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13、骑马坝傣族 骑马坝:哈尼语的原意是猎杀马鹿的地方。“骑马”大麂子的意思,即马鹿。“坝”就是开枪射击猎杀。哈尼语叫“期马白”,后来汉语讹化为“骑马坝”。 《绿春县志·大事记》:(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有傣族四户、二十多人,从石屏五郎沟河辗转迁至骑马坝村居住,以后陆续有傣族人口迁入该村。 更完整的内容见“百度贴吧-牛孔吧”《骑马坝傣族》。
-
93第一章 哈尼族迁徙历史解读 第一节 解读哈尼“最玛”迁徙历史 第二节 解读拉沙“赔玛”指路祭词 第三节 解读《哈尼阿培聪坡坡》 第四节 解读《木地米地》 第五节 解读《雅尼雅嘎赞嘎》 第六节 解读《元江哈尼族史略》 第七节 解读《哈尼人》 第八节 从其他资料探讨哈尼族迁徙路线 第二章 哈尼族迁徙途中地名解说 第一节 阿德登池巴玛 第二节 垤昂郎所 第三节 罗得额害 第四节 罗垤普斯 第五节 鲁尼鲁那 第六节 洛巴罗则 第七节 烟洛普石 第八
-
161、六村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
151、绿春文化名称:(1)由土生土长的绿春人书写;(2)收集和整理内容是与绿春有渊缘的传说和事件。 2、绿春文化特点:(1)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内容,不考虑资料的可靠性;(2)同一内容出现在不同的章节里,便于独立阅读和容易理解。 3、绿春文化意义:(1)全面理解哈尼族迁徙历史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2)全面理解哈尼族文化与绿春县历史之间的联系。
-
924、三猛屯方沧桑变
-
1512、洒马土舍兴衰始末.... 264 12.1、杨氏家谱... 264 12.2、杨氏兴衰始末... 266 12.3、齐垤支系族谱解读... 270 内容见“百度贴吧-牛孔吧”《洒马土舍》。
-
1172、绿春哈尼族历史渊源及其相关事件.... 17 2.1、哈尼族迁徙历史和支系分布... 17 2.1.1、解读“尼坡撮坡”. 17 2.1.2、解读《哈尼阿培聪坡坡》... 32 2.1.3、解读《元江哈尼族史略》... 39 2.1.4、解读《雅尼雅嘎赞嘎》... 41 2.1.5、解读《哈尼人》... 47 2.1.6、从指路经和其他资料探讨哈尼族迁徙路线... 58 2.1.7、哈尼族迁徙途中地名解说... 60 2.1.8、哈尼先祖迁徙途中遇到的其他民族... 67 2.1.9、哈尼族支系形成及其演变... 68 2.1.10、哈尼族支系及其分布... 72 2.1.11、哈
-
4329、历史上与六村相关的机构政权
-
13“扁玛阿波”腊都约侯,“扁玛阿波”腊都约厚,“扁玛阿波”腊都约赫。是北宋大理国时期“威玛搓奎廊”的人。
-
38第一篇 六村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
6绿春文化 起稿日期:2015年2月4日 最后修改日期:2021年1月18日
-
2哈尼族语言各有不同,服装也各异,求解答有几个支系
-
228、历史上与六村相关的交通古道
-
1111、牛孔彝族 《元江志稿·土司志上》第八册:“随师思普,元新等外,总督伊继善给发土守备职衔。” 《新纂云南通志》:“居住儒林里昆嵩村。东至易租村一百四十里,南至猛野八百里,西至慢帽村四百里,北至土弄村一百六十里。” 详细内容见“百度贴吧-牛孔吧”。
-
3826、赏析加滇文化
-
927、巾帼不让须眉
-
225、六村人物传
-
322、他郎厅外飞地——哈巩倮德
-
123、河东地内插花——鸟鲁东沙
-
52.2、和夷民族
-
69、南宋大理国时期的“波丽国”
-
473、“东娘六村”的历史渊源
-
13“威玛搓奎廊”是古时候绿春县城山梁子的最早称呼。
-
4“哈欧然”的全称叫“哈欧麻然”。是哈尼族的一个外来融合支系,是北宋时期“南天国”遗民侬族后裔。
-
11哈尼族塔婆部“落塔婆沙”罗毕支系“血浓然”的来源。
-
4《绿春县志·大事记》: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狄青征侬智高。侬智高战败后,其余部逃入大理境内。有一支进入因远部一带(元江县),其中一部分到绿春地区落籍,后与哈尼族融合,自称为“哈欧”。
-
7121、烽火狼烟.... 303 21.1、积重难返成症结... 303 21.2、山雨欲来风满楼... 304 21.3、马吉升点燃火索... 305 21.4、下六村损兵折将... 305 21.5、引狼入室乡长死... 309 21.6、分崩离析气数尽... 313 21.7、孙敏初扩军备战... 315 21.8、四大寨重起烽火... 316 21.9、鹬蚌相争逐鹿日... 320 21.10、孙宗孔镇压革命... 324 21.11、顺潮流大势所趋... 326 21.11.1、下六村迎来曙光... 326 21.11.2、上六村和平解放... 332 21.12、杨德高首鼠两端... 335 21.13、曾德兴垂死挣扎... 349 21.13.1、杨绍仙武
