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山吧 关注:4贴子:478

回复:【《杂阿含经》选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4-34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4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若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养,佛及诸声闻众大得利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都不恭敬、尊重、供养众邪异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尔时,众多异道聚会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昔来常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但恭敬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此众中,谁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诣彼沙门瞿昙众中出家,闻彼法已,来还广说,我等当复用彼闻法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其信乐,可得还复供养如前。”
时,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听彼法已,来还宣说。”
时,诸外道诣须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众聚集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先来为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间悉共奉事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我此众中,谁有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学道,闻彼法已,来还宣说,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我此众还得恭敬、尊重、供养?’其中有言:‘唯有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昙法中出家学道,闻彼说法,悉能受持,来还宣说。’是故我等故来相请,仁者当行!”
时,彼须深默然受请,诣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众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经行。尔时,须深诣众多比丘,而作是言:“诸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时,众多比丘将彼须深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须深欲求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外道须深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外道须深,令得出家。”时,诸比丘愿度须深。
出家已经半月,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
作是说已,众多比丘各从座起而去。
尔时,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诸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得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
作是思惟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诸漏, 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此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
佛告须深:“彼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
佛告须深:“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须深!于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须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佛告须深:“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
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过,我于正法中盗密出家,是故悔过。”
佛告须深:“云何于正法中盗密出家?”
须深白佛言:“世尊!有众多外道来诣我所,语我言:‘须深当知,我等先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恭敬供养,而今断绝,悉共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汝今密往沙门瞿昙、声闻众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还来宣说我等,当以彼闻法教化世间,令彼恭敬供养如初。’是故,世尊!我于正法、律中盗密出家,今日悔过,唯愿世尊听我悔过,以哀愍故。”
佛告须深:“受汝悔过,汝当具说:‘我昔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
佛告须深:“今当说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盗贼,缚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盗,愿王处罪。’王言:‘将罪人去,反缚两手,恶声宣令,周遍国中,然后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缚两手,恶声宣唱,周遍城邑,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日中,王问:‘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复敕臣:‘复劖百矛。’至日晡时,复劖百矛,彼犹不死。”
佛告须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宁有完处如手掌不?”
须深白佛:“无也,世尊!”
复问须深:“时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缘,受苦极苦剧不?”
须深白佛:“极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难堪,况三百矛,当可堪忍?”
佛告须深:“此尚可耳,若于正法、律盗密出家,盗受持法,为人宣说,当受苦痛倍过于彼 。”
佛说是法时,外道须深漏尽意解。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29楼2016-03-21 12:08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4-35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5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十七种智,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七十七种智?生缘老死智,非余生缘老死智;过去生缘老死智,非余过去生缘老死智;未来生缘老死智,非余未来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离欲法、灭法断知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余未来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无欲法、灭法断智,是名七十七种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0楼2016-03-21 12:26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54】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65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见法般涅槃,云何如来说见法般涅槃?”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为说见法般涅槃。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云何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1楼2016-03-21 12:33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68】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69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及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彼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从三昧觉,说此偈言: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  知因缘生法
        若知因生苦  知诸受灭尽
        知因缘法尽  则知有漏尽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  知有因生苦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  知诸受灭尽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  知因缘法尽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  知尽诸有漏
        如此诸法生  梵志勤思禅
        普照诸世间  如日住虚空
        破坏诸魔军  觉诸结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毗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亦如是说。


        132楼2016-03-23 07:30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7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72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颇求那复问:“为谁触?”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
          复问:“为谁受?”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复问:“世尊!为谁爱?”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缘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
          复问:“世尊!为谁取?”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
          复问:“世尊!为谁有?”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我若说有有者,汝应问言:‘为谁有?’汝今应问:‘何缘故有有?’我应答言:‘缘取故有有,能招当来有触生是名有。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谓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3楼2016-03-23 07:52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72】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7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
            答曰:“不也,世尊!”
            复问:“比丘!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崄道与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
            “云何比丘观察触食?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
            “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无烟无炎,时有士夫聪明黠慧,背苦向乐,厌死乐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无烟无炎,行来当避,莫令堕中,必死无疑。作是思惟,常生思愿,舍远而去;观意思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意思食断;意思食断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 所作已作故。”
            “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4楼2016-03-23 08:08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73】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7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5楼2016-03-25 07:29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7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7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纯大苦聚集。譬如楼阁宫殿,北西长广,东西牕牖,日出东方,光照西壁。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如前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如前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譬如,比丘!楼阁宫殿,北西长广,东西牕牖,日出东方。应照何所?”
                比丘白佛言:“应照西壁。”
                佛告比丘:“若无西壁,应何所照?”
                比丘白佛言:“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无贪无喜,识无所住,……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6楼2016-03-25 07:43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86】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87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木*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无有关键,平治城堑,度诸峻难,名为贤圣,建立圣幢。”
                  “诸比丘!云何无有关键?谓五下分结已离、已知,是名离关键。云何平治城堑?无明谓之深堑,彼得断知,是名平治城堑。云何度诸崄难?谓无际生死,究竟苦边,是名度诸崄难。云何解脱结缚?谓爱已断、已知。云何建立圣幢?谓我慢已断、已知,是名建立圣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7楼2016-03-25 08:33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92】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93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8楼2016-03-27 08:14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39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39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坏诸闇冥,光明显照。如是,圣弟子所有集法,一切灭已,离诸尘垢,得法眼生,与无间等,俱三结断。所谓身见、戒取、疑,此三结尽,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必定正觉,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边。彼圣弟子中间虽起忧苦,听彼圣弟子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不见彼圣弟子有一法不断,能令还生此世者,此则圣弟子得法眼之大义。是故,比丘于此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9楼2016-03-27 09:03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400】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01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木*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年寿百岁,有人语言:‘士夫若欲闻法,当日日三时受苦。晨朝时受百枪苦,日中、晡时亦复如是。于一日中受三百枪苦,如是日日,至于百岁,然后闻法,得无间等,汝宁能不?’时,彼士夫为闻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于世,长夜受苦,有时地狱,有时畜生,有时饿鬼,于三恶道空受众苦,亦不闻法,是故我今为无间等故,不以终身受三百枪为大苦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得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0楼2016-03-27 09:18
                        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401】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02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何等为四?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于此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2楼2016-03-27 09:27
                          收起回复
                            【杂阿含经-杂因诵-卷15-405】
                            (另一版本《杂阿含经》第406经, 两个版本排序不同,经文内容相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3楼2016-03-27 09: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