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山吧 关注:4贴子:478

回复:【《杂阿含经》选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52】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61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
“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7楼2016-01-28 09:30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54】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6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
    “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集起。”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8楼2016-01-28 10:08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54】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64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起,出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比丘!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增进广大生长。若作是说:更有异法,识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若增进广大生长者。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比丘!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生灭以不乐  及三种分别
        贪着等观察  是名优陀那


      19楼2016-01-28 11:1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59】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68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缘眼乃至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爱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受与生及乐  亦说六入处
          一一十二种  禅定三昧经


        20楼2016-01-29 09:0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6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70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边?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边。云何有身集边?谓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着,是名有身集边。云何有身灭边?即此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着无余断吐、尽、离欲、灭、寂没,是名有身灭边,是故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22楼2016-01-29 09:20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6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7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别?”
            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5楼2016-01-29 10:0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7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80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嗔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6楼2016-01-30 15:0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7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84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是名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观察。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7楼2016-01-30 17:28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8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有三正士出家未久,所谓尊者阿㝹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
                  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为教诫:“比丘。此心、此意、此识,当思惟此,莫思惟此,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比丘!宁有色,若常、不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三正士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8楼2016-01-30 17:54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8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9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著;无所取、无所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9楼2016-01-31 16:47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87】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9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说彼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0楼2016-01-31 17:10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89】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
                        “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1楼2016-02-01 22:25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3-9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2楼2016-02-01 22:3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5-10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10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13600898833
                            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
                            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
                            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不增剧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比丘问讯汝,苦患渐差不?众苦不至增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隐身,诸苦转增无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绳继头,两手急绞,极大苦痛,我今苦痛有过于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内藏,其牛腹痛当何可堪!我今腹痛甚于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悬着火上,烧其两足,我今两足热过于彼。”
                            时,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以差摩比丘所说病状,具白诸上座。
                            时,诸上座还遣陀娑比丘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世尊所说,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汝差摩能少观察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已,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语汝,世尊说五受阴,汝少能观察非我、非我所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言:”我于彼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
                            陀娑比丘还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
                            诸上座比丘复遣陀娑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汝能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漏尽阿罗汉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往诣差摩比丘所,语差摩言:“比丘能如是观五受阴者,如漏尽阿罗汉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非漏尽阿罗汉也。”
                            时,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也。”
                            时,诸上座语陀娑比丘:“汝复还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
                            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往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罗汉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
                            陀娑比丘还至诸上座所,白诸上座:“差摩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者,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
                            诸上座复遣陀娑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汝言有我,于何所有我?为色是我?为我异色?受、想、行、识是我,为我异识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不言色是我,我异色;受、想、行、识是我,我异识。然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何烦令汝驱驱往反?汝取杖来,我自扶杖,诣彼上座。愿授以杖,差摩比丘即自扶杖,诣诸上座。”
                            时,诸上座遥见差摩比丘扶杖而来,自为敷座,安停脚机,自往迎接,为持衣钵,命令就座,共相慰劳。慰劳已,语差摩比丘言:“汝言我慢,何所见我?色是我耶?我异色耶?受、想、行、识是我耶?我异识耶?”
                            差摩比丘白言:“非色是我,非我异色;非受、想、行、识是我,非我异识。能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譬如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华香,为即根香耶?为香异根耶?为茎叶须精、粗香耶?为香异精、粗耶?为等说不?”
                            诸上座答言:“不也,差摩比丘!非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根即是香、非香异根;亦非茎叶须精、粗是香,亦非香异精、粗也。”
                            差摩比丘复问:“彼何等香?”
                            上座答言:“是华香。”
                            差摩比丘复言:“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离色;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离识。然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诸上座听我说譬:凡智者,因譬类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种种灰汤,浣濯尘垢,犹有余气,要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如是,多闻圣弟子离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能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
                            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差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时,诸上座比丘语差摩比丘言:“我闻仁者初所说,已解已乐,况复重闻?所以问者,欲发仁者微妙辩才,非为娆乱汝,便堪能广说如来、应、等正觉法。”
                            时,诸上座闻差摩比丘所说,欢喜奉行。


                            34楼2016-02-05 00:00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五阴诵-卷5-11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109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万倍,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入室坐禅。时,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世尊入室去后,告诸比丘:“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
                              “诸比丘!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
                              “云何见色是我?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于一切入处,一一计我,是名色即是我。”
                              “云何见色异我?若彼见受是我,见受是我已,见色是我所,或见想、行、识即是我,见色是我所。”
                              “云何见我中色?谓见受是我,色在我中;又见想、行、识即是我,色在我中。”
                              “云何见色中我?谓见受即是我,于色中住,入于色,周遍其四体;见想,行,识是我,于色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色中我。”
                              “云何见受即是我?谓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此六受身一一见是我,我是受,是名受即是我。”
                              “云何见受异我?谓见色是我,受是我所;谓想、行、识是我,受是我所,是名受异我。”
                              “云何见我中受?谓色是我,受在其中;想、行、识是我,受在其中。”
                              “云何见受中我?谓色是我,于受中住,周遍其四体;想、行、识是我,于受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受中我。”
                              “云何见想即是我?谓六想身: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是名想即是我。”
                              “云何见想异我?谓见色是我,想是我所;识是我,想是我所,是名想异我。”
                              “云何见我中想?谓色是我,想在中住;受、行、识是我,想在中住。”
                              “云何见想中我?谓色是我,于想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想中我。”
                              “云何见行是我?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于此六思身一一见是我,是名行即是我。”
                              “云何见行异我?谓色是我,行是我所;受、想、识是我,行是我所,是名行异我。”
                              “云何见我中行?谓色是我,行在中住;受、想、行、识是我,行在中住,是谓我中行。”
                              “云何见行中我?谓色是我,于行中住,周遍其四体;谓受、想、识是我,于行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行中我。”
                              “云何见识即是我?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于此六识身一一见是我,是名识即是我。”
                              “云何见识异我?见色是我,识是我所;见受、想、行是我,识是我所,是名识异我。”
                              “云何见我中识?谓色是我,识在中住;受、想、行是我,识在中住,是名我中识。”
                              “云何识中我?谓色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受、想、行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识中我。”
                              “如是圣弟子见四真谛,得无间等果,断诸邪见,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一向积聚,作如是观: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不应爱乐、摄受、保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应爱乐、摄受、保持,如是观。善系心住,不愚于法,复观精进,离诸懈怠,心得喜乐,身心猗息,寂静舍住。具诸道品,修行满足,永离诸恶,非不消炀、非不寂灭,灭而不起、减而不增、断而不生,不生、不取、不着,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舍利弗说是法时,六十比丘不受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38楼2016-02-11 1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