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
3
-
13
-
3首先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就是知道明白。那么从懂劲来说,就是先要明白什么是劲,然后明白了什么是进。然后我们自己的练习中,我们做所有的动作,劲起于地,起于哪里,起点在哪里,过程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在自己身上劲走清楚这个过程能不能相对明白,然后从对方对方的力量他的劲,起点在哪里,过程在哪里,终点在哪里,能不能相对明白,然后对劲能不能,比如引进落空,合即出能不能有个相对清晰的控制,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懂劲
-
2
-
15站桩整10个月,记录一下感受! 9个月的无极桩,每天3-5次,每次5-15分钟不等! 功效:1.高低肩略微改善! 2.体重减少5公斤(没有刻意增加运动量和节食) 3.被滑倒的几率降低(浴室里的感受) 没有别的神奇的功能,棚劲未出! 1个月的无极桩坚持下,晚上加站30分左右的混元桩! 功效:平衡感有所增强,性欲提升 ,可惜体重没有再减了! 体感:走路时,能感受到小臂及手的重量,就是沉的感觉,说不清楚! 意外发现,昨晚喝酒,酒量增加,以前53
-
1真腿功不传之秘 导读:本功法已完全道破了腿功修炼的奥秘,如非专业修炼此功,则任取其中一式都足以对你的腿功提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功法已完全道破了历代任何腿功不传之秘。真功无价! 练习方法 第一步:面壁通任督脉 本步即本门正道内功第一式,本式不但可练腰腿之劲,更是练内丹之捷径,也是通大小周天的入门式,同时尚有另一妙用:25岁以内的人练习可增高作用,对肥胖症亦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练法:找一垂直、光滑之墙壁,双
-
1都来分享一下自学心得吧
-
1
-
0
-
0
-
0
-
0
-
0
-
00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这就是“沉劲持久,领劲不断”。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62太极的桩其实,重在找重心,感应脚底之力,进而接地力上身。所以入门后,这个桩不是以外形和时间长短作为依据的,而且越站功力越深厚,哪怕只站三分钟也是练功。 其他的桩其实主要是站一个结构,这里也有放松,也有松沉的感应。但是重点是保持这个结构。所以外形会好看,但是结构出来后,不存在越站功力越深的情况。而且要进步,需要靠长时间的耗,来增长功力。每次没有一小时以上,是不涨功夫的。4贴吧混一年了,写点感受!纯属个人观点! 拳的理解一直在变,以前觉得对的观点,等过段时间可能觉得是错的! 只说现在的感受: 有人说太极拳是智慧拳,我感觉太极拳是体认的拳法,譬如说正常人受攻击,先眼看到,反应到大脑,再由大脑指挥身体做出应对!太极拳是把大脑这个步骤练没,直接应对!其实就是练成对不同状态下的条件反射! 套路:不论哪门哪派的套路,都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基本功:松,就是要达到松到极致才能快!极静才0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1早上趁着气感充足,感受了一下身上牵拉的筋,后背中线一条,膀胱经两条,侧面两条,可以数出来五条。头脚抻拉明显,两手抻拉不明显。实际上小腹内还有两条胃经的筋。 能感受到筋,实际上是体内练进去东西了。从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角度简单总结下几根筋怎么找出来的。 左右平衡,沿着直线走,类似走钢丝,左右力往中间挤,出中线。大多数人挤不出来,也不相信有中线。但这时内家拳入门的前提。我练的是吴氏全佑传的拳,门内口口1《太极拳套路的作用》以陈氏太极拳一路太极为例,每一势都是缠丝劲以一种特定轨迹完美运行一遍;每一个分节都有特定的听、化,拿,发的含义;每一个最微小的动作都有它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套路正是由这一个个接近完美的单势组成,形成如长江大河般的大势! 演练一遍,有一遍的体会;随着朝夕拳不离手,本门师祖的神魂,拳法与天地合一的大势,逐渐融入你的一切! 再说,套路是门派的百宝箱!长拳短打,听化拿发,内功外功辅014转自太极三哥的 说一说站桩的感受! 站桩不对路,必有大损耗。损耗使身体亏空,吃什么药都不好,而且吃的越好,中毒越深,因为没了元气,消化不了,食物堆积变质,这是人体熵性原理。精神会一落千丈,毒气熏蒸,这是没能量造成的。 【挂物】站桩的生理现象,通过站桩,能感受到两臂及身体挂上了东西,叫挂物,挂物即是上功。 最初一站,没有挂物,就是身上没东西,白的。功夫时间短,挂不上物,就是练不对路,差之千里。 为什么练拳2有关膝盖疼的: 我自学架子,有时感觉膝盖会拧,应该是不会转胯的原因,陈拳容易疼,杨拳会好点,因为杨拳有个脚尖外摆45°,陈拳一直模仿高手架子不动脚,所以会拧膝盖! 改善的方法就是在胯不会动的情况下先动脚! 这样练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进步! 