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0
-
0送周原彭生序 杨瀚章 昔人常乐不过一二,衔恨于心者,动辄三四。余生不逢时,得乐无多,积恨弥深,恨之要者,列为五端: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杜子美难得属文;四恨曾子固鲜见赋诗;五恨彭晓龙不能为人之师。 彭生晓龙,周原人也。诗云“有卷者阿,飘风自南。”“风南”者,青化古镇之旧称焉。岐山之阳,念有五里,有村居如脐,斯为彭家村。松柏苍翠,杨柳婆娑。古槐龙支,蜿蜒曲折,似有所待焉。新竹吐翠,劲霸挺直。清
-
2读《大医精诚》有感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读杨老师随笔《大医精诚》,我的的确确读出了一个“大”字—— 大品质、大情怀、大气象。 宋人苏东坡言:“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 魏文帝曹丕曰:“文以气为主,气以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 是的,读杨老师文章,读的是字、品的是韵,而吸取的是“气”!是”大气”! 气者何为?气是内相而非表相,气只可静静品咂、默默玩味,气、不足
-
0
-
1
-
1
-
0
-
0
-
1
-
6
-
0
-
0
-
0怀念老马 听说老马昨天去了,寿享九秩晋五。 我说的这个老马不是马克思、也不是马克龙,而是马悦然。 老马是瑞典最天才的汉学家,瑞典学院诺贝儿文学奖十八位终生评委之一。如果没有他,在诺贝尔文学奖126人的记录榜单上,中国现在可能还是赫赫然一个“零”字。老马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女婿,他的两任妻子都是中国人。前妻陈宁祖是个成都女孩,1950年和老马在台湾结婚,1996年谢世;现任妻子陈天芬是一位香港媒体人,1998年和老马在香港相识
-
0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0
-
0悼霍忠义教授 古往今来,大凡文士,耳濡经典、目染史籍,皆怀“经世报国”之壮志。但身处当今俗世“诺诺”之语境,文不可经世、言不能报国,志不得申张。久之,竟郁郁而终也!此情此境,无不让人黯然为之泣下! 王观堂先生言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霍忠义教授之英年早逝,概与雷同。 呜呼哀哉!天不假年、天丧斯文!江文通曰“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霍教授忠义先生亡而不忧、殁而不惑,其生磊
-
0读杨师“品诺”文有得 从杨老师的这篇《品诺口腔就诊记》里,我们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做学问是从“解读”、“诠释”开始的。杨老师对“品诺”二字的解释就是明证。 古人是很重视“名”的。有名就有字,因而,古籍中便有不少的“字序”或者“字说”。但凡是人,就有名字,给人把这个名、字解释一下,就是“字说”;但凡商号,也有个名称,给商家把这个“品牌”或“商标”解释一下,就是“释名”。这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大学问
-
0大无大有朱稽康 大智大愚真名士 彭晓龙-文 一 昨日收到朱稽康的短信:“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我辞职了。” 读之,我顿觉愕然。朱稽康四十岁出头,官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在一个八十多位名教授为了一个处级职位而挣得头破血流的今天,此公却于仕途一片大好之时突然离职,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真个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朱嵇康先生原名朱湘(此朱湘非彼朱湘。彼朱鸿者,原清华学
-
0致天天老师 我实在是惊异于 天天老师的那一身白服素衣: 白西装、白衬衫、白板裤、白皮鞋。 “白袷临风,天然瘦削。” 这是冰心笔下的徐志摩, 也是我眼中的天天老师! 女作家迟子建在 《与周瑜相遇》中写道: “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让我颤抖不已。” 天天老师何尝又不是我眼中的公瑾呢? 我喜欢公瑾, 不喜欢孔明。 公瑾是人, 孔明是神。 神是冷漠的, 而人是有性情的。 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 情之所衷,正是吾辈。
-
0有感于杨老师谈教育 彭晓龙~文 昨夜坐谈烟云起, 花厅普降甘瀮雨。 杨老师一句话便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最好的教育是对被教育者的积极不干预,即让被教育者成为最好的自己。”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颗树;是一朵云去碰撞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诚如斯言,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者必须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让教育者给被教育者不厌其烦地灌输纷繁杂芜的“清规戒律”。一言以蔽之,
-
1聆听杨师讲座有感 彭晓龙~文 迦陵先生叶嘉莹教授慨叹:中国青年身在宝山(“宝山”指我国荦荦大端的唐诗宋词文化)而不识宝,是一大遗憾也! 我觉得:生活在宝鸡,不听杨老师的讲座,同样是一种遗憾啊! 杨老师讲课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吉光片羽、俯拾皆是。弥弥同学的分享只是“大而化之”,如果你“探幽寻微”,将会捕获更多更多的亮点。 君若不信,我不妨试举一例。 古语云:“诗言志。” ;古语又云:“士志于道。” 我记得我上
-
1答杨师关于“改号”书 贺知章自况“四明狂客”; 陶渊明自况“五柳先生”; 彭晓龙自况“钻冰居士”。 我们这三个人的“号”,都是“自况”的,即就是“自己给自己取的。”,我情我愿,并寄托着我们本人的个中情怀。所以,终生是不会改变的,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改变的。“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是也!” 只所以说要改“号”,戏言也!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这句“戏言”,何来您的这篇煌煌大作? 其实,这几年来,在我的朋友
-
1奉劝钻冰居士-彭晓龙先生,不要取消“居士”称谓的一封信 晓龙,陈来博士是冯友兰先生的入门弟子。请求先生为他“命字”。冯友兰先生(字芝生,号三松堂)就给他命字“又新”。(陈来,就是旧的东西来;旧的东西已来就成新东西了,即又新)。这个命字太好啦! 我曾经做过你的老师,我不能和三松堂并论,但你可以陈来自谓。所以,我建议你,继续叫“钻冰居士”吧! 古人的名,从夕口,一出生父亲就给取好,由父母和本人终生称呼或自
-
0西江月-贺岐行天下 资福烟霞美景, 毛公鼎前亮相。 西岐民众好儿郎, 沐雨栉风骑行。 湖光水色览尽, 三山五岳徜徉。 人生豪迈轮转忙, 老夫少年皆狂。 钻冰敬上 2019-05-05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钻冰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