-
62、“六村”的组成 元朝时期六个村寨的土官,没有确切的史料可查。根据当时人群分布推测,由东向西依次是:窝拖(血浓然)、角竜(哈欧然)、腊显(腊宗然)、比等(腊咪然)、钮兀(糯倮然)和五隆(期弟然)。
-
34、古老的村寨“比等” 《绿春县地名志》第40页记载:比等村,哈尼语,比为人类,等为出生,意为哈尼族的祖先最早生活繁衍于此。相传,这一带的哈尼族最先是在此生活,繁衍后分出来的,故名。 《绿春县志·大事记》:南诏时期(公元738~902年)一批和泥蛮(哈尼族先民)部落迁徙到“惠笼甸”(元江),其中一些小部落、氏族、家支先后进入绿春地区定居。至宋代,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哈尼族村社,仅在大兴区一带,就有扁玛、莫董莫千
-
31、“东娘六村”的概念 东娘六村,是由“东娘”和“六村”两个词语组合而成。东娘是绿春县城的古称,六村是绿春县的前身。 东娘六村,一般简称为六村,主要是指绿春县的范围。
-
3《绿春县地名志》第40页记载:比等村,哈尼语,比为人类,等为出生,意为哈尼族的祖先最早生活繁衍于此。相传,这一带的哈尼族最先是在此生活,繁衍后分出来的,故名。 《绿春县志·大事记》:南诏时期(公元738~902年)一批和泥蛮(哈尼族先民)部落迁徙到“惠笼甸”(元江),其中一些小部落、氏族、家支先后进入绿春地区定居。至宋代,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哈尼族村社,仅在大兴区一带,就有扁玛、莫董莫千、阿迪等较大村社。 比等
-
01、“东娘六村”的概念.... 2 1.1、“东娘”的来源... 3 1.2、“六村”的产生... 3 1.3、“东娘六村”的范围... 4 2、“六村”的组成.... 4 2.1、窝拖(大寨)... 4 2.2、角竜(岔弄)... 5 2.3、腊显(马宗)... 5 2.4、比等(比的)... 5 2.5、钮兀(牛孔)... 6 2.6、五隆(大水沟)... 6 3、“东娘六村”的历史渊源.... 7 3.1、诺玛阿美(成都平原)... 7 3.2、许余拉煞(大渡河流域)... 11 3.3、斯益巴玛(洱海之滨)... 13 3.4、益切朗玛(滇池周围)... 13 3.5、搓度咪查(礼
-
12.13、清朝时期 2.13.1、抗清复明 (1)沙普之乱灭绝六诏山和蛮 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至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滇东南发生“沙普之乱”。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大西军入滇;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平定沙普之乱,并拥戴南明永历帝,在云南建立“抗清复明”根据地,六诏山和泥蛮也卷入其中。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明永历帝逃入缅甸,大西军残部李定国败退滇南。滇东南高原、六诏山区、哀牢山区各族人民
-
209、中原文明的传播.... 225 9.1、使用汉姓... 225 9.1.1、长官司姓氏... 227 9.1.2、哈欧汉姓... 228 9.1.3、其他汉姓... 228 9.1.4、宗族典故汉姓... 231 9.2、东仰新六村... 232 9.2.1、大寨乡长... 233 9.2.2、角竜司厅... 239 9.2.3、迷克索帕... 241 9.2.4、马宗召霸... 243 9.2.5、轰作乡官... 244 9.2.6、老边保长... 245 9.3、义久阿窝... 246 9.4、腊通阿窝... 249 9.5、洒马土舍... 249 9.6、六村开办私塾... 250 9.7、六村医药历史 252
-
017、上六村孙氏的崛起 大兴寨孙氏家族的兴衰,在《绿春史话·民国轶事》、《沧桑一世常福百年·家丁生涯》、《绿春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六村大兴寨》里讲述得很详细。 孙氏家谱:孙永福——孙逢寅——孙宗孔(孙发友)——孙敏初。 孙永福原籍石屏下坝孙家寨,后迁居龙港村。清朝咸丰初年(公元1855年)前后,离家出走。 孙永福、孙永灵两弟兄,起初流落于墨江桑田孙姓大户,为其赶马谋生。后来孙永福投奔到洒马杨发昌门下,依然赶
-
014、汉族的后续迁入 《绿春史话》第81页:清光绪到民国前期,从今石屏、通海、建水、红河、墨江等地先后有汉族人口迁入。他们分别居住在今县城、大兴瓦那、三猛嘉禾以及牛孔、大黑山与墨江相邻的部分村寨。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总共户口不足百,至今亦仅有三千余人。 15、拉祜族的迁入 《绿春县志·大事记》:(清乾隆后期,公元1786年前后)一些拉祜族的氏族、家支从他朗迁入六村地区,在牛孔、大黑山一带游耕,其中有的在哈尼
