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说佛的本身是为法身,法身是为无大无小,无来无去之体。《西游记》中说到孙悟空逃不出如来的手心,看起来如来的手心为小,孙悟空的筋斗云路程为大,但实际上孙悟空却未能飞出他的手心,这看起来仿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佛家所说太虚中有很多境界,每个境界都有一个佛,天下的动荡、变化、人、物都不出于佛的视野。这种小而包大的事情在佛家思想中不少见,曾有人问禅师:“你说的须弥山能包涵芥子我不反对,但你说小小的芥子能包涵须弥山,这恐怕不可能吧。”而禅师答道:“别人常说你心藏万卷书,看你的心不过拳头大小,腰也不过水桶粗细,又哪来包涵万卷书的位置?”心学之“心外无物”也是这么一种观念。常看吧里有人说什么“客观”“主观”,又说什么“不反对客观事物存在”,鄙人见,这些都不很正确。心外无物,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扩散,正如物理之能量守恒,至天地间,而无一丝毫之遗漏处。心外无物就是心外无物,气吞河山,菩提心之所向处,即为天理。世界的存在正因为我们的心感受到他们了,他们才以那种形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没有我们心的明觉,也就没有所谓宇宙的存在。狗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所以他们的世界就是黑白的,同样,很多动物的颜色识别率都比人类高,他们的世界也不一样。人类看到的“宇宙”只是心所至之宇宙。良莠、美丑,都是心的看法。“我思故我在”或许可变为“心在故我在,心在故宇宙在”
予偶见一关于《西游记》中的禅理文章,由此思到“心外无物”之理,只觉一瞬,豁然贯通,天地明然,心物合一。便作此谈谈鄙人看法,心如日月,既照,则无所偏倚,良莠自荐,万事万物没不见于其中。
予偶见一关于《西游记》中的禅理文章,由此思到“心外无物”之理,只觉一瞬,豁然贯通,天地明然,心物合一。便作此谈谈鄙人看法,心如日月,既照,则无所偏倚,良莠自荐,万事万物没不见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