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收藏不收藏,现在的易经就是儒传易经,你能别处另找易经来?你对治天下的理解比较狭隘,不知道你有没有看来过这样一编文章:讲有个人想改变世界,只是到发现他不能做到,不过他最后悟出,做好自己再影响身边的人再扩展,说不定真能改变世界。我们修身,使家庭和谐,影响身边的人,这也是治天下。修身成仁者,仁即爱人,所以必有治天下之志,所以修齐治平是一事。而你从一开始就把两者分开来了。
你所说的正是问题所在,这不正是让《易经》写上儒家的商标,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都是在看我儒门的经典。把所有周易的研究,流传都当成儒家的贡献。既然隐士先生都知道周易不知如何成书,就更不能说是那门那派的。儒家对周易有做整理,孔子坚持“述而不作”,保证原作品的完整性,不加入自己的意见。方便后人阅读。这本就没有儒传周易的意思。《易经》还是那本《易经》,没有一点儒学的成分。就是因为其他各家都没有整理,所以他们的研究和贡献融入到各自的学说当中。所以我说[好易者又援以为易,故易说至繁]。
要我举例,当然有,明末大医家张介宾的《医易义》,里面就有一句这样的话: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就算是现在,开医学大会时,也有很多易学家去听课,开易学大会时,也有很多医学家去听课。医易相通是历代医,易者所熟知的。但他们都不学儒术。能说他们是儒传的吗??
ansonalex 谨识!!
要我举例,当然有,明末大医家张介宾的《医易义》,里面就有一句这样的话: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就算是现在,开医学大会时,也有很多易学家去听课,开易学大会时,也有很多医学家去听课。医易相通是历代医,易者所熟知的。但他们都不学儒术。能说他们是儒传的吗??
ansonalex 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