲了走路的诸多功德。因众生对无上秘法难以信任,所以佛是从五功德开始简单讲。随众生信解领悟,乃至实际修持,而逐渐讲走路十功德、百千万亿功德。不论讲多少功德,都是佛以无上智慧而行的无量方便,以一切善巧,让众生了知走路的层层秘密。


                              IP属地:山西17楼2017-12-10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