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山吧 关注:4贴子:478

回复:【《杂阿含经》选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0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0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思惟世间而思惟。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思惟。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不顺涅槃。汝等当正思惟: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则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过去世时,有一士夫出王舍城,于拘絺罗池侧正坐,思惟世间思惟。当思惟时,见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无量无数,皆悉入于一藕孔中。见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间所无,而今见之。尔时,去池不远,更有大众一处聚集。时,彼士夫诣大众所语言:‘诸人!我今发狂,我今失性,世间所无,而我今见。’如上广说。时,彼大众皆谓士夫狂发失性,世间所无,而彼见之。”
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见真实。所以者何?尔时,去拘絺罗池不远,有诸天阿修罗兴四种军,战于空中。时,诸天得胜,阿修罗军败,退入彼池一藕孔中。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间。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非正向涅槃。当思惟四圣谛。何等为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5楼2016-03-31 21:04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1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1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
    时,有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
    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6楼2016-03-31 21:14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23-425(恭录部分内容)】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24-42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42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日游行,照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千须弥山、千弗婆提、千阎浮提、千拘耶尼、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魔天、千兜率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名小千世界。此千世界,中间闇冥,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见。其有众生,生彼中者,不见自身分。”
      【425经】
      从小千世界数满至千,是名中千世界。于是中千世界,中间闇冥,如前所说。
      【426经】
      从中千世界数满至千,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间闇冥之处,日月游行,普照世界,而彼不见,乃至堕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大闇冥中。


      147楼2016-03-31 21:2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30】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31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人掷杖置虚空中,其必还堕,或堕净地,或堕不净地。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以不如实知故,或生善趣,或生恶趣。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8楼2016-04-02 16:26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3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3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须达长者所问,有异比丘问,亦如是说,唯譬有差别:“如有四登阶道,升于殿堂。若有说言‘不登初阶,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堂殿’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如是,比丘!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譬如,比丘!若有人言:‘以四阶道升于殿堂,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于殿堂,有是处故。如是,比丘!若言‘于苦圣谛无间等已,然后次第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无间等已,然后次第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有是处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9楼2016-04-02 16:4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4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42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爪甲上土为多?此大地土多?”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无量,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陆地。如是水性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国者亦尔;如大地土,如是生边地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成就圣慧眼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不成就圣慧眼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知此法、律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法、律者亦尔。如知,如是等知、普知,正想、正觉、正解,法无间等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知有父母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有父母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尔;如大地土,不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诸戒者亦尔。如是离贪、恚、邪见;及不离贪、恚、邪见,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大地土,如是不持五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八戒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八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十善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十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中没,还生人道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诸众生从人道中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其诸众生从天命终,还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诸众生天上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如地狱,畜生、饿鬼亦如是。