-
03、和蛮.... 176 3.1、和蛮概述... 176 3.2、和蛮名称的来源... 177 3.3、和蛮口传谱牒... 178 3.3.1、开天辟地的宇宙谱牒... 178 3.3.2、想象丰富的神话谱牒... 179 3.3.3、扑朔迷离的部落谱牒... 179 3.4、尘埃落定的和蛮民族... 180 3.4.1、和蛮部落分类... 180 3.4.2、和蛮联盟解体... 183 3.4.3、和蛮的迁徙及地理分布... 184 3.4.3、因远部... 190 3.4.4、思陀部... 192 3.4.5、波丽国... 193 3.4.6、多普欧斯... 194 3.4.7、莫来布玛... 195 3.4.8、大甸之地... 195 3.4.9、六诏山和蛮兴衰史... 196 3.4.1
-
010、川籍汉民族 清朝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降清明将吴三桂统兵攻入云南,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军残部李定国败退滇南边地。当时东仰六村是临安府、元江府、钮兀御夷司交界的三不管地带蛮荒死角。大量川籍汉民族客籍龙马洛巴流域,从分水岭一直到李仙江边条带状分布。
-
4南宋大理国,是哈尼族发展历史的鼎盛时期。因远部的罗盘甸、家滇廊、波丽国的哈尼文化,从众向、横向都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哈尼族各支系的族谱已经成型、定性,为后世子孙认祖归宗的依据,留下了“金标准”。
-
1“和蛮”,是唐朝时期史书对哈尼族先祖的称呼。哈尼族家谱,是哈尼族各支系的口传历史。 “和蛮”,具体内容见“百度贴吧-哈尼吧”《和蛮》。
-
04、龙马洛巴流域的传说 龙马洛巴流域,即牛孔河及其上游流域,当地哈尼人称为“瑙玛岸们”、“糯玛洛翘”。 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之前,哀牢山区是达光国前期哀牢国的领地。 公元69年,东汉设置永昌郡。公元76年,达光国后期掸国向西退让,哀牢山区成为自由地。河坝地方只有少量的哀牢遗民。 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初期,哈尼先民和蛮民族进入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绿春县牛孔河龙马洛巴流域留下各种各样的传说。现在能知道的哀牢
-
3开辟上六村的三大家族:血浓然、阿牛然、苗安然。 开辟下六村的两大家族:齐垤然、糯倮然。 本文讲述“血浓然”的来源。
-
11.4.4、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六村沿革 公元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接管六村地区。 公元1950年4月,上、下六村相继叛乱。 公元1951年5月,上六村平息叛乱。 公元1952年6月,下六村平定匪患。 公元1955年4月29日六村办事处成立,辖4个区共12个保、1个里、9个联防、7个乡。 公元1956年12月,六村办事处4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之下设1个大兴镇和32个乡,废除里、保、联防等旧制。各村寨进入农业互助合作制度。 公元1958年5月,成立绿春县。
-
02.14、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是土司制度和流官制度混合管理的时期。也是天下多事之秋。
-
52.12、明朝时期 明朝是土司制度完善的鼎盛时期。 2.12.1、明朝机构变革 (1)取消和泥路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平定云南,将元朝的元江路、和泥路、临安路,改置为元江府、和泥府、临安府,隶属中书省;临安府治所由通海宁州迁至建水州临安。府、州之下设万户、千户等组织。前普日思麽甸长官司辖区,把李仙江把边江流域划入元江府、澜沧江流域划入车里军民府。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云南行中书省改为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废除万户
-
11红河水,在古时候被史书称为“蛮江”,就是蛮夷生活之地。这些边缘荒地,在元朝时期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哈尼先祖结束了数千年的自治历史,土司制度就这样开始了。
-
7大理国后理时期,是哀牢山区、无量山区、六诏山区,哈尼先祖自治政权的鼎盛时期。
-
6北宋时期,南诏国灭亡,建立大理国。哈尼先民生活大理国领地内,实行自主管理的制度。
-
4唐朝时期,哈尼族生活在南诏国领地内。中原王朝和西南局势,都对哈尼族先民产生影响。
-
5自古以来,大西南就是各种民族聚居的区域。