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145贴子:354,510

回复:从佛家的观点看阳明心学之“心外无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等于我没看见!


46楼2011-09-26 17:00
回复
    强行把心和物的概率提出来或者分开都是错的,包括先生的思想,咋一看好似极其唯心,其实不然。
    另外先生从来都没有不允许用佛家的观点来看心学啊,他只是在批判佛家不积极入世而已。先生的很多东西都是佛家理。在我看来,看一点佛家的东西再来看先生的思想会更有很大的帮助,LZ估计也是研究了很久的释学才总结出这些观点的吧?很不错,我最近在思考能不能把先生的心学和马教 的一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希望LZ如果有兴趣的话一起讨论。(不包括中国特色********义的东西,那些是狗屁)


    IP属地:贵州47楼2011-09-26 18:42
    回复
      读了与没读一样,正说明您与楼主同类,难道某说错了么?
      楼主题目是从佛家观点看阳明心学之“心外无物”论,您没看到“阳明心学”4个字?
      谈论心学只要一引用《传习录》语,类似这样话“把自己打扮的就像王阳明二世一样,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全部理解了”就层出不穷,这是谈论心学的态度?
      “着相不着相的,到底是谁着相的?佛家弟子五蕴皆空就不着相了?你懂?”
      别人都不懂,难道就您一个人懂?
      那请解释一下“意之所在便是物”这里的物到底是物理意义上的“物”还是非物理意义上的“物”?
      此话某解释过无数遍,请自翻老帖。
      “稍微了解王阳明的,都知道王修了佛道N年。而无善无恶,最早是在哪里出现的,是谁家的根本,清楚的人多着呢。”
      原来您是稍微了解王阳明的,明白明白
      “中国千千万万大众、千千万万读书人,尊孔子为圣人的有多少,知道王阳明的有多少。而孔子的《论语》要比《传习录》普遍多少,却是为何?你见过几个人能将《论语》和佛老接上火的?却是为何?大道耶?小道耶?”
      我都不着急,您找什么急,现在正在接《弟子规》,《论语》的事可以慢慢来,您懂的。


      IP属地:山东48楼2011-09-26 20:08
      回复



        IP属地:山东49楼2011-09-26 20:15
        回复
          看不见不要紧,给您汇报下接弟子规的成果


          IP属地:山东50楼2011-09-26 20:15
          回复
            我与楼主的确同类——都是人,(想想还是加上了后面这三个字)同类人!
            “ 谈论心学只要一引用《传习录》语,类似这样话“把自己打扮的就像王阳明二世一样,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全部理解了”就层出不穷,这是谈论心学的态度?”
            ——的确,这不是讨论心学的态度,也不是讨论任何学问的态度,这是接上火的态度!可是你大概没意识到吧,你对楼主就是这种态度!有你这个因,才有我这个果。
            至于佛家弟子五蕴皆空着相之说,不和你论!就算是一个佛家弟子在我面前,这一个回合下来,也不想解释了!不遇诗人不献诗,不逢剑客不拔剑!
            心学你觉得自己正宗就正宗吧。对于我,无影响!
            《弟子规》在早先,是鸿蒙之童刚入学时候读的。这和某将孔子的《论语》和《传习录》作比好像远了些吧。我不懂!尽管可以懂——但是真的不懂!
            如果你要表达的是佛老抛弃人伦之弊,我只能说(老不敢说,从佛学理论角度试言之)您与阳明,没有把佛说弄明白!阳明说他学佛老三十年,可到底是个半吊子!这话我一直不想说,因为太、太、太打击人!更是伤了大家学习王阳明的积极性——这是某不忍的事情!别的不说,佛学四句入门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王阳明就忽略了,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
            再扯点不沾边的,一说佛,大家很容易想到庙。可是,王阳明死了后呢,跑到孔庙享受香火去了!这是为啥?


            51楼2011-09-26 21:45
            回复
              此吧里在一个帖子中有一位朋友评价王阳明“这是明朝文人...的...一种傲慢而已”(原话忘记了)。我觉得很有借鉴性!
              士大夫有士大夫的傲慢,皇族有皇族的傲慢,可是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傲慢......甚至于狼虫虎豹都有自己的傲慢。
              ——有傲慢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打杀!要紧的是在公共秩序中讲求尊重与和谐!


