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145贴子:354,510

回复:从佛家的观点看阳明心学之“心外无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生说:“吾儒养心,未曾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传习录》)
评:佛教学说的基础是“空”,舍弃万物、人伦人情去求空理,与儒家绝不相同,这一点在先儒二程、朱熹都谈及。
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传习录》)
评:心学是精一之学,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需刻意旁求。王阳明说的“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力气”就是这个意思。


IP属地:广东91楼2011-09-28 22:37
回复
    91楼心态平和,某赞一个先!观点可以相异,态度不可偏激。以此“吾儒养心,未曾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来批释,恰恰看的清楚王先生对于释禅的体会在何地方,“顺其天则”又是老庄的原创。“治天下”才是士大夫层追...


    来自手机贴吧92楼2011-09-29 04:26
    回复
      (接上)求。“离却事物”、“渐入虚寂”都是释禅的误区,在大小乘中具有评点,还有个形容叫“冷水泡石头”。非止此,连“顺其天则”都有专门评点......不说了。某本无意推广释老,不在吧中单独发帖评说王先生的误区,就是对王先生及诸位的尊敬。某已知诸位的取舍,非是学问之范畴事。


      来自手机贴吧93楼2011-09-29 04:41
      回复
        再回91楼。佛家基础是不是“空”、佛家的“空”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此地不必详述。只说一句,很多人被个“空”字吓住了。


        来自手机贴吧94楼2011-09-29 04:50
        回复
          回90楼。当能体会到转圈就离出圈不远。感觉不来转圈自然谈不上有圈存在。心学的圣道彻上彻下---这是你心中的良知,但是若将这良知推己及人---还是不是良知呢!甲、乙各有个良知,一个针尖一个麦芒,哪个不是良知?


          来自手机贴吧95楼2011-09-29 05:21
          回复
            从转圈一说即可看出儒禅之不同了,心学的圣道彻上彻下自是某的知而非良知,但虽非良知,您且问91楼是否也是他的知?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6楼2011-09-29 08:43
            回复
              顺其天则与治天下并不矛盾,治天下正要顺其天则,儒讲天则即天理,致良知自然明天理,行中庸之道,治天下大同。由此亦可见,三家有同处,亦有不同处,有时看表面同了,实质又不同,若随意参考易生误解,择一而精,即无所惑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7楼2011-09-29 09:06
              回复
                “顺其天则”又是老庄的原创。
                这不是老庄的原创,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最为原始的思想。易经中就有多处提到。中国古典文明的核心是顺应天道。这不是谁家的思想。儒家“治天下”只是手段,“养心”才是根本。
                而佛家是否“舍弃万物、人伦人情去求空理”。这很难说,就我看[法相宗]的书来说,还不至于空理,更多的是佛法或佛性。只是中国佛学有十三宗之多,各宗要旨各不相同,佛家内部都分争不断,从就无一个标准定论。我们说佛家“空”,都是见闻而来,更不能草率定夺。
                至于“空”是什么 ,还请视频兄明示!!
                ansonalex 谨识!!


                IP属地:广东98楼2011-09-29 12:25
                回复
                  佛学所有理论的基础就是”四大皆空”,当初佛祖就是认为人世的苦以至这个世界都是幻相是空的,才建立其体系,没有什么难说的。易经虽说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但对易经的成书和发展,儒家占大部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9楼2011-09-29 13:44
                  回复
                    儒家讲内圣外王,还认为人有助万物化育的责任,治天下是目的。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0楼2011-09-29 13:49
                    回复
                      个人多年来编读中西哲学,后得圣学精一之旨,基本认同隐士先生的观点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1楼2011-09-29 13:52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02楼2011-09-30 22:26
                        回复
                          王阳明之心学,如果不经过体悟、自我转化、自我消化的过程,那便只是抄抄话而已,就算理解了,没有自我突破,那又能成得了什么?王阳明之心境,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他说出的话,如果没有自我消化,那同样一句话,到你嘴里又成了什么?
                          ----楼主所言极是。看得出来也是一位颇有体悟之先达。感觉楼主对佛学也挺有研究。
                          本人也深感佛学中深藏不少极为重要的做人道理,如:吃亏是福等。
                          但因佛学过于深奥,敝人这辈子定是无缘修全她了、、、、、


                          103楼2011-10-01 13:52
                          回复
                            不知朋友是否觉得佛学的”四大皆空”与心学的“此心光明”同出一辙呢?


                            104楼2011-10-01 14:13
                            回复
                              不觉得


                              IP属地:广东105楼2011-10-01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