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05贴子:352,885

从佛家的观点看阳明心学之“心外无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家所说佛的本身是为法身,法身是为无大无小,无来无去之体。《西游记》中说到孙悟空逃不出如来的手心,看起来如来的手心为小,孙悟空的筋斗云路程为大,但实际上孙悟空却未能飞出他的手心,这看起来仿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佛家所说太虚中有很多境界,每个境界都有一个佛,天下的动荡、变化、人、物都不出于佛的视野。这种小而包大的事情在佛家思想中不少见,曾有人问禅师:“你说的须弥山能包涵芥子我不反对,但你说小小的芥子能包涵须弥山,这恐怕不可能吧。”而禅师答道:“别人常说你心藏万卷书,看你的心不过拳头大小,腰也不过水桶粗细,又哪来包涵万卷书的位置?”心学之“心外无物”也是这么一种观念。常看吧里有人说什么“客观”“主观”,又说什么“不反对客观事物存在”,鄙人见,这些都不很正确。心外无物,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扩散,正如物理之能量守恒,至天地间,而无一丝毫之遗漏处。心外无物就是心外无物,气吞河山,菩提心之所向处,即为天理。世界的存在正因为我们的心感受到他们了,他们才以那种形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没有我们心的明觉,也就没有所谓宇宙的存在。狗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所以他们的世界就是黑白的,同样,很多动物的颜色识别率都比人类高,他们的世界也不一样。人类看到的“宇宙”只是心所至之宇宙。良莠、美丑,都是心的看法。“我思故我在”或许可变为“心在故我在,心在故宇宙在”
予偶见一关于《西游记》中的禅理文章,由此思到“心外无物”之理,只觉一瞬,豁然贯通,天地明然,心物合一。便作此谈谈鄙人看法,心如日月,既照,则无所偏倚,良莠自荐,万事万物没不见于其中。


1楼2011-09-23 19:35回复
    一点小小看法,道友可能认为入了唯心主义,然鄙人见,心外无物非唯心,实为维心也!


    2楼2011-09-23 19:41
    回复
      如果把《道德经》看作是反《易经》天道下的“王道”,王阳明的心学也可简单看作反《道德经》王道下的“人道”。


      3楼2011-09-23 20:37
      回复
        这样说是有所偏颇和不全面的,禅师的话是偷换概念,比如心中的万卷书和物质的万卷书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心中的万卷书指的是人领悟的书中的信息和道理,而实体的万卷书无论是竹简还是纸质的,都是有体积重量的。如果以此类推,则芥子中的须弥山亦不是实体之须弥山了。
        若因为狗只能看黑白两色,便说人和狗的世界不是同一个,那就太牵强了,因为就算是人和人之间所见所闻也有不同,比如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和一个色盲的人,眼中的世界就大不相同,难道说两人便是近在咫尺也只好不在同一世界?若有人左眼色盲右眼不色盲又该如何,莫非闭左眼或右眼就去了不同世界?
        若是要学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就应当从阳明心学一派的著作中找答案,难道传习录上没有讲么?为何非要从佛家的观点去思考?若心外无物指的是心得扩散,那扩散从何时起?何时终?若在未扩散之前,那还是心外有物了。


        IP属地:山东4楼2011-09-24 09:58
        回复
          之所以说狗与人“世界”不一样,(注意,我所用的世界是加引号的)那“世界”是主观意识下的世界。天下之物,你既已想到了,就进入了你的心中,你“世界的一部分”。多少东西,在未明之前,就不是你“世界的一部分”。(言语可能迷糊了点)所谓芥子中藏须弥山,此为禅机,并非实体中的须弥山。取经取经,取的难道真是那一本本经书吗?为什么燃灯古佛说无字的才是真经,有字的则次之。许多物质上的东西,比如说宇宙,你既已知道了宇宙,便入了你的心中,虽然不一定能亲眼见识,但殊不知,眼见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只有心灵的感知才为真实。两个圣人,比如说阳明之与象山,虽然身、体、眼不能相见,但他们早已神通,正如聂豹是心学的一部分,心学也是一部分的聂豹,心学早已进入了聂豹的心中,见与不见阳明又有何关?之所以从禅宗的角度看心学,正因为心学是为圣学,万象映月,不变的是真理。随处体认天理,从哪看不是一样的吗?何必要从《传习录》中捡现成的呢?