              52楼2011-09-26 22:02
              回复
                本来不想出声,不过又想解释一下“无善无恶”的意识。
                “无善无恶”不是没有善也没有恶的意思,而是说心的本体是善的,没有与恶区分,而所谓恶,不是有一个与善相对立的恶存在,而是丧失了善。“无善无恶”根源于孟子的性善论,是王阳明对孟子性善论与《大学》至善的发展。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达到至高的善,恶不能存在,就没有善与恶的区分了。心学就是让人回复到本心。
                


                IP属地:广东53楼2011-09-26 22:03
                回复
                  谢谢阁下的热心!你应该是以“弟子规”+“佛学”为中心词搜索的。揣测你的意思,大概是要展现佛家吸取儒家的东西、向儒家靠拢的内容——这样的意思,某在阁下早先的帖子里已经知悉了!
                  嘿嘿——这里是阳明吧,不宜花过多言辞在佛学上。也许您听说过“学问要搞通透”,“通透”是啥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充分了解”、“能破”。
                  


                  54楼2011-09-26 22:26
                  回复
                    ——的确,这不是讨论心学的态度,也不是讨论任何学问的态度,这是接上火的态度!可是你大概没意识到吧,你对楼主就是这种态度!有你这个因,才有我这个果
                    呵呵,您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冲我来的就明说,我不反对冲我发火,但是别拿心学、佛学做幌子,你直接骂我就好了嘛,某绝对骂不还口。
                    五蕴皆空着相之论,您说不论咱就不论,本来也不想和你论
                    心学您爱学不学,对您有没有影响,又有谁能管得了?
                    《弟子规》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知道了么,它是从论语演化出来专门教授初学小童的,论地位自然不能和《论语》比,后面的话我也不忍说了。您懂可以懂,自然也可以不懂。
                    至于您说阳明没把佛学弄明白,您说弄不明白就不明白吧,本就不是佛家人,弄明白了又如何?难道儒学的圣人非要通晓佛经才能算数?不至于。
                    再说句不沾边的话,只知道庙是古代祭祀祖宗的地方,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居然听说一说佛,大家都去想到庙了,这是真的么?莫非指的是寺院?
                    


                    IP属地:山东55楼2011-09-26 22:26
                    回复
                      哇呀哈!


                      56楼2011-09-26 22:29
                      回复
                        不用谢,要谢就谢随风自恃居士吧,要不是她的话,我本也不知道,看了她的说法,我一时好奇就搜了下,这么一看不要紧,乖乖隆个东,煎饼卷大葱,还以为我佛都皈依孔门了,也正好您有所问,所以来一个借花献佛,莫怪莫怪啊。


                        IP属地:山东57楼2011-09-26 22:36
                        回复
                          冲着你是的确,但是骂你——您觉得犯得上么!要不是心学、佛学、楼主之说,至于嘛!这是“拿心学、佛学做幌子”吗?“接上火”——形容词,在这里表示言辞激烈,如同战争的交火一样——表示激烈程度。
                          “至于您说阳明没把佛学弄明白,您说弄不明白就不明白吧,本就不是佛家人,弄明白了又如何?难道儒学的圣人非要通晓佛经才能算数?不至于。”
                          ----哈哈哈!


                          58楼2011-09-26 22:38
                          回复
                            看来楼主学问甚深,我的确误会了楼主的意思,我居然认识不到接上火是形容词,过错过错。
                            不过难得看到楼主笑得这么开心,不妨多笑两声。


                            IP属地:山东59楼2011-09-26 22:48
                            回复
                              “再说句不沾边的话,只知道庙是古代祭祀祖宗的地方,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居然听说一说佛,大家都去想到庙了,这是真的么?莫非指的是寺院?”
                              ——对于您这等“士”阶层,庙自有其义。原也不错。不过,您到马路边民调一番先。
                              “不用谢,要谢就谢随风自恃居士吧,要不是她的话,我本也不知道,看了她的说法,我一时好奇就搜了下,这么一看不要紧,乖乖隆个东,煎饼卷大葱,还以为我佛都皈依孔门了,也正好您有所问,所以来一个借花献佛,莫怪莫怪啊。”
                              ——乖乖龙的东!只知道您对佛学了解不多,可是只有这点就是这点么?真的么?
                              您要做儒学的圣人——这的确是个宏大的志向!但是孔子老先生不知道释氏,而与老子同时代,您看见哪里他把老子贬了一通的!


                              60楼2011-09-26 2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