            150楼2016-04-02 17:04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44】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4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众生常与界俱?谓众生行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与善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善种种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1楼2016-04-02 17:13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6-452】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5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爱。云何种种界?谓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是名种种界。”
                “云何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爱?谓缘眼界生眼触,非缘眼触生眼界,但缘眼界生眼触;缘眼触生眼受,非缘眼受生眼触,但缘眼触生眼受;缘眼受生眼爱,非缘眼爱生眼受,但缘眼受生眼爱。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缘生意触,非缘意触生意界,但缘意界生意触;缘意触生意受,非缘意受生意触,但缘意触生意受;缘意受生意爱,非缘意爱生意受,但缘意受生意爱。”
                “是故,比丘!非缘种种爱生种种受,非缘种种受生种种触,非缘种种触生种种界;但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爱。是名比丘当善分别种种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2楼2016-04-10 07:0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5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5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有灭界。”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世尊!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灭界,如此诸界,何因缘可知?”
                  佛告比丘:“彼光界者,缘闇故可知;净界缘不净故可知;无量空入处界者,缘色故可知;无量识入处界者,缘内故可知;无所有入处界者,缘所有可知;非想非非想入处界者,缘有第一故可知;灭界者,缘有身可知。”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彼光界,…乃至灭界,以何正受而得?”
                  佛告比丘:“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此诸界于自行正受而得;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于第一有正受而得;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3楼2016-04-10 07:11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57】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58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因生欲想,非无因;有因生恚想、害想,非无因。”
                    “云何因生欲想?谓缘欲界也。缘欲界故,生欲想、欲欲、欲觉、欲热、欲求。愚痴凡夫起欲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如是邪因缘故,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欲想。”
                    “云何因缘生恚想、害想?谓害界也。缘害界,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求,愚痴凡夫起害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起三处邪因缘已,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害想。”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如是安于生,生危崄想,不求舍离,不觉、不吐,彼则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譬如城邑聚落不远有旷野,大火卒起,彼无有力能灭火者,当知彼诸野中众生悉被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危崄想,身坏命终,生恶趣中。”
                    “诸比丘!有因生出要想,非无因。云何有因生出要想?谓出要界。缘出要界,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出要求,谓彼慧者出要求时,众生三处生正,谓身、口、心;彼如是生正因缘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出要想。”
                    “云何因缘生不恚、不害想?谓不害界也。不害界因缘生不害想、不害欲、不害觉、不害热、不害求,彼慧者不害求时,众生三处正,谓身、口、心;彼正因缘生已,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是名因缘生不害想。”
                    “若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不害想,不舍离、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譬如城邑聚落边有旷野,大火卒起,有人堪能手足灭火,当知彼诸众生依草木者,悉不被害。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生正想,不舍、不觉、不吐,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善趣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154楼2016-04-10 07:37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62】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6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所说种种界,云何为种种界?”
                      尊者阿难答瞿师罗长者:“谓三种出界。云何三?谓从欲界出至色界,色界出至无色界、一切诸行一切思想灭界,是名三出界。”
                      即说偈言:
                      知从欲界出  超踰于色界
                      一切行寂灭  勤修正方便
                      断除一切爱  一切行灭尽
                      知一切有余  不复转还有
                      尊者阿难说是经已,瞿师罗长者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155楼2016-04-12 07:33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63】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64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往诣上座(上座名者)所。诣已,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问上座(上座名者)言:“若比丘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何法专精思惟?”
                        上座答言:“尊者阿难!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者,当以二法专精思惟,所谓止、观。”
                        尊者阿难复问上座:“修习于止,多修习已,当何所成?修习于观,多修习已,当何所成?”
                        上座答言:“尊者阿难!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观已,亦成于止。谓圣弟子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
                        阿难复问上座:“云何诸解脱界?”
                        上座答言:“尊者阿难!若断界、无欲界、灭界,是名诸解脱界。”
                        尊者阿难复问上座:“云何断界?…乃至灭界?”
                        上座答言:“尊者阿难!断一切行,是名断界;断除爱欲,是无欲界;一切行灭,是名灭界。”
                        时,尊者阿难闻上座所说,欢喜随喜,往诣五百比丘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白五百比丘言:“若比丘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时,当以何法专精思惟?”
                        时,五百比丘答尊者阿难:“当以二法专精思惟,…乃至灭界。”如上座所说。
                        时,尊者阿难闻五百比丘所说,欢喜随喜,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何法专精思惟?”
                        佛告阿难:“若比丘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二法专精思惟,…乃至灭界。”如五百比丘所说。
                        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奇哉!世尊!大师及诸弟子皆悉同法、同句、同义、同味,我今诣上座(名上座者),问如此义,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我,如今世尊所说。我复诣五百比丘所,亦以此义、此句、此味而问,彼五百比丘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如今世尊所说。是故当知,师及弟子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
                        佛告阿难:“汝知彼上座为何如比丘?”
                        阿难白佛:“不知,世尊!”
                        佛告阿难:“上座者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已舍重担,正智心善解脱,彼五百比丘亦皆如是。”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6楼2016-04-12 07:4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64】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6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告罗睺罗:“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罗睺罗!若比丘于所有地界,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复如是。”
                          “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于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罗睺罗!若比丘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是名断爱缚诸结、断诸爱、正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7楼2016-04-12 07:5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6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6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告罗睺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此三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没,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8楼2016-04-16 08:56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7-46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6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告罗睺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想。若彼比丘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灭想者,是名正见。”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乐作苦想  苦受同剑刺
                              于不苦不乐  修无常灭想
                              是则为比丘  正见成就者
                              寂灭安乐道  住于最后边
                              永离诸烦恼  摧伏众魔军
                              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59楼2016-04-16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