          5楼2011-09-24 12:36
          回复
            你这种说法是故弄玄虚,为什么你自己都说“言语可能迷糊了点”呢?因为你无法清晰的表达你应该表达的的意思,因为表达的越清晰,你的漏洞越大,含糊其辞反而可以蒙混过关。
            圣人心体连接万物,然而阳明可与象山通神,可象山却不能通阳明了,聂豹是人,而不是心学,所以心学是聂豹的学问,聂豹却不是心学的一部分。聂豹若从未遇见过阳明那么心学是不是能进入他的心中还是两说。为什么要从《传习录》中来看心外无物?因为心外无物是心学的命题,传习录可以解释心外无物,放着现成的你不学,非要去搞什么禅宗,你不是没事干闲的吧?难道你小时侯读书,是从物理书上学化学的?
            既然知道心学是圣学,干嘛非要从禅宗的角度去看呢,如果你非要从禅宗看,我只能说,禅宗的角度看不到真正的圣学,反而会让你落入虚无的窠臼。先生说的好,大道至简,有简易而不用,反而从虚无的禅宗去找,有志气。


            IP属地:山东6楼2011-09-24 15:01
            回复
              “聂豹是人,而不是心学,所以心学是聂豹的学问,聂豹却不是心学的一部分”这可有点偷换概念了,心学在阳明身上是全一的,但阳明死后心学之分裂各个派别,各个派别可以都说是心学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乃至明治维新、东乡平八郎......他们的思想也是心学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是全一的心学,所以我才说“聂豹是心学的一部分,心学也是一部分的聂豹”(改一下,应该是“聂豹的思想”)。朱熹的学问虽然被真理、时间否定,但其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的;禅宗流传到现在,必定也是有其所妙处;董仲舒、程颢、张载.....他们的学说都是有利有弊,乃至心学也必定为有利有弊之体,正所谓“独阴不长,独阳不生”。佛学虽然被后世批为“空无之体”,但细读《金刚经》,未尝不见其引人拍案之处。大道至简,呵呵,你没有自己深入的过程,就去说这句话,未尝不见你只是个“捡现成的”,或者说是以《传习录》来粉饰自己,动不动就拿出阳明来证明自己所谓观点的正确,何谓也?一个小孩说“世界真不简单”和一个耄耋老人说“世界真不简单”可是不一样的。人生初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级: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高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说的存在一定有其可取之处,集万道之长,未见独恋心学之圣乎!
              


              7楼2011-09-24 16:12
              回复
                刚刚看了很久之前的一篇文章“对于王学的疑问,请诸位为我解惑”。鄙人看只有“iphone的视频”说的才是正确解释,与我的观点其实也一样。1——9楼基本处于“客观”“主观”的学术派,捡现成的,没有经过自己深思啊!


                8楼2011-09-24 16:34
                回复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LZ用佛学观点看阳明心学,看到的是佛学,还是心学呢??
                  ansonalex 谨识!!


                  9楼2011-09-24 18:06
                  回复
                    都为大道,不拘泥于文字、学术。我看到的只是真理,因此来用它解释“心外无物”可以,用来解释整个宇宙亦可!