记录一下,以后看效果!0我对太极拳的理解: 无论哪家太极拳,所谓的架子只是增加练拳的趣味性,减少枯燥感,真正要练还是要练基本功! 编套路的目的无非就是通过各种单式练习达到训练基本功的要求! 太极拳学会后就无所谓套路了,随手一打也可以叫太极拳! 这也许就是太极拳如此多分支的原因!1虚灵顶劲,曲膝松胯,空腰,再打拳,感觉美多了!0基本功这块,我的体认是你筋骨拉开和没拉开时盘架子完全不一样,所以目前在努力的抻筋拔骨,争取年底能下竖叉,明年看能不能把横叉也下了!0自学太极基础一年多了,站桩1年整,架子快学一套了,网络理论基本通读一遍,总结一下! 1:关于桩:站桩有用,但和别人说的能练出什么神奇的东西感觉不到! 2:关于架子:无论什么派,架子大同小异,年轻的学个大架,年长的学个小架! 3:关于基本功:和长拳的基本功一样,压腿劈叉、耐力训练,包括现代体育训练! 4:关于内功:这个有没有不好说,只是见过有练太极的可以做到身体坚如钢铁(指手感 ) 5:关于实战:在同等身体素质下会1关于太极的一些事!0失传的十三势,强牵的太极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从古至今,无论各行各业,只要说到八卦,必定是以某点为中心,平面方向上的前后左右等八个方位,绝无例外,那么2八、《打手要言》。全文如下: “解曰:以心行气,务沉著(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痴’也。 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161.太极拳是杨露禅无敌之后才有这个说法的!如果之前有都是猜测,没有实证! 2.陈拳是陈沟传出来的! 3.杨拳是学自陈长兴的! 4.太极拳论是武禹襄发现的! 5.拳论现世晚于杨露禅出名! 6.太极拳不等同于太极!27先不说太极拳,先说说什么是太极。太极的定义,天地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就是由太易,太初,大素,太始形成的气形质浑然一体的东西,称为太极。太易,属于什么都没有的真空状态,之后有了气,就叫太初,气继续积聚后有了形,象烟云一样,叫太素,烟云继续积聚,形成了物质,叫太始,气形质三种东西浑然一体,叫太极。太易,太初,太素,太始,太极,号称先天五太,代表天地由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太极就是道生一的一,之后再生二6认同吧主的行为3项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的功能法则 记分 1 精神、意念、动作沉着行之,贯串一致。 12 2 姿势顺遂,运动身躯以气为主。 10 3 顶劲虚悬,轻灵不偏。 5 4 意气灵活,手足虚实,随以变换。 12 5 身躯中正,方圆兼备。 10 6 发劲松净沉着,而有主宾。 6 7 身、手、足九节贯串,顺遂便利。 10 8 内刚外柔,有弹性而无僵硬。 4 9 形如搏兔之鹞,神如捕鼠之猫,形神合一。 3 10 动则鼓荡,静则内敛。 5 11 姿势正确,蓄发适当。 4 12 转换、进退、往复,均有折叠,0自学站桩一个月,屁用没有,所谓的棚劲无非就是架子里的东西,还不如打架子实在! 为答谢大家的理论,给你们来点干货! 随便找个架子去学,别管陈拳还是杨拳,慢练找棚劲,找到后保证打全一路架子,劲不丢,再保证快打一遍不丢劲,然后再慢练,丢掉你们说的棚,再找回来棚,如此反复! 懂的自然懂,不负责解释!220自学第二十五天,6.40到公园,简单活动5分钟,慢分15分左右! 站定放松,简单拉伸4组,每组50下,正侧压腿各30下! 现在双手交叉弯腰,手心可以碰到地面了! 无极桩断续30分钟,现在10分钟内不左右晃! 熟悉自然太极拳1-29式!已学完! 没有深蹲,看了个帖子,试站混元桩3分钟,肩膀比较硬,别的和无极桩没区别! 汇报完毕!49自学第十九天,6.40到公园,简单活动5分钟,慢走25分左右! 站定放松,简单拉伸4组,每组50下,正侧压腿各30下! 现在双手交叉弯腰,手心极限可以碰到地面了!再有几天差不多就可以持续碰到地板了 无极桩断续30分钟,现在8分钟内不左右晃, 基本一站就在状态了! 熟悉自然太极拳1-22式!月底学完! 深蹲10个,比较容易倒向后面,要背靠墙才行 汇报完毕!2分享贴子5祝大彤自然太极拳松功精简版(养生)二十八式分动名称 第一式 起势 (4动) 1 左脚横移 2 两脚平立 3 两腕前掤 4 两掌下采 第二势 揽雀尾 (8动) 1 左抱七星 2 右掌打挤 3 右抱七星 4 左掌打挤 5 右掌回捋 6 右掌前掤 7 右掌后掤 8 右掌前按 第三式 斜单鞭 (2动) 1 右掌变勾 2 左掌平捋 第四式 提手上式(4动) 1 半面右转 2 左掌打挤 3 右掌变勾 4右勾变掌 第五式 白鹤亮翅(4动) 1 俯身按掌 2 向左扭转 3 左掌上掤 4两肘下垂 第六式 搂膝拗步(8动) 1 左
![](http://tb1.bdstatic.com/tb/cms/PC%E7%AB%AF%E5%BA%95%E9%83%A8%E9%80%9A%E6%A0%8F%E5%BC%B9%E5%B1%821000x120.png)
![](http://tb2.bdstatic.com/tb/img/icon_close_16832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