                    10楼2011-09-24 18:44
                    回复
                      前三行半,有本事的你可以别加括号,话都说不清楚,还妄论儒佛。
                      “朱熹的学问虽然被真理、时间否定,但其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的;禅宗流传到现在,必定也是有其所妙处;董仲舒、程颢、张载.....他们的学说都是有利有弊,乃至心学也必定为有利有弊之体,正所谓“独阴不长,独阳不生”。佛学虽然被后世批为“空无之体”,但细读《金刚经》,未尝不见其引人拍案之处。大道至简,呵呵,你没有自己深入的过程,就去说这句话,未尝不见你只是个“捡现成的”,或者说是以《传习录》来粉饰自己,动不动就拿出阳明来证明自己所谓观点的正确”
                      看看你上段文字,条理都不清楚,也来论佛?谁也没有否认禅宗是不是有妙处,但是只要是心学的心外无物,那就要从心学体系中去寻找,怎么会跑到佛家去看,依照楼主的思路学习佛法应该去道观去读《道德经》,而不该去寺庙读《金刚经》了,是不是?
                      。大道至简,呵呵,你没有自己深入的过程,就去说这句话,未尝不见你只是个“捡现成的”,或者说是以《传习录》来粉饰自己,动不动就拿出阳明来证明自己所谓观点的正确,何谓也?一个小孩说“世界真不简单”和一个耄耋老人说“世界真不简单”可是不一样的。人生初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你凭什么说我没有深入的过程?你很了解本人?拜托,若是你自己没有深入,没有人反对你承认,但是狂妄的加到别人头上,只能说你无知了。什么叫以《传习录》粉饰自己?《传习录》是儒家经典,难道不能读、不能说、不能引用么?莫非楼主的意思是我们学习儒学,不能读《传习录》只能读《金刚经》?没睡醒吧你。我引用阳明先生的话难道不行么?什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莫非是你的原创?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你谈论心学能就可以引用佛家的话,我谈论心学就不能引用阳明的话?
                      最后我跟你说,观点跟你一样跑到本吧大放厥词的人多了去了,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IP属地:山东11楼2011-09-24 21:10
                      回复
                        传习录言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为不得已


                        IP属地:陕西12楼2011-09-24 21:11
                        回复
                          确实是迫不得已,就楼主那话,是可忍孰不可忍。


                          IP属地:山东13楼2011-09-24 21:31
                          回复
                            鄙人只是希望所读心学必定要有一个自我体悟、自我融合的过程,佛家的思想也对心学体系的形成有了极大的帮助,(阳明先生虽然事后否定佛、道,但思想体系中之如“静坐”“无善无恶”......)都是一些禅宗思想的转化。出世、入世,形态不同,可取之处同样。看《传习录》个人认为看看《金刚经》《道德经》,会发现有许多相似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在陈白沙的身上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心学之道,至陈白沙始明,至王阳明始大。”如果只是背背他们的话,《大学》《中庸》《传习录》......只要不是智障,谁都能背!王阳明之心学,如果不经过体悟、自我转化、自我消化的过程,那便只是抄抄话而已,就算理解了,没有自我突破,那又能成得了什么?王阳明之心境,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他说出的话,如果没有自我消化,那同样一句话,到你嘴里又成了什么?正如鄙人说的“粉饰文采的工具”
                            并不是说不可以引用,只是引用也需要有个自我“学而时习”、实践的过程。如果您真有这个过程,那请恕我此前冒犯了。随处体认天理,我看来也未尝不对,正与阳明之“于事上磨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鄙人只是“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换个角度理解,我想也没有错吧。
                            另外对于括号的问题,个人说话喜欢批注,使得不要让各位误解了。还没有到您说的那个境界。
                            “大放厥词”,嗯,只不过来探讨探讨自己的理解,好也行,不好也可提出问题深究,又何须恶语伤人?殊不知这一过程,早已有了气掺杂此中。


                            14楼2011-09-24 22:15
                            回复
                              嘉靖元年,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来,他只是个无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这位仁兄的打扮实在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还拿着笏板,放在今天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当时,就算是引领时代潮流了.
                                他就穿着这一身去见了王守仁,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后面,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然而他没有能够骗过王守仁。
                                王守仁友善的接待了这个人,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想拜入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行头,准备出去游历讲学。
                                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颜,极为冷淡的问他,为何要这种打扮。
                              《王艮评传》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么破除理学陋规,讲求心学真义之类。
                                王守仁静静地听他说完,只用一句话就揭穿了他的伪装:“你只不过是想出名而已。”
                              ----------摘自那本<<书>>.你懂的.


                              15楼2011-09-25 0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